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合理应用论文_徐华东

论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合理应用论文_徐华东

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摘要: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节能的问题,将节能减排的要求放到设计中,减少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能耗,降低市政给排水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让市政给排水工程能够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整体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合理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节能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不仅关系着国家和地区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城市整体的排水需求也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是重要的解决办法。在此背景下,针对市政给排水设计来说,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吸收新技艺,选取节能节水方案,从而使建筑实现节能与环保。

1市政给排水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一直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可以说水资源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应该在各方面都注意水资源的保护。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工程成为了城市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建设项目,而其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可谓是重要的环节。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和使用主要就是围绕着水资源开展,所以想要城市节能就要从市政工程入手,想要节约水资源应该从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开始。我国在节水节能方面已经发布了很多政策与方针,想要进一步将节水节能运用到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就应该去执行相关的政策方针,同时引进更多的节能技术,利用科学的节能技术达到环保的目的,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合理的降低给排水工程设计本身的能源消耗,充分利用节节能技术,在每个环节都贯穿节能的理念,争取能够达到低能源的消耗,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

2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合理应用

2.1严密防护管路渗漏

在市政给水排水系统中,必须加大对渗漏的控制,才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率。这是因为,渗漏将导致水资源法神够严重的浪费。因此在对市政给水排水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本工程施工人员加大了对阀门、管道材料以及设计等因素的检查力度,对各个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加大了控制力度,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对后期管道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了综合考虑,极大的加大了防渗漏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优化管道设计方案,实际施工中,对管材以及阀门等部件质量进行充分的检查以后才可以进行利用,努力应用先进的工艺提升施工质量。在对管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努力应用现阶段先进的施工材料,如CPVC管道、PEX管道、PB管道等,这些管道材料不仅拥有较高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为后期维护工作提供便利。

2.2加强雨水回收技术的利用

现今我国建筑给排水中很少会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但是若能有效地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就能最大限度提升节水的效果。所以,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该科学融入雨水回收这一环节,以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将雨水转化为可用的水资源,达到节水的目的。雨水这类自然资源在人工处理下可以广泛运用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现今对生活废水回收费用偏高,水质也很难得到保障,而雨水收集费用比较便宜。雨水回收领域包括建筑群、分散住宅和小区等,雨水收集系统有屋面花园收集系统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在生态小区中对雨水回收利用主要应用的是屋面花园收集系统。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中的屋顶作为一种集水面,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洗衣、浇灌植物、消防等。因为屋面所收集的雨水水质比较好,操作简便,所以是雨水回收的主要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加强中水回收技术的利用

我国大部分城市开始积极推广中水回收技术,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中水回收技术就是对于生产生活污水实施再处理,进行无公害加工,然后这部分中水被应用到以下领域:城市道路建设、设施清洗、城市绿地等,由此可以将污水变为有用的中水,继而减少处理成本。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方面是开源和节流,中水回收技术在很程度上减少了从环境中取水的数量,更降低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的质量。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加强中水回收技术的利用可以形成用水的良性循环,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节水技术。但是中水回收处理的难度比较大,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其中普遍运用到的有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目前,建筑中水回收的对象主要是消防用水、绿化、冲洗厕所、冷却用水、洗车、道路清洁等。

2.4推广海绵城市相关技术

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行海绵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进程。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如海绵一样,根据环境的相对变化以及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选择性。让城市像一块硕大的海绵,不断的吸收和释放雨水,灵活的适应变化的环境,应对自然灾害。在雨季时期吸收水资源、蓄养水资源、渗透水资源、净化水资源,要做到水体不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利用时将蓄存的水资源回馈给人们加以利用,从而让水资源在城市中的迁徙活动更加自然流畅。海绵城市建设极大程度的遵循生态环保优先原则,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累积、渗透和净化处理,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自然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统筹规划,协调供水、排水和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并周全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5使用高效可调节水设备

(1)装设变速调节水泵。在水循环系统工作中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速可调节水泵。此类水泵的应用可有效避免传统供水系统压力、流量波动而引起的水、电能源的过度浪费问题,这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广阔的远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各种监测类仪表、高灵敏感温元件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用亦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监测的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可以在出口处安装简易准确的水流量指示器或在末端配水点处配备感温元件,根据监测信号的变化反馈至控制系统终端,对不同的工况对水泵停、转的发出指令,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从而实现节省电耗。(2)使用高质量的阀门、防腐设备。对于建筑节能排水系统的设计,设备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生产合格的阀门设备,避免设备过早老化损坏;镀锌金属管道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锈蚀,严重时会使管道破损,同时也会造成管道对水质的污染,应当逐步推广使用聚丙烯、硬聚氯乙烯、纳米聚丙烯等材料制成的环保性能较好的新型管材;碳钢等材料制造的阀门,一旦被锈蚀,也会出现关闭不严等漏水的现象,还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就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损失。以当今的技术发展水平,采用新型管道材料,不仅能极大程度的延长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年限,而且也避免了出现的水资源污染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水资源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加大了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加大了对节水措施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实现了废水回收的目标,为我国水资源的节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节能减排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是符合今后社会发展需求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将更多的节能减排理念落实到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杰.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主要技术环节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2]郭炜炜.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农家科技.2011(S2)

论文作者:徐华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论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合理应用论文_徐华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