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英
玉溪市中心血站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外采差错事故予以归纳分析后发现,工作疏忽、操作技术欠佳、专业技能不到位和其他外界因素是导致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并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培训环节、合理调整工作流程,避免差错再次发生。
关键词: 差错事故;分析;应对方案
引言: 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认为,差错即为偏离现有规范标准且影响产品安全、效果和纯度,或使得制品违背制度法规。其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现在目标完成过程中;其次,与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不一致,有损产品质量;最后,可有效避免。
3.差错事故概况
按照差错事故严重程度,可将外采差错事故分为轻、中、重三类。从原因上看,可分为理论知识不丰富、操作技术不熟练、工作疏忽和违规操作、混合因素和外界因素导致差错等。其中混合因素所致差错原因体现在多方面,单个因素难以准确归纳总结 掌控;外界因素包括献血者因素、系统漏洞、设备损耗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其他类型差错则与工作人员本身工作态度、责任心有关。
4.差错事故调查与分析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外采近5年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归纳分析。
④事故原因
混合因素导致的差错事故占其中的40.5%,在这一系列差错中,血型筛选失误最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有:(1)环境因素:对ABO血型而言,4℃-25℃是最佳抗体反应温度,但通过单位组织或街头开展的外出采血方式难以将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此外,如果遇上恶劣天气,风沙肆虐,可导致血型版沾染上灰尘等杂物,影响判断效果,造成失误;(2)操作原因:外出采血时,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无法将被检者的红细胞制成浓度为5%的细胞悬液,使得检查结果准确性不高,献血者数量过多,血液反应时间不够也是导致差错出现的原因;(3)其他原因:如光线不足或人为影响等。另有50例(33.1%)差错事故是由工作人员本身态度不认真、工作不到位所致,可通过端正其工作态度等措施来避免。
从5年间发生的差错事故来看,多集中在管理和技术操作环节。(1)献血环节。献血者体检、初次筛选时信息不正确,使得对其进行医学评价缺乏准确性,但由于发觉不及时,导致不合适血型混入血库,献血者资料与自身情况不相匹配等;(2)血液质量不达标:出现此类失误,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违规操作和业务能力不足等;(3)检测环节失误:标本不满足相关标准,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检测记录与实际检测结果差距明显,结果传送失误等;(4)血液输送设备陈旧过时,使得血液失效;(5)管理失误:管理不到位、仪器设备检查维修不及时,导致使用时出现问题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6)服务或产品不合格:计算机系统失误或血袋质量差等;(7)由违规操作或背离制度引起的各种差错事故。可以说,采集供应的任何环节均可能出现差错事故,需结合实际情况,在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处理解决。
⑤事故地点
经过归纳分析,可看出,差错事故以外采为最主要的发生地。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体检采血科是出现差错事故频率最高的科室,约占总事故的65%,而高差错率的出现和科室人员操作规范及其所处工作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科室人员大多数时间以流动采血车为工作地点,负责在街头和献血单位开展采血工作。街头采血容易被天气状况影响,来往人流过于频繁,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难以保证工作质量。此外,中心血站外出采血者多为聘用,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个别员工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核对信息不认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⑥差错事故发生率
血站质量手册规定:差错发生率=例数/采血人次×100%。从2012年-2016年,血液中心差错事故发生概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为:采血人次明显增加、中心坚持推行”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但在2015年期间,差错概率有所回升,经分析发现,主要与当年采血人员流动性较往年频繁,员工上岗培训不到位有关。
3、应对方案
(1)加强质量管理
血站以提高采供血服务水平,确保献血者、受血者和医疗单位三方满意为工作重点。为此,需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相关体系,且于2008年通过ISO9000认证。在实际工作中,坚决不出错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可建立并完善管理体制,塑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差错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予以处理。
(2)注重培训
最近几年,血站逐渐意识到为工作人员提供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是极其重要的,既要重视知识理论和操作技巧的提升,也不能忽视对新入职者和换岗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后两类员工需接受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和实际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方可独立工作。业务科制定培训计划时,应与中心血站培训规划相匹配,使得分散培训与公共培训相统一、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普通培训与专业培训互相补充,并采用内部培训与外出学习等多种培训形式。如此一来,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都能熟悉其工作流程中的操作要点,减少甚至是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差错事故。同时,定期评估员工业务素质,对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者,可进行相关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保证能力可满足岗位需求。除此之外,员工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是影响差错事故出现的原因之一,为此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员工以血液安全为己任,工作期间态度认真,富有责任感,从自身做起,避免差错事故。
(3)改善工作环境
从此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采血者在室内出现的差错事故明显低于采血车。因此,就需要血液中心采取适宜措施,改善采血车工作环境,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如可在采血工作正式开始前安排人员进行服务、疏导工作,增加志愿者数量,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调整工作流程
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能够使各项工作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采前初筛这一环节,由以往采血人员负责转为检验人员负责,再交给采血人员予以核对,确认正误。
总之,血站工作必须要统筹考虑多渠道,多环节,兼顾内外,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采献血氛围。
参考文献:
[1]余薇, 黄瑾, 刘强. 某省血液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4, 21(1):100-102.
[2]万建华, 袁晓华, 周吉霞. 采供血环节差错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新疆医学, 2017, 47(2):182-183.
[3]谢东甫, 朱永明. 血液安全监测——基于事实、重在改进[J]. 中国输血杂志, 2015, 28(12):1540-1543.
论文作者:杨慧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差错论文; 事故论文; 工作论文; 血液论文; 因素论文; 原因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