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下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段仕媛 贵州师范大学
摘要: 全球化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发展,文化的多样化及全球化也步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都存在不少问题,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不少的质疑和影响。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处在时代发展迅速的和文化多样化的环境中,如何对待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本根与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和魂。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走向世界大舞台,中国传统文化也走出国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而当今时代是政治经济一体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是全球化高速运转的时代。在当今时代,大学生如何对待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等这些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全球化浪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一词频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几度成为热词。最为常见的含义是全球进程的一体化,最先用于经济全球化,后来逐渐延伸到各个领域的一体化,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1]早在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解释了全球化过程的两个层面,一个是经济层面,一个是文化层面。全球化浪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最为突出明显。
(一)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思想基础同时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至今仍对中国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2](P57-58)。中国传统文化深植于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精神思想、为人处世中,默化为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关于修身养性、道德品行、理想志向的思想被“全盘西化”、“彻底无用”,甚至认为是人性自由的枷锁和禁锢。当代大学生在这一思潮的冲击下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跟风随大流的盲目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将其视为“旧社会的糟粕”,不符合当下世界的发展趋势,人性解放自由的要求。许多大学生盲目崇尚国外,一昧的追求个性解放,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友善等优秀品质摒弃,染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奢靡之风而不自知。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和观念一再被否定,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地位。
(二)歪曲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广泛,小到修身大到治国平天下,无论是道德情操的修养还是治国理政的民心所向,都具有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当代大学生本应秉承着留其精华,丢其糟粕的思维肩负起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陷入精华与糟粕界限不明,好坏不分,是非不辨的困局。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仁爱道德,泛爱大众,道德礼仪等被歪曲为管事太宽,想得太多,杞人忧天的空泛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被歪曲为是贫穷的象征,善良是弱懦无能的标志,贤良淑德是对女性的奴役。[3]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被认为是老古董,诗词歌赋被曲解为无病呻吟,靡靡之词。等等,这些中国历史文化沉淀的价值观被曲解,被推翻,被看做是时代落后的标签,被视为禁锢人性、历史倒退的象征。文化不可避免的被全球化浪潮冲击,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其他文化的碰撞,面对这些具有时代挑战的问题,大学生该如何抉择,如何正确对待呢?
(三)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全球化带来多元文化思潮,互联网的发展让各国文化交融互通。全球化中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掀起的学习英语热潮,冲击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学,使当代大学生降低了自身对汉语的读写要求,更加注重英语学习所带来的利益。韩剧盛行给国人对美转变了看法,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整容热,国人不愿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价值。形式主义和西方优越论使中国传统佳节一度成为笑话,例如西方的情人节越来越火热,中国的七夕节却越来越冷淡,诸如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等节日气氛和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佳节。多元的文化思潮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及追求,首当其冲的是大学生的观念价值和思想行为。当大学生不愿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产生怀疑,在思想上的质疑必然导致行动上的迟疑,大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都不愿主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会导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取代或是断开连接的危险。
二、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都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全球化浪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歪曲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平及不实行霸权主义的思想决定了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弱势地位,其弱势地位变相的被曲解为无用论,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当代大学生误以为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无用,怀疑国家政策,动摇政治方向。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不可避免的致使中国传统文化掺杂西方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当代大学生容易在思想的冲击下盲目跟风,削弱文化认同感,消散民族凝聚力。
皖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量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降水量1 440 mm、蒸发量894 mm、径流量48.23×108 m3、径流深749 mm。上游山区径流深可达850 mm以上,径流系数偏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源和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结合当下时代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念。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一些封建社会的旧思想和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糟粕。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这些具有时代落后性的部分文化突显出来,并被西方文化加以放大和夸张,甚至歪曲取义,隐藏在看似符合全球化发展实则充斥着霸权主义性质和思想意识领域占主导地位的阴谋之下。这些被夸大、被冲击的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不符合世界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有人恶意把这一部分糟粕、变质的传统文化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甚至以偏概全的否定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试图污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这些夸大、冲击和扭曲观念混淆了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让当代大学生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空泛说大话、不切实际、没有用处的错误观点。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产生国家无用论,缺乏文化认同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具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在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下,中国主动打开国门,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接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形成互学互鉴赏、交流学习。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反复思考,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虽然全球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更加凸显,被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00后成长在网络文化繁荣发达的时期,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对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养成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交往能力上起到明显的负作用。00大学生普遍倾向于“低头族”,对社交活动兴趣较低,且存在一种先天的自我优越感和伪成人感,沉迷于自己的世界而忽视与外界进行交流联系,一旦在交友和恋爱中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二)削减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对2 440份云南地方稻种苗期抗旱性在不同气候带中的多样性分析(图2)表明,不同气候带稻耐旱性多样性指数依次为:中亚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耐旱性均匀性指数依次为: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结合各气候带的海拔和温度规律分析表明,稻苗期耐旱性多样性有随海拔升高和温度降低而减小、随海拔降低和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通过对各气候带中分布的稻苗期耐旱性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图3)认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是稻苗期耐旱性多样性富聚气候带。
(三)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历史,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对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源于大学生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产生怀疑和动摇,致使多元化文化及其意识形态领域的侵入。全球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进步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下遭受到质疑是必然现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念和方法,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三、当代大学生应正确对待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粘虫又叫行军虫,其幼虫主要是以玉米叶片为食,属于群集性害虫,在爆发初期啃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失,由于粘虫的杂食性较强,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大规模爆发时,会将整亩田地玉米苗株茎叶啃食干净,造成绝收。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和文化的形成一脉相承,历史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文化是历史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基础,凝结了五千多年的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民族认同。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削弱了中华文化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削弱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没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民族认同感的民族是抓在手里却从指缝间溜走的散沙,缺少凝聚的力量和团结的基础。大学生阶段是价值观念的成熟时期,全球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对以往经历的事或者信仰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成熟发展。
大学生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受全球化的冲击,表现盲目选择和摒弃。如何正确对待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领导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全球化和西方文化的大融合必然会导致价值观、文化观多样化,任何一种价值观和文化观都会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不动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中国传统文化的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能够明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大是大非和糟粕精华,不为西方思潮所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方向。
(三)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学习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仅仅源于专业知识以及课堂强制性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非专业的大学生不曾读过四书五经,甚至不曾主动学习《史记》、《左传》等经典书籍。对民族戏曲艺术更是一窍不通,就连“国粹”京剧也觉得繁盛无聊,无人问津,对一些旗袍、汉服、戏曲等名词只是单纯的了解,不知其中深厚之意。[5]不能融入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不能全面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深刻内涵。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浪潮下应该深入了解和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自觉全面拓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研究领悟其价值观念和蕴含意义。
(四)坚定“四个自信”,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文化自信是基础的自信。当代大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培育民族自信、民族认同和民族共同意识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就没有民族自豪感,没有向心力,更没有精神指引。大学生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任。“四个自信”,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脊梁。坚定“四个自信”就是要挺起脊梁,奋勇前行。当代大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坚定文化自信,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确保民族根基,国家脊梁不动摇。自信不是骄傲自满更不是故步自封,不是自视清高更不是一味排外,而是坚定在未来的继承和发展中能够更加繁荣昌盛。大学生应当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自觉担任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大任,坚决抵制错误的思潮,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过程中的发展问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摒弃地予以继承[6]。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当代大学生须正确对待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J].理论观察,2014(2).
[2]金涛.中国传统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57-58.
[3]梁琴琴.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山西农业大学,2013(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474
[5]谷少杰.文化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实事求是,2012(2).
[6]习近平在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2).
作者简介: 段仕媛(1994-),女,白族,贵州盘县人,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