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梅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部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ESCA)、功能状态(KPS)、幸福感(MUNSH)、生活质量(QOLS),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1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the nursing metho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August 2014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3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15 cases,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method of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 high quality nursing method, and then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 care.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ESCA), functional status (KPS), the sense of happiness (MUNSH), quality of life (QOLS),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opt high quality nurs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body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ursing methods
急性心肌梗死[1]是一种因长时间且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发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病症,严重时会引起心功能衰竭。现代医学上,通常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而其结合常规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为了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采取优质的护理方法。本文现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护理方法,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症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3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观察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3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以上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2]。心肌梗死因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有濒死感,可能会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在护理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平台,采取温柔、亲切的语气,保持热情的态度,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另外,及时开展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教育活动,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使之能积极地面对疾病,接受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饮食护理。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食物以低盐、低脂为主,盐含量控制在4.5克以下,脂质含量为总含量的20%以内,可适当食用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3)疼痛护理[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鼓励的话语对患者进行疏导,促使患者通过自身毅力努力克服疼痛,必要情况下,指导患者口服或注射镇痛剂,予以减轻痛感。
1.3 判定标准
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卡式行为状态评分表(KPS)评估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估两组患者的幸福感;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S)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分析
对全部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患者干预治疗状况采用t检验,质量评分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ESCA)、功能状态(KPS)、幸福感(MUNSH)、生活质量(QOLS),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
表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数情况比较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长时间且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发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病症,严重时会引起心功能衰竭。现代医学上,通常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而其结合常规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为了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采取优质的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更具系统化、人性化[4]的护理方法。首先从心理角度切入,针对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切实展开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搭建友好的护患关系平台,开展知识宣传教育等。这些举措的贯彻实施,及时地消除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区别于常规护理的另外两大优势在于:①建立了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针对患者的病情特征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患者每日的食用量及食用种类,一方面既保障了患者身体获得必须的营养,另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因饮食不合理造成不良后果。②降低了患者的痛感。一方面采取心理疏导,促使患者通过自身毅力努力克服疼痛,另一方面采取了镇痛药物予以止痛。
综上所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5]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孟庆娜,李国庆,白晓冬.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恶心呕吐的护理[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09(11):56-57.
[2]梁晓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1,(07(20):83-84.
[3]孟冬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5(12):109-110.
[4]王玉萍.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08(01):12-13.
[5]李婷,刘娜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05(22):78-79.
论文作者:龚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方法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两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