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逸夫小学 仵宗艳
课堂互动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所进行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意义建构,是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发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互动的小学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是一款针对教学、演示而开发的应用软件。它具有交互友善、界面美观清晰、使用简便、功能齐全等优点,可以轻松的实现屏幕标注、演示与互动、多点触控等多方面操作,使课堂和演示更生动、活泼。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强大的交互性,拓展了学生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关于电子白板在构建互动的小学科学课堂中的作用及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研究。
2015年参加了全国的“一师一优课”活动,《谁在运动》一课被评为部级优课。这节课选择湘版教材四年下册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第二课。是物质领域“运用与力”的一个研究内容之一。整节课分四个环节,为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面前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多次备课,研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巧妙融合,根据现有的设备、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其中主要体现在电子白板的使用。结合《谁在运动》这节课,谈谈电子白板在构建互动小学科学课堂的作用及方法。
一、了解学生前概念,寻找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导入设计,了解学生前概念,寻找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每个学生进入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日常经历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他们的课前积累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教学中,如果能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找准教学切入点,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谈话、实验等。
本课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前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短片或图片,在课堂中非常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创设情境方面,利用这些生动、形象、鲜活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电子白板在这方面,相对PPT课件视频的播放,更方便快捷顺畅,对视频的要求比较宽泛,一般常见的FLV文件、MP4文件都可以直接播放,而PPT则不行,要转换成PPT默认格式WMV,否则就用超链接,比较麻烦。《谁在运动》一课是单元的第二课,第一节课已经建立参照物的概念,所以这节课上课伊始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再现学生生活中的乘车经历,在车内看车窗外的景物和在路边看行驶的汽车和景物,你看到的是谁在运动呢?学生边看边回忆生活经历,通过学生谈话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寻找教学切入点,发现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较快较直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直奔本课研究主题《谁在运动》。这种导入环节设计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概念的一个了解,让学生感觉到原有认识的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有的放矢调整课堂教学。
二、运用电子白板辅助工具中的探照灯和放大镜,唤醒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在课堂互动教学中,学生是意义的建构者和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扩充教材内容,并参照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教师是互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谁在运动》一课主要教学环节,就是教材提供场景,判断场景中的人或事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这个图片,主题不是很鲜明,要先弄明白其中的内容,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平时我们就是让学生打开书,看懂图意,理清思路,在交流判断结果和理由。这个环节通过巡视,我们能看到部分学生在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我们照顾不到的,交流也只是个别学生,到最后有的学生可能连图意不能完全理解。那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这个环节教学。图片呈现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可以实物投影,也可以PPT,实物投影能放大,大家一起看图思考,集中注意力,但图片的层次感不清晰,不便于学生的理解,PPT呈现和实物投影效果差不多,而电子白板的效果就好很多。因为电子白板有辅助工具,常见电子白板软件的辅助工具大致有:放大镜、探照灯、遮幕、刮奖区、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骰子、屏幕录制 、屏幕照相机等。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用到了探照灯和放大镜。首先要看图中的对话,有两句话是描述刘民的,一个说刘民没有动,一个说刘民是运动,所以要确定图中,哪位同学可能是刘民。确定刘民之后,思考这两个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用放大镜放大不显眼的文字,利用探照灯凸显人物,让原本杂乱的平面图,变得有层次,吸引学生注意力,方便学生思考。让课堂观察深入,互动有实效,突出本课重点,懂得运动与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
三、运用电子白板的手写输入和画笔功能增强了课堂的互动和生成,让课堂真实而又具体的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谁在运动》片段为例。
了解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判断练习,在教材30页有个表格,需要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填写。这个练习首先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其次是丰富了运动与静止相对性概念的内涵,第三对参照物有了一个正确全新的认识。
这两个图片在判断过程中是有难度和争议的,这个内容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小组讨论并阐述理由。学生根据新学知识,对图片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有赞同,有争议。最后汇报,交流互动,丰富运动与静止相对性概念的内涵。以往这个环节,就是大家用实物投影分别呈现各组填写的表格,汇报的同学说说理由,其他同学听听,老师给予适当评价就过去了,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学过程的价值。或者是用PPT来呈现表格填写,教师要进行提前的预设,根据教师预设呈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牵着学生走,这样做势必会影响课堂师生真实的生成和互动,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影响教学效果。
电子白板就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灵活的进行手动输入、画笔功能,将各组汇报进行汇总,逐一书写或通过预设内容的拖拽,灵活真实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判断情况,学生根据全班的互动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并正确认识参照物的特性,科学合理确定参照物,更重要的是除了能灵活呈现学生的想法、思维、判断结果,还能将这些内容保存,作为资源为以后的复习巩固、其他班级的学习提供素材。这是黑板不具有的功能,也比实物投影文本形式的呈现要灵活,简便,易保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在这个环节处理上,应用电子白板能达到想要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和科学本质理解最好境界。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先想后做,先思后行。
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培养科学素养启蒙的课程,科学素养包含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等。接下来结合电子白板的应用和具体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做到先想后做,先思后行,手脑结合很重要。在课标教学建议中明确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动手”是一种手段,“动脑”是目的,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只是机械的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这种“动手”模式不是最有效的。动脑是为了动手的顺利进行,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谁运动得更快》一课,在进行“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这个活动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谈话,让学生先想后做,先动脑思考,如何来研究这个问题,注意些什么,然后再动手操作。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将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小组合作的分工,注意事项都分享出来了,这样有预设,有准备,经过思考讨论的探究活动就会更有序,有时效性。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的探究活动,要怎么做,注意些什么。最后把实验操作的重点事项用“白板”呈现出来,让同学有个明确的目标,这在科学课上也是我们普遍使用信息技术一个方面,比单纯老师说,学生说,再活动效果好,因为说完再活动常常会忘。而用白板或PPT,用大屏幕呈现,放在那里作为学生实验提示或是问题提示、安全提示,让学生在活动过程边看边做,让探究活动更具实效。利用“白板”的手写功能,将学生想到内容直接书写,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入参与探究活动设计,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先动脑再动手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遇到问题或研究内容要先思后行的好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培养还要有问题意识做基础。问题是思维的反映,也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活动的助推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问题意识做基础。每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也需要激发和培养。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致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或不愿意提出问题。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引领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要了解些什么?我们想在哪些方面有所发现?敢于对一切未知的或已知的事物、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在知道自己了解了些什么时,才能暴露出自己所不知道的,才能明确想在哪方面有所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想要学习的意图,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把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分类、归纳,产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假设和预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欲望。
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小实验、汇报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管是学生自主发现,还是教师引导提出,都要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探究的核心,学生探究的动力,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谁在运动》一课,我们用电子白板再现乘车经历的视频,在车内看窗外树木、房屋在运动,在路边看车在行驶,同样的车和景物,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学生通过矛盾,产生究竟谁在运动的疑问?这个问题会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再如:《电池》一课,学生设计并验证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后,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电池两极与灯泡的侧面和底部锡点连接,就会点亮,否则小灯泡不会亮,这是为什么?利用新生成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灯泡内部结构及封闭电路概念的欲望,增强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率。
六、在探究活动中注重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尊重事实、在科学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的实证性是科学本质特征之一,科学思维是一种实证思维,科学的实证性告诉我们:科学是讲求证据的,要以事实说话,结论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任何一种牵强的、没有得到实证的结论都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因此,在科学课中,我们要在规范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意识的训练,让所有的争论最终靠科学实验来验证,让学生用事实数据说话,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显得严谨,学生的科学思维就会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在《谁运动得更快》一课中,“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后,数据的整理分析,做出解释这个环节,我运用了电子白板来完成,当然也可以用实物投影进行整理,请看具体的教学实录片段。
把六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便于数据的比较分析。利用电子白板来完成,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能尽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交流互动过程中,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各个小组呈现的数据,便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结论。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课程要前面全体学生,除了给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指导外,也让学生能全员参加课堂的交流互动,除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去聆听其他人的见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正确看到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客观事实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多少的变化,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看起来很清楚,又方便,比二维表格更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观察,有所发现,做出合理解释。所以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学生从统计图中线段的倾斜度和长度发现,两辆小车,30秒通过的距离不同,同一辆小车不同的十秒通过的距离也有所不同,谁快谁慢,形象的折线统计图一目了然。两辆小车平均每个十秒通过的距离是多少?如何计算?如果要知道小车每秒通过的距离呢?距离除以时间。很多时候,我们要比较的是不同时间通过不同距离的小车的快慢,怎么办?引出速度这概念,通过前面的计算,学生清晰的理解速度概念的由来和计算方式。这一概念通过学生的实践、整理、比较、分析、计算,渐渐完整的建构起来。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达到课堂教学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思考,实践,分析将速度概念内化为元认知。不能不说,电子白板这个环节的教学处理上,方法的应用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电子白板服务教学的一个有效的典型的案例。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型的互动式平台,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使课堂更感性,更直接,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互动强,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作者:仵宗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电子白板论文; 科学论文; 课堂论文; 概念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