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新中国的民族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中国论文,诗词论文,民族魂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现在开幕了!在这里,我们向出席这次大会的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让国内外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有机会共聚一堂,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事业,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心愿。现在,这个心愿终于如愿以偿,大家高兴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最喜八方高论至,切磋兴会更无前。”我想用这两句从毛泽东诗词的佳句中套用翻新出来的诗句来表达我心里的喜悦。
以文会友,因诗雅集,这是中国文人文学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的传统。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少朋友更是跨洲越洋,不远万里来参加这个盛会,这个事实本身就反映了毛泽东诗词的吸引力。的确,以数量不多的诗,而能在一个产生过屈原、陶潜、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辛弃疾、龚自珍等伟大诗人的诗词古国里自铸伟辞,自开奇葩,吐纳宇宙之物象,开拓万古之心胸的诗人,也只能首推毛泽东了。以极富中国民族特色却未免有些古奥的诗词形式,描写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感情,抒发革命家的理想和襟抱,却能在国内外当代读者中传诵不衰,形成说诗者众、研习者盛的时代景观,环顾宇内,不能不承认,也只有毛泽东诗词了。毛泽东诗词真不愧是中国革命史上诗的丰碑,人类诗歌宝库中的东方瑰宝。它的光彩和价值,会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出来。
作为一个在诗歌创作中也费过一点心血的诗人,我也曾长期涵泳浸润在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世界里,探寻着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以期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启发。
我想,毛泽东诗词之所以被中国人民视为精神上的珍宝,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这些诗词中,看到了近现代中国的活的姿影,看到了近现代中华民族在求解放、求富强的艰苦奋斗中锤炼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人的勤劳勇敢、酷爱自由、不畏强暴、脚踏实地、坚毅不拔的现实奋斗精神和豪迈奔放、追求思想、脱略俗尘、雄视高翥、慷慨纵横的浪漫求索雄姿,以风华典雅的诗词语言,最为集中、强烈、优美、典型地表现出来了。读着毛泽东诗词,中国人常会感到自己在精神上被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那种从百年屈辱中终于站起来了的解放感和尊严感,被诗人熔铸成了一个崇高纯净、伟美多娇的诗境,集中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一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句话为人们所乐于称引,这是因为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民族魂。这位站在20世纪世界潮流前面的伟大人物,在引领中国人民站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正是在这样一个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振兴的历程中,毛泽东的诗词成了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珍品,汇入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之海的深处。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面貌和灵魂,单单靠对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外观的浏览,单单看一般的报刊文字、听日常的广播介绍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深入研读那些这个民族产生的具有历史永恒价值的文化和文学名著。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可以说,要想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的面目和精神,在所需要研读的经典作品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泽东诗词的。很多对中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愿意了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的外国朋友,把他们的注意力和热情,投注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上,其深层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
毛泽东诗词采用的民族的古典的诗词形式,也含蕴着构成艺术魅力的“奥秘”,唤起了人们纷起探寻诠解的持久的热情。从我个人的创作历程来说,我是在“五、四”新文学革命、特别是诗体革命的文学背景下开始新诗写作的,民歌的刚健清新的韵调、朴素生动的语言,外国诗歌新颖奔放的形式,都在我摸索诗艺的过程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我必须承认,在我对诗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的确又对我具有经久的吸引力。在学习我国古典诗词和毛泽东诗词的过程中,我感到旧体诗词固然有文字过雅、格律过严、致使形式束缚内容的一面,但它在表现现实生活,言志抒情方面,也有其形式上的优越性。那种用最少的字涵括最丰富的内容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最适合实现“举类迩而见义远”这样一种诗思的飞跃,最适合抒情主人公以天、地、人这样一些宏大的事物为抒写对象,把握民族的魂魄、历史的归趋,从而发出简峭而雄放的千古绝唱。而那种按照声律规则调配起来的抑扬顿挫、铿锵和谐的声调和固定的体式,则更便于诗人在构思吟咏时较易地凝聚诗情并出口成章,朗朗成诵。怎样在新诗写作中汲取古典诗词的这种优越性,或者,怎样运用变通并发展包括声律在内的旧体诗词形式为新时代、新生活歌唱,这一直是我在学习诗艺中探索的重点。在这方面,毛泽东诗词所给予我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启示和审美方面的快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以上,我不揣浅陋地谈了自己在研习毛泽东诗词方面的两点感受,算是抛砖引玉,作为对这次研讨会的芹献吧!
同志们,朋友们!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也是世界人民的亲切的朋友。他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眼光的有宏伟气魄的诗人,他的诗词的艺术世界,是向全世界敞开的。早在1935年10月,毛泽东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就面对昆仑山,抒发了要让“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好豪迈的理想;在1963年1月,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严重困难的特定时局中,仍然在自己的词中冷眼静观“小小寰球”的转动,表达了积极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热情,发出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代强音。如果我们不拘泥于这些诗句所依据的某些如今已时过境迁的具体历史事件,而是把握住这位诗人的世界眼光和洞察事物运动规律的哲学底蕴,那么,我们不能不感到毛泽东的这些华意妙句,至今仍然是金声玉振,发人深思的。毛泽东虽然已经逝世20年了,但他的事业,经过他的学生们的改革和创新,现在是更加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了。毛泽东的事业和他的诗词,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进步人类;毛泽东的思想和他的诗词,属于20世纪,属于现在,其影响必将延伸到21世纪,处伸到未来。
在座的各位,都是对毛泽东的事业、思想、诗词素有研究,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毛泽东诗词方面,你们可以说是个个握灵蛇之珠,人人怀昆山之玉。你们的奉献,将使我们这次盛会,珠玉纷呈,流光溢彩,在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学术史上,写下璀灿的一页。
1986年,我有机会在长白山天池下的天豁峰观大瀑布,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古体诗:
仰观悬河来远天,
滔滔史卷并诗篇。
几经炎凉解深意,
读瀑凝思天豁前。
当时,我想到的是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诗歌的长河,当然也想到毛泽东的诗词。现在,就让这首小诗作为我的开幕辞的结束语吧!
(本文系作者在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开幕词,标题为本报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