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赵红琼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就患者10例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和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神经、肢体功能的治疗及恢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治疗依从性等效果显著,同时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226-02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老年人因脑部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供血不足而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进而引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对患者的生活、心理及家庭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社会负担,治疗时间是影响本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病发病早期仅是部分脑细胞凋亡,从脑组织可逆性缺血发展到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是一系列病理过程[3],早期康复护理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等均有显著促进作用[4-5],在病变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预后效果。现选取本社区内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探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内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相关诊断标准[6],经脑部CT、MRI确诊,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5.34±6.73)岁。排除标准:既往脑卒中史者;既往认知功能异常者;既往肢体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此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组10例患者均待生命体征稳定即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具体为:①心理干预:本病发生时患者多无心理准备,加之肢体、言语等功能异常,患者多会处于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的状态,会加重病情干扰诊疗,护理人员要通过语言动作等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借助治愈案例提高病患的信心,为治疗提供基础;②功能康复训练:时刻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按摩病患四肢,加速血运,行患肢早期关节活动,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开展早期肌肉功能锻炼和早期言语功能训练。在功能训练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可借助作业治疗的日常生活模拟项目,提高患者的兴趣,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平衡训练从坐位到站位逐渐过渡,训练过程中要防止患者跌倒;③饮食指导:早期以流质饮食或鼻饲为主,食物须富含高蛋白、高纤维和高维生素,蛋白质以鱼虾为主,清淡少盐;④认知功能护理:多与患者讲述本病的发病、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对诊疗和护理工作的参与度;⑤家庭护理干预:与病患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在行功能锻炼时做到陪伴和鼓励,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护理前后分别采用卒中量表(CSS)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对患者的神经及肢体功能进行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r指数进行评定:<40分:生活无法自理;40~60分:外界帮助下可进行自理活动;>60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治疗依从性评估:完全依从: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基本依从:基本遵医嘱进行治疗;不依从:不常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中断治疗者。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结果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8周后,患者CSS评分显著降低(P<0.05),FMA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对比(x-±s 分)

 

2.4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前护理满意度为7例(70%),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100例(100.00%),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饮食结构、生活作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7],高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后遗症率等原因使得患者多对本病充满恐惧,康复护理以现代康复理论为支撑,通过心理支持、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运动训练等方式,重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早期康复护理以神经、肢体功能障碍为切入点,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神经系统功能。本研究发现,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覃丽容,周建仪,曾奕云,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2):78-80.

[2] Stato S, Yamakawa Y, Terashima, et al.Efficacy of milnacipran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open-label study[J].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6,60(5):584-589.

[3]王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4(31):1495-1497.

[4]成巧梅,宋葆云,李玮,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5]朱建玲,廖亮华,陈树丹,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 ,21(7):628-629.

[6]陈清棠.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6.

[7]陈爱红,曹利民,裴静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2):111-114.

论文作者:赵红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赵红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