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高层建筑日渐成为城市建设群的主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相对投资比较较大,工作面较窄,施工周期较长,对施工技术和工艺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分析,提出了强化技术管理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每一过程都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为整个高层建筑项目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1.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对提高工程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混凝土受时间和天气影响较大,期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对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提高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有必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进行配置和选择,进行有效的强度试验,并按合理的比例进行调整,以满足强度及其它的质量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控制砂、水混合和含水量等参数,严格按配比要求开展过程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提高混凝土泵送技术,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泵送过程的连续,避免施工冷缝。同时加强振捣、收面和养护。
1.2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层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通常是提前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进行安装。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钢结构的吊装、监控、焊接、安装、拆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框架主要是以钢结构为框架,通过斜撑、核心墙和钢梁等构件的连接完成框架构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格结构施工的质量稳定性。然后通过铺设楼板和混凝土浇筑来加强整个建筑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固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前要全面了解施工结构的组成、关键、数量、质量和具体情况。钢筋的离子注入技术改善了质量控制,使质量基本的技术指标有了可靠保证。二是,在加强钢筋制作安装的过程中,对立柱插入筋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防止人为地降低质量。
1.3高层建筑的基础和测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基础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地基相比更为复杂,承重层越深,地下室埋深越小,这时就要采用桩基础方式建造。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施工技术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预制桩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保证。确定承载力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承载力较大,更适合于高水位区,但桩体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消耗,建设成本高,施工噪音大,切割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基础的施工就要应用灌注桩。灌注桩适应性强,噪音小,造价低。因为难以实现机械化施工,它可以作为一个关键的补充应用措施。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质量控制措施
2.1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2.1.1混凝土配比的选择
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强度混凝土的配比,并经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等级试验进行确认。完成后,再按级配进行配合比试验(化验室比),并在实际施工中按选定了配比进行实施。
2.1.2严格的维护制度
高层建筑大多是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然而,在一些工程应用中,混凝土强度在配料、原材料和振动控制等条件下仍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维修方案应考虑人员、水源、昼夜、覆盖范围等措施,不遗漏这些主要内容,
加强对维修周期内的监护,及时跟踪和记录维修措施和现场维护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确保维修的有效性。
2.1.3混凝土验收和评价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次验收和评价。同一批次验收的混凝土应选择那些相同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工艺条件和比例的混凝土。根据相应的条件,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试验,所有这些都涉及标准偏差问题。由于施工期、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的差异很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很大,即标准偏差过大,一般来说,作为一批次的混凝土评价,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出现个别不合格现象。因此,应将其分为批处理,根据条件基本上采用一批产品评估结果相同的原则,并保证结果符合国家规定、行业的标准,也符合真实的现际情况。
2.2高层建筑 “三线”控制
轴线、高度线和垂直线就像是建筑物的经纬度一样,决定着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对于高层建筑,由于覆盖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位置不准确现象。由此而产生的“三线”控制则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2.2.1垂直度的控制
垂直度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首先要根据柱网的布置来确定建筑物的四个角的位置。当安装四个侧角柱时,沿柱外层弹出厚度线,建立模具并增加支撑。用吊索法测量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后,通过模板的外线来加强支撑和混凝土。在四个角柱被拆除后,其他柱子以四个柱子为基点,拉出钢筋以控制前部的光滑性和垂直度。在垂直度控制过程中,采用激光仪器和重锤进行双测试,提高垂向的精准度,内外双重控制可将高层建筑的垂直投影误差减低到最小。
2.2.2轴线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导致一些基准点从外部无法测量。因此,在结构的芯轴确定后,将多块200×200×8mm钢板埋入最长的纵横方向,将控制轴或主轴的主干轴控制在钢板上。当进行第二层以上施工时,以地板为基准,在地板的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的方形孔,使用大线锤。测量下地板的控制点,使用经纬仪和钢带进行轴线校正,并释放轴线和细节尺寸线。
2.2.3标高线的控制
在预控制轴的每一层中至少有四个孔是用作定位的,由多个高度值的求和进行算出平均高,然后与水准测量水平对齐,以检查四个点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以确保标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应提高四孔的精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努力保证不因模板、浇筑、装载等原因而导致变形,造成孔的高度变化。因此,有必要保证测试点的可靠性,并加强孔入口处的支撑。在建筑物的四个角落中,有设置层和累积高度检查点的条件。每个层都附着在位置上进行检查,以防止累积错误。
2.3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且多是露天作业高,工作条件差,在有限的空间内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2.3.1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土体条件、基坑深度和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周围应采取安全措施,在基坑1.2m范围内不允许放置重物。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基坑围护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3.2脚手架
应全面计算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过程,采取不同的脚手架方案。若采取传统的悬挑脚手架,架体和建筑结构之间采用两步三跨,并使用刚性连接。脚手架和防护栏杆之间保证施工作业层完全覆盖,密目式安全网完全封闭。
2.3.3模板工程
包括模板、支架的设计、生产、安装、拆除等施工工序。同时,对泵送混凝土和季节性施工应采取针对措施。支护体系选用方面,施工详图应经过充分的计算。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在安装过程中应保持模板的临时稳定性。模板的拆除应按照程序中规定的程序提前进行,拆除时,应设置警戒线,由特殊人员监护。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非常重要。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具有强化技术管理相应的对策,保证每一过程都在有效的质量控制之下,高质量完成每一步的操作,为整个高层建筑项目的顺利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文涛.《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及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第1期.
[2]续宪宏.《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特点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第3期.
[3]王铁蒙.《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9版.
论文作者:夏岳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高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