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主题式”课外作业有效性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蒙日新

探究初中数学“主题式”课外作业有效性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蒙日新

摘要: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灌输课堂”,主题式教学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的针对性。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要求设计课外作业,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基于此,本文就从问题主导式、情境主题式、整合主题式多个方面论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加强“主题式”课后作业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题式;核心素养;课后作业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活动来具体实施。主题式教学的开展不但遵循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高度切合初中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以教学内容、学情动态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1]可以明确每节课程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推动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

一、设置问题式主题,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同时也是数学课程发展的核心。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在课后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充分发挥问题教学的优势,以构建更加突出的教学主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式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计算、归纳,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一课时,为了在课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相关定理,教师就要以“如何证明两条直线是平行的?”作为课后探究主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为不同的小组,在课程结束之后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得到的方法越多越好。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而教师也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不做任何的提示。从学生自由探究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得到了高强度的训练,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定理正确判断。在这其中,学生也会总结出一些错误的判定方法,教师也要对这些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指正,让学生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思维,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设计情境主题式,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各式各类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增强课堂和学习的趣味性,更加生动地阐述问题设置来源,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式主题的优势,尽量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为背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提高对教材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数学运算水平,实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内容时,由于二次方程地讲解非常抽象,直接讲解解题方法会显得比较突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考虑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设计,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复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参加聚会时,握手是一项基本的礼仪要求。如果在一次聚会中每两个人握手一次,所有人共握手105次。那么这次共有多少人参加聚会?你能否利用正确的方程式作为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挑战,用方程的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在分析已知条件的情况下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在与生活关联性较强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效实现了复习的教学目标,也锻炼了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采用整合式主题,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采用整合式的主题,可以在作业中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整理相关知识,借助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提高解题的正确度。此外,这种整合式主题还能为学生展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明确解题过程中需要借助的数学定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在布置作业题的过程中可以布置一种整合式的习题。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1)3,4,5; (2)6,8,10; (3)5,12,13;(4)7,24,25;(5)8,15,17几组数字,让学生抄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作业。其次,教师可以把这组数字之间的规律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进行猜想和验证。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就会根据数字的特点联系勾股定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只是通过观察数字进行思考比较抽象,学生就可以通过把这几组数字用三角形表示出来,不同的长度代表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建立起数学解题模型。借助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在模型中找到解题的突破点,思维更加清晰地猜想并验证这几组数据的联系性。这就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素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更加科学的解决课后作业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一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和课后作业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这种方法的优势,不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推动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在学习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课改研究,2013,08 (03) :21.

[2]黄华志.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探析[J].赤子(中旬):中等教育,2014,02 ( 12) :119.

论文作者:蒙日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探究初中数学“主题式”课外作业有效性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蒙日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