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党巩固和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新中国论文,执政能力论文,领域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9)09-0053-06
新中国60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式,在巩固和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宝贵财富。
一、建国初期党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经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党正确分析了所处的历史方位,立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实际,领导开展了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①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团结和教育人民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确立马列主义即工人阶级的思想领导,巩固与加强这种领导,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工人阶级领导的前提,并指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打底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教育自己和全国的人民。这就是今天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党的宣传工作的任务。”② 党要求宣传工作者,利用广大人民正在广大范围内学习和接受马列主义的有利条件,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提高劳动人民的觉悟和理论水平。1951年2月,党中央颁布了《关于健全各级宣传机构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强调我们党是领导着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党,必须经常向各界人民正确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目前的各项主张,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领导或推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针对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思想多元、价值观念混乱和文艺作品良莠不齐的状况,党明确提出必须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民,而不是用其他任何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民;要肃清帝国主义的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批评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从而确立马列主义的领导权。根据中央的部署,学术界、教育界和文艺界广泛开展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运动。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批判运动,力图纠正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错误思想倾向。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党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排斥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于当时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个体经济存在的基本政策和社会现实,党坚持“对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思想体系,既非马列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要批评,但不能肃清,也肃不清”,③ 采取的是既批评又慎重对待的态度。
2.建立党领导意识形态的管理体制,掌握意识形态机器
实现党的思想领导,用新的意识形态替代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党领导意识形态的管理体制,掌握意识形态机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立即着手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普遍建立党组织制度、宣传网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1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重视和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经常的宣传思想工作,指示这一工作应由“各级党的委员会给以有系统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必要的制度”,有系统地建立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的宣传网。1951年2月,党中央颁布《关于健全各级宣传机构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有系统地建立并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和统一党对思想工作的领导,改变各级党委宣传部机构残缺不全和工作范围狭隘的状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必须迅速地加强我们党的各级组织机构,不只是党的组织部门应该加强,宣传部门以及其他若干部门,例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校等,也必须加强。建国初期,党所采取的加强党在思想宣传领域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的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3.全面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教育工作,巩固新中国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另一方面大力倡导科学理念和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开展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党及时提出,新中国的科学工作的总方针就是要发展科学的思想以肃清落后的反动思想,培养健全的科学人才和国家建设人才,在倡导科学、普及科学的同时,党旗帜鲜明地向封建迷信和愚昧宣战。党号召人民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判。”同时党采取果断措施,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宣战,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就将其全部肃清,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共产党政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此外,党还在工人、农民中创办基层文化网点,举办扫盲班、识字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建国初期形成了朝气蓬勃、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党在思想宣传工作中还突出了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
二、新中国60年党与时俱进创新党的指导思想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党。党执政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1.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胡锦涛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④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最根本的经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造,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谱写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的宏伟篇章,构筑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紧紧围绕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基础上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推动理论创新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论探索的根本经验。
2.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
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在理论创新上取得新成果,还在于它做到了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另一方面,又要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新境界。“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⑤“后人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是历史规律”。⑥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在于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只有把两者结合好,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3.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同实践运用相结合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落脚点。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实践的运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最终要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总要求,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创新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倾听实践的呼声、指导实践的开展、接受实践的检验,进而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理论体系也需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完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三、新中国60年改进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方式的经验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方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新中国60年党巩固和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一条重要经验。
1.深化思想宣传领域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方式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情况已经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所面临的情况,党也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尽管在较长的时间里,党在一些领域的工作方式尚未自觉地实现这一转变,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党一直在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一是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将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全党的工作,举全党之力来开展,这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坚持和发扬的传统政治优势。在实践中,党建立并完善了党委宣传部主抓意识形态的组织领导体系。新时期党又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并从组织上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党一直非常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军、治政、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五大以来,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德治国,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实践中广泛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三是不断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组织、工作、管理方式。党一方面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着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积极应对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在坚持“三贴近”、鼓励创新创造、建构“大宣传”工作格局、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思想教育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四是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找到了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2.适应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改进理论武装和意识形态引领方式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提高意识形态的引领水平,必须根据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改进理论武装和意识形态引领方式。一是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是理论武装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理论武装工作因此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而不断加强和完善。新中国60年,党始终将理论武装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党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将理论武装与党性锻炼和推进工作相结合,注重取得实效;努力建立健全理论武装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成效评估制度、学习成绩与干部使用挂钩制度、理论武装工作责任检查制度等,使理论武装工作建立在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基础之上;积极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及其大众化和普及化,采用研讨式、互动式、模拟式、答疑式、菜单式等新的方式方法,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等传播手段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增强了理论武装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了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不断改进意识形态的引领方式。新中国60年,是党不断探索和改进意识形态引领方式的60年,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教化作用不断加强。建国初期,党在宣传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宣传《共同纲领》所包含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价值的价值取向,争取了最广大民众对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支持与认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适应新形势,提出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导向作用,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⑧,为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发挥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党在开展意识形态的引领工作中,还十分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思潮,党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要求。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流行的情况,党强调要研究、鉴别社会思潮,把引领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又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既尊重差异、包含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有效开展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党在通过舆论宣传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过程中,重视舆论宣传规律的探索,在工作中尊重规律,讲究宣传的艺术,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不断提高。
3.加强宣传理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党的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新中国60年,党坚持不懈地加强宣传理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理论宣传骨干的学习培训和社会实践,重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组织实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培养工程,并在新闻界、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培训格局,宣传文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了愈益重大的作用。
四、新中国60年党不断探索和把握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经验
能否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并且照规律办事,关系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新中国60年,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把握规律,形成了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律性认识。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新中国60年,党探索和把握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得出的一个具有根本性的结论,就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党的政治意志和政治原则的体现,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它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否则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当然,这种坚持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是在实践中、在发展中的坚持,是在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的坚持,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创的,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才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开展思想理论建设
思想理论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摒弃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开展思想理论建设,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确立,说明我们党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的科学的思想理论建设道路。
3.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务实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同其他一切工作一样,意识形态工作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重大损害。建国初期,党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就很注重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党提出要严格区分党内和党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要求,“反对宣传不合乎于实际”和“不准备变为实际的东西”,要求根据我国新民主主义国情,既坚持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地位和发展方向,又照顾允许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合法存在的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吸取了过分强调“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等严重干扰经济建设的“左”的教训,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大局,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不能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服从中心,围绕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党还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际效果。”⑨ 要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切不可“洋冒进”,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不同时期的实际,讲究道德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党及时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要求,积极应对开放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作出了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新部署,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意识形态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尊重多样性,兼容并包,积极开发意识形态资源,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矛盾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并存并且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长期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经济成分、物质利益、生活方式等的多样化发展,人们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多样。新中国60年,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学会了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益尊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国家和社会共识。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主导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结合,兼容并包,求同存异,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胸怀,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思想文化领域文明进步的成果,积极开发和整合其他意识形态资源的合理成分,有效拓展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对于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认识分歧和社会矛盾,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矛盾,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巩固了党执政的思想认识基础和群众基础。
5.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历史的经验表明,党的意识形态只有与人民的愿望和利益相一致,只有与社会实际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它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群众、赢得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对于巩固和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党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站在了历史和时代前列,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牢把握住了为人民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方向,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更加鲜明地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顺应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契合了当今中国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为促进社会团结,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的支撑。
(执笔:曾向阳)
注释:
①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页。
②③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82页。
④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4年第17期。
⑤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⑥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⑦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⑧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⑨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9页。
标签:政治文化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政治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执政能力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武装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