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徐娅

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51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实验组BI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起病较急,属于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幸存者中,75%左右[2]的患者将会失去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人群可达到20%以上,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家庭、社会等造成沉重的负担。为此,积极评估该类患者的基本病情,给予合理有效的临床措施进行干预的意义重大,帮助患者最大程度上恢复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为此,本次研究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实验;同时将合并严重活动性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恶性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排除。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占据51例。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48-78岁,平均(65.23±3.29)岁;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49-79岁,平均(65.12±3.2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措施、注意事项、不良情况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全面观察患者病情与体征变化情况,并严格进行分析记录。

实验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A:急性期:该时间段进行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利于后期进行主动训练。可先由床上生活自理活动训练开始,包括采取抗痉挛体位;定时对体位进行变换;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活动;进行被动性按摩护理;床上进行主动性训练:主要训练方式为躯干肌训练,包括夹腿运动、桥式运动、摆髋运动、摆肩运动、往两侧进行翻身、从健侧起坐、患侧起坐运动等。B:恢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将患者肌张力降低,利于解除痉挛,并训练如何进行分离运动,主要为:可保持坐位进行平衡分级训练(1、2、3级);对坐位与站位进行转换训练;进行步行训练(可利于辅助或者扶持进行训练);之后逐渐过渡至独立进行步行训练与上下台阶步行训练。C:恢复中期与恢复后期:即为疾病恢复期。在基本控制病情发展后,可帮助患者进行更加精细、快速、协调的运动,主要包括:对步态与姿势及时进行纠正,使得身体运动功能能够逐渐趋向于正常状态;进行上下肢分离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时长为45min左右,每日训练1次,每周训练5次,并在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定期至医院复诊。

1.3 判定标准

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分量表进行评价,100分为满分,评分越低患者运动障碍情况越严重;ADL:采用BI指数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身体恢复越佳[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6周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临床上可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神经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其可塑性,其中合理有效的训练不仅仅利于及时恢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神经系统在力学上的整合[4]。对于病情无进展、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的患者,即可满足康复训练的条件,可促进患者有效恢复其功能,帮助患者改善预后[5-6]。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早日恢复。临床研究指出,对于脑卒中所致肢体瘫痪的患者来说,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药物治疗属于基础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重组,利于促进偏瘫肢体的早日康复。当人体出现脑卒中后,将会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或者结构上伴有重新组织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会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MA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6周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由此验证了上述结论。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利于有效提高患者ADL。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6周后的BI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由此说明实验组ADL水平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优,有利于减轻患者与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综上情况可知,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凤然,李敏,周秀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2):1897-1898,1903.

[2]黄丽霞,黄春桃,吴秋霞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3-114.

[3]郭瑞,刘悦.强化肩胛带训练对经四子散热敷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早期康复护理效果[J].贵州医药,2016,40(3):329-331.

[4]芮雪,吴淑芳,潘卫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ADL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83-3284.

[5]刘北萍,李曦光,杨芝梅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23-24.

[6]孙耀霞,周艳伟,常田田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132-133.

论文作者:徐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徐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