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城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却只能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心理健康
引言: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家庭与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留守儿童”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
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习成绩差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大都跟随爷爷奶奶等长辈一起生活,由于其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且年龄较大,不能做到有效监督学生学习,同时,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所以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甚至出现逃学和辍学的情况。其次,初中生的心理已经趋于成熟,可能由于家庭或校园环境等因素产生情绪问题,但是教师却只注意到成绩,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其出现厌学的情况,也会影响学习成绩。最后,农村的教育资源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一般都是偏远的农村,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使得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了学生成绩也普遍偏低。同时,农村教育资源的硬件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之一。例如许多学校校舍较少,少部分甚至破烂不堪,几个年级的学生要在同一间教室学习,等等,这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影响学生的成绩。
(二)存在安全隐患
在部分乡镇,由于社会的管理力度不足,使得未成年人可以自由的进出网吧、台球室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但自制能力还是较差,而且,一些父母为了弥补孩子,只能通过多给钱的方法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使学生有了足够的经济来源进行这些娱乐项目。而网吧、台球室等地,人流量大且复杂,容易产生矛盾,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不会有人接送,也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据调查统计,每年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抢劫、猥亵、拐卖、溺水或车祸等事件的百分率正在逐年上升,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问题[1]。
(三)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留守儿童”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更有甚者一年或更久都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或与其取得联系,这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由于家庭环境的缺失,使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了问题。据统计,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留守儿童”存在自卑或自闭的心理,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对其他各类学科的教育更为重要。一个学生可以没有优秀的成绩,但一定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所以,就要求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的自卑、敏感、孤僻进行开导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积极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对其讲明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有条件的要经常回来看望孩子,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教师不仅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还要扮演起学生们“临时父母”的角色,当发现学生情绪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其沟通。其实,初中阶段,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留守儿童”,面对教师的时间要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得多,所以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关爱,逐渐摆脱“留守”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
(二)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留守儿童”虽然所处的环境较为偏远,但他们有权利和城市里的学生一样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及政府要积极支持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投入乡村教育事业当中,引进优秀教育人才,让“留守儿童”也能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要对质量较差的校舍进行优化,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可以建立校园图书馆,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等等。
(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进行知识教育的前提条件。首先,学校要开设安全知识课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其能够判断并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其次,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让他们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有条件、有能力的可以接送学生上、下学,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安全。再次,还可以成立寄宿制学校,这也是保障学生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最好的管理,提高学生成绩。寄宿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上学、放学路途中的安全隐患,也可以有效控制学生不与社会不良人员进行接触,保护学生安全。同时,学生在学校住宿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每天与同学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一起,也可以减少“留守”对他们心理的影响,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教师也更方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有效降低辍学率。最后,政府对校园附近的安全问题要严密监控,更要对学校附近进行严格管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网吧等不准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是否有学生进入,一经发现,立即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勒令停业整改或吊销营业执照,等。
(四)建立新政策,解决“留守”问题
只要社会上还出现“留守”这一现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学生不管接受到多好的知识教育,也不能弥补“留守”给他们带来的心理缺失,只有获得父母的关爱,养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健康健全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2]。所以,政府要积极进行改革,为解决“留守”问题做出努力。如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使其能够在城市里安定的生活,并对农村儿童进城上学问题建立基本的政策支持,保证农村儿童进城有学可上,使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把子女接到城市上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要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回村创业,并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可以有效解决“留守”问题,也为防止农村劳动力流失,促进乡村城市化发展做出贡献。完善农村的教育制度与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结论: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很多,教师不仅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还要对其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做出保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积极与其家长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健康的家庭环境。同时,政府及教育部门也要进行改革,加强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或为农村子女进城上学提供条件,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便捷。
参考文献
[1]赵潜,李艳娇.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7-19+22.
[2]左婧婷,赵华.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287-289.
作者简介:陈生(1973.04-),男,广东省湛江市人,职称:中学数学一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关爱初中农村留守儿童。
论文作者:陈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学生论文; 儿童论文; 农村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父母论文; 心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