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学习贯穿到语文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人教版义教小语第十册精读课文“语言学习”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言论文,课文论文,教学设计论文,人教版论文,小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课改以前存在的语文教学“工具性泛化”问题是违背语文学科特点的话,那么 目前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出现的“人文性泛化”的问题也同样是与语文的学科特点背 道而驰的。因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 总目标中就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语文教学的本来 面目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学习运用它。
那么,为了把自己的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或科学课,我们老 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克服两种现象
第一,学生语言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对待教材这个例子,由于我们过分注重对文章内 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而对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与运用几乎就被挤出了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对语言学得多,习得少,读得多,用得少,因此学生的积累本虽然很厚, 但习作却是词汇匮乏,语句呆板,语言表达的技能低得可怜。说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 运用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根本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第二,学生语言学习的计划性不强。比如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 的现象:各年段的老师都在让学生用“先……接着……,然后……”“因为……所以… …”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那么这种句式的学习和运用到底应该放在什么年段进行比较 合适?如果说是为了“螺旋式”提高,那我们高年段的要求应该与中低年段有哪些不同? 由于这个问题没弄明白,于是,就出现了语言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的问题。
当然,要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语言学习的序列,目前还不很现实,但是,通过加强语 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只有当学生把外部消极语言转化成了自己的内部积极语言的时候,才算是在真正意义 上实现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才会为今后的运用提供可能。学生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上 实现语言的内化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对语言 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兼顾四个统一
那么,拿到一篇课文,为了确保学生在语言技能上一课一得,在课文理解完之后应该 学习文章的哪些语言表达技巧?这个语言学习的“点”应该如何确定?为了避免随意性和 盲目性,教师应该兼顾“四个统一”:
1.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统一
教材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例子,也是学习布局谋篇的例子,里面有丰富的语言表达 形式可供学生学习运用。教师在备课时就是要善于了解学生语言的不足之处,从课文中 寻找适当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和 运用,有效地加以克服,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对同一篇课文,可以从多个角 度设计出不同的语言训练题目。凡是能针对该年段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练 习,就是好的练习。
比如《田忌赛马》中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是阅读理解的重点。文章的语言具有什么特 色呢?课文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田忌瞪了他一眼,说:“……”
孙膑摇摇头说:“……”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说:“……”
田忌没信心地说:“……”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齐威王轻蔑地说:“……”
“在人物对话之间加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提示性语言”是本文的语言特色。
这种大段对白,如果让小学生说,可能会千篇一律地说成“张三说……”“李四说… …”,这样转述对话很呆板,这也是当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学习这种 语言表达形式比起其他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这确实是在结合学 情,教学生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于是,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口 语练习:
设计一:复述三人对话,用上课文中对表达人物心理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这是模仿复 述。
设计二:按照课文内容,依据三个人物当时不同的心理状态,有变化地运用课文中的 语言,复述对话经过。这是变式复述。
经常设计“模仿复述、变式复述”的练习,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及时地将课文中表现 力较强的经典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
再比如《琥珀》中的经典句子——
“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蜘蛛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
“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
可以模仿复述想象部分,以便理解、学习、运用这些生动具体的语言。
2.与学段的学习目标统一
各年段在词句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上都应该螺旋上升并有所侧重。即使是同一知识的反 复学习,在要求上电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能在横向上扩 展,在纵向上提高。
比如造句,在运用词语的数量上,我们高年级就可以用几个词语连起来造句,2个、3 个,甚至是4个5个都可以。对待所运用的词语,不但知其意义,会运用,而且在词语运 用的位置上、在句子内容的组织上都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地提出要求。在所运用词语 的性质上,高年级就应该要求学生不仅会用实词造句,不仅在一定的情景中能使用常用 的不易混淆的关联词语造句,能够驾驭比较复杂的长句子,还应该能运用易混淆的关联 词语来造句,如“不管……都……”“尽管……还……”等。
比如教学《白杨》,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口语练习:要求学生以“爸爸”的高尚行为为 内容,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句式说话。如 “哪儿的建设需要爸爸,哪儿就有爸爸的身影。不管边疆的工作环境多么差,不管边疆 生活多么艰苦,爸爸总是坚持在那里工作”。
3.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
即语言学习点的设计要与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脱离课文思想内容 ,孤立地进行语言技巧训练。好的语言练习,应该使学生不但在丰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 长进,也应在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有促进。例如教学《桃花心木》,可 模拟采访“种树人的种树经验”,运用句式“如果……就……就……一旦……也……” ,学习他说话的条理性。
4.与教材的教学目标统一
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语言的练习不仅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到课文教 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还应该结合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将语言练习有机地融 合进去,尤其是精读课文中词句段篇的说写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将本课的阅 读内容、阅读体验表达出来,同时又将文中的经典语言内化为个人的积极语言。那么, 如何让说和写的练习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呢?
一是为了完成阅读理解目标,可以安排说的练习——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 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阅读见 解(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训练重点),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内化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的方法。此时,师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跳出自己,浸到作者的心里去,把自己当成 作者或故事的主人公,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因此,这一练习 应该与阅读理解同步进行。
以《燕子》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 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停歇的美,描写非常精彩。指导学生理解“春天是美的,燕子 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加矫 健”是本课的阅读重点。而这几段课文语言准确流畅,在句式运用上很有特点,大有学 习的必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口语练习:
①让学生仿照第一段,按照从全身到局部的顺序,运用“一身……一对……凑成了… …”的句式,抓住燕子的外形特征、创造性地描述它那美丽的样子。
②让学生转换角色,以燕子的身份看图复述全文:《燕子的自述》“春天来了,我们 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
③模拟导游,介绍燕子与春天的情趣。
这样就把语言的理解、变通与运用紧密结合了起来,以练代讲,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 文,进一步体会到了本文语言表达形式的准确性,又让学生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 语,并及时地将“消极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最终达到了“为运用而学” 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是为了完成读写迁移目标,可以进行写的练习——可以是仿写、缩写、续写,也可 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改写小剧本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作者遣 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尝试独立运用(当然要包括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训练重点:按一 定的顺序写)。因此,这一练习应该在全文的阅读理解完成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 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灵活地运用从本文学到的和以前积累的语言材料。还以《燕子》一 课为例:
①撰写导游词;②仿照课文的第一段,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按照从全身到局部的顺序 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个季节的一处景物,模仿课文“从动态的美和静态的美两个方面来描写”这样的一个表 达方法,运用“……凑成了……”“……形成了……”“……谱出了……”这样的句式 来生动描述。
通过以上说、写练习的设计,就把学生的语言学习贯穿到了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使语 言学习的目标明确了,密度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课都有提高,学习语文的兴 趣更浓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了。
三、精读课文“说、写”练习设计
因为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根据每篇精读课文不同 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内容。
以上谈的是关于精读课文的语言训练设计。至于略读课文,因为它强调的是学生读书 方法的自主实践,那么对于语言的学习,也应该由学生在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的引领下, 自主选择语言学习的方法、内容和形式,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当的 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