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评价论文,模式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迈进,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长期以来,学界对如何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全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关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问题却鲜有论及。笔者深感此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深入探究的必要,因为只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推动课改,促进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早在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就曾撰文《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编制及其在学习评价上的应用》,具体论述了学习“大纲”与学习评价的关系及学习评价的适度性等问题,将学习评价的研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1]。2005年,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主编的《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一书,主要论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程理论与教学方法以及新课程的评价理论[2],将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书影响下,学业评价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展开。同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中学的杨满康老师在《历史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对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运用“双赢”命题测试法和“自我陈述”“自我展示法”等“另类”方法进行教学评价[3],引发了广大师生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实践性思考。这些在当年被视为“另类”的尝试,今天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2007年以来,深圳市红岭中学吴磊老师发表了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类的四篇文章,总结了她的实践经验,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前科学筹备、课堂精彩讨论及课后学习延伸[4];多元智能理论的灵活运用,“椰壳效应”“圆桌效应”和“反馈效应”的精心实践[5];情境课堂的创设,教师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找”“思”“玩”“悟”历史[6];传统纸笔测试的改造,从形式、内容、完成及评价角度进行深度创新,将新教育观融入旧形式,实现了“老瓶装新酒”的蜕变[7]。小组合作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情境教学、创新纸笔测试等理论与方法,将有效教学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助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2010年,吉林市六十一中学李志老师撰文《多元历史学习成效评价的主要方法》,阐述了多元历史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如:以“个性差异比较法”“问卷法”“交谈法”和“观察法”为主的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评定方法;创新考试评价方法;小论文和研究考察报告评价法;口头表达能力评价法;课外阅读评价法和历史作品和教具的制作评价法[8]。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姚锦祥教授和南京市宁海中学张云老师合作撰文《历史课堂评价问题探讨》,就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具体教学细节处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课堂评价问题的对策,如:将课堂评价与教学决策相结合,将课堂评价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等[9]。2015年8月,改版后的《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专门开设“学业评价”栏目,探讨学习评价问题。 综上所述,从1989年至今,高中历史学科“学习评价”问题的研究日渐笃深,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推陈出新,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也切实地将课改推向了纵深。笔者谨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就“学习评价”的有效性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学习评价的有效性释义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10]。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即“学业评价”)。其中,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11]。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核心环节,它需要遵循“科学”“系统”等原则,是个动态的测评机制,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有效”一词源于英文单词“effective”,意指与预期要达到的积极或肯定的结果符合的程度[12]。《辞海》中“有效”指有成效、有效果;有效力[13]。可见,“有效”一词本身就隐含了对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在学习评价上就是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及对这种教学双边活动的肯定性价值取向,也即积极的或肯定的价值判断,方可以称之为“有效”。 由此可见,有效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学生参与进来了,学生热爱学习了,学生快乐起来了,学生成长起来了!”[14]只有学生真正参与、积极学习、快乐探索、健康成长的学习评价模式,才是“有效”的,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二、有效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评价,需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身体、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到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等问题,并能把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做一个通盘的考虑,起一个上承初中,下启高校或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一)主体多维:客观性与长期性有机统一 有效学习评价是个丰富复杂的系统。要厘清评价信息,并能反拨教学,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评价主体的确定至关重要。开放性的评价模式更利于推动学生的成长,因此,评价主体需要多维。多维,更趋客观;多维,更能延伸评价的激励功效,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之一。学生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互相评价、交叉评价、错位评价等。通过自我评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为整个评价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互相评价,能让学生发现同伴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规避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评价中完善自我。交叉评价和错位评价是个相对概念。交叉评价是指高二分科后,文理科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交叉评价有利于促进文理科学生之间的思维互补,克服当前高考形式下可能存在的单向学科思维弊病,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学科思维的健全。错位评价是指高中三个年级学生间的互换评价。错位评价能有效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高三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以自我弥补,高一高二学生则可以借鉴高三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思维,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在效果上更胜于教师的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理应是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便改进、完善,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有效的学习评价能推动有效教学。 其实,历史教师也可以尝试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参与评价,形成教师评价共同体。这样的评价共同体模式,笔者作过相关尝试。如请美术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评价学生“思维导图”的制作情况;请语文教师从语言表达能力的维度评析学生应对全国高考文综卷相关试题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实现三赢等。当然,教师评价共同体构建的目标是实现教师合力,推进学生成长,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力解决问题,在寻找闪光点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信心,共同营造师生合力推动学习的文化氛围。这一模式,既考量着教师的智慧,又能推动教师的发展,值得推介。 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尤其以学习成绩为主。既然家长有参与评价的主观需求,教师就应该充分与家长合作,共同推动学习评价的进行。 以往的学习评价总是不自觉地把家长排斥在体系之外,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又减少了学习评价的针对性。其实,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与家长沟通学习评价的指标,共同商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案评价细则,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据调查,学生家长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之外,对孩子的学业大多感觉力不从心。因此,家长们有强烈的参与(陪读)愿望。“陪读”的意思是陪孩子读书,而不是陪孩子吃、住。教师要充分发掘家长资源,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组建“家校共同体”,做好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推手。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是终身的,家校共同推进的模式是促进评价机制长期发挥作用的重要路径。 4.其他部门 其他部门主要指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国家考试机构等。社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孩子的言行进行监督,如能及时反馈,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教育主管部门会通过对学校、教师的评价间接评价学生,这些及时反馈的信息能刺激学生作出适当的调试,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管理及教学模式,寻找共同的切合点,形成适应社会和学校生活的能力。国家考试机构的评价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终结性评判,是作为学生学业测评和高校选拔的重要指标来操作的,学生和教师只能被动适应,积极寻找入口。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形式的多样化应是其趋势之一。 (二)价值多元:差异性与发展性齐头并进 尊重差异,促进发展,是学习评价的终极关怀和理想目标。多元评价,既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落到实处。 布鲁姆(Benjamin Bloom)创立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在世界上影响深远,其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教师在评价指标上,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基于外在表现的内在能力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大模块,根据学科特征和学生自身状况细化目标类评价方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认为,这五种学习技能可作为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习评价目标化,将五种学习结果细化为学生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评价其目标达成程度,为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就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来说,美国学者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学生的学业评价影响较大。吴磊老师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与历史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制作了“多元智能与历史学习的关系图表”,创造性地将教育理论与具体学习评价完美结合起来,为学习评价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模式。 (三)形式多样:丰富性与全面性完美演绎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教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下,秉持“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信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在教学中,社会调查、撰写论文等多种评价方式非常流行[15]。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学习评价的因子,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及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综合考查学生身心发展的指标,将具体的目标细化为相应的评价细则,在规范、激励学生改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过程多变:机动性与稳定性相得益彰 学习评价的过程需要灵活机动,多变的评价过程能够增加评价的稳定性。此处的“多变”是就形式方面来说的,也是多元价值的具体体现;“稳定”是就目标而言,促进学生发展是学习评价的终极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有将二者通盘考虑,方能推进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敦促学生成长。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此处的过程性评价有三个基本要义:第一,指对学生平时在课堂学习、调查走访、课外阅读等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分类评价;第二,指阶段性把学生研修报告、纸笔测试等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分类综合,强调结果;第三,综合考查学生学年度整体表现情况,包括家长、其他授课教师等反映的信息归类分析,以激励为主。 这里的终结性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成果评价;二是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的分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看到学生的优势,又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为学生建立全面、客观、多维的信息档案,清晰描绘出学生的成长、发展曲线,并作出趋势性分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于学生学习评价采用的方式,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评价的内容来确定。具体到操作环节中,教师要根据采集到的学生课堂信息,定性或者定量地分析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及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改进的要点,并用清晰、简洁、可测量的数据、评价术语表达出来,及时与学生沟通,协调需要改进的环节并制订具体方案,对于可供分享的经验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扩大成果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结束语 学习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有效性问题值得深思。它既关乎教师的教,又关乎学生的学,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学习评价,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要求我们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理性思考后结合学情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艺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将学习评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评价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有序展开。第一,主体多维。要改变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向学生、教师、家长、社区、教育主管部门等多维主体转变,将评价的客观性与激励的长期性有机结合起来。第二,价值多元。充分利用多种教育理论的评价标准,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将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第三,形式多样。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将学习与评价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第四,过程多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机动应对评价过程与目标的矛盾,使评价过程与目标和谐统一。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何琼老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历史学业评价体系,在我国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她认为:“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每一个模块都最少应该进行一次开放性考试。进行这种考试时,应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考试内容与形式。因为这不仅仅涉及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而言,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也有机会成为优秀者,这种考查方式的设计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16]总之,学习评价要坚持客观性、主体性、灵活性、激励性与发展性原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学习评价的实践向更深、更远处推进。论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_学习评价论文
论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_学习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