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区公共厕所建设调查研究论文_王苏宁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 广东深圳 518000

2015年10月10日,《北京青年报》一则关于“公共厕所”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报道中写到:“目前本市正在经历第五次‘厕所革命’,在保证公众基本如厕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空间的优化设计,在公厕内的公共区域里增设ATM机、火车票代售点,开辟图书室等,也可以在公厕外面安置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服务设施,使公厕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休闲和虚拟网络空间之外的‘第五空间’。”

厕所革命描绘的蓝图似乎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一次,不仅是厕所的革命,更是观念的革命,生活方式的革命。

1.如火如荼的公厕革命

建国以来,我国公共厕所建设先后经历过四次大的革命。

第一次公厕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取缔了城市的露天公厕,建造了一批有厕顶、厕窗、厕灯、储粪井的“标准”公厕,均为传统的旱厕,设施比较简陋,全部靠人工清掏、用人力车清运。

第二次公厕革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期,逐步取消旱厕,实现了水冲和机械抽运。在建筑形式上,出现了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满足公厕布局要求的附建式公厕。

第三次公厕革命在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水冲公厕建设快速发展;独立式公厕设计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小品,丰富了公厕设置地点的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与城市市容相和谐的一个建筑音符;内部厕位由原来的蹲式通槽结构发展到独立蹲厕或坐厕。社会开始关注城市公厕文化。199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96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为公厕文化登上大雅之堂开了先河。

第四次公厕革命从本世纪之初开始,公厕文化进一步发展。现代公厕设计理念不仅考虑将公厕做成可供旅游欣赏的“景观小品”,还考虑到节水环保、城市的品位和人文关怀,比如男女厕位比例,无障碍设计等;为提高文明程度,增加如厕隐秘性,平面布置将大便间、小便间、舆洗室分室设置;由于城市公厕选址困难,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出现了移动式公厕;生态公厕成为热点,针对缺水困境和粪便处理难题,出现了生物自净、物理净化、循环水处理、粪便打包、太阳能等不同类型的厕所;在建筑形式上,体现了现代性和多样性,采用了玻璃钢、聚乙烯等一些新材料。

2017年初召开的全国厕所革命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引导“第三卫生间”的建设。(第三卫生间又被称作“家庭卫生间”,根据国家旅游局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的通知》,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使用的卫生间)。显然,每一次“厕所革命”都标志着社会的进步,而正在进行的第五次革命将使“公厕”这一概念的内涵、功能、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厕,将从生理代谢的简单场所,演变为兼有卫生整理、休息乃至于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它将通过合理布局和综合服务功能,体现政府城市管理中的人性化进步和一座城市对公众细微的人文关怀,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以及文化品位。

2.景区公厕建设是城市公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或求知等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管理区,包括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度假区等。景区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在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以及现行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2005)中的规定,城市公厕建筑标准按其设置地点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类,景区公厕的建设要符合一类公厕的标准。

2015年3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网站上发表署名文章《旅游要发展 厕所要革命》。他指出: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进厕所建设和管理,将是全国旅游工作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即“515”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厕所要革命,全民要行动。

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又下发《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首次对一类厕所的建设标准进行了明确和细化。规定公厕的设计应以人为本,符合文明、卫生、实用、方便、节水、防臭的原则;外观和色彩的设计应于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景区公厕是游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景区公厕建设是城市公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景区公厕特点分析

景区公厕,由于所处的场所环境和服务的对象不同,与城区公厕存在着不少差异。

第一,使用率不均。景区公厕面对的是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游客经常是结伴或与团队一起出行,在如厕时,常会出现拥挤或等候的现象。且旅游业有淡旺季,通常春秋季的人流量较大,寒冬或炎夏人流量会明显减少。近些年国家又实行了长假和小长假,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大量游客涌入景区,景区公厕的使用率也会随着在这些时间段激增。城区的公厕面对的是过路者,没有这样突出的状况。

第二,功能需求多样。游客进入景区游览,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期间伴随了很多衍生行为,如,经常会面临排队入厕、打点着装、等候同伴、驻足小坐、整理随身物品、吸烟等行为需求,所以景区公厕需要承载的功能也应相对丰富。在设计景区公厕时,就必须考虑到游客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第三,环境适应需求高。每个旅游景区,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在里面,因此公厕也应该与其所在的环境保持一致的风格,不然就会影响景观的统一性。景区中的视觉连续性和城区里也存在很大差别,如果说城区是建筑包围绿地,那么景区则是风景包围建筑,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位于景区的建筑在形式上要有明显的语言性。

4.深圳公园景区公厕现状调查

目前,我国景区公厕普遍存在布局欠合理,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标识不规范,缺乏文化性,卫生状况较差,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近年掀起的公厕革命使景区公厕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在最基本的质量、卫生水平上达到要求,但尚处于“解困型”阶段。

深圳作为中外游客众多、市民户外运动风气盛行的国际化大都市,景区公厕的现状又如何呢?从实地考察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梅林公园、翠竹公园等多个市政公园和马峦山、塘朗山等建设较成熟的郊野公园。总体来说,深圳的景区公厕建设正处在由“解困型”向“舒适型”发展的过程中。

①布局较合理,数量充足,指引标识清晰,有较好的导向性;

②公厕建筑能于环境融合,在同一景区中往往呈现出多样的风格;

③大多数公厕能做到基本洁净;

④在提供的服务功能上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但离设施完备、便捷人性化尚有距离;

⑤多数公厕配备有无障碍厕位,但有不少无法正常使用,沦为摆设;

⑥部分公厕有专职保洁员或定时保洁记录,但离公厕管理的科学和网络化有很大距离。

4.1深圳湾公园

深圳湾公园是一处滨水休闲带景观,集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活动为一体,展现了深圳现代滨海城市的魅力和形象。深圳湾公园呈带状,由多个不同主题的公园组成,有十几公里的自行车道。公厕都沿道路布置,以后现代风格的固定建筑为主,辅之活动板房式的临时性建筑。节假日游人如织,现有公厕的承载力明显不够,女厕常见排队,游客多反映冲洗水量偏小。公厕建筑不通透,气味不便扩散,采光较差,必须有室内照明辅助。

4.2莲花山公园

莲花山公园是深圳市内一座重要的市政公园,不仅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成为展现城市风采的最佳窗口。东部和南部有大面积草坪广场,适宜市民游客周末休闲娱乐,中部公园主峰的山顶广场矗立着邓小平塑像,是眺望深圳市中心区的最好去处。公厕集中分布在游人集中的中南片区和各个公园出入口,导览清晰明确,建筑风格统一、选材自然、形式简约。由于人潮汹涌是公园的常态,公厕的使用率极高,难以保证清扫保洁及时跟进,游人集中的公厕卫生状况较差。在调查过的四个样本中,无障碍厕位沦为摆设,有设施不完善的,有损坏关闭的,有当仓库和环卫工具房的,结果难以叫人满意。如何使公厕管理的软硬件配套是急需破解的难题。

4.3仙湖植物园

仙湖植物园是一个以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植物园与风景区,园内建有十几个植物专类园。仙湖也是深圳最早建成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开发成熟,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仙湖的主景区公厕分布密集,且有规模的独立公厕都有着良好的内外环境,厕位充足,功能完善。还有一些小型公厕巧妙的利用了高差,隐在凉亭、小卖部的建筑下层。

4.4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鹏半岛中南部,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有着“山海相依、水火共融”的地貌景观特征,是地学科普的园地,也是市民游客休闲游览、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地质公园的主要游览区是博物馆园区和两条登山道,山上用水不便,公共厕所设置在博物馆建筑中和主峰线登山入口的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风与博物馆建筑的现代风格相呼应;室内整洁宽敞,通风良好,绿萝垂荡,随处可见植栽;在建设时考虑到了游客登山的特殊需求,除通常的使用功能,还配备了洗浴间和手机充电插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洗浴间并没有发挥当初设想的作用。此外,地质公园的公共厕所数量相对其面积还是偏少,在今后的发展中须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5.景区公厕建设探讨

景区公厕属于景区的卫生服务建筑,在整体环境中属于配角,故一般情况下不应喧宾夺主。这种复杂的建筑单体,环境要素远比简单的建筑形式重要,除了要具备方便快捷的规划布局,满足通风、采光、给排水等技术要求,还要注意装饰材料的选用,以及与景区环境的协调一致等多方面的问题。

便捷性、隐蔽性、人性化、环保性、文化性是景区公厕应具备的五大特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人性化设计和环保设计,提高公厕的使用效率,改进公厕的管理方法,以艺术设计的投入增强公厕环境的趣味性,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1使用上的便捷性

景区公厕应准确选点、合理规划。基本原则是:不影响风景质量,布局合理,方便游客寻找。在选址时必须综合考虑游客的流动方向、分布状况等因素。

深圳莲花山公园的公厕集中分布在中南片区和各个公园出入口。中南片区有开阔的草坪及和湖泊,游人集中。如下边所示几种指引标识,在各个岔路口和长段道路两侧都有设置,方便游客寻找。

5.2视觉上的隐蔽性

景区中的公厕应隐而不露,不能因公厕的出现破坏风景的整体性和质量。

①隐蔽:公厕建筑掩映于景区的地形起伏、植被、山石等屏蔽物后,可遮蔽游客的视线;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外部宜增加绿化种植,既可用于室外休息区的空间围合,也可作为建筑的屏蔽物,利于达到景区公厕的隐蔽性。

深圳翠竹公园西入口的公厕与假山石融为一体,入口有翠竹遮蔽(自摄)。

②融合:应将景区公厕融入周边景观环境,把公厕看作环境中的小品,与周边的道路、建筑、绿化环境、设施小品互为融合,使公厕建筑在整个环境中显得协调而不突兀。公厕的平面布局和流线须结合具体环境设计。

③可达:隐蔽的同时需注重可达性,这点对于残障游客和推婴儿车的母婴游客尤其重要。公厕外部空间的人流活动区域不宜设置踏步或台阶,如果地形本身存在高差,则应尽量设置缓坡道。在通往公厕入口的厕外空间设置绿化、小品、服务设施等,不应影响人流通畅。

5.3设计上的人性化

人性化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既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又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景区公厕在使用上体现人性化就要从卫生间使用者去考虑,去分析。

①无障碍:公厕入口处应设置坡道解决道路及室内外高差问题,坡道平面可根据地面高差、场地周边环境等因素设计成直线或折线形,在直线坡道的端头或折线坡道的转角设置可停留的平台。坡道表面应防滑,两侧设置扶手。

②注重细节:景区公厕的细节最能体现出对各类游客的关怀程度。如小便器间距、厕位扶手的材质和尺度、手动冲水阀高度、厕位纸盒安装位置、盥洗台的高低等等,设计需要细致推敲各类如厕游客的心理行为习惯和空间尺度。

③完善服务:设计应注重拓展景区公厕的服务功能,提供不同类型的洁具(蹲式或坐式)、无性别厕位、挂物钩或置物架、烘手器或擦手纸盒、垃圾桶、电源、手机快速充电器、烟灰缸等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④美化环境:在景区人流集中地区的公厕外环境中,设置与公厕建筑规模相适应的休息空间是十分必要的,便于用厕、等候的游客聚集和疏散,并为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提供了条件。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景区公厕的结构性布局,设置明显的导厕标识、多语言或图示化门牌,提供卫生纸、洗手液,方便残疾人,扩大女厕比例,设置母婴平台、儿童老人厕位、室外休息区等,这些细小的措施都是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5.4运营上的环保性

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保是发展旅游的前提,景区对于环境保护方面较城区有更高的要求,而景区公厕作为游客的排泄服务设施,其污染有可能威胁整个景区的环境系统,因此环保性就成为景区公厕应当具备的重要特性之一。

景区公厕的环保,除使用高科技手段,更基本的是采用一些设计手法,保证自然通风、采光,以达到节水节能、低碳环保的要求。

① 厕内通风除臭:公厕内必须保障换气率,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卫生环保的换气要求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② 厕内采光节能:景区公厕的室内采光应依靠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结合的方式。厕内一般利用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的侧光;开设天窗获得顶光能够有效弥补侧光的不足;大面积的采光天窗宜设在公厕的门厅、盥洗、通道等处,兼顾公厕特有私密性;夜间开放的景区公厕内可通过顶灯进行整体照明;厕内可选用动作感应灯以利于节电。

③ 厕外空气净化:厕外绿化种植是景区公厕空气净化的有效方式,一般有屋面绿化、外墙绿化和外环境绿化,能够调节公厕外部生态小气候。屋面绿化种植在夏季对建筑内部的降温、以及冬季对公厕建筑的保温作用十分显著。

④ 生态技术应用:现代化的生态技术手段可处理排泄物中的有效成分并回收制肥(生物降解制肥技术);可收集处理尿液中的水份,使水质达到很高标准,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循环水冲洗技术);对景区而言,将生态技术推广应用于景区公厕会取得很高的环境效益。

5.5风格上的文化性

景区公厕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符号性。文化性主要通过建筑立面及细部来体现,由墙体、门窗、屋顶、材质、色彩等要素组成。建筑的外观特征与内部设施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厕内的色彩、质感、灯光等,也应使游客心情放松,可适量布置能体现景区文化主题的装饰美化物、绿化盆景和背景音乐,营造与景区地域文化相适应的环境氛围,使游客在解决基本的生理问题的同时也能心情愉悦,以此强化游客对景区文化主题的内在印象。

公厕与景区及地域文化特征相协调,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取材于自然材料,即与景区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是采用与自然环境具有强烈对比的建筑材料,即与景区自然环境对比中的协调。

景区公厕的建筑设计有两个重点部分:

① 立面设计: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线条流畅、特点鲜明的立面造型是设计景区公厕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占地大小恰当、高低比例协调、开合角度适宜是确定尺度时应综合把握的因素;墙体的色彩和材质会对人的视觉和心里产生影响,色彩应浓淡得体、观感自然,无污染材料应为首选,遵循就地、就近取材的原则。

② 门窗设计:门窗的形式、细部、比例呈现出来的美是建筑构图的需要,也能反映出景区的文化主题与地域特征。在建筑立面中,门窗为虚面,墙为实面,门窗依附于墙体,如能合理有序地搭配,就能在公厕立面形成丰富的虚实对比。景区公厕的窗一般是镂空的,所以窗本身并没有很多的设计要求,结合环境体现出形式美就可以了,在光源不十分充足的地方,较大的门窗尺寸能争取到更多的自然光线。

论文作者:王苏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城市景区公共厕所建设调查研究论文_王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