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进出口处于风口浪尖

医药进出口处于风口浪尖

一、浪尖上的医药进出口(论文文献综述)

崔翠翠[1](2020)在《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研究(1945-1968)》文中研究说明冷战时期,美国出于本国和盟国安全考虑,向盟国及占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提供了长期军事、经济援助。美苏冷战爆发后,菲律宾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重要基地之一。菲律宾独立后,为了继续维护在菲律宾的特殊权利,美国向菲律宾提供了相当规模的军事、经济援助,以此来影响菲律宾国内政治、经济情况,使菲律宾的发展符合美国的利益,志在把菲律宾打造成亚洲地区宣扬其民主的“橱窗”,并在国际上做出有利于美国的外交选择,把菲律宾变成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前沿阵地。本文以美国对菲律宾提供的军事、经济援助为研究内容,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研究美国对菲律宾的外援政策,以具体数据分析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数额和援助实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认识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基本情况,以及美国对菲律宾援助变化的原因,并深层次分析引起援助政策变化的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剖析美国外交政策变化和美国外援及外援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明确,综述了美国外援的发展历程,明确对外援助的相关概念并界定对外援助的相关范围。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国家中对外提供援助最具典型性的国家之一,这种典型性不仅表现在其外援政策在国内备受争论,支持和反对论者针锋相对,而且表现在美国把外援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实现手段。总体上来看,其援助主要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与冷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一层面上可以说美国外援是冷战的催生物。而菲律宾作为美国唯一的殖民地,在独立后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战后由于冷战的影响,菲律宾成为美国推行其亚洲战略的重要前沿阵地。菲律宾在二战中损失巨大,美国通过各种援助维持在菲律宾的特殊地位。通过对美菲关系的回顾和梳理,能更加清晰的展现菲律宾的历史发展以及菲律宾在美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第二章分析受冷战影响的美国对菲律宾外交政策的变化,以及受外交政策变化所引起的美国对菲律宾援助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战后初期,由于美国“先欧后亚”的防御政策,东南亚地区未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所以此时的美国对菲律宾援助,更多的是临时救济援助,相关援助工作多是在联合国善后救济属的项目下进行的。且美国为了实现本国利益,不惜以菲律宾先通过贝尔贸易法案美国才通过菲律宾复兴法案相要挟,足见此时菲律宾在美国的战略安排中的地位并不十分明显。新中国的成立使美国利用中国防御苏联的计划破产,导致美国最初的外交构想流产,亚洲地区的权力平衡面临重组。美国重新调整其亚洲政策,扶植日本,构建沿海岛链防御线,菲律宾成为美国防御共产主义的重要沿海岛链,并加强了对菲律宾的援助,意在把菲律宾打造成美国在亚洲地区宣扬其民主的代表。但面对战后残败的菲律宾,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带有严重的应急性,且数量不足,这使得美国对菲律宾目标与实际行动之间有所脱节,援助效果欠佳。第三章论述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菲律宾援助。这一阶段的援助带有明显的冷战色彩,所以军事援助占主要地位,经济援助只是作为军事援助的补充,提供经济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军事援助的作用。并且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调整了亚洲政策,积极扶植日本。为了配合美国的日本政策,美国积极推进菲日战争赔偿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菲日条约的签订,与美国对菲律宾的逼迫密不可分,而菲律宾为了获取美国援助,也只能吞下这个苦药丸。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亚洲地区的冷战转为热战,为了稳定亚洲局势,美国加速对日媾和进程,积极促使菲日就战争赔偿问题达成和解。与此相关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安全、遏制成为此阶段美国外援的中心目标。为了更好的实施对菲援助,美国派遣“贝尔调查团”专门赴菲开展实际调查,以调查结果作为对菲律宾援助的指导。这一阶段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无论从援助的数量还是方式上来看,军事援助都占有大量比重。这也构成了此阶段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显明特点,以军事援助为主,经济援助则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军事援助。第四章主要研究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美国在60年代的援助政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援助范围上来看,扩大到广大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不仅仅局限于与美国安全利益相关的国家和地区;二是援助更加制度化,颁布了《外援法案》,并增加了经济援助的比重。美国的外援政策之所以调整,与60年代美苏冷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密不可分,美苏两国争夺的范围延伸到全世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欠发达国家特殊的国情,这些国家对于发展经济的渴望非常强烈,所以美国外援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削减了军事援助的数量,增加经济援助的比重。在此指导下,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改变以往注重菲律宾安全、遏制方面的作用,更加关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情况,着力解决菲律宾面临的国内经济问题。美国对菲律宾援助政策的调整也与当时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关,当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外交上处于孤立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势,美国急于想获得菲律宾对其越战政策的支持,并积极促使菲律宾出兵越南,为此美菲就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周旋和谈判。诚然在外交地位上,菲律宾是小国,美国是超级大国,菲律宾明显处于劣势。但是菲律宾利用美国想借助菲律宾改变其在越南政策上的孤立地位,也相应的获得了因出兵越南的援助。最终菲律宾出兵越南,美国增加对菲律宾的援助,并且菲律宾也借机解决了两国之间拖了将近20年的战争赔偿问题。第五章从总体上评述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外援政策。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在不同时期就援助的特点和内容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与美国对菲律宾援助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的变化相关。但无论援助及援助政策如何变化,其安全和防御政策的主基调始终未变。外援作为美国实现在菲律宾外交目标的地位和手段未变,都是美国实现亚洲政策,防御共产主义颠覆的重要工具。从这一点来分析,外援在实现美国外交政策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战后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来影响菲律宾的国内政治经济,并使菲律宾做出有利于美国的外交选择。菲律宾作为小国、弱国,在于美国交涉的过程中,并非一无所获,而是或多或少的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甚至在与美国的周旋过程中,部分的实现了自己的诉求。从根本上来看,这与菲律宾在美国亚洲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有关。冷战爆发后,菲律宾作为美国战略防御的沿海岛链,其战略地位备受美国重视,可以说借助自身的战略优势,菲律宾也拥有了一些有限的话语权。但是只要美苏对立的局势不变,冷战仍是双方的较量方式,美国对菲律宾援助就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余论部分考察了70年代后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基本情况。总体而言,由于菲律宾外交自主性的提高和美国外援效果的有限性,美国主张大范围的缩减对菲律宾援助,并对菲援助提出种种限制条件。但在援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菲律宾援助并未出现大范围的减少,这反映出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由于菲律宾的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美国不愿过多的承担对菲律宾援助责任;另一方面,美国出于安全利益的考虑又不能放弃对菲律宾援助。归根结底美国在菲律宾的利益和菲律宾在实现美国的外交政策方面的有限性,使得美国对菲律宾援助成为美国食之无味又不能放弃的鸡肋。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千变万化,而菲律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也会因亚洲局势的变动变得紧密或疏远,但无论怎么变化,只要菲律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不变,美菲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就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赵月[2](2020)在《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加快,时代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量巨大,带来的是国际交流迅猛增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虽然对各国发展都有极大助益,但不可忽视的是巨大的人口流动使各种传染性疾病极速传播,例如2019年年末开始出现的极其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数量庞大的传染病等疾病患者面临的关键药物短缺是目前国际上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公共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药品可及性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由于愈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使高昂的专利药品价格成为了获取药品的主要障碍,药品专利对药品可及性有着深刻影响。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作为专利保护的例外,能够从价格和供给量等多方面提高药品的可及性,是解决公共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法律体系在我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但截至目前仍然处于零实施状态。因此,文章首先以药品专利许可在国际及国内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基础,探究其在我国实施的困境所在。通过对比我国现行的包含药品专利许可的法律文件与Trips协定的相关规定,发现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内容分散交叉、相关法律用语模糊以及立法逻辑的瑕疵等问题是造成现今实施困境的主要原因。同时制度实施程序的繁琐、未明确的制度生效时间以及司法审查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导致了该制度难以付诸实施,需要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国际社会上存在的对该制度两极分化的立场,结合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自美国等强权国家的压力也是我国目前对该制度实施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其次,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有代表性或者和我国国情相近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我国实施道路上的重要经验启示。最后,结合当前国内对该制度的实施困境与国外的经验借鉴,本文认为可以从对立法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明确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补偿标准和简化申请程序等多个方面对当前的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也应通过健全医药企业的法律责任以及完善国际合作机制等措施对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的外部环境给予保障。

胡思慧[3](2020)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的测度及其创新效应研究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这一伟大战略的实现依然道阻且长。产学研合作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产学研合作由最初的点对点合作模式演变为网络合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身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研究。但是现有研究鲜有涉及医药制造业,而且研究内容集中于网络特征分析、网络演化及动因分析,网络的创新效应研究较为稀缺。本文在客观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利用上海知识产权(专利)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下医药制造业数据库中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分阶段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然后借助UCINET和R软件,从网络整体、网络中的个体以及网络内部关系三个不同层面,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此外,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刻画网络特征,本文从不同空间范围内的合作分布和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区域间的合作分布两个方面,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最后,本文通过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探究了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最终得到的结论如下: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呈现显着的阶段性特征;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不尽相同。就度数中心度即合作广度而言,高校相较于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具优势。就平均联结次数即合作深度而言,企业相较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更为显着;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受地理邻近和技术邻近的影响较大;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较为显着。其中,度数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平均联结次数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着的U型影响,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王小满[4](2018)在《我国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现阶段我国医药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垄断行为,并且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维护好医药行业良好的竞争秩序才能使医药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如何规制医药行业的垄断行为,维护医药行业正常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反垄断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医药行业垄断的现状、问题及相关法律规制等,对我国医药行业反垄断法律体系提出完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分析了医药行业垄断的相关定义及医药行业反垄断的理论,包括竞争理论及适用的理论基础,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医药行业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美国医药行业对反托拉斯法的适用及其应对医药行业垄断行为所采取的措施。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对医药行业经历了一个从不适用到适用的过程。美国反托拉斯法律体系对医疗机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了细化规定,使得美国对于医院合并而导致的垄断行为有了直接的认定和规制。采取强化第三方责任的形式来对抗强大的医疗机构。在医药行业实行医药分家,设立网上药店,网上药店由联邦机构、州政府和行业组织共同监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药行业的垄断行为。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反医药行业垄断所存在的困境。我国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医药生产和流通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均存在着垄断行为。但是目前我国反医药行业垄断存在着困境,具体表现为在立法、执法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完善建议。从立法上明确医药行业应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我国现有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不能很好地规制医药行业的行政垄断,建议设立统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并将行政垄断的执法权授予之。设立多倍赔偿制度,加大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法,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从法律上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支持。加强反垄断的监管力度,切实推进“医药分家”贯彻落实,更好地规制医药行业的垄断行为。

张经荣[5](2017)在《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全球苜蓿产业贸易,我国在苜蓿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较为严重的逆差态势,这与我国草地资源大国的优势地位存在着严重失衡。对于保障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牧草之王”——苜蓿,我国如果依赖国际进口,不实现优质苜蓿的大量国产化,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食物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国内苜蓿产业的区域化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全球草畜产品贸易,洞察我国苜蓿产业在国际中所处的弱势地位。进而通过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我国四大地区的苜蓿产业分别进行了S(优势)、W(劣势)、O(机遇)以及T(威胁)4大方面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苜蓿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较为严重的逆差态势,远落后于国际苜蓿强国。以2013年为例,我国苜蓿草粉及颗粒贸易的总值如下:进口3.89万t,出口0.72万t,进出口贸易呈现逆差态势,逆差值为3.17万t。据此可见我国的苜蓿缺口尤其是优质苜蓿的缺口仍要倚靠进口苜蓿来填补。无独有偶,在苜蓿产业相关的牛羊肉、牛奶产业方面,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也是处于严重逆差态势,其中,牛肉进口10.42万t,出口0.19万t,逆差值为10.23万t;羊肉进口28.78万t,出口0.23万t,逆差值为28.55万t;牛奶进口25.42万t,出口3.20万t,逆差值为22.22万t。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当前的苜蓿产业国际处境同我国草地资源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相匹配,草地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优质牧草依赖进口的状况必须得到扭转,实现优质牧草的自给自足并对外出口。因此,大力发展我国苜蓿产业、走草地农业的大农业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2.我国苜蓿的四大生产区域(西北、华北、东北以及南方地区)中,西北和华北地区苜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绝大部分。以2014年为例,西北、华北地区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91.35%,其中西北地区(66.43%),华北地区(24.92%);而东北地区及南方地区则仅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8.65%,其中东北地区(4.94%),南方地区(3.70%)。3.综合SWOT模型分析法制定了我国4大区域苜蓿产业发展对策以及政策建议,具体如下:西北、华北主产区应继续发挥区域自然条件以及种植传统优势,加大优良苜蓿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引进国外苜蓿产业先进技术,建立与美国相似的苜蓿质量标准体系,弥补自身科技不足的劣势,积极构建苜蓿生产企业联盟,完善服务体系;东北产区应当加大苜蓿相关政策补贴力度以及耐寒苜蓿种的研发力度,减少“退草还粮”恶性循环的出现;南方产区应加大冬闲田利用率,充分发挥本区域的市场驱动优势,加大高温高湿难题的技术攻坚力度。综上,从而推动苜蓿产业在我国的不断壮大,进而推进我国草地农业的大农业发展进程。

朱新荣[6](2017)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大潮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贸易联合体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新趋势。中韩建交25年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由“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两国经济合作更是令世人瞩目,双方贸易额增长40倍,往返中韩两国的航班和轮船每天超过100班次,两国公费派遣留学生年约6万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完成双边贸易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日之间用了30年,中韩之间只用了13年。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典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为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中韩两国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区谈判,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将有力促进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一体化。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地引入了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专家预计五年内双方的贸易规模就会突破4000亿美元。目前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中韩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同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今天的中韩关系已经不是20年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扩大对外开放而吸引“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兴工业国家”韩国的资本和技术输出那种简单的互利互惠关系,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两国经济互补空间不断缩小,经济竞争态势越发明显,因此,两国围绕历史、领土争端、捕鱼权、对待“脱北者”的态度以及跨境犯罪问题,加上美、俄、日、朝等国的牵制,近年来龃龉不断,从而给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趋于复杂化。中韩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投资不仅在山东威海十分顺利,在江苏苏州也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不断推进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符合中韩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为此,应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积聚区域经济合作经验;推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是韩国长期以来的国家战略,也是韩国朝野达成的共识。从李明博政府到朴槿惠政府,都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与中美两国同时交好,使韩国左右逢源,符合韩国的最大利益,也是中韩经济合作的最大动因。然而,2016年1月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在此前后还试射了一系列导弹,且放言,导弹试射的目标包括韩国领海和主要机场,韩国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朝鲜的不断挑衅终于耗尽了韩国的耐心,2016年6月,韩国宣布同意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威胁到中国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中国的强烈抗议和抵制,中韩关系急转直下。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破坏了中韩经济合作的基础,中韩经济合作面临严峻考验。

瞿永霞[7](2015)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优化与职能变革研究 ——以无锡局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业务量持续增长,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模式也不断改革,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2008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频发,人民币升值,我国进出口企业深受影响,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连续几年减免进出口商品检验费的基础上,2013年8月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数次调整法检目录,大幅削减了出口工业品法定检验目录,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法检目录调整不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改革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直接的原因,每个人都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目录调整之前,检验检疫机构关于监管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大通关要求主动进行的创新工作;目录调整之后,检验检疫机构要面临的改革则关系到机构的前途。本文拟采用个案考察与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无锡局检验检疫机构变迁的分析,对出入检验检疫面临的机构优化和职能变革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罗列文献综述,明确依据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以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以无锡局为例,阐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无锡检验检疫局在机构和职能方面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介绍国内外检验检疫发展经验,加以比较和借鉴。第四章进行检验检疫机构优化和职能调整应对研究,考虑检验检疫改革对其他政府机构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当前检验检疫改革提出应对方案。第五章结论部分,阐述本文结论,总结创新和不足。据此,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维护国门安全的前提下,立足于法律规定的职责,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充分考虑进出口企业的需求,遵守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将公共服务职能和检验职能适当分离,实现由微观检验向宏观管理转变,由事前事中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适应通关一体化的新型检验检疫机制。为此,要依法行政,完善检验检疫相关法律;发挥宏观主体地位,推进实验室改革;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实行宏观质量管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充实检验检疫职能;加大科技与人才培养投入。

李晓东[8](2014)在《中化集团多元化品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已经形成多个超大型企业集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在企业集团的扩张过程中,品牌的整合和扩张问题便随之而来。本文以中国中化集团(简称中化集团或中化,英文简称SINOCHEM GROUP)为例,研究该企业近年来在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多元化品牌管理问题,探寻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通过分析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和品牌传播等理论,借鉴国内外相似大型企业集团的成功多元化品牌管理案例,最终设计出一条适合中化集团发展的多元化品牌管理方案。本文分析的问题中,从中化集团目前模糊的品牌定位入手,着重研究了目前混乱的品牌架构,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适合其发展的品牌定位和多元化品牌架构;.另外,也重点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组织机构设置上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通过对原因的分析还可以清晰了解其品牌混淆的问题。这也是在同类问题中尚未研究过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的一大创新研究。本文给出的方案设计,即明确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坚持多元化的品牌管理战略。进行组织机构改革,专门设立品牌管理的主管部门,权责明确。梳理目前混乱的品牌架构,运用多元化品牌架构管理,对农业、化工和石油产业品牌保留“中化”背书,对金融、房地产等产业进行独立品牌运作。在品牌传播中,则重点强调中化是谁,中化做什么等重点信息,通过对集团品牌的强化而带动其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牌管理研究方面,目前许多论文都着眼于国际成功案例的分析,偏理论分析居多,专门针对国有企业品牌管理的论文较少。希望借此机会,寄望通过对中化集团多元化品牌管理的研究,同时对中粮、方正等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案例的介绍,最后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中国国有企业未来在品牌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陈蓉[9](2014)在《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中国老年病开始转向年轻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作为能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药品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尤其是以三七作为提取物生产的冻干剂型中成药,以其副作用小、治本、疗效好呈现市场份额上升的势态。然而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中药处方药,存在着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情况,对于这一类处方药,如何找到一种行之有效、适合的营销模式,这将是这类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A药业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血塞通为例,首先对国内外医药行进行现状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处方药市场的几种营销模式,进而可以做出相关的优劣分析,然后将其与A药业公司自身及产品特点相结合,通过PEST测试法、波特五种力量模型、SWOT分析法,对注射用血塞通的营销环境和市场环境进行深度剖析,最后将差异化营销的理念引入处方药销售领域,进一步探讨、提炼出注射用血塞通的创新型营销模式。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对于A药业公司的注射用血塞通产品销售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将对处方药销售模式提出一个创新性的思路。

刘靖[10](2014)在《摸着石头越洋:国家资本走出去 ——以坦桑尼亚中资国有农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发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坦桑尼亚某中资国有农场进行田野调查,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探讨国家资本是如何“走出去”的,又是在海外如何运营和发展的,通过对于农场管理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实践的呈现,重点分析海外国有企业在生产之外如何构建社会关系网,在海外管理实践上又是如何处理劳资关系,进而探究在此过程中国家资本“走出去”的独特文化模式。本研究依据现有文献以及田野体验,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第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走出去”。本章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当代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和国家资本“走出去”的历史及模式。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上,并没有向西方一样完全采用私有化和市场化,而是选择了一条国家干预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道路,让大型国有企业迅速崛起,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从早期的依靠“海外华商网络”到现如今国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国家资本正以“摸着石头越洋”的方式探索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东道国互惠互利的发展道路。第二,案例农场及其管理者的海外历史。通过对于案例农场在海外的建立、开荒、发展以及改革重组来反映国家资本“走出去”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曲折复杂的,是艰苦卓绝的。它并没有像西方舆论所想象的那样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长驱直入、所向披靡。此外,海外企业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他们远赴海外的目的也是各有不同,他们的命运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和社会的变迁而跌宕起伏。同时,随着企业管理层的新老更替,新一代管理者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而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将导致其对企业归属感的降低和海外身份认同的困惑,这些问题无疑将成为今后国家资本“走出去”的心理障碍。第三,案例农场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分析农场生产之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来反映国家资本在海外运营的独特方式。本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海外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纵向关系网络,包括中央企业直属网络、中国政府关系网络和坦方政府关系网络;二是横向关系网络,包括企业间关系网络和协会关系网络;三是社会关系网络,包括科研关系网络、媒体关系网络和社区关系网络。企业管理者把中国人的“关系”嵌入到在海外的经营管理之中,利用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和代表国家资本的特殊地位通过中间人、人情交换和契约等形式不断地扩大企业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第四,案例农场的管理实践。主要围绕着国有企业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国家利益、遇到冲突寻求法律还是权力,以及如何处理海外的劳资关系等三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劳资关系是海外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章以三个翔实的案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中国企业管理中处理劳资关系的三个文化特征,分别是人情伦理,知恩图报;信任为本,忠诚尊重;坚持原则,恩威并济。

二、浪尖上的医药进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浪尖上的医药进出口(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研究(1945-196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学术界关于美菲关系的研究
        2.国外学术界关于美菲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美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考察及美菲关系回顾
    第一节 美国对外援助综述
        一、关于对外援助的概念及内容的题解
        二、美国外援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美菲关系历史回顾
第二章 战后初期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及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确立(1945-1950)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东南亚政策的调整
        一、美国东南亚冷战政策的确立
        二、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确立:从詹姆斯·雷报告到NSC48 号文件
    第二节 战后初期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调整
        一、通敌者问题
        二、军事基地与贸易问题
    第三节 战后初期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
        一、战后初期的救济工作
        二、菲律宾复兴法案
    第四节 美国对菲律宾援助效果
第三章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菲律宾援助(1951-1960)
    第一节 菲律宾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反应及美菲关系的再次调试
        一、菲律宾对美国朝鲜政策的支持
        二、美国援助菲律宾镇压国内“胡克”运动
        三、NSC84/2 号文件
        四、美菲就贸易、军事基地问题的重新调整
    第二节 美国菲律宾就菲日战争赔偿问题的周旋
        一、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菲律宾的反应
        二、美国以援助相要挟迫使菲律宾降低赔偿要求
        三、《菲日赔偿协定》的最终签订
    第三节 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政策导向
        一、从NSC124/1 号文件到NSC5429/2 号文件
        二、NSC5413/1 号文件
    第四节 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
        一、美国派遣贝尔调查团调查菲律宾国内政治经济情况
        二、以《季里诺—福斯特协议》为开始的美国对菲律宾经济援助
        三、追求安全利益下的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
        四、美国对菲律宾以军事为主的援助
第四章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菲律宾援助(1961-1968)
    第一节 肯尼迪政府时的国际局势和美菲关系
        一、亚洲局势
        二、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三、菲律宾就出兵越南问题与美国的周旋
    第二节 美国菲律宾战争赔偿问题的解决
        一、对菲赔偿的12078 号提案
        二、对菲赔偿的8617 号提案
        三、对菲赔偿问题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美国外援政策的调整
        一、开发援助思想对美国外援政策的影响
        二、肯尼迪的发展援助理论
        三、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攻势
        四、美国外援的变化及《外援法》的颁布
    第四节 发展援助名义下的美国对菲律宾援助
        一、和平队在菲律宾的情况
        二、改善菲律宾政府腐败与财政问题
        三、乡村发展项目下的援助
    第五节 美菲两国就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进行的军事援助协商
        一、60年代初期菲律宾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马卡帕加尔当政时美菲两国就出兵越南之间的协商
        三、援越法案通过与菲律宾出兵越南
    第六节 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变化
        一、对菲律宾农业的援助
        二、美国对菲律宾援助分担机制的变化
        三、军事援助未见明显减少
第五章 美国对菲律宾援助述评
    第一节 战略利益是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根本原因
        一、美对菲援助在战略利益驱使下的发展轨迹
        二、影响美国对菲律宾援助变化的直接因素
    第二节 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特点
        一、美国对菲律宾援助的持续性与长期性
        二、美国对援助的严格控制和对菲律宾经济的垄断
    第三节 美国亚洲政策的派生物——对菲律宾援助
    第四节 美援在实现美国对菲律宾外交目标中的作用
        一、美援在实现对菲外交目标的有限性
        二、美援在实现对菲外交目标的独特性
余论
附录
    附录1 :美国对菲律宾援助大事年表
    附录2 :主要人物人名职位对照表
参考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一)国际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发展
    (二)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发展
    (三)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实施情况
二、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的困境
    (一)立法层面的困境
    (二)实施程序的困境
    (三)实施环境的困境
三、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困境突破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实施情况
    (二)发展中国家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实施情况
    (三)国外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的可借鉴性经验总结
四、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困境突破的具体对策
    (一)对现行立法进行完善
    (二)对实施程序进行完善
    (三)对实施环境进行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的测度及其创新效应研究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深化产学研合作
        二、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研究领域有待拓宽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一、拓宽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
        二、全面系统地测度与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
        三、运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研究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研究
        二、创新网络的概念研究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概念研究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一、网络拓扑结构演化研究
        二、网络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三、网络演化动因研究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创新效应研究
        一、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方式研究
        二、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四节 简要评述
第三章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范围界定
        二、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特征
        三、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分析
    第二节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趋势分析
        一、创新投入分析
        二、创新产出分析
        三、发展阶段划分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的测度与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构建
        一、数据获取及清洗
        二、网络构建过程
    第二节 拓扑结构视角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
        一、整体网络特征的测度与分析
        二、个体网络特征的测度与分析
        三、凝聚子群特征的测度与分析
    第三节 空间尺度视角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
        一、不同空间范围内的产学研合作分布
        二、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区域间的产学研合作分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度数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二、平均联结次数与企业创新绩效
        三、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三、模型设定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医药行业反垄断概述
    2.1 医药行业垄断行为
        2.1.1 医药行业
        2.1.2 垄断
        2.1.3 医药行业垄断行为
    2.2 医药行业反垄断的竞争理论分析
        2.2.1 古典经济学派的自由竞争理论
        2.2.2 新古典学派的完全竞争理论
        2.2.3 哈佛学派的有效竞争理论
        2.2.4 芝加哥学派的竞争理论
    2.3 反垄断法在医药领域中适用的理论基础
        2.3.1 经济学基础
        2.3.2 政治学基础
        2.3.3 反垄断法具有保护公共利益的法益基础
    2.4 我国医药行业反垄断的必要性
        2.4.1 竞争促进发展
        2.4.2 促进外资引入
        2.4.3 促进医疗体制转轨
第3章 美国医药行业对反托拉斯法的适用
    3.1 反托拉斯法对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适用转变
    3.2 规定医疗机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3.3 强化第三方责任打破医药服务垄断
    3.4 实行医药分家
第4章 我国医药行业反垄断的现状
    4.1 我国医药行业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
        4.1.1 行政垄断
        4.1.2 药品生产企业控制药品市场价格
        4.1.3 原料药垄断
        4.1.4 医疗器械垄断
        4.1.5 公立医疗机构垄断行为
    4.2 我国反医药行业垄断的困境
        4.2.1 对医药行业垄断法律规制不够完善
        4.2.2 缺乏规制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实施细则
        4.2.3 法律法规在规制医药行业价格垄断上存在冲突
        4.2.4 医药行业反垄断行为执法机关设置不科学
        4.2.5 医药行业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
第5章 完善我国医药行业反垄断的建议
    5.1 明确反垄断法在我国医药行业的适用
    5.2 完善赔偿制度关于医药垄断的现象
    5.3 从行政法角度规制医药行业垄断
    5.4 健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法律规制
    5.5 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法律支持
    5.6 加强反垄断的监管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苜蓿
    1.3 国内外苜蓿产业研究概况
        1.3.1 国内方面的研究
        1.3.2 国外方面的研究
    1.4 SWOT模型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与其方法论研究
        1.4.1 SWOT模型分析法的起源
        1.4.2 SWOT模型分析中的环境变量因素
        1.4.3 SWOT模型分析法方法论探讨
    1.5 SWOT模型分析的多领域应用
        1.5.1 个体企业层面
        1.5.2 产业领域
        1.5.3 自然环境资源领域
        1.5.4 国家发展战略领域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的我国苜蓿产业
    3.1 全球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3.2 国际市场中的我国草畜产品贸易
        3.2.1 苜蓿贸易
        3.2.2 苜蓿相关产业——牛肉、羊肉、牛奶贸易
第四章 我国四大苜蓿产区SWOT分析
    4.1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概况
    4.2 西北地区苜蓿产业
        4.2.1 西北地区——S(优势)
        4.2.2 西北地区——W(劣势)
        4.2.3 西北地区——O(机遇)
        4.2.4 西北地区——T(威胁)
    4.3 华北地区苜蓿产业
        4.3.1 华北地区——S(优势)
        4.3.2 华北地区——W(劣势)
        4.3.3 华北地区——O(机遇)
        4.3.4 华北地区——T(威胁)
    4.4 东北地区苜蓿产业
        4.4.1 东北地区——S(优势)
        4.4.2 东北地区——W(劣势)
        4.4.3 东北地区——O(机遇)
        4.4.4 东北地区——T(威胁)
    4.5 南方地区苜蓿产业
        4.5.1 南方地区——S(优势)
        4.5.2 南方地区——W(劣势)
        4.5.3 南方地区——O(机遇)
        4.5.4 南方地区——T(威胁)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相互依存论
        一、相互依存论的定义
        二、相互依存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缘经济学
        一、地缘经济学理论概述
        二、地缘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三、地缘经济学理论和缺陷与发展趋向
第二章 中韩经济合作及其成就与问题
    第一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意义
        一、中韩经济合作是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
        二、中韩经济合作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源
        三、中韩经济合作是分化美日韩同盟关系的重要选项
        四、中韩经济合作是倒逼台湾与大陆相向而行的有效手段
        五、中韩经济合作是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推动半岛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历程
        一、中韩经济合作的萌芽阶段(1979--1984)
        二、中韩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1985--1991)
        三、中韩经济合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1992--1997)
        四、中韩经济合作的调整阶段(1998--2001)
        五、中韩经济合作的成熟阶段(2002--)
    第三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成就和问题
        一、双边贸易方面
        二、相互投资方面
        三、金融合作方面
        四、旅游观光方面
        五、产业合作方面
    第四节 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与中韩自贸区的建立
        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的谈判与缔结
        三、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中韩经济合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治外交良性互动
        一、互相了解和探索
        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构建并打造“新的中韩关系”
        四、“萨德”入韩的考验
    第二节 经贸投资迅猛发展
        一、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两国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逆差增大
        三、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四、中韩签署自贸协定
    第三节 人文交流屡破新高
        一、两国建交重启文化交流大门
        二、“韩流”强劲,“汉风”渐起
        三、人文交流进入常态化和制度化
    第四节 军事合作不断深化
        一、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推动军事合作
        二、联合军演深化军事合作
        三、韩国归还志愿军遗骸
第四章 深化中韩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领土争议
        一、苏岩礁归属
        二、黄海划界
        三、东海划界
        四、防空识别区划设
    第二节 渔业纠纷
        一、中韩渔业纠纷由来
        二、中韩渔业纠纷频发的原因
    第三节 企业非法撤资
        一、韩国企业非法撤资情况
        二、韩国企业非法撤资的原因
    第四节 民族宗教历史认识差异
        一、韩国狭隘民族主义作祟
        二、韩国民间宗教团体在中国从事非法活动的问题
        三、韩国历史认识混乱
    第五节 国际因素
        一、美国因素
        二、俄罗斯因素
        三、日本因素
        四、朝鲜因素
        五、“萨德”问题
第五章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的实践
    第一节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的成功实践
        一、贸易合作
        二、投资合作
        三、经济活动平台合作
    第二节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齐全的产业配套
        三、睦邻友好的两国关系
        四、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推动
    第三节 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韩经济合作的苏州经验
        二、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推进中韩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积聚区域经济合作经验
        一、加强政治互信,夯实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政治基础
        二、减少贸易摩擦,构建高效便捷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三、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中韩两国人民的互相认同
    第二节 推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一、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加强三国政治信任
        二、充分认识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意义
        三、完善磋商机制,缩小分歧形成共识
    第三节 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一、加快区域经济整合,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制度性保障
        三、深耕人文社会交流,形成东亚认同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大韩民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附录二 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附录四 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
后记

(7)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优化与职能变革研究 ——以无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检验检疫机构优化与职能变革理论分析
    第一节 检验检疫基本概念
    第二节 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基础
    第三节 检验检疫机构与职能变革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一、检验检疫劳务的公共产品属性的要求
        二、市场失灵要求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
        三、检验检疫机构优化与职能变革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检验检疫机构的沿革、问题及原因剖析—以无锡局为例
    第一节 无锡检验检疫局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历史沿革
        二、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成立
    第二节 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展现状
        二、无锡检验检疫局机构和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无锡检验检疫局问题的原因剖析
第四章 国内外检验检疫机构发展经验的比较和借鉴
    第一节 国外检验检疫机构发展经验
        一、俄罗斯检验检疫机构和职能
        二、日本检验检疫机构和职能
        三、美国检验检疫机构和职能
        四、国外检验检疫经验总结
    第二节 国内检验检疫机构改革创新经验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可复制、推广经验
        二、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剖析与研究
        三、国内检验检疫创新举措总结
    第三节 国内外检验检疫发展经验比较与借鉴
第五章 检验检疫机构优化和职能转变研究
    第一节 检验检疫机构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检验检疫机构优化与职能变革对策建议
        一、完善依法行政的法律基础
        二、推进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
        三、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宏观质量管理
        四、在信息化建设中重视信用管理
        五、进一步研究充实检验检疫职能
        六、加大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化集团多元化品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创新点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品牌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品牌的内涵
    2.2 品牌的定位
    2.3 品牌的架构
    2.4 品牌的传播
    2.5 小结
3 多元化品牌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3.1 中粮集团
        3.1.1 中粮集团概况
        3.1.2 中粮集团品牌定位分析
        3.1.3 中粮集团品牌重构
        3.1.4 中粮集团品牌传播
    3.2 方正集团
        3.2.1 方正集团概况
        3.2.2 方正集团多元化品牌架构
        3.2.3 方正集团品牌传播
    3.3 通用电气
        3.3.1 通用电气概况
        3.3.2 通用电气多元化品牌定位分析
        3.3.3 通用电气持久的品牌传播活动
    3.4 案例总结
        3.4.1 中粮集团经验借鉴
        3.4.2 方正集团经验借鉴
        3.4.3 通用电气经验借鉴
4 中化集团多元化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
    4.1 中化集团业务发展概况
        4.1.1 能源业务
        4.1.2 农业业务
        4.1.3 化工业务
        4.1.4 地产业务
        4.1.5 金融业务
    4.2 中化集团的品牌现状
        4.2.1 集团品牌现状
        4.2.2 主要子公司品牌现状
    4.3 中化集团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3.1 品牌管理组织机构及体系缺失
        4.3.2 品牌定位不清
        4.3.3 品牌架构混乱
        4.3.4 品牌传播不力
    4.4 问题成因分析
    4.5 小结
5 中化集团多元化品牌管理方案设计
    5.1 明确多元化品牌战略
    5.2 完善多元化品牌管理组织机构
    5.3 建立差异化品牌定位
        5.3.1 准确的市场细分
        5.3.2 中化集团品牌定位设计
    5.4 梳理多元化品牌架构
        5.4.1 可选择的多元化品牌架构模式
        5.4.2 中化集团的多元化品牌架构设计
    5.5 重视全方位的品牌传播
        5.5.1 全方位立体传播体系
        5.5.2 差异化的品牌传播内容
        5.5.3 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辅助执行
    5.6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9)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模式的研究
        1.2.2 国内外学者对营销创新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A药业公司现状介绍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医药行业发展概述
    2.2 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2.1 制药工业发展趋势
        2.2.2 药品需求结构变化
        2.2.3 未来医药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3 A药业公司介绍
        2.3.1 公司简介
        2.3.2 公司产品
        2.3.3 发展方向
    2.4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产品介绍
        2.4.1 注射用血塞通的定义
        2.4.2 注射用血塞通的归类
        2.4.3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销售情况
    2.5 A药业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2.5.1 人员问题
        2.5.2 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品牌影响力
        2.5.3 终端掌控力弱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环境和市场分析
    3.1 A药业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3.1.2 微观环境分析
    3.2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市场分析
        3.2.1 心脑血管疾病市场销售状况
        3.2.2 主要竞品分析
        3.2.3 SWOT分析
        3.2.4 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定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模式创新
    4.1 处方药市场的主要特征及营销模式分析
        4.1.1 基本概念
        4.1.2 处方药市场的主要特征
        4.1.3 处方药的营销模式分析
    4.2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目前采用的营销模式利弊分析
        4.2.1 目前采用的营销模式
        4.2.2 主要营销模式利弊分析
    4.3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模式创新
        4.3.1 运用学术推广核心价值模型构建差异化营销模式
        4.3.2 运用自建销售队伍方式构建自营营销模式
        4.3.3 运用公共关系网络平台构建公共关系营销模式
        4.3.4 运用专家交流平台构建专家库营销模式
        4.3.5 运用先进的营销观念构建理念创新的营销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创新保障措施
    5.1 营销创新的销售人员保障措施
    5.2 营销创新的组织保障措施
        5.2.1 优化A药业公司营销组织架构
        5.2.2 明确A药业公司关键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5.2.3 关键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保障
        5.2.4 各层级人员认可程度和执行力保障
    5.3 营销创新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5.4 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措施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摸着石头越洋:国家资本走出去 ——以坦桑尼亚中资国有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有关国有企业“走出去”的研究
        1.2.2 有关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研究
        1.2.3 社会网络及海外华商网络研究
        1.2.4 海外企业的实地运营研究
        1.2.5 文献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方法论
    2.2 研究方法
        2.2.1 进入田野
        2.2.2 资料收集方式
    2.3 田野地点和案例农场
第三章 乘风破浪:改革与“走出去”
    3.1 面向市场的国企改革
        3.1.1 释放企业经营自主权:1978-1986
        3.1.2 政企分开:1987-1992
        3.1.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重组:1993年至今
    3.2 国家资本“走出去”的图景
        3.2.1 国家资本“走出去”的历史
        3.2.2 国家资本“走出去”的模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潮起潮落:农场与个人的海外史
    4.1 农场的中国历史
        4.1.1 购买:“中国人来了”
        4.1.2 拓荒:牺牲在所难免
        4.1.3 发展:中非发展基金与农场的“新蓝图”
    4.2 “新移民”:个人的海外历史
        4.2.1 “老坦桑”:从援助专家到企业管理者
        4.2.2 “第一代拓荒者”:农业技术专家
        4.2.3 “是去是留”:新时期的管理者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外存知己”:农场的社会关系网
    5.1 社会网络:概念及界定
        5.1.1 社会网络研究:社会资本、“关系”
        5.1.2 国有企业的社会网络
    5.2 农场的纵向关系网络
    5.3 农场的横向关系网络
    5.4 农场的社会关系网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农场的管理实践
    6.1 经济效益还是国家利益
        6.1.1 国家的代言人:两难的选择
        6.1.2 海外的党旗:控制与激励
    6.2 “找法院”还是“找政府”
        6.2.1 当地工人:“找法院”寻求法律
        6.2.2 中方管理者:“找政府”寻求权力
    6.3 人情、信任、恩威:劳资关系的管理
        6.3.1 人情的故事
        6.3.2 信任的故事
        6.3.3 恩威的故事
        6.3.4 劳资关系处理的文化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思考
    7.1 摸着石头越洋:改革与“走出去”的意义
    7.2 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
    7.3 华人及其企业管理实践的含义
    7.4 思考:国家资本海外扩张的文化价值
        7.4.1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中国资本主义
        7.4.2 新殖民主义?抑或中国的资本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过程摘要
作者简历

四、浪尖上的医药进出口(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研究(1945-1968)[D]. 崔翠翠.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2]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问题研究[D]. 赵月. 吉林大学, 2020(08)
  • [3]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征的测度及其创新效应研究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实证分析[D]. 胡思慧.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4]我国医药行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D]. 王小满.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5]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张经荣. 兰州大学, 2017(02)
  • [6]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D]. 朱新荣. 苏州大学, 2017(04)
  • [7]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优化与职能变革研究 ——以无锡局为例[D]. 瞿永霞. 华东政法大学, 2015(04)
  • [8]中化集团多元化品牌管理研究[D]. 李晓东.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2)
  • [9]A药业公司注射用血塞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D]. 陈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4)
  • [10]摸着石头越洋:国家资本走出去 ——以坦桑尼亚中资国有农场为例[D]. 刘靖.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医药进出口处于风口浪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