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藤五百三——鲁迅最后的主治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鲁迅论文,须藤五百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文豪鲁迅曾在日本学过医学,也常用日本人做主治医师。其中最后的主治医须藤五百三,为鲁迅治病一直到死,还写了关于鲁迅病状的重要文献《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及《鲁迅先生病状经过》。像这样的重要人物,其生涯却不为人知,经历也不清楚。
笔者因其遗族须藤忠男、须藤圭子夫妇的好意,得到调查许可和许多有关人员的帮助,得以对须藤五百三的详细情况进行了探讨。探讨的结果,是历来日中两国文献中几乎不曾记载的,这里作一报告。
1、调查经过
笔者最初接触到须藤的名字,是在增田涉和内山完造的著作中,后来在鲁迅日记中每每遇到,并在《鲁迅先生纪念集》以及《我心中的鲁迅》里看到了上面谈到的两个文献。《鲁迅全集》的鲁迅日记人名表中记载着须藤的经历,但只写到是退职军医、内山书店医药顾问、1933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开设医院等事。
作家林京子在其作品《上海》中也写过须藤之事,有须藤是静冈县出身的记载。为此,笔者在向林氏询问当时情况的同时,也向静冈县医师会发了函件,得到林氏详细的回信。静冈县医师会事务长岩户正卫氏也告之:须藤战后在冈山县川上郡成羽町开业行医,昭和34年死去,遗族住在镰仓市。后来,有机会与其遗族须藤忠男·圭子夫妇见面,并惠赠我记有须藤经历的材料(以下称“经历史料”)与照片,得到全面调查的许可。
诸多问题,分别得到详细教示的有:关于须藤军医时代的经历受教于佐久间温巳博士,关于鲁迅周边人们对须藤的评价受教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竹内实教授,关于须藤及相关病院福民医院受教于松井昭博士,与第三高等学校(日本的高等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高中——译者注)医学部的关系则受教于冈山大学图书馆分馆的冈村司书。
以这些所获知识为基础,昭和59年7月29日起到同年8月2日,在冈山县及东京进行了现地调查和文献调查。在须藤的出生地成羽町,从与须藤直接相知的平松干章氏、原藤洋三氏、丸川尚一博士及其他有关人士那里得到证言,调查了须藤出生的家和墓碑,注销户籍的誉本等其他关联史料也得以到手。
关于上海时代的情况,从内山松藻氏、筑地真佐子氏处也得到证言,还研讨了保存在国立国会图书馆的《上海日报》。
关于成羽町的历史地理、军医时代及朝鲜总督府立道慈惠医院院长时代的经历、在成羽町开业行医的状况,在成羽町立图书馆、冈山县立图书馆、冈山大学图书馆鹿田分馆、国立公文书馆、冈山县医师会进行了调查。
上述调查结果制成了家系图(略)和年谱(见附表)。
下面是对关联事项的说明。
2、出生地
须藤的出生地冈山县川上郡成羽町是备中成羽三万石的城下町,前后两期受到过山崎氏的统治。废藩置县后,成羽藩变成成羽县,随后历经深津县、小田县,明治8年12月10日设置冈山县,成为该县一部分。须藤出生之时成羽町还不存在,出生地的行政区域是下原村,后历经东成羽村于明治34年成立成羽町,明治39年旧东成羽村和旧成羽村统合,扩大规模成立成羽町。昭和30年,合并中村、吹屋町变成现在的成羽町。
川上郡成立于明治33年,但在大正12年一时曾被废止了郡制。
成羽町是距高粱市约8公里左右的山间安静的小镇,是当地产业、行政的中心。后面将要叙述的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的出生地——后月郡芳井町,距此地30公里左近。
3、家系和家族
关于须藤五百三的家系,据注销户籍的誊本进行了研究。由此而知,五百三是父亲小次郎的第三子,而关于长子、次子却未有记载。据说,父亲小次郎是杂货商或是和服商。他所出生的家是个大家庭,除五百三之外有祐七、新六、正七郎兄弟。祐七后来在上海经商,正七郎大正15年死于上海。
五百三日后与花袋(旧姓大衫)结婚,生武一郎。武一郎在早稻田大学读书,留学法国,后来以写作为生。经常来上海,鲁迅见到武一郎即在须藤五百三做主治医时。
4、学校教育
明治14年,须藤入学确挚小学校。确挚小学在天保年间作为成羽藩校发足,明治2年命名确挚校,明治6年创立川上郡本丁小学校(第四大学区第十一中学区第四小学),明治9年改编为确挚小学校。明治21年高等科独立,设立郡立高等川上小学校。
在《成羽小学校百年史》中,作为确挚小学校明治14年的入学学生和高等川上小学校明治20年的入学学生,可以看到须藤的名字,但如上述,明治20年时高等川上小学校尚未设立,该书文中所写在明治21年编入2年一事或许也不正确。
据“经历史料”,须藤于明治26年入学于第三高等医学校医学部,明治30年毕业。无论是该校毕业生的名簿,还是明治30年的毕业生中都可看到须藤的名字,该校出身之事无疑。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现冈山大学医学部)始于明治13年的冈山县医学校,明治21年4月1日开设第三高等中学校医学部,明治27年9月11日改称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所以,须藤是入学于第三高等中学校医学部,而毕业于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在明治34年变成冈山医学专门学校。
在高等中学校或高等学校医学部就学,通常需要中学毕业资格,但须藤受过怎样的中等教育却不清楚。
据冈山县医师会会员经历调查票所知,须藤明治31年4月14日取得医师执照,医籍登录番号为第10743号。这个调查票,由于所写须藤的年龄很高,年月等多有显著的讹误,但这一项参照医师资格证,还是值得信赖的。
5、军医时代及朝鲜总督府立道慈惠医院院长时代
获得医师执照的须藤,明治31年12月13日被任命为陆军三等军医,隶属于步兵第四十二团。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毕业后,受命从军,大概也包括在军校受到基础教育的研修时期吧。
据说,须藤为得到援助学费,成了培养军医的陆军委托生而得到了奖学金,而委托生制度扩展到高等学校医学部,是须藤毕业后明治31年之事,这一点不大一致。军医时代一定时间在外地及殖民地工作体验之事,可参考着作为理解上海行医生活基础。
朝鲜总督府立道慈惠医院(海州)是后来为补充医疗方面不足而设立的,须藤带着现役军医的身份被派去为当地居民诊疗。军医团杂志中明记着须藤被派往的道慈惠医院(海州)的名称。据“经历史料”及职员录,这分明是朝鲜总督府立黄海道慈惠医院(海州)。黄海道慈惠医院于明治43年9月19日开院,医师定员3名(最初2名),占地1125坪(一坪约等于3.3平方米——译者注),建筑物272坪,患者收容能力只有20人(后扩充)。职员名录中,大正2年7月1日到大正6年5月1日,可见作为院长的须藤五百三的名字。
大正7年,须藤离开了军队。退职时的军阶是陆军二等军医正(相当于后来的中校军医)。
6、上海时代
从道慈惠医院退职的须藤,在中国的上海开业了。须藤在上海开业的准确时间,文献中不明。据“经历史料”是大正6年,军医团杂志则应为大正7年以降。给鲁迅看病的当时,须藤在上海市虹口区密勒路(现峨眉路)108号开医院,最初是不是在这个位置不清。在经历调查票中,是在眉山路6号开业,但那是最初的住所呢?还是因为上海的街路名战后几番改名而是密勒路的别名呢?也不清楚。
须藤在上海开业的理由,一般认为是当时弟弟祐七在上海经商、开设须藤洋行的缘故。须藤洋行的准确开设时期虽然不明,但祐七的次子悟郎是大正2年在上海总领事馆报的出生,那么祐七这时已经住在上海了吧。在昭和15年的上海日本
人居住地区的地图中,在文路日本人俱乐部附近可见须藤洋行之名,另在昭和12年的 《
上海日报》中可看到以该洋行为会场的贩卖展示会的广告。昭和14年左右,该洋行拥 有
电线和插销工厂。
昭和10年左右,给鲁迅诊疗的须藤医院,是两幢英国风格的红砖瓦三层楼房中的一幢,二楼有诊察室、药局加上须藤夫妇的居室。一楼是职员的寝室和食堂。武一郎来上海时住在三楼,须藤病院中也有病室,不知是否也在三楼。(三楼上也有阁楼房间。)鲁迅日记中出现的须藤医院的职员,看护妇以及叫钱君的助手,据林氏所说,看护妇似为中年日本女性,钱君则不明,投药由夫人来做。现在,须藤医院附近有峨眉中学。
鲁迅经常到须藤医院就诊或接受出诊。须藤有自家用汽车,让司机驾驶出诊使用,还有数台黄包车,那也是出诊用的。鲁迅居住的施高塔路(现山阴路)与须藤医院相距约2.4公里,杉本勇乘在离筱崎医院很近的归途中,见过鲁迅在北四川路等市内电车(现已废止),鲁迅去须藤医院就诊之时,恐怕同样也乘电车去吧。
关于须藤医院的诊疗规模,昭和14年左右,一天的患者数有140到170人。午前看病,午后2点出诊,5点左右回来,晚饭后还要看病。那时,中国人的患者人数很少,只有经内山完造介绍来的少数上流社会的患者。但日中战争之前似有很多中国患者前来诊疗。经历调查票写到,上海时代的诊疗科目有内科小儿科,实际还有外科、妇科等近于全科。须藤的兴趣是读书,昭和14年左右,每月从内山书店购入七八百日元的书,居室里的书满满的。
据1935年的《上海日报》,上海日本人居留民会中有派阀之争,须藤卷入其中,当上了一方支持的副会长候补。说须藤是一个只埋头于治病的超俗的医师并不正确吧。须藤是上海的冈山县人会的会长,来后终战后就任再建的川上郡医师会的副会长。须藤是由于有声望且有愿意助人的一面,所以被人推举到这样位置上的吧。后面在《周末》的短文中要谈到的任在乡军人会副会长之事,文献中虽然不能确定,大概也做的是类似的工作吧。在《上海日报》上也看得到上海日本人医师会的活动,由于日本人医师会的组织规约方面未能及于外地,从日本医师会的材料是不能知道上海日本人医师会的详情的。
7、与鲁迅的关系
鲁迅1927年从广州来到上海,与此同时与许广平同居,并在1929年生下儿子海婴,由于体弱多病,鲁迅一家接受医疗的机会变得多了起来。当时,鲁迅一家住在上海市公共租界中日本居民很多的地区。主要是日本人做主治医生。鲁迅一家接受诊疗的医疗机关名如表所示。
鲁迅一家在上海就诊的医疗机关
(牙科除外)
西历年 医疗机关名
1928 福民医院
1929 福民医院
1930 福民医院 平井医院 石井医院
1931 石井医院 平井医院
1932 筱崎医院 福民医院 石井医院
1933 筱崎医院 须藤医院
1934 须藤医院
1935 须藤医院
1936 须藤医院
根据鲁迅日记,须藤初次给海婴出诊是1933年7月1日,海婴第一次去须藤医院接受治疗是同年7月4日;但1932年10月20日日记有寄须藤信的记事,1933年4月23日鲁迅设宴所请客人中可见须藤名字,同年6月1日(鲁迅日记应为2日——译者注)有为熟人代请须藤出诊的记载。鲁迅自己接受治疗始于1934年4月17日,系海婴接受须藤诊疗之后,看牙医另当别论,一家人只有三次例外是请其他医生诊疗。1936年5月31日,鲁迅经周围人的劝说,接受美国医生托马斯·邓恩(Thomas Dunn)的治疗;同年6月15日,鲁迅在福民医院接受X光照相;逝世前一天(10月18日)接受福民医院松井胜冬博士及石井医院石井政吉医师会诊,等等,这些都是特例。
鲁迅接受须藤的治疗,一般认为是经内山完造的介绍,内山与须藤是冈山县的同乡,而且出生地又近,这些关系都可以考虑在内。在鲁迅日记人名表中,须藤是内山书店的医药顾问,但那详情不明。内山松藻氏说,他不去须藤医院看病,而去石井医院。
鲁迅临终的笔迹,也是委托内山完造来请须藤出诊。
8、《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及《鲁迅先生病状经过》
鲁迅逝世后,1936年10月23日,《上海日报》刊载了须藤的文章《医生所见的鲁迅先生》。接着,11月15日发行的《作家》杂志,以须藤医生之名刊登了《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以及《鲁迅先生病状经过》。这个《作家》杂志,从其内容来看是中国刊物。问题是《上海日报》揭载的文章和《作家》的文章有异同,发表该文的《上海日报》和《作家》都未能直接看到,其中的关系现在不明。有一种说法是:须藤应鲁迅治丧委员会的请求而执笔写了关于鲁迅病状的文章。
这《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及《鲁迅先生病状经过》,又被收入鲁迅逝世约一年后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和1979年出版的《我心中的鲁迅》。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前者是围绕着鲁迅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所做的概述式的评论,后者是从1936年3月到逝世时的病历。
前者叙述了鲁迅病弱的体质,却又不拘于此,还记下了鲁迅积极的工作,那正是结核患者特有的体质所致,这记述也正依了当时的通行的说法。将这篇文章的内容与鲁迅日记的整体印象相比较,觉得将鲁迅的健康状况看得稍微恶化了些,这大概是把病人膏肓的鲁迅作为患者看待,才写下那样内容的吧。
鲁迅直到最后也不同意入院,所以后者没有入院记录那样精确的记载,但作为繁忙的出诊时的记录却是相当详细。
关于后者,有人指出一部分不甚可靠,笔者也在另一文章中比照鲁迅日记,指出文中并无发烧的记载。可是,考虑到那是日常诊断的实态,决不能说是须藤的怠慢,毋宁说是留下了比较好的记录。但是,这个记录中几乎没有关于治疗的记载。据鲁迅日记记载,须藤为鲁迅注射Cerase、Tacamol等药,前者是昆虫的抽出液体,后者是水杨酸钙,都是当时结核使用的药品。
也许正像黄源所说,鲁迅的病的最大敌人,是上海的热和煤烟太多的环境。但他又拒绝到外地去,鲁迅离不开工作,空气、安静、营养这三个重要条件都得不到满足。
9、《周末》的短文和中国方面对须藤五百三的评价
昭和59年5月13日(有作14日的),朝日新闻从北京报道:中国报纸《周末》(《南京日报》副刊——译者注)刊登了关于鲁迅死因的短文,其中记载的鲁迅之死牵涉到日本原军医。由于该文内容歪曲事实和无视史实,作者遭到反驳,6月4日该报发表了反驳文章。这次争论,京都大学的竹内实教授对短文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杨蓝副馆长明确地说《周末》短文的记载不过是个人见解,9月8日《周末》自己批评短文的记载没有根据,争论便以自我批评告终。因为是已经了解了的争论,这里避免详细涉及其内容,不过短文内容的要点还是要叙述如下:比较健康的鲁迅,状态突然恶化死去;恶化之后,由于须藤的注射而急变;若是气胸是有治疗方法的,鲁迅的死有可能在于须藤的行为或是技术的欠缺;须藤是在乡军人会的副会长,这样的行为可能是有意图的,等等。否定这些论据的理由,因为是在反论中叙述的,所以略去。但关于史实,反论中省略之处这里倒想追加叙述。
《周末》的短文说,历来都认为鲁迅的死因是结核,而上海鲁迅纪念馆召开的鲁迅胸部X光片研讨会对鲁迅的死因是气胸之事,得出了新的结论;须藤记载过那一事实,为此他在《病状经过》中特地使用了“气胸(Pneumothorax)”的术语。气胸之为死因,在当时一般已为人所知。增田涉《鲁迅的印象》中引用的内山完造及日高清磨瑳(《上海日报》主笔)的信中也说:“空气由肺入肋膜”,“因喘息肺破裂压迫心脏所致”。上海鲁迅纪念馆研讨会结论的新观点是:在气胸的基础上又发现了肺大泡(气肿性囊胞),气胸不能说是死因。(研讨会的鉴定结论是:“多疾病基础上的自发性气胸”——译者注)
可是,正如竹内教授指出的那样,这次争论的背景有历史的原因。在深深信赖须藤的鲁迅周围的人们之中,有一部分人不喜欢须藤的诊疗,那种情绪增高变做疑惑,也就影响到现在吧。
对须藤的不信任感,一是关于技术能力,另一个即《周末》短文所示:来自直接的疑惑。因为须藤曾经是军医,作为医师的技术给予很低的评价,这是常见的倾向。周建人说,受邓恩医师的提醒,须藤第一次做了胸腔穿刺,而据须藤的记载,邓恩医师的诊察是在5月31日,而第一次胸腔穿刺是在3月28日进行的。
当时日本青年人中结核病的发生非常多。所以,在征兵的团队中也出现了很多患者,年轻女子的发病是肺结核,而士兵的场合则发症为胸膜炎。所以,须藤的军医生活中更多是给胸膜炎患者治病。给鲁迅看病时,须藤开业已经15年以上,期间的临床经验也是很有益的吧。不这样考虑就不能遑论须藤的技能。但也必须承认,须藤在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毕业后短期间除外,没有系统修炼医学或再教育的机会。
从鲁迅逝世开始就对须藤怀有直接疑惑的,内山完造有过记载,在黄源的发言中也可以见到,《周末》的短文中也写着。
笔者认为,对须藤产生不信任感的背景中有三个要因。
一是当时险恶的日中关系。鲁迅死去的1936年,是日中战争开始前一年,政治处于极不安定的状况中。由于所谓上海事变,上海已经有了战火经验,日本又以极高压的姿态逼近中国。这样的政治局势,一般的中国人采取警戒的姿态也是理所当然。
第二,围绕着晚年的鲁迅,有以中国人为主的和日本人的两个集团,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乃是事实。这些事的详情省略了,如冯雪峰的回忆录中几乎没有日本人出现。须藤虽然出现了却只写日本人医生而不写名字。这两个集团之间的疏离,要么是冯雪峰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很深,所以避免与日本人接触,要么就是所属的文化圈所使用的话语不同。
尽管须藤受到日本人患者的很大信赖,却得不到某些中国人的信赖,其原因之一,难道不是由于这样相违的集团之间造成的微妙的不协调吗?
第三个理由是上海的医疗环境。林京子讲述过上海重视欧美人医师的例子,在国际都市上海,对于接触欧美文化机会很多的中国人来说,必然看不到日本医学也有很高的水准。看后来在成羽町诊疗的样子,须藤作为开业医生是具有极为优越的资质的,这样的事,从中国人那里自然也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由于日本医学是以德国医学为基础的,尤为重视体系的思考,这对于惯于务实的欧美医学人士来说,可能看上去有不足之处。河野樱氏在《病床上的鲁迅》中说,须藤是属于日本乡村医生类型的,这在习惯了英美医师的人眼中,也是很不协调的吧。
然而,尽管有这些要因,鲁迅还是深深地信赖作为医师的须藤。这只要看一下鲁迅的作品《死》就会明白。还有河野氏的证言:鲁迅对须藤明确表示了亲近。如前所述,鲁迅侧近的人们劝鲁迅请美国人医师托马斯·邓恩来诊,在《死》中可以看到,那决不是鲁迅自己的希望,还可以从中读到:带邓恩医师前来的史沫特莱,毋宁说给鲁迅添了麻烦。其后,鲁迅自己也是强烈希望得到须藤的治疗,一直到死,对须藤的信赖不变。
黄源描写过须藤给鲁迅诊察时的光景,一边听诊一边说:“现在肺部很好,还可以活十年。那时少爷也大了,你太太也不必过分担心了。”须藤的话尽管离医学的真实很远,却也很合鲁迅的心吧。
责难鲁迅的人们并不重视鲁迅对须藤的这种信赖,笔者想要全面支持黄源的一个发言:“(鲁迅)是分得清对手的辨别力非常敏锐的人。经验也很丰富,任何事都骗不过他的。鲁迅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信任内山先生和须藤医师。”黄源在这次接受采访中还讲道:“给鲁迅治病的须藤五百三医师,由于以前是日本军人,后来遭人怀疑,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相信鲁迅先生。鲁迅是非常了解日本人的,也非常信任这个医生。我有病的时候也请他看过,在鲁迅家里也一起吃过饭。”内山书店发行的杂志上发表过记事,黄源与鲁迅关系很近,留学日本也熟知日本,后来参加了抗日战争,黄源的这个意见,笔者深信不疑。
10、在成羽町的开业生活
终战后返回故乡的须藤,利用他出生的家宅开业行医。在成羽町的调查证言有两点是共通的。一是对于町民来说,须藤是一个热心诚实的临床家,另一个是须藤常常穿着木屐就去出诊。在成羽町的调查,清楚地感到须藤得到町民的强烈的信赖。而且,调查中每每痛感到对于须藤的称赞,决不是外来的笔者所能编造的。举一个例子,在成羽文化中心听远藤氏证言的时候,当时在场的町民们都交口称赞须藤先生“医有仁术”,那样优秀的医生没有了。有一个人因为最熟悉须藤先生,特意介绍平松干章氏,为之引见。须藤从町民那里得到的信赖,恐怕与鲁迅对须藤的信赖并无二致吧。
须藤穿木屐出诊之事似给町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从很多人那里听到的。也有人注解说那是高齿的木屐。须藤应患者请求爽快地到很远的地方出诊,有时坐在自行车的后面,偶尔背上还背着东西前去诊疗。
须藤不变的嗜好是读书,留下了许多藏书。其中多数现在成羽町立图书馆作为须藤文库收藏着。
须藤死去的前一年,成羽町民志愿召开“须藤老医盛赞会”,表达了对须藤的谢意,由这事也可看出须藤所获信赖之大和町民所爱之深吧。顺便说一下,成羽町决不是医疗上的荒疏之地,也有综合病院。在这里能够得到町民的信赖,难道不是显示了须藤作为医师的伟大吗?
昭和34年11月6日,医师须藤五百三因胃癌死去,享年83岁。盛大的葬仪之后,被葬在成羽町下原龙泉寺。戒名大树院融怡穆润清居士。
11、结语
关于鲁迅最后的主治医须藤五百三医师,其经历和业绩叙述完毕。
谢辞
谨对惠赠笔者珍贵史料与照片,准予调查许可的须藤忠雄、须藤圭子夫妇,给予种种教示的周海婴先生,给予指导、建议的左久间温巳博士,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竹内实教授,给予证言、忠告、援助的林京子氏、平松干章氏、松井昭博士、内山松藻氏、筑地真佐子氏、远藤洋三氏、丸川尚一博士、冈村敏男氏、佐藤庸夫氏、冈山县医师会、该会事务长岩户正卫氏、冈山大学图书馆鹿田分馆、该馆冈村司书、成羽町教育委员会、该会事务长佐藤敬介氏、成羽町立图书馆、龙泉寺、冈山县立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日本医师会图书室等,深表谢忱。
尚从未曾请教尊姓者暨其他成羽町民诸位获予种种援助,记之以示谢意。
附表:须藤五百三年谱
年
月日年龄史料 经历
明治9年(1876)6月18日 史,籍,
冈山县下原村(经东成羽村现为川上
郡
郡成羽町大字下原477番地)生人
明治14年(1881) 5岁 小
确挚小学校(第四大学区第十中学区
第一学区)入学
明治20年(1887) 11岁小
高等川上小学校入学
明治21年(1888) 小
编入同校2年?
明治26年(1893) 17岁
史,冈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入学
明治30年(1897)
(10月?)21岁
史,冈经 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毕业
明治31年(1898)
10月14日
22岁
史,经医师执照(第10743号)
12月13日 史,陆98 任陆军三等军医属步兵第四十二团
明治34年(1901)
10月26日
25岁陆125因明治33年清国事变战功获六等单
光旭日勋章及金三百五十圆
11月3日陆125任陆军二等军医
明治35年(1902)
2月20日26岁陆127受勋从七位
5月9日 陆128受命从第十五宪兵队
明治36年(1903)
3月28日27岁陆136受领清国皇帝赠与的第三第二双龙
宝星,允其佩带
明治37年(1904) 28岁 网 从台北守备炮兵第一大队
日俄战争中
升进陆军一等军医
明治39年(1906)
6月22日30岁陆154受命调离善通寺预备病院从野战炮
兵第十一团
明治40年(1907)
3月7日 31岁 陆160,冈 受命从骑兵第十团(清国公主岭)
明治42年(1909)
2月9日 33岁 军1 受命属姬路卫成病院
2月12日 军1 领一等薪水
10月20日军8 受勋从六位
明治44年(1911)
10月16日
35岁 军27任陆军三等军医正
同日 军27受命从步兵第三十九团
明治45年(1912)
5月24日36岁 军33受勋四等瑞宝章
6月19日 军33任道慈惠医院医生高等官五等
史 朝鲜总督府立黄海道(海州)
慈惠医院院长
大正2年(1913)
7月1日现在 37岁 职 朝鲜总督府立黄海道(海州)
慈惠医院院长
大正6年(1917)
5月1日现在 41岁 职 同院院长
6月1日
军70任慈惠医院医长
大正7年(1918)
4月1日 42岁 军77任陆军二等军医正
同日军77编入预备役
大正7年? 史 在中国上海市开业
昭和8年(1933)
7月1日 57岁 鲁 鲁迅令郎海婴初次诊察
昭和9年(1934)
11月7日 58岁 鲁 鲁迅初次服用须藤的投药
11月14日 鲁 鲁迅初次接受须藤诊察,此后几乎
是作为惟一的主治医为鲁迅诊疗
昭和10年(1935) 1月16日 59岁 鲁 长子武一郎陪同为鲁迅出诊
2月24日
上 再次当选上海居留民团民会议员
3月20日
上 被指名为上海居留民团民会会计
昭和11年(1936)3月
60岁 上 《上海日报》刊登须藤医院广告
(住所:上海市虹口区密勒路108号)
(电话:42972)
3月25日
上 当选上海居留民团民会副议长
7月26日
鲁 长子武一郎拜访鲁迅
10月18日 病,印 鲁迅病重出诊
10月19日 鲁迅逝世
10月22日 纪,印 列席鲁迅葬仪
10月23日
纪
《上海日报》发表《医生
所见的鲁迅先生》
11月15日
纪
《作家》杂志发表《医学者所见的
鲁迅》、《鲁迅先生病状经过》
昭和20年(1945) 8月15日 69岁 终战
昭和21年(1946) 5月25日 70岁
史从中国返乡
6月 经在出生的老家冈山县川上郡成羽
町下原477番地开业
昭和22年(1947) (9月?) 71岁
会当选川上郡医师会副会长
昭和27年(1952) 6月20日 76岁
成执笔《光明的成羽》、《结核小话
》(此后也屡屡执笔)
昭和27年以降
成陆续将藏书捐赠成羽町立图书馆,
命名须藤文库
昭和33年(1958) 2月21日 82岁
成依成羽町民意愿召开
"须藤老医盛赞会"
昭和34年(1959) 11月6日 83岁 籍,成,墓 逝世,葬于成羽町下原龙泉寺(真
言宗),戒名大树院融怡穆润清居
士
译者附识:
译自《福井县立短期大学研究纪要》第10号,昭和60年3月(1985年3月)。感谢日本立命馆大学绢川浩敏副教授惠寄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