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_生态系统论文

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平衡论文,理论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网络技术使计算机从孤独、封闭中解放出来,形成民主开放、自由共享的网络空间,成为人们藉以相互交流的共同场所。它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我们称此为“网络生态空间”[1]。人类不断改变环境,同时又是环境的产物,人与自然环境、网络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矛盾运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然界中存在着生态问题,网络空间同样也存在着生态问题。由于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使网络环境日益恶化,网络生态系统平衡在失调,因此,像人们保护大自然一样,唤起人们对网络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持网络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网络生态系统

1.1 网络生态系统的界定

网络生态的研究就是有关网络自身与人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即涉及网络(信息)—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成演变和发展。由此可见,网络(信息)、人、环境成为网络生态研究的三要素,我们应把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它们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结构成一个整体,这种特殊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正如人与自然环境构成了生物生态系统一样,网络主体与网络生态环境构成网络生态系统。网络生态系统,符合系统的一般特点,由一些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功能目标,并且与外界有一定界限。但它不仅仅是人们常常提及的强调技术因素的网络系统,而是与网络发展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与信息主体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强调各个组成因子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有机性[2]。

1.2 网络生态系统的构成

网络生态系统主要由环境因子和主体因子两大部分构成,其中:

环境因子由3部分组成:第一,物质基础环境。构成网络必须有计算机、输出输入设备、调制解调器、各种软件程序等,这些都是网络存在的物质基础。缺乏这些软硬件设施,网络无从谈起。第二,信息资源环境。信息是网络价值所在,信息资源环境是网络生态系统的核心环境,网络生态环境的优劣能从信息资源环境中反映出来。第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概念范围有大有小,这里的社会环境特指与网络发展有关的社会敏感因素环境,主要有网络法律法规、社会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情况等。

主体因子主要由3部分构成:网络信息主体、网络运营主体、网络构建主体。其中网络运营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网络应用服务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等维持网络运作和网站经营的主体。网络构建主体则是指网络设备制造商、网络系统集成商等,他们的存在是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物质支撑部分。但在整个网络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还是网络信息主体——人,而信息是网络的主要价值,人们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获取信息。根据网络信息主体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划分为网络信息的生产者、网络信息的消费者、网络信息的分解者。

1)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主要是指原始信息的生产者,它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如政府、企业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生产者队伍日趋壮大。由于其年龄、职业、利益、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导致了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信息产生。

2)网络信息消费者。网络信息消费者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个人或群体(如政府、各类企业、管理决策部门等)。对信息消费者讲,关键的问题是及时接收并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使信息为个人、政府或企业的活动服务。网络信息消费者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信息的接受率与内化率。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重合。上网只是浏览信息或下载信息,那么他只是一个信息消费者。若信息使用者本身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便成为信息的生产者。

3)网络信息分解者。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对自己所发布的信息有维护的责任,但是事实上,许多人热衷于向网络不断地输入新的信息,而对所输入的信息缺乏有效的管理。为了网络的健康发展,应有专门的人员将网上无用信息删除,维护网络环境的洁净,他们充当的角色便是网络信息的分解者,如网络管理人员、信息咨询机构、图书情报单位等。

网络生态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2 网络生态平衡的理论内涵

网络正以其惊人的速度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不管你上不上网,都不会忽视无形的网络对有形世界的冲击。网络上每天都会出现新的网页,产生海量信息。但我们在通过这个“第四媒体”获取信息时,网络虚拟世界正面临着信息污染、信息安全、信息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人类“第二生存空间”环境的恶化,我们可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诊治。

2.1 网络生态平衡的含义

我国著名科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系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因素或各成分之间建立起了相互协调与补偿关系,使整个自然界保持一定限度的稳定状态。”[3]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可见,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补偿,使整个系统结构、功能良好的一种状态[4]。据此,我们认为,网络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网络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网络信息、环境、人)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它是网络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状态。

2.2 网络生态平衡的特征

网络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补偿,整个系统结构稳定、功能良好。也就是说,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如下3个特征:

1)整体性。网络生态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大系统不断向网络生态系统输入物质流(技术、设备、人员等)、能量流(比如资金投入)与信息流。网络生态系统对外输出各种信息。网络虽然不向外直接输出物质,但信息本身可以创造财富。而且每个国家、地区、组织机构内部的网络系统都是一个局部的小系统。所以网络生态平衡的整体性就是指社会大系统平衡和局部小系统生态平衡的协同和统一。

2)开放性。生态系统必须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促进生态平衡的稳定发展。网络生态系统同生物生态系统一样都是开放系统。这个系统与外界每天都进行着信息的输入、输出。网络是现实世界的映像,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出现的事物都会出现在网络虚拟空间内。这也是网络生态系统开放性的一种体现。网络本身没有信息,信息来自于社会。所以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开放性的动态平衡。如果人们只是一味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而不进行信息的生产、加工、传递,那么网络生态系统就会出现能量(信息)收支失衡,导致网络生态系统的破坏。

3)可控性。网络是典型的人工系统,网络依托人类的智慧,因为人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人是网络生态系统中唯一的智能因素,对网络的存在、发展、壮大起着关键作用。而信息主体——人作为网络生态系统中主体因子最活跃的因子,可以通过自身的控制、调节和发展来达到对网络的合理利用。因此,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可控性。

3 网络生态平衡的内容

网络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是依靠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不断调整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而得以实现的。

网络生态平衡包括网络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协同演进、其结构的优化与稳定性、能量(信息)输入输出的平衡和系统自我修复与自我调节能力的保持。

3.1 网络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协同发展

生物的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空间中的生态也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甚至同一城市不同社区、不同家庭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地区硬件设备先进,服务质量好,信息产生、流通、利用的速度就快,单位时间内信息能量流就大;有的地区硬件设施落后,服务质量差,信息产生、流通、利用的速度就慢,单位时间内信息能量流就小。

网络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信息组合在一起,立体又直观,使人容易理解。网络信息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到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化,小到个人的私人信息应有尽有。所以网络生态平衡就要保持这种多样性,保持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甚至同一城市不同社区、不同家庭间的网络生态系统的持续协同发展。

3.2 网络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性

网络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要素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总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其组成要素——环境因子与主体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而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则是指其组成要素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特定关系的总和。

对网络生态系统来讲,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主要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因此保持人、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优化网络的功能,维持网络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是网络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内容。

3.3 网络生态系统能量的收支平衡

网络生态系统中除了具有一般意义的能量外,还包括其特有的能量——信息,信息流也可以视为能量流,它可以带动物质流和能量流,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其中的信息资源创造财富的时候,人们扩大了生产销售规模,带动大规模物质流和能量流,在产生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加剧了不可再生资源,如网络硬件设施,以及信息价值的磨损与消耗。

网络生态系统能量的收支平衡既指网络生态的物质设备与人员输入不能入不敷出、造成系统亏空,或不能入多出少,导致资源污染和浪费,也指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消费应处于一种均衡状态;既不能产生信息超载与大量信息垃圾,也不能让信息消费者“信息饥饿”,面对信息的海洋而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4 网络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抗干扰性的保持

网络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与外界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它也会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然而,生态系统对于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都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

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在面对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与网络安全受到攻击以及大量的信息失调问题时,它应具备这种抵抗变化和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所以,网络生态系统拥有自我恢复与自我调节的能力,抗干扰、抗缓冲能力强也是网络生态平衡的内容。

4 网络生态平衡的失调及根源

生态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其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破坏因素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调节就会失效,系统就会被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就是指外界的压力和冲击超出系统的生态阈限所必然出现的结果,轻则系统结构被破坏,导致系统的功能衰退、能量流动中断;重则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它的压力来自于系统本身。由于主体因子的改变导致网络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破坏了整个网络生态平衡。首先,网络运营主体和网络构建主体是搭建网络生态系统物质环境的基础,一旦他们停止了工作或者出现了问题,则对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很大的威胁,他们的重要性不可忽略。比如现在有些ISP、ASP所推出的信息服务方面,由于管理不善或不良的谋利动机而产生的与信息用户之间的经济、法律纷争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对于网络信息主体来讲,作为网络生态系统当中最活跃的因子,其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与伦理道德对维持网络生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主要从网络信息主体行为不当的角度来探讨网络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

4.1 信息生产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制造了大量的信息垃圾,污染网络生态环境

有些信息生产者缺乏职业道德,利欲熏心,大量生产散布虚假信息(如假新闻、假商标、虚假广告等)、淫秽信息(如色情、暴力、迷信信息)等,造成信息泛滥。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互联网信息中,“污染”信息所占信息的比例至少不低于50%,甚至在个别学科领域高达80%,这大大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干扰了网络生态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从而严重地危害着整个网络信息环境的生态平衡。

4.2 黑客哲学的异化,造成信息侵犯,影响网络生态安全

黑客哲学的要旨是崇尚信息自由共享,反对信息垄断,蔑视权威。黑客们或出于好奇,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或为了经济利益,编制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互联网络进入其他计算机,攻击他人的信息通信系统,形成了传染性极强的计算机“病毒”。

黑客及黑客行为对网络安全已构成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造成了对网络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也对个人、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的威胁,这种威胁是人类第二生存空间的“核威胁”。而网络犯罪、网络战争等不仅危机到网络生态空间的安全,而且会对一个国家的主权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是网络时代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5]。

4.3 狭隘民族主义与霸权主义行径的极度扩张,导致了网络生态系统资源的垄断

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程度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知识普及的差别,导致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

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信息总量的8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却只拥有总信息量的20%。信息大量集中富国的结果,使得信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另一种形式的贫困威胁——信息贫困。信息资源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垄断,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传播利己主义,试图达到“信息殖民化”的目的,甚至发布恶意的政治信息,破坏他国的安全和稳定[6]。

除此之外,信息分解者的信息意识不高,不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导致信息分解不及时;信息消费者的信息素养、思维方式、处世经验等因素也影响着信息的利用、吸收与同化。

总之,网络信息主体的各种不当行为只是造成网络生态失调的部分原因,其不当行为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造成的网络生态失调结果主要体现为网络信息生态危机,也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信息资源的超载与信息资源的短缺并存、不良信息的混杂以及网络信息环境的被恶意侵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剪刀差”,影响着人类对网络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降低了科学劳动的效率,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这也正是人们净化网络环境、维持网络生态平衡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5 结束语

网络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是人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生态,这就要求网络保持一种整体意义上的动态平衡。要保持这种生态平衡,我们就应该把这一问题提升到人与网络环境和谐共处的高度,提升到网络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空间的层次。

保护网络生态平衡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应该像保护大自然一样,保护人类的网络家园;像对待自然环境危机一样对待网络生态危机;像善待地球一样,善待我们的网络。

标签:;  ;  ;  ;  ;  ;  

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_生态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