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书店,售书业的燎原之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火论文,书店论文,售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悄然走来的连锁书店
声势并没多大,连锁书店已走进你的生活。
1993年9月12日,江西3S蓝色书屋开业。1995年11月,“3S”蓝色书屋更名为“江西席殊书屋”。1995年10月1日,广州席殊书屋开业。1996年7月28日,北京席殊书屋试营业。1997年1月1日,上海席殊书屋开业。1997年2月1日,席殊书屋在美国旧金山湾开业。与此同时,武汉席殊书屋连锁店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如今,席殊书屋号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连锁书店。该书屋预计今后将在全国扩大为300—500家。
广州日报连锁店有限公司是广州日报属下的一个机构。1996年该公司设立了一个配书中心,表示是“为图书销售实现真正意义的连锁而设置的第一个配送中心”。同时,该公司在广州市内拥有几十间售书连锁店。作为连锁店,其最初规划可推至1994年底。
同在广州的,还有一家“彩虹书屋”,目前该店在广州已拥有13家连锁店。而在1994年时,该店仅有3家分店。
在华中重镇武汉,有一家“天天书店”。1996年10月,该店改为连锁形式的书店。目前它在武汉拥有两家连锁店,其北京的连锁分店正在建设之中。该店声称将在今后三年内在全国东西南北中(即上海、西安、广州、北京、武汉)设立五大分部,然后推至500家连锁店。
福建的“晓风书屋”是源起漳州的一家书店。经过艰苦奋斗,目前,该书屋地跨泉州、漳州、厦门。拥有8家连锁书店,成为跨地区的连锁书店。
在北京,成立于1993年初的万圣书园于去年3月在北京音乐厅设立分销店,形成图书连锁。另一家颇具实力的风入松书店目前在北京市内拥有三家分店,尽管该店表示尚未有连锁之意,但连锁形式已经形成。中国书店是国有的古旧书店,以经营古旧图书为主,该店在北京市内各居民区拥有多家分店,形式上也具备了连锁书店的模式,其集团效益也颇像连锁书店的规模效应。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2月正式向新闻出版署发行司请示在全国有关地区建立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当年4月,新闻出版署发文正式批准该社建立建筑图书连锁店。实行建工版图书连锁经营。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连锁书店至此成立。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建筑书店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连锁店。
连锁书店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经营方式,正以其独特的姿态挺进国内图书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显示了兴趣。
连锁书店,源起何方
连锁书店,是一种上有总店、下设许多分店、以相同牌号联合经营的集团化书店形式。西方国家的连锁书店通常分为全国性连锁书店和地方性连锁书店。以美国为例。美国最大的3家全国性连锁书店是:巴恩斯与诺布尔公司,B·多尔顿公司、沃尔登图书公司,其中以巴恩斯与诺布尔公司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据1993年的统计数字,巴恩斯与诺布尔公司在全美共有916家中型书店、781家购物中心和135家超级书店。到1996年,该公司拥有386家超级连锁书店。B·多尔顿公司在全国各地有700多家书店,沃尔登图书公司有900多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资金雄厚、管理严格、信誉良好、统一进货、营业额高。所谓地方性连锁书店是指只在某些地区范围内经营的连锁书店。美国芝加哥地区有克罗克与布伦达诺公司,美国东南部地区有盖特韦公司。它们的规模比全国性连锁书店要小一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挥地区性优势,在当地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读者,经营方式与全国性连锁书店基本相似。
那么中国的连锁书店是怎样发生的呢?
席殊书屋董事长席殊经常利用出国的机会对国外的书业经营进行考察,吸取了西方同行的许多经验和秘诀,可以说席殊书屋是在借鉴西方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而成长的。《广州日报》最初是自办发行,为了搞好自己的发行工作,他们借鉴《南华早报》、《星岛日报》的发行经验,同时注意到发行报刊的主渠道邮电所对居民区覆盖的特点,创办了自己的发行机构。在此基础上,他们从自身文化企业的角度出发,开始经营图书及文化用品,从而走上图书连锁之路。广州日报连锁店的发展无疑也来自一种借鉴。
中国的连锁书店还来自一种探索和摸索。福建的晓风书屋初创于1987年,主营西方哲学方面的书。然而到1989年时,主营文史、艺术图书的书屋便陷入困境。图书销售周期长,学术书读者面窄,积压较多,面对这种状况,经理许志强试着开了一家连锁店,不久就发现此举为图书积压找到了一条消化渠道,此后便走上连锁之路。广州的彩虹书屋,一开始书店位置不好,出版社在发书上也不便(因量少),后来,经营者殷继钢主动打开自己的图书销路,实行书刊邮购,上门送书。当他选好第一家新址零售时,读者反应异常良好,这使他顿悟到地址的重要而由此萌生了多选址以适应读者之求的想法,分店便一个接一个地开下去。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两个书屋的主人都不约而同地感慨,自己的连锁来源于困境中的黎明之光,“穷则思变”,正是一种摸索中的变革。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向新闻出版署送的报告中认为“广大读者呼唤建筑图书连锁经营”。在报告中他们指出,“经济学界认为,连锁经营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便民利民的商业经营和组织形式。据国外经验,一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250—600美元水平时,连锁商业应运而生。199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178元人民币,约折合370美元。”说明连锁经营的外部条件已形成。另一方面,报告中表示“新闻出版署十分重视在我国推行图书发行业连锁经营。于友先署长、计财司吴江江司长曾撰文指导我国图书发行业连锁经营的实践。于署长指出:‘我们要鼓励发行行业,包括出版社自办发行普遍实行连锁经营,专业出版社可以建立销售专业图书的连锁店,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以竞争促繁荣。’”中国建筑书店在此基础上形成连锁经营。
可以说,连锁书店之所以出现,正是一种时代发展的需求,无论是自我摸索还是他向借鉴,中国的连锁书店正走上一条应走的路。
星星之火,势在燎原
商业连锁店的主要优点是:由中心采购单位统一采购,条件可望优厚;经营成本低;可统一为各零售商店同时刊登广告,节省广告费用;新产品,新办法可先在一个销售单位试销、试办而不致影响整个业务的收益。
连锁书店作为商业连锁之一种,其集团化的销售形式易于在读者消费群体中形成一种“名牌效应”。就像麦当劳一样,几个书店的统一标牌能够形成一种整体形象,增强书店的影响。当书店以服务和质量赢得声誉时,这种声誉会迅速扩展到每一家自己的连锁店,从而赢得更多的读者。对于读者来讲,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而不必为了一本书非得到某个地方,给读者以较多的选择机会。
连锁书店的另一好处是进货上可得到更大的方便和更多的优惠,因为连锁书店拥有较大的销售量。对书店而言,不同的书可以调配,以达到图书信息上的互通有无及对书店所处地域读者环境的适应。图书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它具有信息产业的特征,因而连锁书店在信息上的优势成为书店强大竞争力的有效来源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詹姆斯·麦格雪戈·伯恩著的《领袖论》,席殊书屋以其连锁的优势,由北京分店迅速将书调往广州分店,因而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把该书调往广州之时,《领袖论》已在广州席殊书屋呈三个月独家销售之势。无疑,书店连锁的优势对出版社无形中造成了一种竞争和挑战。
连锁书店在中国还只是一种新兴的形式,但这一新兴形式却表现出了新气象。在谈到书店建设时,席殊书屋北京连锁店的负责人焦国武认为,席殊书屋非常重视书店建筑风格和书店内部设计。席殊书屋的建筑是美籍华人设计师张永和设计的,有人说他“改写了中国书屋建筑史”,建筑师张永和说:“中国只有书店的房子,而没有书店的建筑”。这表明了连锁书店在追求商业连锁的同时对书业文化的追求。与席殊书屋相类似,福建的晓风书屋也追求画廊的装饰,以营造一种书店文化和艺术氛围。
作为一种世界书业趋势,西方的连锁书店已在西方的图书销售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那么,刚刚起步的中国的连锁书店又如何呢?
福建的晓风书屋和广州的彩虹书屋当初走上连锁是走上了一条新生之路。如今,他们发展势头良好,赢利也不错。席殊书屋刚刚起步,铺开的面比较大,而且目前正在设计之中,投入较大,焦国武表示,社会效益良好,经济效益是基本持平,略有赢余。
武汉的“天天书店”从去年10月份正式连锁以来,营业额呈一种稳中有升的趋势。
因此,中国的连锁书店正走着一条上升的路。经营者们信心十足,晓风书屋的主人许志强认为连锁书店是一种趋势,因为规模化和集团化正是国际商业的一种大趋势,他相信连锁书店应该会越来越多。广州彩虹书屋的主人殷继钢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单门独户地发展已经不行,以连锁占阵地才是发展所向,他相信连锁书店的潜力很大,将有较大发展。席殊书屋的焦国武则认为连锁书店是世界书业趋势,非常有后劲。他认为连锁书店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更多地与读者和社会接触,在形成社会效益的同时易于对市场进行把握,另一方面是它的健康发展能够以规模效应来带动经济利益。他说,连锁书店在中国的读书业已经开始显示优越性。因此,尽管席殊书屋目前没有较大的经济收益,但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新兴的连锁书店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挺进中国图书市场。武汉的“天天书店”,在其正式转轨连锁之前,曾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CI设计。彩虹书屋的殷继钢认为,连锁书店要真正发展,必须走商业规则。席殊书屋则拥有大量的企划人员,他们利用其原来3S学校遍布全国的优势,进行严格意义的企业发展和管理设计。这种现代企业的姿态也正说明了连锁书店有所发展的原因,而这种姿态无疑将使其未来受益。
连锁书店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其集团化的经营模式。谈到书店,人们便不能不提到新华书店这一中国书店业的龙头老大。许多连锁业经营人士认为新华书店相当具备连锁的特征,而有人士认为新华书店也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进入图书市场。
就连锁书店的发展,记者采访了新华书店总店的总经理邓耘先生。他说:“连锁书店的发展应该是一个趋势。连锁书店使图书由分散经营走向统一,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图书的有效供给增加,销售渠道畅通,从读者方面来讲,它可以适应读者的要求,因而是一种发展趋势。”
那么,新华书店与连锁书店有些什么样的关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就理论上而言,新华书店应该是具备连锁书店的特征的,但是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制约和限制了新华书店向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书店发展。一些行政上的问题和地方保护使得商品流通体系难以形成。市场分割和资金纽带等等使得新华书店在根本上不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有业内人士称,新华书店可以在某个城市或者地区进行试点推行,形成地区连锁。
中国的连锁书店毕竟刚刚起步,经营者们正在苦苦地摸索。对于中国的图书市场而言,连锁书店也正是一种试探和期待。中国的连锁书店能否真正踏入中国图书市场,并占领一席之地,是经营者的期待,也是每一位关注中国图书事业发展者的注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