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辰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211
摘要:船舶动力系统是船舶的心脏。其工作能力和运行状态决定了船舶的综合性能。随着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船舶电力系统和设备发展迅速,其性能也越来越高。本文就船舶动力装置的安全评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综合安全评价;船舶动力装置;应用
前言
水运起源较早,对于船舶的自动化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船舶自动化水平已在不断提高,其发展阶段可以按照单系统自动化、一般船舶自动化、船舶控制无人化、超自动化船舶和未来型船舶等五个阶段。我国船舶自动化所面临的问题中一个问题就是船舶轮机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关于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技术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评价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可能产生的事故、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它在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从技术角度分析、论证和评价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损失、伤害的概率大小、影响范围、经济损失、具体对策措施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一些企业的日常安全检查仅凭工作经验、主观偏好和思想情绪进行,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步骤,没有形成系统的检查方法,同时由于受到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限制等原因,不可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评价,也不可能有针对性、重要性、预防性地发现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问题,不能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得出企业检查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定性结论。
2安全评价的现实意义
2.1充分发挥安全评价技术的核心作用
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对企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做出科学、系统、有效、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充分应用安全评价技术去辨识企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科学分析后,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利用报告中指出的现实安全问题,充分结合船舶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开展全面系统的安全技术革新活动,提升安全的本质化和标准化水平。
2.2安全评价技术是目标管理
应用安全评价技术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工序、每个岗位、每个从业人员,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使每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系统化、目标化管理,进一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人员制度、设备制度、急救援预案、培训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建设。
3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
3.1船舶动力装备
根据其自身机械结构特点以及系统作用的不同,能够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辅助装置、甲板机械、防污设备、管路系统、推进装置及自动化设备管理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而言,辅助装置由辅助炉、液压泵、压缩空气及船舶电站四个部件组成;推进装置则由主机、推进器、传动设备及轴系四个部件构成;管路系统由不同的阀件、过滤器、泵及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自动化设备则主要包括打印设备、监视设备、遥控器材及自动调节等设备;甲板机械则主要由能够有效清除甲板上污渍的各种设备组成。
3.2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
一是可靠性: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船舶性能、作业效率以及其使用寿命。船舶动力装置的可靠性是对船舶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二是经济性:数据显示,在船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有50%是动力装置产生的。因此,为了提高船舶营运效益,提高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甚为关键。三是机动性:船舶的机动性是指船舶改变自己运动状态的灵敏性,对于船舶运行时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四是重量和尺度:船舶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度的大小,往往会与其使用寿命成反比。但为了提高船舶营运效益,减少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五是续航力:续航力是指船舶不需要补充如燃油、滑油、淡水等任何物资,所能航行的最大距离或最长时间。影响船舶的续航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船舶自身物资储备能力、船舶运行速度等。
4 船舶动力系统配置设计的关键内容及其流程
4.1设计内容
船舶动力系统设计内容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在动力系统构成、规范设计前提下,严格遵循设定原则来进行系统设计,从备选方案中找到合适的组件,然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设计,最后对船舶动力系统的配置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与系统性评价,从而更好的满足了动力系统实际运行需求。另一方面,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及时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与评选,选用经济性、科学性更高的配置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船舶动力系统的配置技术标准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在此过程中还要考虑配置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与匹配性。
4.2设计流程分析
建立船舶动力系统配置模型是基础,将船舶动力系统配置的操作规范、关键技术、系统性等得到集中体现,在对配置模型进行有效约束的基础上,及时将相关的配置知识转换为各个变量之间的约束,提高求解效率。充分了解资源抽象概念组件之间存在的约束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关系来实现对船舶动力系统设计流程的合理规范。将产品对象进行层次化和结构化设计,促进模型结构的清晰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随着产品层次化程度越来越复杂,对作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进行配置求解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客户实际需求,保证动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将客户需求进行主次、次要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5 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5.1概率数理统计风险分析
通过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分析得出造成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并将这些不安全因素定量化,来验证系统整体的可靠性,这是概率风险评价的原理。它能查找出系统的薄弱之处,提高其安全性能,并为安全措施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利用该方法,日本专家藤井先生在1965年提出建立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模型的思路。该模型在后来的仿真预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虽在安全评价领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该方法应用起来比较复杂,且要求具有充分、准确的试验数据。在评价时,要求有完整的过程、合理的判断与假设,特别是需要准确地给出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率。因此,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船舶航行安全的评价中,运用此方法具有一定难度。
5.2模糊理论及灰色系统理论
通过鉴于海上船舶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模糊理论及灰色系统理论被不少专家、学者应用到海损事故、海上搜救等的评价当中。根据模糊变换理论发展而来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更好地解决了定性指标定量化的问题,适用于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邵哲平等专家构建了操船环境的危险度评价通用模型,该模型中的操船环境包括了风、流、浪和能见度等,为得到准确的定量数值提供了可能。该评价法对包含多种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多指标多层次系统的安全评价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在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中,计算过于复杂,且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其影响较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内对外的贸易量逐年增大,海上交通运输日益繁盛,船舶大型化、高速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航行的危险性。如何对船舶航行安全状况做及时、有效的评价,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李根洪.试论现代船舶轮机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4,(15):269.
[2]李阳,任有路,田士峰.船舶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过程危险源辨识分析[J].四川水泥,2015,(3):16.
论文作者:佘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船舶论文; 动力论文; 系统论文; 装置论文; 评价论文; 安全评价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