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33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松潘县进安乡、进安镇社区生活的600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0例,观察组儿童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实施半年后再进行两组监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卫生习惯得分、临床症状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洗手习惯、不良卫生习惯、日用品清洗习惯、照看人洗手习惯、照看人对手足口病知识和照看人洗手行为情况等得分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洗手习惯、不良卫生习惯、日用品清洗习惯、照看人洗手习惯、照看人对手足口病知识和照看人洗手行为情况等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头痛、流涕、咽喉痛、咳嗽、腹痛、呕吐、口腔粘膜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疹和腹泻,观察组临床症状监测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后,手足口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关键词:社区干预;手足口传染病;危险因素;效果评价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患病率非常高,该病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多出现在手部、口部和足部,对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1]。为探讨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松潘县进安乡、进安镇社区生活的600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0例,观察组男160例,女140例,平均年龄(6.5±1.5)岁;对照组男18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3±1.2)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儿童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实施半年后再进行两组监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干预措施:①社区医生上门随访;②儿童家长入院咨询;③建立反馈机制。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卫生习惯得分、临床症状监测情况。
1.4 统计分析
将研究中所采集到的全部数据录入进excel表格中,针对采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用( )来表明软件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明存在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卫生习惯得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洗手习惯、不良卫生习惯、日用品清洗习惯、照看人洗手习惯、照看人对手足口病知识和照看人洗手行为情况等得分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洗手习惯、不良卫生习惯、日用品清洗习惯、照看人洗手习惯、照看人对手足口病知识和照看人洗手行为情况等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高发疾病,该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传染速度非常快,儿童一旦染上该病,在手部、足部和口部等部位会出现疱疹,疱疹内部都是毒素,一旦当疱疹破溃后会形成传染源,正常人群一接触就会感染,对社会形成威胁[2]。传统的预防措施效果不理想,社区干预措施能很好的完善传染病控制和预防的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3]。本研究表明,预前,两组洗手习惯、不良卫生习惯、日用品清洗习惯、照看人洗手习惯、照看人对手足口病知识和照看人洗手行为情况等得分情况差异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洗手习惯、不良卫生习惯、日用品清洗习惯、照看人洗手习惯、照看人对手足口病知识和照看人洗手行为情况等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热、头痛、流涕、咽喉痛、咳嗽、腹痛、呕吐和腹泻等临床症状监测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后,手足口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邓健,郭娜娜,马艳霞,等.邯郸市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02):182-184.
[2]郑梅兰,黄娅琳,谢丽群,等.社区干预在应对手足口病传播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84-85.
[3]施春梅,欧晓丽,谢庆玲,等.口腔局部干预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4,29(12):1741-1743.
论文作者:李先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手足论文; 两组论文; 习惯论文; 情况论文; 看人论文; 儿童论文; 社区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