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小学阶段因为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完善,更加需要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就关于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管理;必要性;途径
前言:
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全员管理过程。表现在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是德育工作的客体。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共同构成德育管理的对象,体现了其全员性的特点。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还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每天从早晨到校到晚上离校,无时无刻不在受教师的言行举止的影响,甚至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要受到这种影响。因为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非是完全机械、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而是要通过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来积极地顺应教育过程。可以说,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如果不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德育工作的性质,就很难真正把德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下面我就从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阐述。
一、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这里把有理想和有道德放在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首位,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德育为先。
(二)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和校园中的道德缺失
近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呈降低趋势。这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有许多就是在校小学生。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是因为他们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如果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他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精彩。
仔细观察现阶段在校小学生,你会发现他们玩耍时会脱口而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语言,他们会做出家长和老师意想不到的卑劣行为,而他们却对这些言行早已习以为常。进一步深入观察,你还会发现在一个班级或一个群体中有某些学生在称王称霸,他们敲诈勒索自己的同学,对他人随意施加暴力,给同学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创伤。还有一些学生随意破坏课桌椅,在墙壁上涂鸦或写上骂人的脏话,他们把破坏公物的行为视为自己了不起的标志,把乱扔垃圾、随手攀折花草树木的行为视作自己很伟大的象征。走出校门,这些农村小学生往往会抽烟喝酒,聚众滋事,偷盗甚至抢夺他人财物。而这些小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言行和劣迹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思悔改,甚至会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三)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肤浅,自控能力较差,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基本的道德素养都很模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时的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在其上面书写或者绘画的内容会影响他们一生。如果他们在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父母教之有道,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社会又给他们提供正能量,他们当然会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反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就有可能培养出道德败坏甚至是违法犯罪之徒。
二、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尊重学生,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想让小学生自身的德育素质得到提高,每一位教职员工在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以身作则,在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才能在对学生的过失进行处理的时候能够采取更加正确的方式,当学生犯错的时,我们要适当的给予宽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学生的爱戴,德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且还要将自己放在和学生相同的位置上,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起到长效教育的成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因人施教,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1.因材施教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个性、才能、数据来进行教育,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的对学生进行了解,对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地对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我们在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一个学生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够找到导致学生德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对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进行调整,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2.循循善诱
我们在帮助待优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待优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我们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可以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学校不仅需要改善校园环境,而且还要狠抓校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开拓进取。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总之,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管理者来说,特别是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管理工作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教职员工必须要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必须要满足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健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德育知识,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想让自身的德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郭小凤.如何加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甘肃教育,2017(15):28.
[2]侯俊美,王文凤,高俊云.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8):36.
[3]高繁华.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新课程,2016(34):222
[4]赖艳,侯咏娴,赵姣姣.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36-39.
[5]荣树云.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6]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论文作者:刘日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学校论文; 才能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