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门论文,经济学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
也许有人认为在经济学已存在了200多年的今天,这是一个不值得回答的常识问题。然而,早在98年前的1898年,凡勃伦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过一篇题为《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发达的科学?》的文章。“当然,人们即使不赞同凡勃伦的答案,也至少认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①]。80多年后,美国拉哲斯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在美国《经济问题杂志》1983年6月号发表了《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科学》一文,他认为在当时提出这个问题与80多年前相比“甚至更加切中要害。”[②]。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全国人大常委、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胡代光教授的支持、帮助下,组织苏通等人翻译出版了由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主编的《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一书。199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黄河主编的《经济科学学》一书中,专门列出一节对“经济学算不算一门科学”进行探讨[③]。由此可见,提出并探讨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两种情况,更是激发了我探讨这一问题的动机。一种情况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少经济理论工作者往往不无自豪地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特别是对经济学拥有数学方法,能用几条曲线表示复杂的经济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预测等等感到十分得意,仿佛经济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的皇后。这种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60年代的情况极为相似,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的10年里,经济学深受公众尊敬,经济学工作者春风得意,这一切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④]。然而好景不长。当通货膨胀转化为滞胀,“由于经济学的药方不仅没能解除疾病,反而似乎加剧了病情,政治家们和公众都已变得不耐烦了。他们开始避免与经济学家交往,就象关心自身崇高声誉的人讨厌与占星学家,炼丹术士及诸如此类的其他江湖骗子打交道一样。”[⑤]自己作为经济理论与教学工作者中的一员,不仅对我国经济学的一时繁荣持担心态度,而且深恐我国经济学界有朝一日会遭此噩运。这就引起了我对经济学的科学性的兴趣和关心。
另一种情况是:在社会上特别是自然科学界,一些人怀疑甚至否定经济学的科学性。笔者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期间,接触到一些非经济管理学院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对经济学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经济学算是什么科学,那么多搞经济学的,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搞不上去!”也有人认为:“搞不成其它(科学)的人,才搞经济学。经济学谁都能搞”。诸如此类。每当听到这些观点,虽然觉得人们对经济学期望很高,对其繁荣和发展可能有嫉妒之意;同时我还是有一些不解和委曲。这就更加坚定了我探讨经济学科学性的决心。
总之,提出并探讨“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一课题,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学界正确认识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有助于经济学家掌握经济科学研究规律,自觉地促进经济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做到宠辱不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和自然科学界对经济学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促进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的有效结合,普及经济学理论和知识,使经济学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二)
关于“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科学哲学界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否定论。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库恩看来,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缺少常规科学所要求的公理化形式,或“范式”,“还不能算是科学”。[⑥]库恩认为,科学是一个整体,科学活动是一定社会集团按照一套公认的信念进行的专业活动。‘范式’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规定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表成了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范式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一定的范式,才能成为科学”[⑦]。而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都不具有这种“范式”,所以还不能算是科学。
2.肯定论。新历史主义者夏佩尔和达尔顿把科学形式论述为“信息群”。所谓科学研究的问题,是一组有相互联系的信息群。小的问题是一个小信息群,大的问题相当于一个学科那样的信息群,更大的问题则是几个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不仅对科学、技术,而且对“生产和社会文献进行研究”的学科,都适用于信息群概念。这样,“更多的学科都是科学”[⑧],经济学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和“信息群”,当然也是科学。
3.“半科学”论。历史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拉卡托斯,对历来各学派证明科学与伪科学的衡量标准都不满意。他坚决反对以信仰作为标准,认为“信仰的强度是知识的标志”这种说法是谬误的。在他看来,“一种理论,即使没人理解它,更不用说相信它了,却可能有极高的科学价值。”[⑨]他还反对将统计几率的高低作为判定科学与非科学的基本标准,认为“几率论者所掌握的仍然是有限的事实,几率高低只表明可能性大小,而且统计往往不准确。[⑩]他也不同意把证伪作为判断科学真伪的标准。他提出“研究纲领”学说,认为研究纲领是由硬核和保护带这两部分组成的,其生命力取决于:(1)能否指导实践;(2)本身是否有所创造发展。他认为社会学是有所创造的,但尚不能指导实践,可能算是半科学。这样,按照他的标准,经常尚不能完全指导实践,但确实有新创造,至少可以算是“半科学”。
经济学界如何对待;“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呢?(1)西方经济学界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经济学即使还不是科学,也正在沿着通向科学的道路前进”。(2)西方经济学界比较激进的批评者则认为经济学实际上还不是一门科学。他们认为“为什么说经济学实际上还不是一门科学呢?答案之一是,经济学家们拒绝接受对他们的经验检验,而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的提出都必须接受这种检验。[①①](3)在我国,经济学界以外的公众,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确持有怀疑或否定经济学科学性态度。在经济学界也有人对经济学的科学性表示怀疑,但缺乏公开的讨论。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对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经济学研究就象经济建设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那样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家都忙着去“砍柴”,很少有人顾得“磨刀”。很少对经济学的科学性进行反思,绝大多数人很少思考这个问题。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也就是说对经济学的科学性持肯定的态度。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笔者对这个问题也持肯定的回答: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三)
为什么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呢?
1.我们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观,弄清判断一个学科是否称得上科学的衡量标准。
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对“科学”的界限是逐步放宽的。证伪主义者认为,能够经得起考证伪的数学和物理学可以称之为科学;历史主义者认为过去不是科学的学科,以后可以发展为科学或半科学;新历史主义认为更多的学科都是科学;自由主义则认为科学同艺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①②]这样,科学哲学就可以解释更多学科的科学性问题。
究竟什么是科学?历来存在着激动人心的争论,至今还没有达成一种比较统一的定义。《法国百科全书》(1976年版)中写到:“科学:通过揭示现象之中规律所取得的全部知识,以及作为这些知识之基础的认识论。”《美国百科全书》(1977年版)中写道:科学可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1987年版)在“科学”词条下写到:“科学,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有时还指生产知识的活动和过程。”[①③]可见,人们对科学的对象、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的真理性的确定标准,仍然存在着分岐。
综合分析各种不同观点,我们可以对科学作出如下定义:科学具有三重属性。科学既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奥秘并且形成新知识的创造性社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系统化了的、可被检验并可得到确证的知识体系;还被当作客观、正确、合理等价值判断来使用。同时,笔者认为,判定某门学科是否是科学,其主要判定标准应该是:(1)该学科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范式”,该范式具有自己的“硬核”和“保护带”;(2)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否是可检验的,且得到确证的;(3)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否可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现在,让我们分析经济学科的基本情况。
从亚当·斯密起,经济学就已经脱离了经验认识阶段,形成了为经济学界公认的理论体系。在斯密、李嘉图、穆勒等人创建的理论大厦中,一国经济被看作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不同部分所组成的能够自我调节的体系。正是这一科学思想,促进了达尔文所开创的进化研究。[①④]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多次革命。达德利·迪拉德以人们公认的巨著出版时间为标准,发现西方经济学曾发生过五次经济理论革命:斯密(1776年),李嘉图(1817年),穆勒(1848年),马歇尔(1890年),凯恩斯(1936年)。间隔时间分别为41年、31年、42年、46年,大致上平均为40年[①⑤]斯密、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凯恩斯的学说都曾经是西方经济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理论,即范式。这些理论中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检验和确证,并程度不同地指导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
凯恩斯革命以来,至今已60年了。期间,希克斯所作的“IS—LM分析”是对凯恩斯理论发生了“部分质变”。50年代以来,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使经济学在形式上获得了一种结构严密的公理化体系。决策理论、实验经济学以及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的发展,又使经济学在可检验性方面有所进步。80年代兴起的复杂性经济学革命,以复杂性科学[①⑥]的兴起为背景,以非线性经济学和模糊经济学为主体,使经济学在科学认识上开始迈进“第二级近似”[①⑦]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合理内核,是经济学史上的划时代革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具有自己的“范式”,既有“硬核”也有“保护带”,已被实践确证,而且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代表,由马、恩创立,后经列宁、斯大林,前苏联和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80年代以来,在科学界出现“两科联盟”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分化和对立开始转向综合和借鉴的同时,东西方经济界的交流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越来越频繁,相互沟通、学习和借鉴日益增强。
3.根据上述标准和经济学的基本情况,经济学的确是一门科学。
经济学作为人类对经济活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的知识体系,不仅有自己的“范式”包括“硬核”和“保护带”,而且是可以检验的,是为实践所确证的,特别是经济学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阶段的典型模式,即“革命”的模式,如西方经济学,已经过了五次革命,目前正进入“复杂性经济学革命”阶段;同时也具有劳丹所指出的“组合型”发展模式,如政府行为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的组合形成了布坎南的社会选择理论。所以完全可以说:经济学符合作为科学的基本标准,它自1776年《国富论》发表开始就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至今已有220年的历史。
我们说经济学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西方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科学呢?“从历史上看,没有错误概念的学科毕竟是罕见的”[①⑧]古典经济学有自己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未穷尽真理,也需要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西方经济学存在着缺陷甚至错误就否定它是一门科学。也就是说,应该把作为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的科学与作为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的真理区别开来,并树立真理总是相对的、发展的观念。科学领域不一定全是真理,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因此,西方经济学无疑也是一门科学。用这样一种科学观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就不会因为某些具体论述(即保护带)过时而否定其基本原理(即“硬核”),这对某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者也是一个有力的反驳。本文是把经济学科当作一个整体来探讨其科学性的,对于其中不同学派的科学性问题需另作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四)
经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呢?
笔者认为,它是一门介乎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软”“硬”兼备、富有特色的科学。
1.从研究对象来考察,经济活动是介乎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一类活动。
对于科学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划分。按其研究对象为标准,一般将新学科分为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三领域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或贯穿上述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每个大的学科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各学科之间又有若干交叉、横断、综合学科。[①⑨]一般将经济学划分在社会科学之中。我认为,经济领域应该构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应该从社会领域中划分出来。因为:(1)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2)经济活动不仅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学是将社会和自然结合起来研究的,不完全是社会科学,带有自然科学的属性;(3)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活动呈现出大规模化和多样化,经济学也由单一学科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已有成熟或开始涉猎的经济学科多达800多门,[②⑩]在《世界亲学科总览》(哲学社会科学)中载有新学科470门,其中经济类99门,经济交叉类54门,共占所收学科的33%。[②①]因此,从经济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出发,应该将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并列,作为介乎于其间的一类科学。
2.从方法论来考察,经济学具有“软”“硬”兼备、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兼容的特点。
经济学方法论既有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相同之处,两者都属于实证科学,它诉诸客观事实,其理论最终由事实来检验。特别是能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精密研究。在德布鲁等一批数学家跨入经济学研究之后,“经济学中的数学深度一下子就发展得能与物理学比高低。至此,人们几乎可以说,经济学中已经没有用不到数学分支,并且由于经济学的需要和推动,人们还正在发展一系列新的数学理论,例如,集值映射的微积分学,不动点的算法理论,微分包含理论,非光滑分析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介入甚至已经“比在物理学中还彻底,因为物理学还能用实验来检验,只要它的预言能证实,数学上的混乱是在所不惜的”。“对于有些经济学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局部性问题,没有数学将永远说不清楚”。[②②]这对于其它社会科学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同时,经济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又有不同之处,它具有与一般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共同点。作为研究经济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与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不同,它不能依靠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只能运用抽象的理论模型,研究各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概率。也就是说,由于经济活动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能排除一般社会科学所使用的逻辑主义、历史主义等方法论,更加侧重于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可见,经济学方法论的确是有“软”有“硬”,兼容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
3.从“两科联盟”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科学作为一类独立的科学可以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与统一起到桥梁作用。
科学的发展实际上也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显示出“合——分——合”的大趋势。早期的先哲们往往既是“自然科学家”又是“社会科学家”,也是“哲学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以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为两个科学领域。在长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隔膜中,产生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文化观。“这两种文化之间,被相互不了解、有时充满了敌意和恶意的鸿沟隔开”。[②③]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指出:相邻物种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僵硬、固定的界限与进化论格格不入。除了“非此即彼”,还存在着“亦此亦彼。”[②④]二战之后,随着耗散结构理论、模糊集合论的出现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自然科学开始转向探索复杂性,社会科学逐步由定性研究为主转向注重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的分化和对立开始转向综合和借鉴。这种转化被称为“两科联盟”。
在“两科联盟”中,经济学可以作为、而且正在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和桥梁。一方面,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大量出现。比如: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走向复杂性科学的过程中,经济学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两科联盟”。在简单性科学框架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伴随着深刻的对立。在复杂性科学框架内,二者在认识论基础上获得了统一。在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在理论模式上存在着以“局部均衡——一般均衡——非均衡——经济混沌”为主线的深化过程;在数学方法上存在着“无数学——有(简单性)数学——反(简单性)数学——有(复杂性)数学”的演化过程”。[②⑤]特别是自组织理论、混沌学等非线性科学,以及模糊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出现了非线性经济学和模糊经济学等复杂性经济学,这就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架起了桥梁,起到了先导作用。
总之,从“事实要素”角度看,经济科学具有既不同于自然科学又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它应该属于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类科学。从:“价值要素”来考察,这种划分也是十分必要的,它符合“复杂性科学”兴起的大趋势,有利于实现“两科联盟”,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这种观点出发,笔者认为“经济学中的科学性处于主导和上升地位”,“正在沿着通向硬科学的道路前进”,[②⑥]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难道软科学就不是“科学”,难道在经济学中的“硬”不断发展时、经济学中的“软”就停止不前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经济学作为“软”“硬”兼备的科学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等于硬科学,也不必要成为硬科学;当然,它也不会等同于作为软科学的一般社会科学。
(五)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从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算起,它作为一门科学至今已有220年的历史。建议那些否定经济学科学性的人们(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僵死的、狭隘的硬科学观去衡量经济科学。科学观本身就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科学的界限也是不断被放宽的;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正处在不断综合和借鉴之中。虽然从194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使经济学走上一直为自然科学所垄断的诺贝尔奖台。[②⑦]自然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分工、相互协作,才能促进科学的繁荣。此外,也要正确对待和要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功能,不能简单地用经济能否发展、腐败能否消除去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科学的明天。
2.经济学是一门“软”“硬”兼备、富有特色的科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着人与人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经济活动,经济学有着自己“软”的和“硬”的方法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科学的进步,经济学中软方法和硬方法都在不断的前进之中。不会变成纯粹的硬科学,也不会变成纯粹的软科学。建议某些经济学工作者,经济科学无止境,不要因为一时的繁荣和发展就沾沾自喜;不要以为市场关系供不应求就降低对经济科学产品的质量要求,人为地砸了自己的牌子,影响经济科学的健康发展。也建议那些“经济学由软趋硬”论者,能否反思一下自己的观点,从根本上讲你们是否还是只把自然科学看作科学。
3.既然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软”“硬”兼备、富有特色的科学,那我们就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经济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古典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支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硬核”不断完善,使其“保护带”能够更好地解释和指导经济实践。同时,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性,吸收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发展适合我们国情的现代经济学。经济学家任重而道远。建议经济学界认真组织力量,分工协作,注重方法论研究和交流,为创建中国现代经济学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科学的应有贡献。
4.为了促进经济科学的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建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1)在科学分类上,把经济科学作为独立于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并列。相应地,在科学哲学中,经济学方法论也应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相并列;(2)在科研管理上,把经济科学列入国家科委管理,设立国家“经济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并列;(3)成立与科协、社会科学研究的统筹协调和行业自律化管理。
注释:
① ⑤ ①① ①④ ①⑤ ①⑧〔美〕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主编:《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179、180、1、143、20页。
②《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37页。
③ ⑥ ⑧ ①② ②① ②④ ②⑤ ②⑥ ②⑦黄河主编:《经济科学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8~80,78,71~72,69,4,84,102,80,83,15,105页。
④〔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69页。
⑦陈宪主编:《经济学方法通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8页。
⑨拉卡托斯:《科学和伪科学》,引自《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1年第1期,第19页。
⑩罗慧生著:《西方科学史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189页。
①③汪馥郁主编:《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①⑥二战以后首先由普里高津提出自然科学应从追求简单性转向探索复杂性。复杂性同不可逆性、概率性相联系。非平稳态势力学复杂性科学的第一种形式。耗散结构论、混沌学、模糊集合论是其重要理论原理。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填补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鸿沟,具有深远意义。
①⑦从简单性科学向复杂性科学发展,是整个科学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次革命。这是人类认识由古代的童年时期,经过近代“第一次近似”的少年时期,开始走向成年时期的一个里程碑。把人类学认识全面走向成年期也称作“第二级近似”的时代。
①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5页。
②⑩刘荣勤主编:《当代经济学学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②②史树中《数学与经济》,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31、33页。
②③林德宏、肖玲:《试论述社会科学方法向自然科学的渗透》,《江海学刊》,1990年第4期,第86页。
标签: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数学论文; 范式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 科学性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