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抽查的100例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个体化特征,给予干预性的心理护理。采用医学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等方法,评价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而对照组由于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未完全消除。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有利。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59-02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心理护理更显得格外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一2015年1月在静安区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清醒且能口头表达自己感觉和需要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60岁~87岁,平均年龄(72.18 ±6.58)岁,原发性高血压9例,心脏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消化性溃疡7例,恶性肿瘤10例,糖尿病5例,其他5例;观察组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60岁~88岁,平均年龄(71.83±7.86)岁,原发性高血压1O例,心脏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消化性溃疡7例,恶性肿瘤1O例,糖尿病5例,其他5例。2组间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与观测指标 一般情况量表(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主要临床诊断、住院情况)、医学问卷调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
1.2.2 分组及干预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病情特点,均给予相应治疗和常规化的心理护理(人院指导、疾病知识宣教、操作时告知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个体化特征,给予干预性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方法如下:了解病情及发病经过及患者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个人经历、心理状况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掌握情况,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在对患者一般情况及心理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其结果。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的心理反应治疗前后的情况比较老年患者均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予干预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症状的改善明显(见表1)。
*P<0.05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的作用
3.1.1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3.1.2 心理护理的特点
3.1.2.1生物性与社会性 人是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现代护士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外,还应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1.2.2广泛性与连贯性 护士在与患者短暂的接触中,通过语言和
非语言的交流,都会给患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产生相应的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着。因此,心理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连贯性。
3.1.2.3个体性与共同性 由于每位患者年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会经历及心理结构的差异,他们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也有所不同。
3.1.3 心理护理的意义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2]。
3.2 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
3.2.1 敏感的自尊 老年人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3.2.2 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3.2.3 紧张恐惧心理 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失败,当老人病情较重时,因意识到死亡将临可出现怕死、恐惧、激惹等情绪反应。有人则害怕担心无人照顾而焦躁不安。
3.2.4 焦虑不安心理 老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易产生悲观情绪,自觉在世已无多日,许多事想做却力所不及,更加重其悲观、自卑、无价值感。[3]
3.2.5 情绪性格改变 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老年人一旦患病,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无价值。
3.3 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能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还可以预防疾病,给老年人带来好的影响, 易于健康长寿。
3.3.1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 热情的关怀, 减少其精神刺激,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
3.3.2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 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 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 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 使生活充满情趣。
3.3.3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适度的学习可延缓心理衰老, 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 科学用脑, 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 既锻炼了智力, 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
3.3.4 解除老年人焦虑的心理 应经常与他们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尊重他们, 耐心听取意见,从而消除他们的抑郁心理, 使其精神愉快。
3.3.5 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 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 指导老年人对健忘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4 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合适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依从性。
对老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文化素质、科学性素质。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 唐秋霞.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7,4(9):90-91
[2] 姚荷娉.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甘肃中医,2008,21(8):60-61
[3] 汤智颖,张俏颖. 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 (29):1059-4060
论文作者:张伟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人论文; 老年论文; 个体化论文; 情绪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