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多维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形势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5)11-0012-07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提高分析、理解和把握形势与政策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是辨别、选择和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教育引导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形势与政策教育职能的“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所不同,因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普遍开设以来,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较大的改进和拓展空间。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承担着教育、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在复杂环境下提高形势判断能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方向,透彻理解、领会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 首先,要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的权威性。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主要是由高校专兼职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来担任,大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主要是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专职干部来兼任,他们由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繁重,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身,大量时间陷入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很难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研究形势与政策、精心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备课工作,并且由于身处基层,视野受限,很难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观点和看法令人信服。即使是极少数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人数少,而且大多是由从事其他专业和课程教学的教师转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加上同样受自身眼界所限,很难使自己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达到权威的高度,产生权威性的影响。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项对人们的判断与选择、思想与行为有很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的权威性直接关系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的权威性越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就越大;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的权威性越弱,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就越小,实效性就越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取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的权威性,而主体的权威性取决于理解、把握和阐发形势与政策的权威性。要让明形势的人讲形势,要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特别是要让善于判断、洞悉形势、科学决策、掌握政策的人来讲形势与政策。也就是说,要让各级领导尤其是高级领导,深入到高校、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学生中,亲自讲授形势与政策。高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优良传统。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都十分注重深入开展对形势的分析、研究,并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判断,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并且以“目前的时局和我们的任务”等为题,对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凝聚思想共识,动员社会力量,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要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就要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由高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到高校,直接面向青年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并且一级带一级,领导带教师,专职带兼职,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 其次,要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形势与政策”课的权威性不仅取决于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由于形势涉及的领域是复杂多样的,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的分析判断,需要有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权威的数据和信息,需要数据和信息的不断更新,需要国家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法规及时提供各方面的权威数据和信息,这不仅是正确判断形势、深刻把握大势、科学制定政策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权威性的需要。而现在的情况是,能够及时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权威数据和信息的部门、机构,未能及时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供形势与政策教育所需的权威数据和信息,而从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又无法及时获得权威和必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缺乏对形势与政策做出准确分析、判断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数据和事实,甚至缺乏接触、了解、运用权威数据、信息和事实的条件和可能,常常只能通过网上搜集到的过时的、有限的甚至不准确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往往以点概面、语焉不详,缺乏权威性、客观性、科学性,因而也缺乏洞察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再次,要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机制的权威性。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权威性的缺乏,特别是权威教育主体和权威数据信息的缺乏,是由于缺乏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协同机制所造成的。因此,要注重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协同机制。这种协同机制,既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权威主体的协调、协作、协同机制,也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权威信息的协调、协作、协同机制。这种协同机制也就是一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由权威专家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家库,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专家的职责和任务、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特色,特别是要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纳入专家库,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和领导、专家的工作及研究领域,有针对性地聘任、推荐和组织权威的领导和专家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由各地宣传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协调,高校主动聘请,有计划地邀请领导和专家进入高校课堂,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同时,还要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数据库,由有关宣传、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定期协调组织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和机构提供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相关数据,提供国内外可资对照比较的相关数据,建立内部共享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权威数据库,及时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提供分析、判断、解读形势与政策的数据、信息和事实,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撑。除了国家层面,还需要地方政府层面的专家库和数据库。只有加强协同,纵横结合、资源共享,才能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权威性。 二、凸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战略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时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认清形势、领会政策,把握方向、坚定信心的作用,就要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战略性,注重从战略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形势,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不断提高审时度势、把握方向、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战略眼光和决断能力。这是信息化时代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效性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时代,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受到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具有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特点,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的时代要求。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力地带动和推动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更足,势头更猛,水平更高,速度更快,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的载体不断创新,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容量的增长不断加大,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大量反映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海量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往往被海量信息所笼罩、包围和淹没。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型传播载体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范围,大量微型化、零散化、碎片化的信息冲击和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和大脑。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接触的信息越来越琐碎,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整理和思考信息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被淹没在信息之中,但很少能跳出和超越海量信息进行战略思考,思想跟着感觉走,感觉跟着信息走,往往从眼前的、碎片的、易逝的信息出发,观察、捕捉、分析形势,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全局,只看到树木而看不到森林,只看到表象而看不到根本,只看到细微的事实而看不到发展的大势,因而不能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分析形势,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时势、大势和趋势,也不能深入地领会、把握和践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迫切需要适应信息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认清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增强和凸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战略性。 增强和凸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战略性,就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立足全局看局部、立足普遍看个别、立足长远看现实,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分析形势和理解把握政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处在普遍的联系和发展变化之中的,要善于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局部与全局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观察分析形势,总是从自身的立场和具体的事实出发,往往容易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全局,看到树木而看不到森林,看到片面而看不到全面,这就可能形成“盲人摸象”“一叶障目”的感觉和印象。宋代诗人苏轼观庐山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就要跳出庐山,摆脱庐山具体地理位置的视野限制,站在外于庐山、高于庐山的位置来观察庐山,形成对庐山的全貌的、整体的看法。个别与普遍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个别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都受到普遍联系的制约,是普遍中的个别、整体中的个别,观察分析事物,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把个别事物放到普遍联系中来看,放在整体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来看,把个别始终看做普遍联系中的个别、整体事物中的个别,这样才能找到个别事物背后的普遍的、整体的联系,找到个别的信息、数据背后的真实的、根本的联系,形成整体的、总体的看法和反映现象背后本质的深刻见解。另外,现实和长远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的经济社会形势是由过去的经济社会形势发展而来的,还会发展成未来新的形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只有放在一定历史跨度中来分析理解,才能在把握事物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把握现实。形势与政策教育正是这样,不能受眼前的、个别的、局部的信息、数据、现象和事实所影响,不能只看到具体的、零碎的信息、数据、现象和事实,也不能只讲具体的信息和琐碎的知识,陷入具体的零散的信息、数据和事实之中,不能形成思维的随意性、碎片化、零散性,而要把眼前的、局部的、个别的事实同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事实联系起来,把局部放在全局之中,把个别放在普遍之中,把现实放在长远之中,立足全局审视局部,立足长远分析现实,立足普遍剖析个别,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全面地分析解读,看清局部的事实和形势同全局的、整体的事实和形势的联系,真正做到事中见形、形中见势,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和分析判断选择能力。例如,叙利亚的难民潮,如果仅就难民危机的形势来具体分析,甚至沉湎于难民的一些具体的数据、事实、案例、现象,而不把叙利亚的难民危机放在北非中东局势动荡的全局中来理解,不放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五年来变为阿拉伯之冬的发展变化中来理解,不放在以阿拉伯之春为名的中东版的颜色革命的起因、实质和危害中来理解,不放在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因果联系中来理解,不找出策动和引发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造成北非中东局势动荡和难民危机的罪魁祸首,就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叙利亚难民危机所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三、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就要立足实践,深入探索,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新发展、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性。任何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都要不断进行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更是这样。形势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政策的变化也是与形势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势发展变化了,也会导致政策相应创新、发展和变化。而形势与政策发生了变化,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否则就会落后于形势、滞后于政策,不能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性,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就必须深刻认识和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科研带动教学。很多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繁重,未能将形势与政策变化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缺乏形势与政策的理论研究、深入思考和创新探索,往往是把现成的教材和材料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依据,来不及对现有的教材和材料作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消化吸收,往往停留在案例的列举、材料的堆砌、数据的罗列或者相关事件具体知识的介绍上,甚至停留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料的照本宣科上,教学活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更缺乏新意。这样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由于不是以教育者长期对形势与政策的观察、分析为前提,不是以教育者创新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缺乏系统的积淀、深入的分析、创新的见解、深邃的思想和鲜活的话语,往往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不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难以引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情感共鸣,难以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应当达到的思想启迪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因此,一流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一定要有一流的形势与政策科研为前导。只有大力加强形势与政策的科学研究,把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热点、难点变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把学生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困惑作为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把个人独立研究和集体攻关研究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智慧力量同集体的智慧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大量的新成果、新见解、新思想,转化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不断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能力、科学内涵和实际效果。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人们的亲身经历、感受和经验,进行探索创新,注重运用实践中产生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总结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揭示形势发展变化的大势和趋势,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内在联系,把握政策的客观依据和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把“形势与政策”课讲清、讲活、讲透,才能使学生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从大量的数据、信息、现象、事实中,抽象出蕴藏其中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质的东西,形成对形势的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形势与政策的实际问题,观察、分析实践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观察、分析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和交互影响,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政策制定、调整、创新和完善的影响,不断掌握形势与政策之间的本质关系,国内形势与政策同国际形势与政策之间的本质关系,形势与政策变化同形势与政策教育之间的本质关系,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能力。 三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创新上,还体现在形式的创新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创新,主要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势与政策的创新研究,及时把形势与政策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和更新,需要有创新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媒体、多媒体、自媒体、全媒体。它们既是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产物,又是创造性反映和生动性再现“形势与政策”课创新内容的载体。只有把图文声情并茂的新媒体、多媒体、自媒体和全媒体运用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全面、客观、生动、形象地表现和再现我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表现和再现中国和世界形势与政策立体互动、交互影响的相互关系。并且组织和发动学生运用新媒体、多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用自己的眼光、视角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观察国家政策的发展和变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来,由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客体转化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在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自身优势。 四、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引领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单纯是对形势与政策的简单回顾,也不单纯是对形势与政策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判断中把握形势与政策变化的大事、大势和趋势,增强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并在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大量事实和信息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事实和信息背后的价值关系、价值冲突、价值取向,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判断大量事实和信息所反映的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走向,引导和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实际生活和成长发展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一定要突出科学分析判断基础上的引领性。 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引领性,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在形势判断中增强预见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对形势的科学分析与判断,增强对形势发展变化趋势的预见,并且通过这种预测和预见,来引领人们把握发展趋势,顺应形势发展,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要注意认识和处理好小事和大事、大事和大势的关系,善于从大量的事实和现象中,分析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分析国内与国际形势的交互影响,分析和把握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形势发展的客观走向和必然趋势,增强形势分析、判断、预测的能力,提高科学预见的本领,指明形势发展的方向,为人们正确应对形势、谋划发展、推动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指南。趋势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把握和适应这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人们学习、事业和生活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趋势就像奔跑的马,顺着它驾驭就容易取得成功。要加强和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人们的引领作用,就必须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与教育,提高人们辨别方向、把握趋势的能力,从而自觉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和必然的趋势前进。 第二,要在政策分析中增强前瞻性。形势与政策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形势决定政策,政策影响形势。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政策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政策决策的制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分析形势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制定政策,研究政策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贯彻执行政策,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生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一切政策决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形势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政策也要相应地调整和变化。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分析,把握形势发展对政策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和力度,把握政策发展变化对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正确地做好政策的制定、执行、完善和因应工作,提高政策的理解、决策和执行能力,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和每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毛泽东曾经指出:“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1]政策要随形势来调整,我们的行为也要随政策而调整,只有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政策分析,把握政策发展的方向性和政策调整的阶段性,注意适应形势发展的全局性变化和阶段性特点,及时认识和把握政策的阶段性转换,并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这是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 第三,要在事实透析中增强价值性。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引领性,就要在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大量事实和现象的分析中加强本质透析和价值分析,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本质,揭示大量事实和现象中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取向,把对事实的分析和对价值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形势变化的事实,又要认识政策变化的事实,更要看到形势与政策变化的事实和现象背后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走向,自觉引领大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事实和现象背后的价值关系,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解决好价值矛盾和冲突,调适好价值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出现了多样化的利益主体和价值关系,甚至出现了基于不同利益和立场的利益主体的价值交锋。我们要善于从反映形势和政策发展变化的大量事实和现象中,分析事实关系中的价值关系,把握政策变化中的价值走向,始终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周小平曾经对网络中美国对华文化冷战的九大绝招进行了归纳,如灭偶像、毁信仰、搞歧视、反科学、黑中国、亡历史、去公信、造谣言、谋演变。这实际上是对互联网中美国对我国进行文化冷战、诋毁我国英雄人物、展开网络文化进攻的网络意识形态形势的分析,对我们尤其是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美国的文化冷战,具有极大的震撼、启发、教育和引导作用。一个一个看是分散的、零星的信息和事实,综合起来进行归纳和分析,就是网络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攻防战的严峻形势的典型呈现。通过大量的事实、现象、信息的分析,才能全面、深刻地揭示这些事实、现象、信息背后的价值关系、价值交锋和价值取向,从而为我们积极应对价值交锋、正确处理价值关系、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五、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性 规范性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确保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形势与政策教育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形势与政策”课毕竟还是一门开设不久的新兴课程,时间还不长,经验还不够,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在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存在较大的有待改进、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课程不同,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不同,由于形势与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形势与政策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既要强调规范性,但又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保持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而是加强与创新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规范性。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性。不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没有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的比例和标准来配备教师,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结构不合理,又缺乏系统培训,达不到师资要求。有调查显示,目前虽然高校普遍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但至今还有少数高校没有设课。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课程,但没有专职教师,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缺少刚性标准,随意性较强。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承担“形势与政策”课,主要依靠辅导员来上课。[2]一方面,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较好的高校,其师生比例通常不高于1∶300。现在,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是按照1∶1000左右的比例配置“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甚至有个别高校只有个位数的教师。[3]另一方面,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师资的水平也相当堪忧。个别学校甚至把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安排来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因而势必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水平和整体质量。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在教学管理上,“形势与政策”课要组建成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的正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保证学时、学分,承认教师的劳动工作量,覆盖全体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要通过跨学科合作、校内外结合、资源性共享、集体性备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形势与政策”课还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教学环节,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搞好备课、讲授、考试、阅卷、评价、反馈等各项工作。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观摩活动,把专兼职教师、校内外专家结合起来,把各级领导聘请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队伍中来,加强交流磋商,实现优势互补。聘请校外领导和专家来校讲学,一定要有密切的协调、有效的协同,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相互脱节和时间冲突的现象,并且要建立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讲授、共同评教评学的制度。要严格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计划,克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随意性。 三是加强教学内容的规范性。由于缺乏统编教材,加之形势与政策教育充满动态性的特点,使得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赋予高校自主性的同时,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有的教师只讲形势不讲政策,只讲微观不讲宏观,只讲事实认知不讲价值认同,只讲客观呈现不讲价值引领,有的教师只讲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而不管形势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有的高校并未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而使用其他一些非正规方式进行教育,严重削弱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性。同时,也有的学校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注重讲热点、焦点问题,盲目追随热点变化,而忽视了基本理论、基本形势的研究、分析、解读,使得“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充斥着分散性、随意性而缺乏应有的系统性,注重临时性而忽视长远性。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形势的分析来解析政策,联系实际讲解理论。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确定教学方案和专题教育内容,特别是要针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与教育,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准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多维思考_教育论文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多维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