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转型与提升的基本情况与对策&基于义乌商品市场8829份调查问卷的调查与分析_电子商务论文

专业市场转型、提升的基本态势与对策——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8829份问卷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乌论文,问卷论文,态势论文,对策论文,小商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乌是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县级市,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① 而驰名中外。自1982年创建小商品市场至今,义乌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和30多条专业街为支撑的大型专业市场集群;2007年全市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418亿元,其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315亿元,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2006年10月22日,“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由国家商务部正式向全球发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已成为影响力仅次于广交会、华交会的国内第三大知名商业展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专业市场的功能、交易方式和形态等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兴起、现代物流飞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我国专业市场的典型,成为全国专业市场转型、提升的缩影。事实上义乌小商品市场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型和提升中不断地扩张和壮大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态势,我们于2007年11月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9104份,有效问卷8829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深入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与访谈,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材料均来自此次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结果。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提升的基本态势

(一)市场交易范围拓展

这突出体现在市场的辐射范围、交易的主体和客体等方面。1982年创办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仅有摊位数705个,交易品种很少,经营户也较少,商品以满足本地需求为主;1984年第二代市场建成后,其商品流通范围逐渐跨出本县、周边县市区范围,并向外省市辐射;至1992年的第四代市场,辐射范围已扩展至全国;1998年起,市场辐射范围开始向全球拓展。目前,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已达400多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从业人员20多万,日均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市场内汇集了43个行业、1900多个大类的40余万种商品②。市场内的商品销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住义乌的境外客商超过1万人,经批准成立的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有1500多家,占浙江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12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家乐福等在义乌市场建立了采购中心,沃尔玛、麦德隆、欧尚、乐购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义乌良好的国际贸易氛围,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经商户的入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31%的经商户选择在义乌经商是因为义乌有良好的外贸平台。

(二)无形交易市场成长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无形市场开始成长。传统专业市场,即以“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为特征的有形市场,面临着更加开放的信息流和商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内,电子商务已成为继有形市场和自主销售网络之后的第三大销售渠道,有超过10%的经营户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渠道。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电子商务将促进乃至加速义乌无形交易市场的发展,我们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1)电子商务提升了市场信息的集聚程度。随着传统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类商品不断增加,市场接近完全竞争状态。对于客户而言,信息传播的方式仍是单向传播,难以锁定厂商,搜索成本面临上升趋势,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调查结果显示,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仅有8.2%对信息服务有需求;而以有形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这一比例达到了44.2%。与此同时,以有形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中有17.2%计划尝试电子商务销售方式,因此电子商务将被越来越多的商户使用(如表1所示)。

(2)电子商务在推进国际化经营、丰富国际业务的开展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有形市场为主要产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中,有33.2%没有开展国际业务;而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产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中,仅有4.6%没有开展国际业务,比前者低28.6个百分点。同时,主要销售渠道为有形市场的经营户仅有3.4%在境外自建销售网络;而使用电子商务的经营户有32.3%在境外自建销售网络,比前者高出28.9个百分点。此外,在促进国际生产分包方面,电子商务也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产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中开展国际生产分包的占11.5%,远高于以有形市场为主要产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如表2所示)。这充分说明,电子商务在促进专业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物流配送功能提升

对于专业市场而言,物流配送在其功能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完成的主要是原材料到产品制造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之间的流动,或者促成这一过程的高效率完成。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初期,其物流服务主要由当地的联托运部运作。但联托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提供不够健全,导致运输效率较低。2002年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开业,提供了一个共享型的物流平台,使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目前,伴随小商品市场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义乌联托运市场有以公路为主的物流企业700多家,公路托运经营单位450余家,货运线路辐射全国除台湾省外所有省(市、自治区)的26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有全国7个方向的铁路行包专列,全国20多个铁路大站在义乌设有中转托运站;驻义乌经营的航空货代有100余家。问卷调查显示,经营户对义乌市场的物流配送服务基本表示满意,仅26.05%的经营户认为需要增强该项功能。问卷调查还表明,以有形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对物流配送的需求最低,只有15.2%认为需要增强该项服务,这也说明现有规模的物流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有形市场内经营户对商品配送的需求。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营户对物流配送需求极高,其中高达40.6%的认为目前市场急需增强物流配送功能(如表3所示)。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比例结构失衡

近年来义乌市场的外向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义乌小商品市场中开展国际贸易的商户比重很高,达到74.8%。其中60.8%的经商户主要通过产品出口方式来开展国际业务,在境外自建销售网络的占7.8%,开展国际生产分包的占2.3%,进行境外投资办厂的占1.3%,开展境外股权投资的占0.9%。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的出口而国内贸易比重不高,这一方面在国际经济高涨时为市场经营主体带来巨额的利润,但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则对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疲软、需求萎缩和我国劳动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成本上涨,义乌市场已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产业创新后劲不足

目前,义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仍以中低档次为主,义乌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是企业的R&D投入不足,对研究与开发不够重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义乌企业R&D经费严重不足,有39.1%的企业R&D投入在1%以下,而达3%以上的企业仅占17.5%(如表4所示)。而国际经验表明,一个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若只占销售收入的1%,这个企业肯定要失败;若占到3%,可以勉强维持;若占到5%,可以进行竞争;若占到8%,才能有所发展。

本文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首先在计划力量控制薄弱的农村地区发迹,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民出身的个体户,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单件价值较低的小商品和日用品,相对于低价值的商品,技术创新的收益往往大于成本,因而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随着专业市场的日益繁荣,周边的专业化产业区不断兴起,使大量小规模企业在一个小范围内集聚,造成对产品信息保密困难,使得许多企业在低成本的诱惑下以产品模仿代替产品创新,从而大大降低了创新者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的成果实质上成了一种公共产品,必然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开发,从而难以形成“模仿—模仿创新—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以至陷入低水平扩张的怪圈之中。调查结果与笔者的分析是相吻合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工作做得很好;而有55.3%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工作尚未开展或做得不够,创新能力处于行业的底层或中下水平(如表5所示)。

(三)面临义乌市场以外的冲击

主要包括:(1)周边市场的竞争。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市场模式容易被复制,有37.9%的经营户认为周边市场竞争是将来对本地市场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2007年10月开业的东阳世界商贸城离义乌国际商贸城不到10公里,且几乎照搬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模式,力图通过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对接,分得一定的市场份额。(2)大企业自建销售网络。义乌小商品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它们主要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共享型展销平台开拓业务。许多大企业则拥有自己的营销团队和比较成熟的营销渠道,这引起了许多市场经营户的担心,问卷调查显示,有31.3%的经商户认为大企业自建销售网络对本地市场影响最大。(3)大型连锁零售公司。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主要销售日用消费品和轻纺类产品。沃尔玛、乐购、家乐福等大型连锁零售公司的进入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购买到所需要的此类商品,因此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有13.4%的经商户认为大型连锁零售公司对本地市场影响最大。(4)网上交易的快速发展。与有形市场相比,网上交易将商务活动空间从现实生活延伸到互联网络,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完成交易,其强大的信息集散和交易功能无疑会对有形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出现“替代效应”。问卷调查显示,有13.2%的经商户认为对本地市场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来自网上交易。

问卷调查进一步显示,以义乌有形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对周边市场的竞争尤为担忧,有48.2%的经商户认为这是对义乌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我们认为,这与义乌小商品市场上商品的特性不十分明显,极易被模仿有关。由于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渠道和拥有自主销售网络的经商户对有形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以义乌有形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因而只有12.3%和19.9%的经商户认为周边市场竞争是对未来义乌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相比周边市场的竞争,以自主销售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更为担心的是大企业自建销售网络的影响。47.5%的自主销售网络经商户和46.8%的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认为对未来本地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大企业自建销售网络;有24.1%的以义乌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和27.3%的以外贸代理商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经商户认为,对未来本地市场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大企业自建销售网络(如表6所示)。

(四)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

当前,以食品、产品质量安全为由的国际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并日益复杂化、隐蔽化,如欧盟的ROSH指令、WEEE指令,国际绿色产品认证等对玩具和饰品等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全球以及中国面对的贸易壁垒中,技术性壁垒已经占到总数的2/3。贸易壁垒的复杂化和质量标准的严格化,对义乌的一些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如玩具行业因召回事件导致出口降幅一度达40%。在令人堪忧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应对成为首要问题,但调查结果显示,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经营人才欠缺,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在义乌流通企业中,51.9%的高级经理人员国际贸易经验不丰富或不太丰富;50.3%的厂长经理较少或几乎不具有企业家精神(如表7和表8所示)。

三、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提升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形势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变革的风浪中逐步前行,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义乌乃至浙江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小商品市场能否在这场经济变革中抓住机遇、化解风险,进而实现市场的成功转型和提升,关系到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③。小商品市场的成功转型和升级,无论对义乌还是其它地区的专业市场,都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④。根据前文的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考虑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当从贸易结构、销售方式、市场主体和品牌等三方面入手来实现小商品市场的转型和提升。

(一)内外贸易并重,建立进口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商品、服务贸易的日益繁荣,在“要素均等化效应”的作用下,国内外生产要素价格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因此如果不创新竞争方式,仍然采取当前的数量、价格竞争策略,外贸出口形势必将日趋严峻。今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外贸进口市场空间将被激发,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了相对质优价廉的产品、服务进口的能力,将使国民享受到外贸进口所带来的“福利溢出效应”。因此,义乌小商品市场应顺应上述发展趋势,利用已有的连通全球的商脉网络资源,大力发展进口贸易,争取成为国际商品、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商港——“义乌港”⑤。与此同时,在外贸出口、投资形势趋紧的情势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消费,例如消费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60%。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工商企业正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此时我们决不能忽视、更不能放弃国内市场。对于义乌市场的经营者而言,拥有国际化背景的优势条件,积累了较多的国际化经营经验,对国际商贸规则、惯例等更为熟知,在开展品牌竞争、标准竞争等方面更具知识储备优势。今后,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商港的建设,发挥国际货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和开拓国内市场,从而实现内贸与外贸平衡协调发展。

(二)引入现代元素,服务专业市场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对市场的形态结构、运作流程和交易模式进行再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企业直面消费者开展营销的难度和成本不断降低,产品销售链缩短的趋势成为必然,专业市场的批发功能面临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对批发环节进行模式再造,而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借助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开展订单集合大规模交易,即依托一定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现代供应链技术,将众多小规模或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合,聚合为大规模订单,然后寻求大规模批量生产商,最后再将商品分销给众多采购商。对于采购商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能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商品,还能省却洽谈、签约等环节,进一步降低综合经营成本;对于供应商而言,可以进行更专业化、更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且无需跟众多的小采购商一一谈判、签约,也大幅降低了经营成本。二是扶持和壮大会展经济,对市场功能体系进行重构:(1)继续提高会展档次,树立品牌意识。义乌会展也定位明确,但仍需要提高档次。整合义乌区域品牌、义乌小商品产业品牌、“义乌商圈”品牌以及知名企业、产品品牌,挖掘和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参展,进一步提高“义博会”等展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2)提高国际化水平。随时关注国际市场走势,主动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合作,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快提高义乌会展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和国际竞争力。(3)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会展服务水平。会展业是一个营销过程,关键是人才、客户和服务,对资金的需求并不突出。因此,要努力改善会展软环境,如设立相关的服务商、法律咨询机构、专业观众检录系统等。(4)多种形式互补,拓展会展内涵。在举办线下展会的同时,丰富网上虚拟展馆、虚拟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展会覆盖面,实现实物展览和网上展览交易之间的功能互补。会议,尤其是高级别会议是提高城市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义乌各类会议较少,层次也不够高,因此,要积极争取承办国内外各类高层次、知名会议。借助它可以邀请相应领域的知名专家、有影响的人物,也可在展会不能充分传达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为之提供补充,促进其多元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推动“展”与“会”的互促互进。

(三)提升市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

义乌的本土企业家和经营户一般大多农民出身,学历偏低,由于小商品市场发展初期,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全国的农村市场、尤其是“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经营主体的低素质对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显现出来;而当目标市场由农村转向更高一级的市场时,企业家和经商户自身素质的制约就越来越明显。市场内贸易纠纷、交易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利用不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经营者素质偏低,而这些最终会影响到交易的效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大型专业市场之所以没有走向衰亡,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于其他流通渠道而言,专业市场在交易方面的独特高效率。而专业市场经营主体的低素质容易使其在与其他流通形态(如电子商务企业、跨国零售企业等)的竞争中丧失优势。为此,政府可通过举办讲座、发送宣传册等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有关人员为企业和经商户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保障交易的安全性。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每个商铺基本都有工业企业支撑,而这些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有些甚至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一般而言,这些企业在公众中的品牌影响力是很小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往往代表着产品的档次和消费品位,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由于在资金、渠道、产销量等方面的制约,这些企业想要自创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要解决这一矛盾,一个有效的策略是企业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集体创牌,通过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推进城市宣传,打响义乌市场的品牌,使中小企业共享市场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实力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支撑义乌市场发展,最终形成产业发展与市场品牌提升的良性循环。

本文的问卷调查与结果统计,得到义乌商城集团和于斌斌、朱晨纯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特此说明,并致谢忱。

注释:

① 参见蒋中意:《联合国的“红榜”称义乌市场“全球最大”》,《浙江市场导报》2005年8月23日,第1版。

② 2008年10月21日,国家商务部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举行《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新闻发布会,公告该行业标准于2008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该标准,义乌市场的小商品包罗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单品约达170万个。

③ 在理论界,新经济地理学在地区发展问题上具有强烈的政策干预含义,该理论强调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集聚的“块状”是产业空间分布的最基本特征,地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当考虑到这一客观事实。因此,基于上述规律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或许是区域间走向协调的可行路径之一(范剑勇,2004b,2004c)。具体到相对狭小的省域范围,已有的研究(陆立军,2006;陆立军和杨海军,2007;陆立军和任光辉,2008a)显示,在区域经济的内在演化和政策干预共同作用下,从空间视角观察,目前浙江大体上形成了三大经济协作圈,即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浙北经济协作圈(包括杭州、宁波、湖州和嘉兴);以温州为核心的浙南经济协作圈(包括温州、台州);以金华、义乌为核心的浙西南经济协作圈(包括金华、衢州、丽水)。其中,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为浙西南区域间的分工和经济交换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④ 有必要指出,专业市场的转型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是退去自身既有特征的过程。长远地看,这一转变是朝着信息交换和产品展示的功能迈进的,如果再考虑到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发达,甚至专业市场的物流功能都不必要,传统专业市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规定性,如实物产品交换意义上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有可能不复存在,而更类似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经济,因此严格地说已不是真正或者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市场。从哲学角度来看,这隶属不同事物之间转化的质变范畴,当然,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是所有经济组织的最终使命和归宿。

⑤ 目前,义乌已被列为浙江省现代物流四大主枢纽之一和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物流场站被列入全省综合物流示范基地(全省共6家)重点培育对象。义乌市委、市政府正按照建设“大通关、大路网、大物流”的总体思路,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义乌港”。

标签:;  ;  ;  ;  ;  ;  ;  

专业市场转型与提升的基本情况与对策&基于义乌商品市场8829份调查问卷的调查与分析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