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焦虑评分影响分析论文_刘正菊

【摘要】目的:探讨对不孕不育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焦虑评分。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研究时间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临床上将其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心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基本相同,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焦虑评分(6.4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62±2.25)分。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0例(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32例(74.42%),P<0.05。结论:对不孕不育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降低了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不孕不育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

不孕不育指的是一年内并未做出任何保护措施进行正常性生活,但是仍然未孕的一种疾病类型,有关研究认为,不孕不育的情况一旦发生,将会增加患者发生焦虑情绪的几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甚至会出现轻生的想法,危害程度相对较大[1]。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孕不育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目的,同时,提高整体护理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研究时间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临床上将其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心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3例。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24±1.34)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5年,平均病程(2.08±0.27)年;心理组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78±1.56)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6年,平均病程(2.51±0.46)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已婚女性;②患者配偶的生育能力均为正常。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排除伴发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排除临床信息不完全的患者。可以组内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

心理组给予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在交流过程中做到眼神温柔、表情和蔼以及声音轻柔,适当的抚摸和轻拍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感,进而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关心和重视。在交流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主诉,积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疑惑和所存在的问题,使得患者能够发泄内心的郁闷,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积极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其次,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需要结合患者的认知能力,给予健康教育的宣传,使得患者能够充分了解有关该类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而了解如何正确受孕的方式;最后,对于焦虑情绪过于严重的患者来说,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放松训练,吸气握紧双拳,吐气放松全身,调整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利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一共20条项目,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确定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进行测评,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参考价值。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

护理前心理组焦虑评分(15.21±5.12)分,对照组为(15.31±5.07)分,T值=0.091,P值=0.928,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基本相同,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焦虑评分(6.4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62±2.25)分,T值=13.733,P值0.000,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0例(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32例(74.42%),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认为,不孕不育多发生于育龄女性的人群,发生几率可达10到15%之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将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的情况发生,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可能与家庭环境、性病以及其他疾病类型存在密切关联,并不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3]。生育作为人类的必经过程,同时,也是维系夫妻双方的保障措施,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来说,由于难以生育,将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自尊心,加之面对家人和社会的舆论,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情绪。此时,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而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特征十分重要[4]。经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护理后心理组的焦虑评分(6.4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62±2.25)分。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0例(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32例(74.42%),P<0.05。因此,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来说,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效果值得认可。

参考文献:

[1]孟凯,金玉华. 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78-179.

[2]李鑫. 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不孕不育症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7):208-209.

[3]李艳芳. 心理护理在缓解不孕不育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7):104-107.

[4]波肯·木斯乐曼别克. 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08+210.

论文作者:刘正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焦虑评分影响分析论文_刘正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