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集体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民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3页。)寥寥数语,既体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的一贯作风;也蕴含着较为完整的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思路。
一、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作为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南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认为它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 年9月版,第12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也从中明确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地位。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在充分把握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后得出的科学论断,在很多方面依据我们党处理问题的经验,放眼世界,结合时代特点,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对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作出了本质性的揭示,从总体上阐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比如他关于“应该把少数民族的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1页。); 我国各族人民已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6页。); 我们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46页。); 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7—168页。);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7页。);“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 就会出乱子”(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7页。 )的论述等等,高屋建瓴,蕴意深刻,切中实际,为解决新时期的民族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理论的旗帜是实践的向导,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会迷失前进的正确方向。面对我们这么一个民族成份较多,分布比较广泛,总体发展程度落后,且发展层次参差不齐的国情,要真正认识和解决好民族问题,就必然高扬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旗帜,领会和掌握小平同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从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富强的高度来全面、正确地认识民族解决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自觉意识;一切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的原则,不断求索创新,在实践中找办法、拿措施。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努力提高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如果把民族地区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其社会发育的总体程度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底层。在这种形式下,全国乃至民族地区的发展“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15页。),否则, 就会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不必要的的损失。具体到民族地区,就是要坚持科学求实的作风,“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快慢得当,慎重稳进。”(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4页。)要注意到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征,一切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学习和借鉴别的地方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发展路子。
“我国的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地区之间,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比较不发达的地区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和互相联系的,这种格局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9页。)。从一定意义上讲,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 第250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全局和民族地区的实际,运筹帷幄,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为民族地区制定了缩小差距,实现全国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即在提前实现翻一个番的基础上,到本世纪末完成翻两番的任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格局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多数民族自治地方将会逐步接近或赶上当时全国的中等发展水平,有些则可能赶上全国先进水平。”(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9页。)
就民族地区而言,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固树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评判标准”(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11页。),在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上要坚持更加务实、更加灵活的原则,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变革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体制、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坚决摈弃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期被当作社会主义特征而加以推行倡导,却又属于不问实际、超越阶段、与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东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相应的机制。只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飞跃,民族地区的经济才会有比较快的发展,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
“应该看到,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拥有我国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尚未开发的资源,从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前景,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状况。”(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8—229页。)但由于以往过于强调资源国有,忽视了资源产地的利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资源产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以往的资源开发机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除了“应处理好国家企业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开发建设和各民族群众的经济利益关系,为民族地区多办一些实事。尤其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的科技人员和工人”(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30页。), 把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主权下放到民族地区之外,还应该实施能源置换战略,实现资源型产业的战略性西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并通过市场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从近几年中央加快实施“西移”战略来看,合理开发西部,使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设想正在变为现实。
扩大开放,不断拓宽民族经济的外向发展空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地区崛起的希望和潜力所在。民族地区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把握时机,有意识地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对内对外开放。“首先要面向国内比较发达地区,加强多层次的横向经济联系,扩大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在这种横向经济联系的合作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积极主动地向民族地区转让技术,帮助他们培训人才,并给以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援。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厂、联合开发资源、补偿贸易等办法,实行优势互补,促进民族地区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注:李鹏:《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68页。)。其次, “要把扩大陆地边境的对外开放,作为我们整个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9页。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双向开放。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民族经济引向良性循环。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主要靠当地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9页。),激发内在的活力。 但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的启动与发展还需要政府“根据全国的发展战略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以扶持和帮助。”(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1页。 )(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页。)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强化民族地区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民族地区行政机关的建设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它的机构设置、干部配备、职务构成、职能任务以及执行职务时语言文字的民族形式和内容都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做及时、必要的调整。另外,目前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办事效率不高,官僚主义严重等现象,已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地区地考虑到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上述要求进行机构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奖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5页。),裁撤冗员,为“超载”的机构“消肿”,建立起人员精干、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民族问题的解决也必须纳入到法治轨道。在现实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比如上级国家机关的一些部门性、行业性“条条”的相关规定,从各自的利益群体出发,对民族地区根据宪法和区域自治法作出的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发展的举措不够尊重,甚至轻易否决。对此,有关部门要强化法制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对民族工作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要制定实施自治法的规定或措施。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法规,要体现自治法的精神,有助于自治法的实施。要抓紧制定自治条例。”(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 第255页。)决不能以内部文件或规定阻碍民族地方的发展。 江总书记曾经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民族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5页。)很显然,实现这一要求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是切实解决民族问题真正有效的方向性举措。
四、把握机遇,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3页。)的号召。民族地区在具体的工作中, 应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民族地方的实际,对民族政策的发展完善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注意坚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把经过实践检验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得到各民族人民拥护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页。);对于部分有效的政策,要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对于完全失效的政策,要视情况予以废止,并制定出相应的新政策,以新代旧;同时,还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时地出台一些符合民族地区发展,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协调的新政策,完善民族政策体系,努力使之付诸于民族地区的实践中去,转化为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动力。
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存在都有一定的相应条件。在当前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更趋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民族地区“应该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及时对现实生活提出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回答。”(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9页。)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实证性个案研究,要把制定和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论证,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五、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3页。 )这既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寻求共同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地域大小,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都对祖国历史和现代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都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着相同的义务。”(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6页。)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 民族平等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基本点。中国的民族政策能够赢得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各民族在各方面一律平等的原则。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原则,使各族人民能够平等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团结一致,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和谐的民族关系本身就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不仅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56个民族的大团结。所以在今后的民族工作中,“我们要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和民族平等团结的旗帜,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页。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宽松稳定的外部环境。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活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外在形式之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进步的历史,对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经常抓、反复抓,坚持不懈。”(注:江泽民:《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43页。 )必须在全国人民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页。 )“这种教育,要成为整个国家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页。)在宣传形式上, 要避免形式主义,“要根据新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页。)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达到各民族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实现真诚团结。”(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27 页)才能使各族人民都了解56个民族休戚与共、团结奋斗的历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中发生的问题,一般都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当通过民主协商、贯彻民族政策和进行民族政策的再教育,妥善解决。”(注:李鹏:《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新时期民族工作文选编》,第425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9月版。 )要制定有关处理影响民族关系事件的制度和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高度重视容易诱发影响民族关系事件的热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不断消除民族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六、从战略高度着眼,进一步加强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
李鹏委员长曾经指出:“民族问题的最终的解决,必须根据党的一贯方针,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33页。 )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我国的民族问题解决的一直比较好,尤其是在近些年国际风云变幻,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却始终保持着民族地区的总体稳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一支能够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民族干部队伍。党的十五大从世纪之交的战略高度着眼,提出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族干部培养工作,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决心。
“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6页。)但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来看,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等。要改变上述不足,就必须使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干部“四化”原则,培养造就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此,“各级党委要以更大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和各种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在数量上有计划地扩大,更要在提高素质、改革结构上下功夫;既要注意选任一批能在九十年代起骨干作用的干部,更要注意选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7页。)藉以为民族地区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多方面的历史性任务,只有业务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门,要同民族地区共同研究,认真商量,作出进一步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规划,并切实付诸实施。”(注:李鹏:《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70页。 )要积极拓宽培养选拔民族干部的途径,“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应当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办法和形式,对口帮助民族地区培训各种专业人才。要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与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结合起来,不仅继续选调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到民族地区工作,同时也要选调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内地、沿海地区工作或挂职锻炼。”(注:李鹏:《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70页。)加强民族干部对现代化科学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近些年的实践表明,这些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增强党性,加强各民族干部的精诚团结与合作是我们党对干部队伍的一贯要求。“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干部,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不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肩负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共同责任。”(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32页。)因此,民族地区在干部队伍建设上, 一定要努力作到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与培养选择汉族干部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战斗整体。在具体工作中,“各民族干部都要相互信任,互相学习,团结合作”(注: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族人民的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32页。), 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两个离不开”思想,推动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七、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激浊扬清,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内在要求。”(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3页。)从现在和将来发展的角度看,民族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重在建设上,这一建设要服从于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还要从实际状况出发,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致力于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我们“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7页。)以此为武器,来凝聚人心, 统一行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升华为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7页。 )要积极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7页。)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继续搞好民族地区特别是乡村的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文化工作者要坚持深入基层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3页。)民族教育和科技落后的现实是制约民族经济文化快速向前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力度,发展完善民族教育体系,“应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学制、办学形式等方面,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3页。),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3—254页。)做好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力争在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标。“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积极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3页。)尽快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要建立和健全农村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实用科技的普及、培训和示范推广。”(注: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53页。)
很显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思路是对邓小平民族理论思想的坚持与发展。面对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下一个世纪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从全国上下“一盘棋”的高度出发,高扬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研究和把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工作”的基本思路,密切结合实际,真抓实干,把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思路付诸于实践,并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完善,不断开创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标签:民族问题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大团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