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_银行存款论文

迫切需要“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_银行存款论文

“收支透明化”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刻不容缓论文,收支论文,透明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2)04-0023-06

我国“居民储蓄”来源扑朔迷离

本文说的“收支透明化”,是指两个领域里的事情。(一)居民的收入和储蓄。(二)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支出。

眼下,学者们很喜欢谈居民储蓄问题,但真正说到了问题的根上,则几乎未见。去年年底的居民储蓄总额已达7.2万亿元,而今年开头的第一个月,居民储蓄又增长了1200多亿元。这样的储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而这样快速“生长”下去,比起1996年的3.8万亿元储蓄规模,5年后的2002年的年储蓄总额将会多上1倍多。因此,一方面,经济学家们对其继续猛增的势头感到不悦,认为这会影响他们钟情的“投资”和“经济增长率”,他们希望“居民们”自己将这笔“金融资产”拿去投资,例如买股票,或者办个企业什么的。实际上,困难的是,现在即使银行想把这笔“居民储蓄”拿出去贷款,都贷不出去。这是因为多年以来“内需”严重不足,国内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产业,86%的商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商品已达数万亿元,每年生产的汽车和彩电能卖出一半就不错,因此,任何方向上“新的投资”无疑都有很大的风险,包括如电脑、半导体等组装型为主的所谓“高技术产业”。而对于银行,此种情况下,纵使没有“腐败”方面的问题,大量贷款后也难免会出现更多的坏账,造成更为长远的损害。何况中国的“腐败”现在仍是一条巨大的活着的社会蠕虫。据分析,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30%,今年2月央行行长表示,2005年底一定要将我国的不良贷款率降到15%。而据悉西方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率通常仅有1%。这就是说,中国从各种产业到金融投资业,都出现了经济困难的征兆。不过,另一方面,对于储蓄超增长,还有一种令人振奋的说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看吧,这么多的居民存款,就是明证。

可惜,这两种说法都没能击中要害。

我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的猛增,已经越出了常轨。因为过高的储蓄增长额显示出,我国居民储蓄中的主要部分,看来并非真正是“广大人民”的储蓄。据我计算,90年代中期以来,平均起来,我国每年八九千亿元“工资总额”只比该年新增的“储蓄总额”高1300余亿元。显而易见,这么1千把亿元不可能养活工薪族与其家属总共近4亿人1年,人们不可能不吃不喝、而把工资的大部分都长期存银行,因此说明“居民储蓄”中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工资总额”。事实上,绝大多数居民根据自身经验也能明白。1995年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不到460元;直到2001年,也就只有780元左右。甚至在生活费用颇高的北京,平均月收入大约也就1000元。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不难想象,这样低的工资水平,“广大群众”还能到银行去存几个钱!既然不能,不奇怪,正是这个严峻的事实,使得我国的“居民储蓄”既不能够冲到消费品市场上去“扩大内需”,又难以担当“金融资产”的投资角色。为什么?因为在任何国家,对日用品消费的主力,都是普通的广大人群的工资收入。在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的工资水平如此之低,“内需”的消费力又从哪里来呢?

为什么居民储蓄也不能成为“金融资产”呢?原因也不复杂。如上所述,“居民储蓄”中来自“工资总额”的部分很少,依我估算,每年不会超过1000亿元。如果每年新增的“居民储蓄额”主要不是从人们的工资中来,那么,工资总额以外的部分,即近年来年均增加的近6500亿元的储蓄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看,有几个方面:1.官员们贪污腐败的赃款。2.私企业主的红利。3.老百姓的灰色收入。4.某些高收入者的“合法”收入。5.个体户的部分钱财。6.某些自由职业者的收入。7.某些犯罪分子和堕落分子的部分不法收入。8.公款私存。照理说,私营企业主们的钱,还有个体经营者的钱,其主要部分,应该经常成为各种“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甚么的,所以进入“居民储蓄”的不应很多。那么,另外的几种就构成了居民储蓄的主体。显然,除了第4项和第6项,其余大都不可能被用来投资。而中国的歌星、影星、电视播音员们尽管会有高档消费,也多半不会把自己的高额财产拿去投资。所以,想把“居民储蓄”变成金融投资的经济学梦想,也多半会落空的。

问题是,储蓄中这几个部分各是多少?应当查清楚。经济学家们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将它们的数量算出来。我认为,经济学家不能在文章中只是笼而统之地“定性”而不去“定量”。例如不能只讲老百姓“持币待购”,而应当算出各阶层、各类别的消费者都“持多少币”,各生产销售行业又将能“待多少购”。这样才能知道,在我国“什么钱”可能将是“什么走向”,做到心里有数。胸中无数,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个人收入应当“透明化”

我这样说,也就是使个人收入“透明化”。这个透明化建议,一会使很多有钱人愤怒。他们认为:“我搞来多少钱,我拥有多少钱,那是我个人的隐私,别人管不着。”的确,当前中国人的观念,比起“古中”和“今外”,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例如,过去人们挺怕“露富”,以免招来麻烦;但现在的中国富人就是愿意大露特露,展示自己的钱财。不过,他们绝不会暴露巨款的来源就是了,还有人把这说成是“商业秘密”。中国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和世界“接轨”。

在国外,例如美国,个人收入对他周围的人们来说是个人隐私,打听别人的收入也是不礼貌的。但是,任何人的收入对于“联邦调查局”(FBl)和政府税收部门来说,却并不是隐私,而是被严格地予以管理。在美国,会有人收入很高,但都必须是“合法收入”。起码在社会管理的原则上有这样一种诉求。每个在美国生活的人都会有一个“安全号码”(Security Number),他的一切“合法收入”都会记录在这个号码上。在美国,任何人的任何“合法收入”,不仅是各种工资和劳务收入,包括股息债券收入,都总有一个“来处”,除了极小量的现金(cash)往来外,人们总得有银行账户(储蓄实名制)来表明他的收入,因此总应当有案可查。当然,那里的银行表现的非常尊重个人的账户,甚至他的家庭成员都无权检查和支配他的钱。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却必须掌握每个人的收入及其应当缴纳的税款,因此美国的个人收入和税单对于国家有关部门是“透明”的。在美国,工资是人民最大、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任何较大的其他劳务收入,也都必须依法缴纳高额累进税。如果税收部门不能通过安全号码掌握每人的主要收入,就会有大量税款流失。在理论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限制“非法收入”,并防止“腐败”现象的大量发生。当然,尽管如此,在社会中仍然会有各种黑色收入和黄色收入躲避了“税单”,也仍然发生了ENRON破产案中震惊美国的腐败。世上任何措施都不是万能的。但若是没有这些措施,却万万不能。美国人的愤怒也正在于:为什么ENRON公司出现这么骇人听闻的、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人们越来越要求“弄清楚”那些公司的经营、利润和其股票的价值。事实上,也的确有机关和人在从事这种检查。这样,美国的“灰色收入”(再加上黑色和黄色的收入)的总数量就会很小,不足以影响税款的主流。有人问道:美国人不也完全可以用“现金”(cash)去消费吗?这不就避开了“账号”中的税务检查?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在欧美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正常的成年人几乎没有。不消说,购买“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要用贷款和支票,依我感觉,就是买台电脑、电视机,也很少有老美使用现款。在美国,如果顾客买汽车时不使用支票,而是给汽车商店“点票子”付现金,那可能会立刻引起周遭的怀疑。美国人很爱管闲事,大概立刻就会有人去举报,通常几小时后“有关官员”就会登门,检查你的税单,那麻烦就跟着来了。而只要使用支票、信用卡,就难以逃漏税款。当然,也有些“合理避税”的办法,例如买房子或生小孩后税负低。但通常意义上,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而不是避税的手段。就是所谓的“合理避税”,也主要是建筑在“个人收入透明化”的基础之上。

与美国这种“收入透明化”相反,中国的个人收入正变得越来越晦暗,越来越迷迷糊糊。由于中国“正规工资”的水平非常低,所以,只好以不正规的其他“收入”补充之。在中国的普通家庭中,若完全没有一点所谓“灰色收入”,就会陷入很大的生活困窘之中。由于我国有这样一种世界特有的“居民收入”架式,使得国家的税收也只好陷入困窘。美国的主要税种是个人所得税,所有有收入的人都是“纳税人”,共同养活国家机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高额累进”的,收入越多,纳税越多,不少“高收入”者甚至要向国家缴掉一半之多。同时,收入少的穷人不仅缴纳较少的税,而且若是收入太低,符合某种条件,到年度底还会“退税”,甚至还会奖励依法纳税的低收入公民,使他们比缴税前的收入还略高些。在我国,情况常常倒过来,可能为了使少数人先富起来,据3年前的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有关人员透露”,有关方面当时甚至提出了一种“分收入阶层引导消费”的政策建设,即:“对高收入阶层的某些消费,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提供某些方便和刺激,例如购买汽车等物;对舍不得花钱的低收入阶层,则以“开征银行存款利息所得税”的办法使之花钱。这种劫贫济富的“政策建议”的一股子狠劲直使人目瞪口呆。

税收、豪富与收入的“合法性”

在我国,主要的税收是工商税,另有关税与农业税,岁入规模相差不多。至于个人所得税,则是很小一块,在国家《统计年鉴》中未予列入,使人弄不清楚。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中国的工资这么低,但据报道2000年的个人所得税中有43%竟是由低收入的工薪族所缴纳。难道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不是“高额累进”的吗?令人惶惑莫解。

至于中国富豪的高收入,其数量已经完全可与国际“试比高”。例如明星的一则十几秒钟广告,收入即达百万至数百万元。有人会以此自豪,但这并不能使民族也自豪。这时就会有人来解说了:美国明星的广告收入有多么多么高。但是他们忘记了两点: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累进额”非常之高,同时,重要的是,美国普通人的“工资收入”也比中国普通人的高上二、三十倍。美国的星们收入固然高,但其官员、教授、技术人员还有各种技工的“合法收入”也很不错,一个有职业的人其月收入合人民币总在1-6万元之间。据报道,日本的工资也不低,东京的工程师月收入约为5000美元,在日本装配工人的收入也有3000美元,一个日本职业单身女子日常生活每月开销约为120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明星的“高收入”是有心理承受能力的。

这个时候,有人往往忘记了中美两国“国情”还是有点不同。中国多数人的工资收入,对于其家庭,往往真正是“吃饭财政”。经济学家测算的“恩格尔系数”,也常常不可靠。与美国人的普遍收入水平相比,中国工薪族没有与国际接轨;在许多中国人糊口尚难时,中国星们的广告收入却与国际接了轨。在中国目前职工人均月工资还不到800元钱的情况下,一个工作者一辈子辛勤的工资收入,不到明星们仅十几秒钟广告收入的1%,发布高酬广告的国企老总们有这个“花钱”的权利吗?这背后有什么交易吗?因此,该种收入的合法性可以受到质疑。人们又发现,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透明化”。厂家和星们联合起来,将广告费“保密”,自以为“谁也管不着”,是不行的。在美国,任何“收入”都不能对联邦调查局和税务部门保密,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任何“非法收入”都不能在FBI的眼睛之外随意逃匿。

另一方面,任何国有的、股份制的和集体的企业,都没有权利将“广告费”提得过高,以至于国家的(也就是全民的)和股东的利益在“企业所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损害。上市企业如此,非上市企业,只要有公有部分,经理人员就没有随意大规模处置资金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但是在某些人眼中,管理的现代化,就是老总可以随意大把花钱,然后自己从中渔利。这完全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理解。这里可以顺便讲一下“广告”问题。若一个国家的“商业广告”日益具有欺骗性,是市场日益“腐”化的表现,这样的“市场经济”是走不长的。在西方国家,人们的理念是:广告是一种承诺,是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对产品质量的承诺。广告费绝不是各种“不义之财”的来源。现在中国许多广告大肆吹牛,完全离谱,不仅是“误导”,而且是欺骗消费者。而不真实的广告,在美国却是非法的,且要受到惩罚。其实,市场经济最需要的正是“诚信”二字,否则厂商的嘴里势必充斥谎言。“诚信”才能表现市场的价值,也才能表明一个人的价值。一个充满欺诈、无视“诚信”的市场经济,还不如没有的好。就这一点来说,孔二先生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当今西方世界重视市场“信誉”也并无过节。孔孟之道的确有重大缺点,但有中国经济学者鞭挞孔孟,却是打歪了。他们指孔孟是“平均主义”元凶,甚至是“人民公社大锅饭”的始作俑者,因而是“市场经济”的死敌,就有点硬来了。世上的事情从来不会如此简单。如孟子就曾经明确反对“为富不仁”的说法,他认为,除知识分子外,“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见《孟子·梁惠王》)。所以,孟子提出的也是“富民”政策。我认为,让人民“富有”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应当通过合法收入、主要是要通过工资变得富有。这与“收入透明化”并不矛盾。所以,对有些企业行为仍是应当“限制”的,必须使其管理“透明化”。

穷人收入太低,对富人并非福音

有人说,现在中国的个人收入的问题太复杂了,无法弄清楚。但正是因为中国的“居民收入”过于五花八门,所以,才格外需要在“居民收入透明化”的问题上大下苦功,建立起正常而有效的社会秩序。其实,中国个人收入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少数富人中,而大多数人民在不透明的分配格局中,收入很低,不少人甚至入不敷出,陷入生活困窘之中。试举几例,如:(一)据新华社报道,2001年我国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实发金额2055亿元(应发2075亿元)。但发放了多少人数呢?总计3122万人。这样一算,每人月均收入数目仅为549.06元。他们总体上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二)据2001年11月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434元,月均202.80元;但是在困难的地区,如贵州省月均只有94.67元。

(三)全国最富有的广东省决定每年从财政中拿出3亿元解决70万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的“义务教育”,听起来数目不小,但人均每学期约215元。国家计划今后每年拿出2亿元资助约6万贫困生,算下来月人均277元。现在中国花在教育方面的钱占全世界教育预算的1%,可是我们的学生数量占世界的20%以上。所以,每当有人对学生说“国家花了那么多钱来培养你”时,我总觉得这话很拗口。

(四)在城市,有岗位的人工资尚且很低,下岗失业的人们就更加生活在困苦之中。据新闻报道,不少地方的下岗职工每月只能领到100多元、甚至60多元;有的家庭每天连2元钱菜金都达不到。中国需要政府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人口已在1500万左右。今年,政府提出“最低生活保障”要覆盖全部贫困城市人口,这是一个很好的、但也是异常艰巨的工作,因为时至去年三季度,全国被保障的实际人数仅达604万,覆盖面将增加148%!为什么现在要保障人们的最低生活都有困难?主要是国家必须保证有大量财政收入,才可能有财力进行救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后屏障,这个体系需要大量的钱来建立。美国克林顿曾告诫布什政府不要大规模减税,就是因为“减税”肥了少数富人,而使政府在保障社会安定时没有足够的金钱。社会保障,通常是美国政府第一大财政支出,高于军费和教育经费,因此,这是一件万万马虎不得的治国头等大事。

相比西方各国,中国目前还远不是一个富国。所以,贫穷对人民的威胁更大得多。200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809美元,好像已进入了“小康”。但当年全球人均GDP是5331美元;日本竟高达3.756万美元,超过美国;韩国也超过了1万美元;就是马来西亚的3472美元和泰国的1960美元也远比中国高得多。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任重道远”呢。

依我看,大多数人收入太低,从根本上和长远上讲,对于富人也并不是福音。人民收入低,一时间,是可以腾出更多的钱让那些富人占有,使少数人先富起来。对于那些贪婪的腐败分子,也有了更多的可贪的钱了。难怪一查到贪污案件,动辄就是数百上千万元,巨大的甚至数百亿元。在美国、澳洲的赌场上都出现了中国的“豪赌客”,输几十、上百万元毫不在乎。这就是因为人民的收入在GDP中占比例太小,钱都“省”给贪官污吏了。其实,这不仅可能带给贪官以个人毁灭的前景,还会带来由于“民穷”而引发的动乱。若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那么,谁也过不好!同时我们也可以说,目前世界经济的困难,也正在于“富人”占有的太多。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收入百万美元乃至亿万美元以上的、约占世界人口数1‰的700多万名富翁们所占有的社会财富,就占了全球财富的1/3。在这样一种“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分配格局中,不仅会发生各式政治动乱和局部战争,例如数年以来直至本月份都难以制止的反“经济全球化”示威规模正越来越大,令西方世界政府大为头痛;而且,富人太富,还必然会发生生产过剩、环境资源恶化、内外需均为不足的经济衰退或危机。这是历史,也是现实。阿根廷经济的例子,正殷鉴不远。

政府收支、公共投资的“透明化”已不容回避

关于“透明化”,除了上面说的“个人收入透明化”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论点是: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支出、各机关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各上市企业的投入产出和债权债务等都应当一起“透明化”。这样,全社会的经济才能真正走向健康。

要求人们“依法纳税”,为此街头还竖着巨大的牌子。这要求没有错,在中国,逃税的现象不仅严重,而且成了人们心理上的“自然冲动”。这里还应当提到,在中国经济“腐败”的链条中,据报道估计,中国私营经济的漏税率一般也在应纳税款的一半以上。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纳税是一个方面,应当透明化;另一方面是税收的去向,也应当透明化。在德国1/3的政府支出用于社会保障,在美国政府最大一项财政支出也是社会保障。这些支出应当是公开的。许多“具体项目”的开支,也应当是透明的,对于光明磊落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对于一个政府,除了国防和国家安全方面应当保密外,一般各种社会事业支出,完全应当向民众公开。纳税的透明化应和政府支出的透明化相配套。例如在美国,对克林顿问题的调查用掉纳税人7000万美元,这是必须向纳税人公开的。

除税收和财政支出外,中国的不少流行社会现象也说明了“透明化”的必要性。在别的国家“刺激内需”,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公共投资,二是提高人们的工资。在中国,不少人对“公共投资”的积极性甚高,当然除了对“社会整体的利益”有益,例如公路、铁路、上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对全民有益外,同时,各种工程和建设,肯定对承发包的官员和企业也会带来巨额“利润”,所以才有这样高的积极性。例如连北京西客站建设费、三峡的移民安置款都有人大量侵吞,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广泛的“透明操作”的急迫性。不管怎么说,“公共投资”这一块还是受到人们青睐的,它对“内需”的贡献也是不小的,在中国,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至于“提高工资”这一块,包括提高农民收入,国家忙乎了好几年,始终是“风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农民收入,即使是“计划”,2002年也只提高4%,远低于国家制定的“经济增长率”;城市居民收入,在非常低的基数上增长,增长速度也算非常不快了。我想,这种情况与对“直接操作”“涨工资”的那些各层各级有权者缺乏吸引力不无关系。如果只有在不透明的浑水中“收入”才能对官员们有吸引力,那就更说明了只有“收支透明化”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收稿日期:2002-04-15)

标签:;  ;  ;  ;  ;  

迫切需要“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_银行存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