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411100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真实案例对《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级三年制大专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级作为实验组,3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用真实案例进行综合急救训练,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单项急救训练。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训技能考试成绩、临床实习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真实案例对《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发挥院校合作的教学优势,有助于高职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团队;院校联合;高职护理
急救护理技术是抢救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急救护理技术的教学主要强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急救素质的锻炼.学生的临床综合反应能力也是衡量急救护理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1],我校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以护理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护理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与多所医疗机构合作,组织以护理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 对象
随机抽取2014级护理大专班14319、320、321三个班为实验组,2014级14305、306、307三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2014级157 名,女154名,男生3名,年龄19-21(20.22±0.68)岁;对照组学生 156 名,女生 152名,男生4 名,年龄19 -21(20.38±0.85)岁。均为三年制大专生,两组学生性别组成(P=0.993)和年龄(t =1.839,p= 0.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 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2014级3个班采用基于真实案例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2.1.1设计案例训练
采取院校合作的模式,与湘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合作,选取30个急救案例,并召开座谈会,一起探讨教学计划、教案、训练方法,并依托高仿真模拟人等ICU设备,课程教学总体设计,进行模块化教学,是按急危重症病人从院外到院内的救护过程进行排序,救护任务是根据急救护理工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进行项目教学。
模块一: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模块,向学生介绍 现代救护与“第一目击者”的概念,急救救护的发展史与现状、研究范畴,以及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模块二: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模块,包括常见意外急救,如交通事故、触电、急性中毒、气管异物;常见急症急救,如意识障碍及昏迷、猝死、晕厥、脑血管意外、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常见灾害事故急救,如 地震、火灾、洪涝水灾、矿山事故等。
模块三:常用急救技术和急救器械模块,如心肺脑复苏、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术等急救技术;常用急救仪器如多功能生命监护仪、自动洗胃机洗胃术、除颤仪的使用,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机械通气技术,抢救车及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等。本课程设计的临床急救案例涵盖了三个模块的内容。
2.1.2教学过程:在学习了三个模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之后,实验组利用8个课时进行综合训练,如案例3导入:患者女,85岁,因突发心跳呼吸停止,呼之不应由120接送入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模拟情景,分角色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抢救,①护士A接诊病人,快速确认病人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置放病人于绝缘硬板床,立即行心肺复苏。②护士B取呼吸球囊并连接氧气管道,去除患者枕头。护士B连接心电监护及准备除颤仪、抢救车。③护士C准备输液器材并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抽血检验,静脉推注急救药物。④护士D看时间并记录。在下课前10分钟,师生再次回顾整个心肺脑复苏的过程归纳心脏骤停的病因和分类、病情评估及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评价指标等。
2.1.3总结评价
首先,每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阐述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的相应急救措施。然后,其他组选出代表对该组学生的任务情境模拟进行评价,有无不同观点或补充。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任务情境模拟分别作出评价,对于学生正确的急救处理给予肯定,错误的处理给予纠正,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在自评、他评及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它案例还有比如院内急救消化道大出血;多发伤急救;心肌梗塞急救;严重气胸急救;外伤大出血急救;开放性骨折现场急救;儿童气道异物急救等。
2.2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2014级3个班高职高专护生)采用理论讲授加单项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践课讲授时先讲操作目的、要点、注意事项,再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最后总结点评。
2.3 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将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成绩进行比较,理论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集体流水作业统一阅卷,技能考核根据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中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2],由相同老师评分,两组学生均指定一个必考项目,如现场心肺复苏,再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每个学生抽取2项,取平均成绩。并发放问卷调查教学效果。
3 结果
3.1《急救护理技术》教学结束后
表1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注:学生调查问卷发放313份,回收312份,回收率99%,实验组与对照组调查问卷效果评价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4 讨论
4.1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急救护理教学模式以单一操作训练为主,课堂积极性不高。真实急救案例的介入、情景模拟的演练,使课堂有新鲜感;案例又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得教学生动、具体、印象深刻。同时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见习适应期缩短。
4.2 增加护生的职业兴趣与自豪感
仿真模拟的演练中,集体抢救及时系统会提示抢救成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自豪感。我们每年还开展学生急救技能比赛,邀请全市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做评委,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竞争中强化和完善综合急救能力;并鼓励学生尝试以职业角色身份接触社会、走进社会,锻炼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目前有3名学生因良好的急救技能在校外游玩时挽救病人生命,家属后来到学校送来感谢信、锦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得到提高。
4.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
从调查表看出学生普遍认为,这种以案例为载体的抢救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使用急救仪器的能力、集体协作能力。我们也通过调查2014级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普遍反映实验组的学生实际急救操作能力强于对照组。
以真实案例引导的教学在于围绕护士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中心,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以急救流程为主线的内容体系,实施了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救护过程的对接、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学习成绩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3]。临床真实案例对《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发挥院校合作的教学优势,有助于高职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亚妮.项目化教学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196-197.
[2]韩金华,孙宇红,于晓峰.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98-99.
[3]史蕾,王惠珍,张立力,闭晓君,代辉娟,郑薇.基于创新性综合实验设计的<<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2(24):98-99.
作者简介:唐英姿,女,副主任护师,本科,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主讲课程:急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学。
论文作者:唐英姿,彭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学生论文; 实验组论文; 案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技术论文; 能力论文; 模块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