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风潮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潮论文,主要特征论文,年代论文,企业并购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世纪末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曾有过四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发生在世纪之交,其特点是性质相同的企业之间的横向合并;第二次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合并;第三次是在60年代,其特点是不同性质毫无关联的企业之间的混合兼并;第四次是在80年代出现的“融资兼并”,即用发行高风险高利率“垃圾债券”的方法向社会集资,把规模很大的弱势企业吃掉。9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欧、日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高潮,并显示了与历次风潮所不同的特征。
一、并购企业规模巨大,成交金额屡创新高,“强强联姻”成为热点
1.规模大、涉及面广、兼并形式多样。与过去的兼并潮相比,90年代企业兼并具有交易规模大、涉及面广以及兼并形式多样的特点。企业兼并的交易额大多数达十亿、上百亿美元。兼并形式不仅有“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大鱼”,甚至有“小鱼”吃“大鱼”。多数参与企业均规模巨大,它们之间的合并往往形成“巨无霸”型的企业。同时,在这次浪潮中,一笔笔巨额并购交易接连出现,形成巨型公司并购的热浪,其势头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1995年7月,美国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宣布以190 亿美元收购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母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业公司;
1996年12月,波音(Boeing)公司宣布以133 亿美元的交易额兼并麦道公司,由此,波音公司就成为拥有500亿美元的资产和20 万员工,占世界民用客机75%销售量的最大飞机制造商;
1997年12月,美国雷神公司宣布与休斯防御部门合并,成立“雷神系统公司”,合并后营业额预计超过200亿美元, 从而使其一跃成为目前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军工承包商之一;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与保险兼证券公司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组成新的花旗集团(CitiGroup),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资产总额近7000亿美元,市值达1660亿美元;
1998年12月1日,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正式宣布以722亿美元的天价买下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新公司埃克森——美孚的股价总值高达2380亿美元,不但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而且是全球最大的企业。
2.善意收购占主导地位。第四次兼并浪潮中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杠杆收购大公司后,把被收购企业当作仇敌一般进行肢解的恶意收购行径,已不受欢迎。在这次的并购行动中,大多数企业本身即是优秀的大公司,不仅久负盛名,而业绩优良,它们之间的兼并常常以自愿合作的友好方式进行。同时,更多的企业与以往或将来的竞争对手联姻,双方站在战略的高度,有计划地主动地调整资源配置。以电信业为例,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开放电信市场,全球电信业进入了一个巨变阶段。在这个潮流下,为取得将来对电话、电视以及因特网的控制,很难想象只要条件成熟,各电信公司不会不与它今日的竞争对手谋求合作:
在德国,德国电信与美国Ameritech联手兼并了匈牙利Matav电信公司,收购了印度尼西亚Setelindo的部分股权;
在英国,强大的英国电信公司(BT)不断对外兼并。1996年2月 BT与美国第二大长途电信公司MCI联手收购了以色列第二大电信公司25 %的股权(1996年11月BT买下MCI);
在美国,老牌的电信公司AT&T继1998年1月8日宣布斥资110 亿美元收购经营地方电话业务的讯港公司TCG(Teleport Communication Group)之后,6月27日,又宣布与其老对头英国电信(BT)共同投资100亿美元组建了合资企业,双方各占50%的股份。
二、并购活动涉及行业相对集中,银行业兼并活跃;跨行业、跨国界的并购发展迅速
1.行业集中。此次并购活动涉及的行业相对集中。约三分之二以上的并购发生在以下六个行业,它们是:金融服务业、医疗保健业、电信业、大众传媒业、化学工业和国防航空业。其中银行业的兼并尤为引人注目。有代表性的是:
在日本,1995年3月26日, 名列日本第六的三菱银行和名列第十的东京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银行;
在美国,同年8月, 美国排名第四的化学银行与排名第六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1998年4月, 美国第三大银行—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合并后的新美洲银行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全国性银行;
在加拿大,1998年1月, 加拿大最大的商业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加拿大第三大银行—蒙特利尔银行合并,这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一宗银行合并案;
在欧洲,荷兰的ING银行兼并了破产的英国巴林银行, 瑞士银行收购赛朗银行等等。
2.跨行业兼并。以前的企业兼并与收购基本是在同行业内部完成的,极少出现跨行业的企业兼并,而在这次的并购风潮中,却出现了不少跨行业的兼并收购,而且还多发生在一些巨型企业之间。例如: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以5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又以39亿美元兼并无线广播公司;而与此同时, 以生产军用飞机著称的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又以36亿美元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部分股权;
美国电信巨头AT&T在1998年的资本市场上更是大显身手。1998 年6月25日,它斥资48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TCI (TeleCommunications Inc.),成为美国电信业与有线电视之间发生的最大规模并购案。这个大胆的举动可以使这家老牌长途电话公司向数百万的家庭住户提供当地电话服务和高速度因特网接入。1999年2月1日,AT&T又宣布与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合资成立一个新公司,由AT&T控股77.5%,负责对现有华纳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全面改造,使原有的单向传输系统变为双向传输系统,进而在未来几年内向用户提供从交互式电视、电话到高速上网等一揽子服务。AT&T表示,未来四至五年,该公司仅通过华纳有线电视公司一家,就可让全国40%的家庭变成自己的电话服务对象。
3.跨国兼并。在此次世界企业并购浪潮中,跨国界的兼并、收购成为新的热点:
在电信业,1996年11月,英国电信公司兼并美国的MCI, 两家合并后年收入增加到400亿美元,盈利47亿美元;1998年6月15日,世界第二大电信厂商—加拿大的北方电讯(Nortel)公司与全球第三大网络公司—美国的Bay Networks公司宣布达成并购协议,前者出资91亿美元并购后者;
在制药行业,最大的并购是在美国企业和瑞典企业之间进行的。这就是美国的普强制药公司与瑞典法尔马西亚医药公司的合并,交易额高达130亿美元;
在石油工业,1998年8月, 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宣布合并建立一个资本总额为1100亿美元的石油巨擎;
在汽车行业,1998年5月, 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发表声明,宣布它们已签署一项总额高达380 亿美元的合并协议;
在电脑产业,1997年8月,韩国三星公司以35 亿美元收购美国著名的电脑企业虹志公司(AST);
在银行业,1998年11月30日,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以101 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八大银行—美国银行家信托有限公司。新银行的资产已达800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金融机构。这次收购行为同时也是美国金融机构被外国银行收购的最大案例。
三、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重点从全球角度考虑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按照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理论,规模经济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企业扩大规模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和兼并收购两条途径实现的。其中后者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它能在短期内迅速积聚资本,扩张实力,成为巨型企业。在以往的历次兼并浪潮中,往往把达到规模经济的目的放在首位,追求协同效应,即1+1>效应。但在这次世纪之交的企业并购中,参与的企业不仅仅只单纯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因为多数企业本身就是久负盛名的大公司,其生产规模、经济实力已具相当规模),更多的是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和追求竞争上的长期战略优势。
例如:作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商的波音公司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麦道公司,其着眼点显然已不再仅仅是扩大其生产规模,而在于利用各自的技术市场优势,在民用客机和军用飞机的制造上继续在全球飞机制造领域占领先地位,以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世界范围长期抗衡。
又如,新成立的花旗集团将原花旗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和旅行者公司的证券、保险业务融合起来,开创了美国金融界“超市式服务”的先河,正是顺应全球金融业务“全能化”的发展趋势。
再如,未来的通信业将全面进入IP领域,为迎接这新一轮的竞争,世界各知名通信厂家纷纷开始了各自独具匠心的战略转移方案。著名的通信系统供应商美国朗讯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于1997 年9月宣布全面进军数据通信领域,并且详尽地公布了其网络策略。 它的目的是要使数据网络产品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60%,而且在高端产品与Nortel,在低端产品与Cisco等公司全方位竞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朗讯公司开始采用与数据通信厂家的合作及合并的方式:自1996年10月到1999年1月,对数据网络业界,朗讯大大小小共有12 次并购活动,以此不断充实它的数据网络部门。1999年1月,朗讯正式以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著名的计算机网络厂商Ascend公司,从而创下了有史以来电信厂商向数据网络供应商的最大合并事件。两家合并后,朗讯将成立一个由原Ascend的组织和朗讯原来的数据网络系统、光纤系统及软件部门组成的宽带网络部门,由首席执行官和全球总裁Dan Stanzione亲自挂帅领导该部门。这一举措充分显示了朗讯决意在未来的网络业界与各路英豪一争高低的决心,也表明朗讯实现了由传统的通信厂商向数据通信领域挺进的重大战略转移。
四、并购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上,实现技术领域优势互补
与以往多发生在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等行业)的并购不同的是,此次的企业并购,多发生在高新技术领域或与高新技术有密切关系的领域之内,即信息技术、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通讯工程等,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例如,1998年1月26日,康柏(Compaq)宣布以96 亿美元兼并老资格的计算机巨头DEC公司。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计算机工业史上最大的一件兼并案。康柏公司一心要与IBM及惠普(HP )公司三分全球计算机市场,特别是在小型服务器上占据龙头地位。为此,它必须解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的系统所需要的大型软件平台(Unix)产品和提供能为大型企业系统集成进行服务的工程技术队伍。为此,它选择了上述领域具有优势的DEC公司作为兼并对象。从而使康柏这个成立仅16 年的公司在世界计算机行业的排名一下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IBM, 而原来一直居第二位的惠普则成了第三名。重要的不仅仅在排名上,而是康柏由此而获得能够与IBM和惠普全面竞争的至为宝贵的技术服务队伍, 其中,被微软公司认可的、可以做Windows NT系统的技术服务工程师就达到1600人。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微软公司自己对其NT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数。换句话说,康柏目前的技术支持力量无可匹敌。
又如,Nortel对Bay公司的收购:通过并购Bay,Nortel在数据通信市场重新占据了有利位置,特别是对正在侵入Nortel原有优势领域—电信市场的Cisco公司给予了有力的反击。 因为越来越多的话音将在数据网上传输,电信网正由线路交换方式转向数据包交换的方式,Bay 在数据网络方面的经验有助于Nortel在变化中的电信市场上继续保持优势,借助于Nortel在大型企业网中的优势传统,Bay 也将得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综上所述,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活动规模巨大、金额惊人、科技含量高,显示了与以往历次兼并浪潮卓然不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