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锅炉厂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
【摘 要】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患者62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普通病房进行诊治的重症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治与监控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及应急策略。结果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痊愈和好转共计53例,抢救患者9例,其中成功5例,死亡4例。普通病房的患者痊愈和好转共计37例,抢救患者12例,其中成功5例,死亡7例。两组在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病情特殊,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Q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41-01
经调查资料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是在患者的肺部,气管以及胸腔等器官组织内,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这些多发病主要会引起呼吸患者出现咳嗽、咳血、烦躁不安、情绪低沉、易出现恐惧的现象、缺氧及呼吸困难、并且不积极配合各种检查,如呼吸道、口腔等等,甚至有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的可能。这些并发症状可能是由于常用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不突出,导致病情在短期内出现恶化,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的现象。因此对于呼吸系统这一慢性疾病,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将特别观察62例患有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的效果观察如下所述。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62例(ICU组)及普通病房患者49例(普通组)为观察对象,ICU组62例患者中年龄16-84岁,平均47.2岁,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最多,共计3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5例,肺癌患者4例。普通组49例患者中年龄14-81岁,平均46.8岁,慢性阻隔性肺炎患者2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5例,肺癌患者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病种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v 1.2.1 病情监测护理
v 由于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时间短,所以观察重症患者的先兆症状对于病情预判十分重要。对于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输液观察意义重大。本组护理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如下要求操作: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意识变化,如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奏,患者心律、脉搏、痰量等各项指标。患者是否有朦胧感、反应迟钝、头痛、烦躁不安等现象。②观察记录患者有无并发症与诱发因素,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以防止哮喘患者午夜发作或加重带来危险。一般来讲,呼吸过快与过慢都应引起临床重视,对呼吸的观察常可为快速诊断患者病情提供参考依据。③重症患者出现缺氧症状时应及时吸氧,保证操作规范和患者吸氧安全,记录吸氧效果,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节氧流量。此外,氧疗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血气监测。
1.2.2 药物治疗护理
对重症患者的用药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及病情状况来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在使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它的副作用。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主张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为了保证药物安全、准确、及时的输入,应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一般药物的输入,另一条专用于特效药的输入。在做静脉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用药史以及有无药物过敏史。要控制注射速度,注射药物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2.3 通气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中,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急救与治疗的重要因素。在本项护理中,本院要求医护人员做到:①维持患者气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保证吸氧及时合理,并尽量避免损伤患者黏膜,促进痰液引流;②对于救治中使用的仪器(如呼吸机等),要紧密观察各项参数变化与功能预警,注意同步效果是否良好,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排除原因;③对患者气道湿化时注意吸入温度与患者体温相近且经过湿化的气体,有利于防止感染,促进气道净化。
1.2.4 环境与心理护理
清洁的环境不仅能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而且能减少感染的机会。病房应充分通风,采用湿式清扫,避免灰尘飞扬,并定期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交叉感染。心理辅导与护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增强患者信心,减少其恐惧心理,有助于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主动配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痊愈和好转共计53例,抢救患者9例其中成功5例,死亡4例。普通病房的患者痊愈和好转共计37例,抢救患者12例,其中成功5例,死亡7例,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ICU组与普通组从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各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对于呼吸系统这一慢性疾病,医护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精神,真诚的治疗每一位患者,减轻每 - 位患者的病痛!而且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这一常见病时,要采用多种护理方法,做到多管齐下,以此达到全方位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进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做各种护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细节的变化,防止疏忽一些重要信息,严格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要适时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而目前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的护理方法主要为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护理"以及药物治疗护理等等。通过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与普通病房重症患者的护理对比,体会到只有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善与患者交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才能及时抢救患者。普通病房的护士应加强对护理的认识,并进一步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学习一些急救的策略及预防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杂志,2011,18(19):122-123.
[2]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1,9(8):334-335.
[3]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8):21-23.
论文作者:韩靖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内科论文; 病房论文; 病情论文; 药物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