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界维修协会”的国际化规划_东突组织论文

浅析“世界维修协会”的国际化规划_东突组织论文

析“世维会”的国际化图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谋论文,世维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世维会”)于2009年5月21日至2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第三次世界维吾尔大会”(以下简称“世维会三大”),该次会议总结了过去三年来“世维会”的所谓“成就”,制定了“世维会”今后的行动方针。“世维会三大”举行仅仅40天后,在“世维会”的策划和煽动下,乌鲁木齐发生了骇人听闻的“7·5事件”。种种事实表明,“世维会”正在进一步加大推进其国际化战略的力度。本文拟对“世维会”国际化战略的内容、演进,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世维会”国际化战略的原因和政策措施,以及制约“世维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因素等做一剖析。

早在“世维会”成立前,“东突”势力就一直想使“东突”议题国际化,但成效甚微。“世维会”成立伊始,就将推行“东突”问题国际化作为主要使命,千方百计引起国际社会对“东突”分裂运动的关注,以获取各种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世维会”领导人宣称,该组织成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全球维吾尔人联合起来,在国际社会发出一个声音,让国际社会倾听维吾尔人的意见。①“世维会”的成立宣言及其三次“代表大会”的文件表明,推行“东突”问题国际化已成为该组织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二大”上,“世维会”通过了《东突厥斯坦民族运动的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东突”建国目标,仅凭本组织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团结全球的维吾尔人,并联合国际上各种支持、同情“东突”的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就是要将“东突”问题国际化。“世维会”头目热比娅本人在其自传中也非常不满于“东突”问题国际吸引力的不足。她认为,国际社会对新疆问题的关注度远远不如对西藏问题的关注,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②因此,她担任“世维会”主席后,立即全力以赴地推行“世维会”国际化战略,处心积虑地按达赖式路径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世维会”的实权人物、秘书长多里坤·艾沙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的工作就是使维吾尔问题向国际化演变。”③

“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策略就是:将“独立”目标隐含在“民主”、“自由”、“人权”之中。“世维会”的决策人物认识到,在现阶段,“要实现独立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④。因此,他们极力标榜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以和平民主方式推动维吾尔民族的民族自决权的团体,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⑤他们以“民主、自由、人权”和“民族自决”作为推行国际化战略的旗号,以获取西方社会、伊斯兰世界和突厥语系国家、民族的同情,为实现新疆“渐进独立”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反复宣传要“走和平的道路”,以“促进维吾尔人民主、人权和宗教自由”来解决“东突”问题,“世维会”在国际上,特别是在西方社会扩大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活动能力并拓展了活动空间。⑥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世维会”作为一个单纯的人权组织来对待,明里暗里给予支持。“世维会三大”报告宣称,该组织在过去三年里在“推动维吾尔事业的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仍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⑦

“世维会三大”和其后发生的乌鲁木齐“7·5事件”显示:“世维会”推行的国际化战略进入了一个进一步强化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始采取在中国境内煽动大规模暴力恐怖活动的手段来扩大其国际影响。“世维会三大”执行主席多里坤·艾沙在其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全球运动将提升到新的水平,并且找到实现最终胜利的道路。”⑧“世维会三大”后他们随即采取行动,精心策动了乌鲁木齐“7·5事件”。该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客观上扩大了“世维会”和热比娅的国际影响。从目前“世维会”头目们的言行看,今后此类动作可能会成为“世维会”加紧推行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二是在全球范围发动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和宣传攻势,争夺国际话语权。热比娅在“7·5事件”发生后随即在美国组织游行示威,而且还亲自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歪曲事件真相的宣传。“世维会”下属的“东突信息中心”和“世维会”网站也全力以赴,以维语、英语、汉语、德语、日语等多种语言大力进行歪曲事实的宣传。他们还向西方主流媒体投送大量文章、影像制品等材料。《华尔街日报》专门登载了热比娅的文章《维吾尔的真实故事》⑨,英国《卫报》也刊登了热比娅的文章《维吾尔民权运动》⑩,积极为“世维会”的宣传攻势提供平台。

“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竭力与各国政府建立沟通渠道。外部大国的干涉和支持一直是“东突”分裂势力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今被“东突”分子广为吹嘘的所谓“东突”两次“建国”,就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的直接支持密切相关。“世维会”同样认识到了取得外国政府支持的重要性。“世维会三大”报告称,“维持与友好国家的关系”是“最为优先的工作”(11)。最近几年来,热比娅等人频频窜访欧美国家,与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探讨所谓的“维吾尔人权问题”,游说这些国家对“疆独”给予支持。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其任内曾多次会见热比娅,并称她为“自由的使徒”。“7·5事件”发生后,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都给热比娅和“世维会”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其中土耳其跳得最高。由于土耳其人与维吾尔人存在血缘和文化联系,加上土境内生活着数十万维吾尔人(其中许多已经加入了土耳其国籍),伊斯坦布尔被称为“流亡维吾尔人的首都”,(12)因此土耳其长期为“东突”运动提供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13)“7·5事件”发生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公开表示,要把新疆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并且将给热比娅发放签证。(14)

其次是游说各国议会。“世维会”一直将美国国会和欧洲议会作为游说工作的重点,“7·5事件”后又将游说活动扩展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其他西方国家和一些伊斯兰国家的议会。美国国会多次就所谓的“维吾尔人权问题”、关塔那摩维族恐怖嫌犯问题提出议案或召开听证会,热比娅等人也多次到场作证。(15)2007年,“世维会”在欧洲议会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获得了一些欧洲议会议员的吹捧和支持。2009年5月,美国会允许“世维会”在国会大厦南会议大厅召开所谓的“世维会三大”,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在“世维会”的游说下,美国众议员林肯·迪亚斯-巴拉特(Lincoln Diaz-Balart)、克里斯托弗·史密斯(Chris Smith)、弗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比尔·德拉亨特(Bill Delahunt)、詹姆斯·麦高文(James McGovern),参议员希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等人参加了“世维会三大”,并致辞表示祝贺和支持。“7·5事件”被平息后,麦高文甚至发表声明,称“这是自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政府的又一次残酷的镇压”,德拉亨特等人也致信国务卿希拉里,呼吁美国政府强烈谴责中国对维吾尔人的“镇压”。(16)

再次是与各类非政府组织建立工作关系。随着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维会”认识到与这些组织建立密切工作关系的重要性。目前,“世维会”与大赦国际、人权观察、无代表民族与人民组织、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并通过与这些组织合作开展国际活动,扩大了“世维会”在世界上的影响。在“世维会”的游说推销下,许多国际组织将“维吾尔人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通过其网络加以宣传。一些非政府组织还派代表出席过“世维会”召开的历次“大会”。有些非政府组织甚至为“世维会”提供经费和人员培训,或利用其联合国观察员身份,为“世维会”到联合国讲坛发言牵线搭桥。在这些组织中,大赦国际和人权观察最为积极。人权观察的研究人员比丘林(Nicholas Bequelin)竟称:“从根本上讲,维汉之间的关系是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17)大赦国际在其2008年报告中指控中国试图以反恐来使其“严厉镇压维吾尔人的行为正当化”,(18)在其2009年报告中又称中国通过在新疆的大学里取消维语的教学用语地位来压制维吾尔文化。(19)“7·5事件”后,大赦国际要求中国公布被捕人士的情况,释放那些“和平集会示威的人士”,国际特赦组织则呼吁对乌鲁木齐暴力事件进行“独立的调查和公正的审判”。(20)

第四是向政府间国际组织发起攻势,特别重视将“维吾尔议题”塞进联合国的议程。为了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能被联合国等官方机构接受的组织,“世维会”要求其骨干按照“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原则”行事,并为此开办了培训班。由于缺乏直接途径,“世维会”一直通过在联合国拥有观察员身份的一些组织在联合国开展活动,积极递交各类报告。“世维会”与无代表民族和人民组织进行合作,向联合国反酷刑委员会递交特别报告,捏造在新疆发生了针对维吾尔人的“虐囚”行为;派代表团参加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委员会的正式会议,参与评估《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公约》在中国的执行情况;利用联合国针对成员国的人权纪录进行四年一度审查的“普遍定期审查”程序,向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递交特别报告,并使该报告被放到了联合国官方网站上。“世维会”还与无代表民族和人民组织合作,向许多国家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展开游说,使捷克、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国代表在“普遍定期审查”会议上发言时提到了“维吾尔问题”,而英国、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则在书面报告中提到了“维吾尔人权”问题。

“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一大重点是美国,而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在扶持“世维会”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众所周知,美国成立该基金会就是为了做一些中情局不便公开出面做的事。这几年来,该基金会每年向“世维会”提供21.5万美元作为活动经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利在“7·5事件”发生后不久便证实了这一点。实际上,“世维会”从全国民主基金会获得的经费远不止这些。如2007年,“世维会”和“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等“东突”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从该基金会得到了52万美元。(21)在“世维会三大”期间,全国民主基金会与“世维会”联袂召开“人权大会”,主题是探讨“中国统治下的东突厥斯坦六十年”。该基金会还为“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提供人才培训上的帮助。在其赞助下,“世维会”从2007年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维吾尔领导人民主和人权事务培训计划,其目的是“加强在世界上推动维吾尔民主和人权运动的工作,提高维吾尔民主领袖的能力,加快东突厥斯坦问题在国际法框架下的和平解决”。在头两期培训班上,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名“东突”骨干分子集中在一起,接受人权、民主、国际法、外交、联合国机制等领域的西方专家的系统培训。

“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法是通过网络、出版物等媒体进行宣传,而网络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2)早在“世维会”成立前,“东突信息中心”就通过网络兜售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世维会”成立后,“东突信息中心”的人马转入“世维会”旗下,更加注重互联网在实现政治目标方面的作用。2005年,“世维会”开通了官方网站,有维语、英语、中文、德语及日语等几个版本,主要内容是关于“东突厥斯坦人权”的相关材料,如对其持同情立场的西方专家和学者的分析、该组织的有关报告以及组织成员的活动情况等等。目前,“世维会”网站的日访问量已经达到4万-5万人次,“7·5事件”后其点击量一度大幅上升。“世维会”下属的新闻和出版中心采用英德两种文字出版有关维吾尔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东突厥斯坦人权状况”的著述。此外,它还将许多与维吾尔文化相关的书籍、论文等出版物翻译成维吾尔语,试图以此来影响境内外维吾尔人。除了办网站、出版宣传读物外,“世维会”还充分利用西方媒体进行宣传。《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均多次刊载热比娅及采访热比娅的文章。热比娅的“人权斗士”、“维吾尔精神母亲”,“达赖第二”等头衔,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媒体炒作起来的。(23)

“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其与“藏独”、民运等反华敌对势力加紧合流。自热比娅成为“世维会”领导人以来,“疆独”寻求与“藏独”等势力合流的步伐明显加快,而“藏独”势力也越来越乐于与“世维会”进行合作。(24)2009年5月,一些藏独分子参加了“世维会三大”。“7·5事件”后,达赖发表声明,要求中国政府“保持克制”。“世维会”随后致信达赖,称新疆和西藏为“两个国家”,寻求其支持。此后,达赖在华沙公开为热比娅辩护,称热比娅像他一样“相信和平与非暴力,不是在搞分裂”。(25)达赖还为热比娅的第二部自传《搏龙斗士》撰写序言。2009年8月6日,达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坦承,单从西藏来看,“藏独”形势十分悲观,但如果与“疆独”等问题联系起来,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来看形势,则有理由感到乐观。(26)多名海外民运分子也参加了“世维会三大”,劳改基金会负责人廖天琪还在大会上致辞。“7·5事件”发生后,沉寂多时的民运分子吾尔开希又跳出来,要求中国政府“查明事实真相”。一些民运人士还撰文声称,骚乱起于维吾尔人对汉族的仇恨,新疆地区已经“巴勒斯坦化”。“疆独”、“藏独”、“民运”等势力的合流,可能成为“世维会”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又一努力方向。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支持“世维会”的国际化战略,既有意识形态上的原因,也有从地缘战略上遏制中国的考虑。

这里所说的意识形态原因,就是西方所宣传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美国、德国等国家宣称支持“世维会”的主要理由就是:它是一个政治组织和人权团体,并不是分裂组织和恐怖组织,因此没有理由不允许该组织注册和开展活动。如前所述,“世维会”的决策人物也认识到“民主、自由、人权”是西方宣传的“普世价值”,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强势和主导话语,因此将“独立”目标隐含在“民主”、“自由”、“人权”之中,利用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作为自己的软实力,以获取西方支持来推进其国际化战略。

西方国家从地缘战略上遏制中国的考虑,可从全球和中亚两个层次来看。由于欧洲国家、日本等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太多差异,这里集中分析一下美国支持“世维会”等“东突”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

从全球战略上看,美国担心迅速发展的中国可能取代美国在现存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而把新疆因素视为牵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德国《外交政策》网站2009年7月24日的一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德等国支持新疆乌鲁木齐骚乱旨在削弱中国政府在西部战略要地的影响力。只要中国被来自新疆等地的内部麻烦严重削弱,美国就能长期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27)从欧亚大陆腹地的地缘战略上看,新疆战略地位重要,又与能源丰富的中亚山水相连,美国企图利用“东突”问题制约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合作,以拓展其在中亚地区和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和能源利益。德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就此指出,美国之关心新疆问题,与它所宣称的“中国侵犯维吾尔人权”并没有多大关系,更主要的是基于地缘战略考虑。美国看到了新疆位处欧亚大陆腹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注意到了新疆对于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展开能源合作的战略重要性。(28)因此,从长远战略目标看,美国一定会将“世维会”等组织作为牵制中国的工具。

具体地讲,美国对“世维会”等“东突”组织的政策措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美表示支持中国有条件地打击“东突”恐怖组织。美国之所以支持中国打击“东伊运”等恐怖组织,首先是因为这些恐怖组织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构成威胁。近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特别是为了推进其“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美国将继续奉行这一政策,并与中国进行某些合作。但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一直奉行双重标准,对那些并不威胁美国利益的恐怖分子和组织,如关塔那摩的维吾尔恐怖嫌犯和“世维会”策划“7·5事件”的那些人,美国不但不会采取什么措施,还会给予保护和支持。另一方面,美又暗中纵容“东突”分裂活动。“7·5事件”后,尽管美国国内有一股势力要求美国政府调整对新疆问题的政策,公开支持新疆独立,但现阶段美国对“东突流亡政府”、“世维会”等提出的“疆独”目标不会公开支持,因为这违背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原则,还会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不过,美国将继续通过各种“非政府”渠道纵容和支持“世维会”等组织的“疆独”分裂活动。

此外,美还公开支持所谓的“东突”人权组织。“世维会”的决策人物极力标榜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以和平民主方式推动维吾尔民族的民族自决权的团体”。正是根据这一点,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国会便公开支持“世维会”。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使用国会拨款资助“世维会”;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以维语广播宣传“世维会”的主张;美国智库则进行一系列“新疆工程”,为“世维会”出谋划策;连热比娅的办公室也设在白宫对面。在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将继续大力支持包括“世维会”在内的所谓的“东突”人权组织,这既不违反其反恐承诺,也避开了支持新疆独立的尴尬,同时可以利用人权问题来牵制中国,服务于其对华总体战略。

从上述分析可见,“世维会”是以“民主、自由、人权”为装饰,打着“非暴力、和平”的旗号,以恐怖手段来实现“疆独”的一个分裂组织,而美国则利用了该组织的伪装,将其与恐怖组织剥离,利用其主张的“维吾尔人权”问题来牵制中国,又尽量避免公开支持“疆独”分裂主张而影响中美在其他重要领域的合作。

“世维会三大”报告认为,经过数年来推行国际化战略的努力,“世维会”已不再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组织”,维吾尔人不再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民族”。(29)从表面上看,“世维会”似乎已经建起了全球网络,总部在德国,主席在美国,发言人在瑞典,数位副主席分别把持着几个主要的维吾尔协会,热比娅更是飘然觉得自己已经具有与中国政府对话的资格。但是,持客观立场的观察家和学者认为,“世维会”显然过高估计和过分夸大了其国际化战略所取得的成效,一些表面现象使该组织对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误判。(30)从整体上看,多种因素将制约“世维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首先,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对“世维会”的支持是有限度的。从目前情况看,西方对于“疆独”议题的炒作,主要是在学术界和媒体层面。一些学者和媒体将新疆视为汉人的殖民地,热衷于将新疆炒作为“另一个西藏”。(31)但是,总体而言,西方的社会舆论、特别是一般民众对于“疆独”分裂活动是不太关注的,也没有什么兴趣。美国学者西格尔(Segal)就认为,“疆独”远不如“藏独”那样具有国际吸引力,“人们不会因为维吾尔问题而威胁抵制北京奥运会”。(32)从世界各国对“7·5事件”的反应来看,国际社会主流并不支持“疆独”。

美国是“世维会”推行其国际化战略的重点,“世维会”近年来已逐渐将其活动中心移往美国,热比娅甚至有意将“世维会”总部从慕尼黑迁往华盛顿,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这座靠山。然而,目前美国的大环境并不利于“东突”分裂势力。奥巴马政府尽管放弃了“反恐战争”标签,但其“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着眼于稳定局势,因此对于包括“东伊运”等组织在内的恐怖团伙还会继续打击。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问题、防止核扩散问题、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乃至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等方面都有赖于中国的支持。同时,中美合作对于解决其他许多全球性问题也至关重要。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立国的国家,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主义分析,其在“东突”问题上不会超越政策底线,那就是不能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33)因此我们看到,在“7·5事件”发生后,尽管美国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仍存在对华偏见,一些反华势力甚至公开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在新疆问题上的立场,(34)但美国政府的反应总体而言还是低调和理性的,以致热比娅对美国政要关于“双方应保持克制”的表态十分不满,“感到不知所措和失望”。(35)

在“东突”问题上,欧盟过去一直从人权、民主等价值观角度对中国进行说教。但是,这次欧盟对“7·5事件”的反应十分谨慎。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Carl Bildt)表示: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非常重要,在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及解决朝鲜半岛、索马里局势和伊朗核开发等热点问题上,欧洲都需要与中国合作;欧盟希望通过与中国对话来弥合双方的分歧。大多数欧洲议会议员也认为,鼓励分裂主义不符合欧盟精神。(36)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Serge Abou)坦承,欧洲自身也有少数民族问题,欧洲“也不会喜欢其他政府告诉我们应当怎么做”(37)。欧盟对于“7·5事件”的定位是:“这是中国的内政而非欧洲的事情”(38)。

其次,伊斯兰世界的主流并不支持“世维会”等“东突”组织的分裂、暴力、恐怖活动。“7·5事件”发生后,西方一些媒体竭力挑拨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的关系。(39)但是,伊斯兰世界各国鲜有对“世维会”等“东突”组织的暴力事件表示公开支持的声音出现。埃及分析家哈拉·穆斯塔法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考虑到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还有其国内也常常面临类似的问题。(40)伊斯兰国家对“7·5事件”的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方和民间反应都比较激烈,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这类国家只有土耳其和伊朗两国。土耳其自称与“东突”“同文同种”,以突厥语系国家的盟主自居,一直是“东突”流亡分子的大本营,总理埃尔多安及其政党鼓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希望通过激烈反应获取更多支持。伊朗什叶派穆斯林中的极端势力和“东突”极端分子有较大共性,因此跳得很高,政府也不得不有所呼应。第二类是官方反应比较理性,民间也只有少数激进组织指责中国,如巴基斯坦、印尼、阿富汗、埃及、沙特等几乎所有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形成伊斯兰世界的主流。这些国家和中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方面的合作,长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但国内的穆斯林群体与“东突”在宗教和教派上有共性,因而其中一些人对“东突”表示同情。但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这些国家都支持中国。如最近中国之所以成功挫败了伊斯兰会议组织某些人将所谓“维吾尔议题”塞入议程的图谋,巴基斯坦等国便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第三类是避免直接表态,比如国内拥有众多穆斯林的印度和邻近中国的中亚国家。这些国家在经贸、反恐等问题上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而且它们自身也面临着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冲击,对于中国面临的威胁感同身受。(41)但是,由于国内穆斯林激进势力的压力,它们不得不避免直接表态。不过,由于上海合作组织发表了支持中国的声明,作为成员国的中亚国家的态度事实上已通过间接方式表达。印度拒绝发给热比娅签证,也是一种表明态度的形式。总体来看,伊斯兰世界的主流并不支持“东突”的分裂、暴力、恐怖活动,土耳其等国的态度也在朝积极方向转变。

再次,“世维会”推行国际化战略得不到新疆地区及本民族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新疆维吾尔族资深媒体人海来特·尼亚孜认为:“独立自决或者分裂的意识,绝对不是维吾尔民族社会的主流。”(42)即使是那些在新疆问题上对中国有偏见的西方媒体,如英国《卫报》也承认,“问题的核心是并非有许多维吾尔人想要独立。绝大多数维吾尔人已经接受中国对新疆拥有主权这个现实。”(43)当然,“世维会”之所以在新疆缺乏群众基础,主要原因还是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保障了维吾尔人的发展权、生存权等基本人权,也使维吾尔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得以保持和发展。有学者对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南疆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较民族认同感更为积极,就说明了这一点。(44)同时,研究新疆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新疆的其他各民族群众也不支持“东突”的分裂活动。(45)

居住在中国以外的维吾尔人总计近100万,(46)主要集中在中亚、西亚、南亚。这几个地区(指中亚、西亚、南亚)聚居的维吾尔人约占国外维吾尔人总数的80%,其中中亚约54万,西亚约21万,南亚约8万。另有约10万人则聚居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东突”组织多年来的鼓噪运作,境外维吾尔人中少数人加入了分裂组织,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世维会”等组织的分裂主张。以中亚和南亚为例,该地区的维吾尔人除了极小一部分加入了“东突”组织外,绝大多数已融入当地社会。“7·5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维吾尔人协会领袖立即表示,巴国维吾尔人坚决反对此类暴力事件,新疆维吾尔人的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巴基斯坦的维吾尔人,这让他们十分羡慕。(47)中国国务院侨办曾经组团拜访居住在许多国家的维族华人华侨,还多次组织维族华商回国观光。这些维族同胞都对祖国的发展和新疆的繁荣感到鼓舞,并表示愿为新疆的发展贡献力量。由此可见,“世维会”自称是“代表维吾尔人的最具合法性的最高组织”并非事实。美国学者皮特森也指出,在很大程度上,“世维会”等“东突”组织实际上只不过是流亡海外的维吾尔社区的一些自诩为维吾尔精英的特权阶层的代表而已。(48)

第四,“世维会”自身的内在缺陷也是其推行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因素。首先,正如一些外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尽管热比娅利用“7·5事件”扩大了影响,但其影响力与达赖相比还差得很远,“东突”组织仍然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领袖。(49)其次,“世维会”根本无法摆脱与恐怖组织的牵连。(50)美国HIS环球透视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员麦克道尔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牵连,“7·5事件”不太可能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51)前不久围绕关塔那摩“东突”嫌犯的“收留”风波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热比娅等人一连好几个月在欧洲到处窜访,请求一些国家收留那些“东突”囚犯,但最终没有一个欧洲国家表示愿意接收。再次,“世维会”与“东突”以及“世维会”内部依然矛盾重重。在“东突”内部,“世维会”仍受到“东突流亡政府”等组织的挑战。在“世维会”内部,现任主席热比娅与以首任主席艾尔肯为首的老“东突”分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好。亲近艾尔肯的许多老“东突”分子仍然对热比娅有看法,认为她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经验,不懂英文,其英文翻译还是一名基督徒。不仅如此,艾尔肯等一批老“东突”分子还以各种理由不参加“世维会三大”。

除了上述四点,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强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与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及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的稳定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及中-俄-中亚合作以及全球反恐合作的加强等等,也都是“世维会”等“东突”组织推行其国际化战略难以逾越的障碍。

注释:

①研究“东突”的以色列学者希霍认为,过去“东突”之所以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影响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力量太分散,因此“世维会”头目们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联合起来走国际化道路。参见Yitzhak Shiehor,"Limping on Two Legs:Uyghur Diaspora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No.6(48),December 2007,p.117.

②参见“世维会”网站,http://www.uyghurcongress.org,2007年6月23日。

③杨素兰:“中亚反恐的政治现实——以东突为例”,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sub/1207/09-12月論壇—楊素蘭.pdf.

④Yitzhak Shichor," Limping on Two Legs:Uyghur Diaspora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No.6 (48) ,December 2007,p.122.

⑤参见“美国之音”网站:“世界维吾尔大会主席倡导非暴力”,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4-07/a-2004-07-01-19-1.cfm.

⑥有分析就认为,“世维会”的成立及其策略调整,为维吾尔分裂分子寻求西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的支持提供了更宽的平台。参见Richard Rice,"Uyghur Ethnicity and Human Rights Discourse in Post 9/11 China",http:/www./vcas.wlu.edu/VRAS/2007/Rice.pdf.

⑦Dolkun Isa,"Three Years Working Report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May 23,2009,http:l/www,uyghurcanadiansociety,org/090523.htm.

⑧Dolkun Isa,"Three Years Working Report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May 23,2009,http:l/www,nyghnrcanadiansociety,org/090523.htm.

⑨"The Real Uighnr Stor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ly 8,2009.

⑩"A Civil Rights Movement for Uighurs",The Guardian,14 July2009.

(11)Dolkun Isa,"Three Years Working Report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May 23,2009,http:l/www,uyghurcanadiansociety,org/ 090523.htm.

(12)“伊斯坦布尔:流亡维吾尔族人的首都”,[法]《费加罗报》,2009年7月23日。

(13)Yitzhak Shichor," Ethno-Diplomacy:The Uyghur Hitch in Sino-Turkish Relations",http://www.eastwestcenter.org/fileadmin/stored/pdfs/ps053.pdf.

(14)"Turkey:Visa for a Uighur Leader",The New York Times,July 9,2009.

(15)这些议案包括2007年9月17日的众议院H.Res.497议案,2008年5月22日的参议院S.Res.574议案,2008年7月30日的众议院H.Rea.1370议案等。

(16)“美国会议员呼吁谴责中国镇压维吾尔人”,http://www.rfa.org/mandarin/Xinwen/jianyaoxinwen-07072009121324.html.

(17)"Clashes in China Shed Light on Ethnic Divide",The New York Times,July 7,2009.

(18)Preeti Bhattacharji,"Uighurs and China's Xinjiang Region",July 6,2009,http://www.cfr.org/publication/16870/uighurs_and_chinas_xinjiang_region.html.

(19)Edward Wong,"Clashes in China Shed Light on Ethnic Divide",The New York Times,July 7,2009.

(20)“美国会议员呼吁谴责中国镇压维吾尔人”,http://www.rfa.org/mandarin/Xinwen/jianyaoxinwen-07072009121324.html.

(21)“反华势力钱袋子:美国民主基金会”,《国际先驱导报》,2009年7月21日。

(22)Kristian Petersen," Usurping the Nation:Cyber-leadership in the Uighur Nationalist Movement",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Volume 26,Issue 1,2006,p.63.

(23)Rebiya Kadeer,"Not the Torch of Liberty",The Washington Post,April 1,2008.

(24)"Alliance against Beijing",http://www.german-foreign-policy.com/en/fulltext/56267.

(25)"Exiled Uighur Leader in Japan to Win Global Support",http://news.theage.com.au/breaking-news-world/exiled-uighur-leader-in-japan-to-win-global-support-20090729-el4j.html.

(26)"Uighur Unrest Shows China's Failures:Dalai Lama",http://www.reuters.com/article/worldnews/idUSTRE57539Q20090806.

(27)"Alliance against Beijing",http://www.german-foreign-policy.com/en/fulltext/56267.

(28)William Engdahl," Is Washington Playing a Deeper Game with China?" http://www.marketoracle.co.uk/in...e=article&sid=11961.

(29)Dolkun Isa,"Three Years Working Report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May 23,2009,http://www,uyghurcanadiansociety,org/090523.htm.

(30)"Uighur Leader to Launch Film in Spirit of Peace ",The Age (Melbourne Australia) ,August 5,2009.

(31)Lydia Wilson and Poppy Toland,"Xinjiang:China's other Tibet",http://www.english,aljazeera.net/news/asia-pacific/2008/03/2008525184819409441.html.

(32)Preeti Bhattacharji,"Uighurs and China's Xinjiang Region",July 6,2009,http://www.cfr.org/publication/16870/uighurs _ and _chinas_xinjiang_region.html.

(33)众议员沃尔夫便是一例:由于其所在的北弗吉尼亚州选区是维吾尔人在美国的主要聚居地,他十分同情“东突”组织,但一旦他认为将关塔那摩的维吾尔恐怖嫌犯安置到美国本土可能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危害时,又马上表示强烈反对。参见“Obama Bows on Settling Detainees”,The Washington Post,June 12,2009.

(34)“7·5事件”后,美国出现了要求加大对“疆独”分子支持力度的声音。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U.S.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主席莱昂纳多·里奥(Leonard Leo)要求政府立即对华实施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新疆产品出口美国,对新疆政府和安全部门官员实施旅游限制;以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倡议”(Foreign Policy Initiative)的项目主任艾伦·博克(Ellen Bork)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要求改变对新疆的政策。参见Ellen Bork,"The Right Way to Help the Uighurs",The Washington Post,July 10,2009.

(35)"Uighur Leader Says Nearly 10,000 'Disappeared' ",http://www.france24.com/en/20090729-uighar-leader-says-nearly-10000-disappeared.

(36)“部分欧洲议员指出欧盟不应鼓励中国分裂势力”,新华社法国斯特拉斯堡2009年7月15日电。

(37)"Why the West is Silent on Rioting in Xinjiang",The Globe and Mail,July 14 ,2009.

(38)"Why the West is Silent on Rioting in Xinjiang",The Globe and Mail,July 14 ,2009.

(39)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的一篇文章挑拨伊斯兰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认为伊斯兰世界的政府和组织对于新疆“7.5事件”的反应迥然有别于2006年对丹麦卡通讽刺伊斯兰教事件的反应。参阅“Mute Muslims:Why doesn't the Islamic world Speak up about the Uighurs?”,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09/07/13/mute_muslims.

(40)“中东鲜有支持的声音”,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9年7月16日。

(41)Preeti Bhattacharji,"Uighurs and China's Xinjiang Region ",July 6,2009,http://www.cfr.org/publication/16870/uighurs_andchinas_xinjiang_region.html.

(42)“新疆主要威胁不是分裂倾向”,《联合早报》,2009年7月29日。

(43)"China's Uighur Conundrum",The Guardian,7 July 2009.

(44)王嘉毅、常宝宁、丁克贤:“新疆南疆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认同调查”,《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40页。

(45)美国研究“东突”的著名学者杜磊(Dru Gladney)2009年6月1日在与笔者交流时指出,新疆的哈萨克人绝大多数并不支持“东突”的分裂行为。

(46)艾买提、冯瑞:“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的跨国过程及其分布和动因”,《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97页。

(47)“巴基斯坦维族领袖称:新疆的维族人过得比我们好”,《环球时报》,2009年7月19日。

(48)Kfistian Petersen,"Usurping the Nation:Cyber-leadership in the Uighur Nationalist Movement",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1469-9591,Volume 26,Issue 1,2006,pp.63-67.

(49)Richard Rice," Uyghur Ethnieity and Human Rights Discourse in Post 9/11 China",http:/www./vcas.wlu.edu/VRAS/2007/Rice.pdf; Preeti Bhattacharji,"Uighurs and China's Xinjiang Region",July 6,2009.参见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http://www.crf.org/publication/16870/uighurs_and_chinas_xinjiang_region.html.

(50)新加坡著名反恐专家古纳拉特教授认为,“7·5事件”表明,“世维会”与“东伊运”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参阅“Xinjiang Riot Hits Regional Anti-tenor Nerve”,http://forum.globaltimes.cn/forum/showthread.php?t=1124.

(51)“全球认定的恐怖‘东突’”,《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28期,第13页。

标签:;  ;  ;  ;  ;  

浅析“世界维修协会”的国际化规划_东突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