超早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_小麦论文

超早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_小麦论文

超早熟小麦前作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小麦论文,前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超早熟小麦为前作的复种模式对前作小麦要求是,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最好在7月10日之前成熟。小麦品种主要有超早熟的龙辐麦1号、早熟的龙辐麦7号、东农122、龙麦15等。

龙辐麦1号是目前黑龙江省推广品种中熟期最早、生育日数最短的小麦优质品种。主要特征特性为:超早熟。该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为71~75天。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种植可在7月5日~10日成熟。有芒,黄壳,秆强抗倒伏,株高95cm左右,千粒重36~38克,容重790克。品质优良。其品质经五年测试,蛋白质含量15.9%~18.2%,湿面筋含量36.7%~46.1%,沉降值48~50.3ml,形成时间7.5分钟,稳定时间17.5分钟,延伸性209cm,为高档上乘面包麦。产量高,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平均亩产250公斤,有灌水条件或水肥充足的年份亩产3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达350公斤以上。该品种除正常种植之外,还可做为复种前作及用于开发黑龙江省的低洼易涝地和沿江坝外地,保收率达100%。

早熟品种龙辐麦7号,生育日数78~80天,平均亩产275~300公斤,籽粒蛋白质含量16.7%,湿面筋含量38.2%,沉降值40.5ml,形成时间9分钟,稳定时间19分钟,为优质面包麦品种。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秆强抗倒伏。亩保苗40万株。

龙麦15,生育日数78~80天,平均亩产250~300公斤,蛋白质含量16%,湿面筋含量35.6%,沉降值53ml,抗性好,秆强不倒伏,亩保苗40万株。

东农122,生育日数78~80天,平均亩产250公斤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17.8%,湿面筋含量41.3%,沉降值42.3ml,抗性好,秆强不倒伏,亩保苗40万株。

栽培技术:要求前茬为豆茬、玉米茬及蔬菜茬均可,秋天整地,秋天深施肥。施肥深度是10~12厘米,亩施化肥二铵15公斤,尿素8公斤,有条件的地区结合秋整地,亩施农家肥1.5~2吨,施肥后达到播种状态。亩保苗40万株,选用纯度达9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的一级良种,种子在播种前二天用麦类种衣剂包衣或药剂处理。早春视地里积雪情况,及时耙雪,促进化冻。在土壤化冻达5cm时的第一回暖期,进行顶凌机械播种,行距15cm或7.5cm均可。播种下种量要一致均匀。随播种分箱施入种肥,尿素每亩2.5~3.5公斤,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深度以覆土后4cm为宜。播种后应及时镇压,若土壤干旱播后应补加镇压一次,防旱防风蚀。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一般播种期在3月25日~4月1日。

田间管理:三叶期及时压青苗一次,用V型镇压器镇压,行使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左右,压后5天分蘖初期,起身拔节期之前,进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时根据杂草种类及数量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常用的除草剂为72%2,4~D丁酯乳油,防除阔叶杂草。亩应用量50ml,对水30~40公斤喷雾。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小麦分蘖期、孕穗期及抽穗灌浆期,遇干旱时可进行灌溉。灌溉方式最好为喷灌,要喷全喷匀。如有粘虫及草地螟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化学药剂防除。小麦开花后灌浆初期,结合防病及促早熟、保品质,进行叶面喷肥,一般为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15公斤进行喷施。蜡熟未熟,适时收获。为便于下茬整地播种,割茬5cm以下为好。机械联合收获时,及时将麦秸运出地。

另外,也可采取小麦覆膜栽培技术,可提早成熟3~7天,增加小麦产量20%~30%。关键技术要求为:秋整地,秋筑台,台宽1.1米。秋施肥,深度10~12cm,施肥后达到播种状态。春季化冻达5cm能播种时,覆1.3米宽膜,苗带宽1.1米,按行距20cm,穴距11cm,每穴下种量为一级良种12~13粒,每带5行。人工或机械覆膜,扎眼播种。播种可以机械播种,也可人工用1寸钢管扎眼点播。覆膜要严,不透风,膜不能移位,播种眼一定要用土覆严。

标签:;  ;  ;  ;  

超早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