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_樊丽敏

小学数学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_樊丽敏

(四川省南部县建兴镇小学校,四川 南充 637361)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新的知识是重点,但是学会解题也是重点。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多方位培养学生,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体现,所以数学教师除了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以外,还应该重视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现状及策略

小学生是祖国稚嫩的花朵,他们的学习旅程才刚刚开始,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各种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仅存在着知识上的阻碍,在读题与理解题时也存在着障碍。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希望可以对目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影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因素

第一,问题的呈现方式及知觉图示的难易程度。一个问题往往可以用一种或者多种呈现方式表达出来,例如,“9+()=20”这一问题,可以用“9+X=20”或“9+苹果=20,求苹果表示什么”等方式呈现,这三个问题可以叫做问题同型,意味着虽然这几个问题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可以互相转化而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梅尔伯克就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符号式问题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有影响。

第二,问题的不同类型及难度。一般情况下数学问题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计算题、开放题等,难度可分为简单、较难、难等。问题的类型与难度是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面对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学生情绪状态和解题速度也会不同。

2.学习者的个人因素

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可分为很多方面,如思维定势、动机、个性差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第一,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在行动之前的一种倾向性。定势也为两方面,当问题情境不发生改变时,定势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题,但是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势则会阻碍人们采取新的方法,使学生解题方法程序化,固定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性格特征上,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知错就改,勇于战胜困难,那他就相对有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一个人如果缺乏理想,懒散,就会对解决问题持有消极态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革新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的阶段,他们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他们想要到各种地方去玩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个年纪的他们,需要在教室中老老实实地坐着,学习大量的知识,面对着各种考试的压力,这往往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提不起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教学《认识线段》这一课时,教师往往仅通过将线段从实物毛线抽象出画在黑板上,告知学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把判定线段的方法告诉学生后,学生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时就让学生做题,学生可以将教师列举的图形简单地判断出来,但是对于变式的线段有时候无法一下子就抓住线段的本质进行判断。

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巧妙地利用现代科技,通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在为学生讲解数学问题时也不要过于死板,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有互动的机会,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小学生的思维,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整体提升,增加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学生的解题思路

许多教师在判题时只注重结果,看到错误的结果就判定为错误,没有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而学生仅仅是为了纠正而将答案改为正确的,并不知道错的原因,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还是会犯错,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教师在判题时一定要注意检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问题后要与学生耐心地沟通,梳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寻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教师重视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做题恶习,还能帮助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帮助学生及时地填补知识漏洞,健全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更高效率地学习,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3.教会学生读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是却读不懂题,或者读题不全面,导致不能从题目中获取全面的信息,缺乏信息的整理能力,还未解题,就遇到了阻碍,导致心烦意乱,对数学问题产生厌恶的心态。

比如“林老师买了100支口琴,分给二年级一班32支,又分给二年级二班35支,①一共分去了多少支口琴?②二年级三班需要40支口琴,剩下的口琴够分吗?”学生往往因为读题不全面或没读懂题就开始解答。大部分学生在解答第①个问题时是这样列式的:100-32-35=33(支)。而导致第②个问题的解答也是混乱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读题能力,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懂,就更不要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比如,先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通读全题的好习惯,再告知学生在读题时应当将有用的数学信息勾画出来,寻找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如这道题告诉我们三个条件“有100支口琴,一班分了32支,二班分了35支。”问题是求“一共分去了多少支口琴?”要求一共分去了多少支,应该是需要后面两个条件,与总数100支是没有关系的。而这100支口琴这个条件是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才需要的。只有让学生明白题目是让你干什么?题目当中有什么?题目中的信息有什么用?可以有清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当中的问题。

小学生除了应该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培养他们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读题就是这些能力之一,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读题的能力,提取出题目中有用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还应该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无趣的。解题过程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不要只注重结果,应通过解题过程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发现学生的学习漏洞,进行及时地补救,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付丽萍,王丽珍,薛莉.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与区域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基于大同市十所小学数学教师TPMK现状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6,(01)

论文作者:樊丽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_樊丽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