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德艺术论中的“天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康德论文,天才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键词 文艺美学;康德;艺术论
在“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康德具体地阐释了有关艺术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康德艺术论。这里,康德花了许多笔墨表述了关于“天才”的理解,康德的这一“天才”是指艺术家的创作才能,从其形成方面来看,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即先天的心意功能和后天的学习、训练、培养的有机统一;从其表现来看,是艺术家的审美表现。这一思想对浪漫主义文学和近代非理性主义文学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康德只是抽象的、统括性的阐释这一问题,这就给人们理解康德的这一“天才”思想带来许多困难,加上康德美学、哲学、伦理学的晦涩,使许多人对此难以作全面、正确的理解。我们认为,康德的这一思想是康德艺术论的实质和核心,只有正确地把握其“天才”思想,才能深入细致地分析康德艺术论的实质,理解其要旨。因此,探讨一下康德艺术论中的“天才”思想,对学习和推进康德美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看其天才的含义。
康德艺术论中“天才”的涵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天才是天生的,是一种自然禀赋;第二,天才是艺术家创作才能,它必然有着社会性。对天才的天生的一面,康德直言不讳地作了论述。他说:“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既然天赋的才能作为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机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①。通常人们据此认为康德所说的其天才的天生的一面,就是指艺术家的奇特的想象力。朱光潜先生认为:“康德把天才窄狭化到想象力”②。瓦·费·阿斯穆斯说:“在康德看来,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天才,即创造这一类作品的先天能力。……本能地意识到艺术本质的天才,是在产生和发现审美思想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这种审美思想要求把想象力和理智结合起来。”③吉尔伯特认为:康德的“创作天才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Geist,即灵魂的存在。康德所说的‘灵魂’是指天生的‘生殖力’(fecundity)——心灵的一种丰富性,这种‘生殖力’促使那些甚至是飘忽不定和模糊不清的‘枝条’(offshots)的萌芽和生长,而在艺术创作中,若没有这种‘枝条’,则任何有独创性的作品都不会问世。”④吉尔伯特把康德的天才的想象力喻为“枝条”。这些理解虽说表述不一,但他们都把康德的“天才”理解为想象力。这是对康德的“天才”的自然性的理解。这种理解,有其切中康德“天才”含义的一面。但是从这点出发,也有许多人理解康德的天才思想就是唯心主义,随之加以唾沫,痛加斥责,产生了一些不公正的价值判断。对天才的社会性的一面,康德的论述较为分散,也多为人们所忽视,这是导致对康德天才含义理解不全面的症结。康德认为天才是有社会性的。这种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化的。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思想、能力,等等都是社会化的。康德说只有当一个小孩他自己说出“我”时,他才有人的意义,刚出生的小婴儿是不能称为人的⑤。康德把人理解为社会生活中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因此,人的思想、能力等就订上了社会的烙印,人的自身发展就具有社会性。这是康德思想的逻辑起点。因此,康德讨论人的天才是承认其社会化的。第二,艺术家的创作才能不能缺少社会实践。艺术家的艺术天才是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康德说:“一切自由艺术里仍然需要着某些强制性的东西”⑥,这些“强制性的东西”是“在诗艺里语法的正确和词汇的丰富,以及诗的形式韵律”⑦,等等。而这些“强制性的东西”怎么得来呢?显然必需是学习、训练、培养得来。就是从艺术鉴赏来说,其天才也是离不开后天的培养。他说:“鉴赏力是艺术家由于许多艺术作品及大自然范本的观摩练习出来和改造过,而运用在他自己的创作里并且经历一些常常辛勤的试验发现了那个形式使他的鉴赏力感到满足。所以这形式不是一种灵感的事业或心意诸能力自由飞腾的结果,而是一缓慢的,甚至苦心推敲,不断改正的结果,以便把它(形式)适合着思想而同时仍不使心意诸力活动的自由受到损害。”⑧这就告诉我们,艺术家的创造是不能缺少鉴赏力的,而鉴赏力也是经过学习、训练、磨砺、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认为康德天才的含义是社会化了的人的自然素质,就艺术家来讲是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育而成的创作才能。
其次看天才的艺术表现。
天才的艺术表现是什么呢?它是审美观念的表现。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它表现在美的艺术里。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怎样理解美的艺术呢?康德说:“美的艺术必然地要作为天才的艺术来考察”⑨。根据康德的理解,这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朱光潜先生认为它是“艺术创造”⑩。康德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天才可以制造规则;第二,天才有独特的特征;第三,天才是表达审美观念的才能;第四,天才与鉴赏相对立。这是康德天才的本质内容,表现出对历史和时代关于天才的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康德认为天才可以给艺术制定规则,由“可传达性”进行艺术表现。康德说:“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既然天赋的才能作为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机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那么,人们可以这样说: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11)这就是说,艺术是一种自由创造,艺术中的自由能与自然的自由相结合。由于艺术具有目的,也就具有规则,可供人们去摹仿,但是这种规则不是象机械原理那样得来的,而是艺术家把规则体现在作品中,是艺术家在创造作品中来决定的。人们要获得规则,不能通过摹仿而实现,而是要通过对其要旨的心神领会并从中所得到的潜移默化。人们要学习艺术规则,必须具有艺术天赋。天才的艺术,不是摹仿所产生的,而是一种创造。艺术是不能摹仿的。这点,谢林认识较清楚。谢林认为:“艺术作品向我们反映出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同一性。”(12)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根本特点是无意识的无限性。”(13)由于艺术作品这无意识特点,所以艺术是不能摹仿的。近代绘画理论,认为摹仿或复制的艺术不是膳本,不具有艺术性,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说艺术中的无意识的一部分是不能摹仿的。这样,康德见出艺术的不可摹仿性以及艺术与摹仿的对立,表现出对艺术作品无意识的理解。根据这个观点,康德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不相同的。艺术不可摹仿,科学却可以摹仿。艺术领域有天才,科学里没有。艺术中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诠”的艺术现象,荷马是无法教会旁人写出他的伟大诗篇来的,因为他自己并不“能够指示出他们的幻想丰满而同时思想富饶的观念是怎样从他们的头脑里生出来并且集合到一起的,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而也不能教给别人。”(14)牛顿却可以把他的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传授给旁人。因此康德断言:“在科学里面最伟大的发明家和最辛勤的追随者和学徒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与此相反,对美术获得天赋的人是和他们却有种类上的区别”(15)。这一点被克罗齐作了发挥。克罗齐讲每个人都有想象力的活动,所以“每个人都是天才”,生活中只有大天才与小天才之分,不存在天才有好坏的差别。康德认为天才能够创造规则,目的是为了“艺术传达”。艺术传达就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达。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区分不是才力的大小,而是在于谁能进行自我表现。艺术家能进行艺术表现。大的艺术家会痛快淋漓地进行自我表现,把心中的情感化为形象传达出来。这就是天才的本领。非艺术家就没有一种化主观情致为形象的本领,所以不叫天才。科学家没有化悲痛、郁闷的情丝为形象的特点,所以不能称艺术家。康德说:“诗人敢于把不可见的东西的观念,例如极乐世界,地狱世界,永恒界,创世等等来具体化,或把那些在经验界内固然有着事例的东西,如死,忌嫉及一切恶德,又如爱,荣誉等等,由一种想象力的媒介超过了经验的界限——这种想象力在努力达到最伟大东西里追迹着理性的前奏——在完全性里来具体化,这些东西在自然里是找不到范例的。”(16)天才就是运用“语言媒介”传达情感。画家用色彩,舞蹈家用形体动作,歌唱家用音符。这样艺术家的心声变成了社会的语言,从而得到了自我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也传达出来了。
第二,天才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典范性、创造性、自然性、天才只是在美的艺术领域。这四点概括为不可摹仿的独创性和有普遍意义的典范性。它主要指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无法之法”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形式展现出审美观念的创造能力,即艺术创造的独特心理功能。不可摹仿的独创性是艺术创造中的“这一个”。对于同一对象,艺术家会发现其中的美,创造美的形象,这个形象为这个艺术家独有。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有着独创性。他说:“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17)这就是说天才就是要创造人所常见而又有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且是自己身心感受的。天才的创造同摹仿的习作是不相同的。摹仿不是自然的创造,而是机械的制作。由于天才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诠的心理状态,真正的艺术创作的感受只有作家本人才会知道,所以艺术中有人亡艺绝的现象。在这里,康德表现出关于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一些见解,这成为现代艺术的非理性主义的理论源泉。近代的达达主义、荒诞派戏剧等就是受这一理论影响的。对于这一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其实,康德的这一点是指艺术中的灵感。古希腊中的“迷狂”、“酒神凭附”、“天启”等都有关“灵感”的认识,康德在此虽没有直说这是灵感,却道出了对创作灵感的体悟,突出创作中审美的感受。这是符合艺术创作实践的,只不过康德有点夸大。典范性就是审美规范性的作品,是审美观念的表现。作品具有目的性,作品中的形象是规则与概念,直观与知性的结合,它可供人去学习。康德虽强调艺术中的非理性主义的因素,但更着力指出艺术中的理性因素,是一种合目的性的创造。在这一意义上,艺术又是可供人学习和摹仿的。没有这点,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艺术也不能实现艺术家的审美传达,人类的艺术文化也不会发展,只会成为一个偶然性的产物。这是颇有见地的。艺术要做到典范性和独创性相统一,只有美的艺术才可能。美的艺术是审美观念的表现,能实现想象力和知解力的和谐,是自由的,具有目的性,美的艺术是典范性和独创性相结合的艺术。
第三,康德认为天才是表达审美观念的才能,这种才能是指艺术家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素质,它是自然天成,与生俱来的。所以康德认为“天才”是自然的。艺术家的想象就是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想象力有再生性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再生性即人脑对记忆表象的一种复现活动,想象力的创造性则是在生活经验、感受和记忆表象的基础上推测、虚构、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能力。艺术家对此描绘最为生动。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说:“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象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寄寓和名目。”(18)艺术家有着这样天才的创作能力,就能创作艺术形象,创造美。艺术家的大小,就在于想象力的多少,准确地讲,就在于想象力的创造性的多少。大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性就多于普通的艺术家。普通的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性又多于非艺术家。想象力的活动是自由的(19)。康德说:“在审美的企图里想象力的活动是自由的”。这一点,黑格尔也表示赞同。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不要把想象力和纯粹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想象力是创造的。”(20)艺术是审美的自由表现,是一种合目的自由创造。康德指出这一活动是“把心意诸力合目的地推入跃动之中,这就是推入那样一种自由活动,这活动由自身持续着,并加强着心意诸力。”(21)这种“心意诸力”是什么呢?它是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康德说:“美的艺术需要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22)想象力能促使这些诸力相结合。想象力能使感性和知性相结合。艺术家有了想象力就使得审美感知变成审美观念成为可能。在艺术表现中,情感激活着想象力,想象力表现与悟性相结合。这种结合是自由的、和谐的,是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实现的。艺术家由于艺术感觉的激活,主体的情感、情调得到了调动,想象力把促使艺术家心跳的材料与悟性相协调,它不会有任何阻碍,直至最后和悟性相协调适应、同化。康德说:“向美的艺术作品提供丰富的素材”。想象力的“它对概念协合一致以外,对悟性供给未被搜寻的,内容丰富的,未曾展开的,悟性在它的概念里未曾顾到的资料,在这场合里悟性运用这资料不仅为客观地达到认识,而是主观地生动地认识诸力,因而间接于认识。”(23)这一活动:“想象力(作为先验诸直观的机能)通过一个给定的表象,无意识地和悟性(作为概念机能)协合一致,并且由此唤醒愉快的情绪”(24)这就是说:艺术创造有感知活动和消化材料的过程。有了素材,但还需要艺术家将素材与悟性相融合,它才会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艺术家把感知的材料变为艺术素材。不过康德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还有认识论的因素。我们知道,康德在对人类经验的来源的批判考察中,确定人类知识是始于经验,但并不等于经验,即康德讲的“感性直观”或“经验直观”不是知识(25)。艺术家的想象力与悟性相协同只能算是艺术家的审美感知,它有着可供认识的成份,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想象力与悟性相结合,是一个运动和调和的过程。在想象力与悟性相结合的过程中,想象力向悟性靠近,也不会受任何阻碍,它是不断地向悟性接近,直至最后结合,同时呈现出自由的特点。艺术家在理性的作用下,把悟性作用下的审美感知调和到适应理性的发展,与理性相融合,经过吸收、改造、同化,等等,想象力就与理性相和谐,形成审美意象(审美观念)表现出来。所以康德说:“这些东西给予想象力机缘,扩张自己于一群类似的表象之上,使人思想富裕,超过文字对于一个概念所能表出的,并且给予了一个审美的观念,代替那逻辑的表述。它服务于理性的观念,本质上为了使心意生气勃勃,替它展开诸类似的无穷领域的眺望。”(26)所以艺术家在想象力的作用下,悟性、理性、鉴赏诸力的综合,就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形成审美意象。由于想象力有这种知、情、意的因素,艺术就有真、善、美的成份。因此,艺术与哲学、伦理学相联系。想象力的创造性最为突出,它使心意诸力和谐,艺术家的主观表现得以实现。想象力联系着感性与知性,使心意诸力得以调节、和谐、同化,但是它的创造性却使得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在想象的活动中具有创造性。在想象力与知解力和谐的地方,就是想象力创造的营地,但是想象力的创造性的塑造并不是在它绝对自由的地方是最丰富的,而是在想象力存在于这样游戏间的地方是最丰富的,因此是依凭理性的游戏。康德说:“在这场合,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并且把知性诸观念(理性)的机能带进了运动”(27)。这就是说: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就是想象力唤起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力是自由的。康德说:“这主观的合目的性是想象力在自由中的活动”。我们知道,艺术是无目的合目的性的活动,是提供想象力的假定供人观照的审美对象,而不是要求以直接的实用目的,实践态度对待它。艺术创造虽然不以概念为中介,却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从它的形象、情节、场面中必然产生一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一些不确定的思想概念,其艺术品虽然是想象力假定供人观照的,但必然产生一定的政治伦理思想倾向,丰富人的精神文明,最后还是导致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效果,表现一定的合目的性。艺术创造是无目的的,但又是本能的无意识,它是有目的的活动的一种变种,一种自由升华,常常是从长期的有目的的活动转化而来的一种高度自由的境界,是暗合或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理性自由。这种“自由”越丰富,“天才”就越大。它虽然有着理性的因素,但理性化为感性形象,形成“感性直观”,就可以供人欣赏。想象力的生产性和创造性的功能促使想象力与悟性调知,形成艺术。想象力的生产性作用于审美感知。想象力的生产性是对象与概念相结合,这是想象力的基本功能。想象力的创造性作用于审美意象(审美观念),它使想象力作用某一对象时就会联想到其它类似的对象上去,且合乎规则。这叫做触物感兴,联类想象,它有着创新的特点。康德说:“人类心灵一个基本的能力,一切先天的知识,都得以它(想象力的生产性和自发性——引者注)为基础。”(28)康德所说:“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知识的这种联系结合就是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完成的。艺术家的情感、意识、思想、道德评判等,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力作用,艺术创造,就变成艺术品。
第四,康德认为天才与鉴赏相对立。鉴赏是依靠审美趣味,而艺术创造是依靠天才。他说:“评定美的对象作为美的对象要求着鉴赏力,对于美的艺术自身,产生美的艺术却要求着天才。”(29)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对象不同。他说:“一自然美是一美的物品;艺术美是物品的一个美的表象。”(30)这就是说,美的艺术中并不是表现的对象本身美,只要求被表现的对象所产生的形象显得美。这样,艺术美就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是一种审美的创造,艺术美就是比自然美更美。他说:“美的艺术正在那里面标示它的优越性,即它美丽地描写着自然的事物,不论它们是美还是丑。狂暴、疾病、战祸等等作为灾害都能很美地被描写出来,甚至于在绘画里被表现出来。”(31)这就是说艺术比自然美优越,它能化自然中的丑为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在康德看来,审美趣味只能给艺术提供形式,产生形式因,也就是说审美趣味受着理性的管制,是在理性的指导下的活动,而天才是审美的创造,是理性上的突破,创造审美的形象。在美的艺术里,审美趣味融洽到艺术形象中。艺术天才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方面。
再次看康德在天才方面的贡献。
康德天才思想是对时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理性哲学的反映。“天才”是西方美学上的一个老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古希腊文艺思想中的“迷狂”,“酒神凭附”,“天启”都是讨论人的天才,他们所讲的天才是指艺术中的灵感。在康德的时代,在德国美学中,“天才”是指艺术家的天生能力。鲍姆加登最先使用过“天生的”,“美学天才”这一概念。苏尔策尔也把“天才”看作是自然的天生能力,但苏尔策尔同时也指出,为了创造美,光有天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技巧、理性、判断。这就是说天才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创作能力。但在康德看来,天才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关键是指艺术家的创作才能——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象的表达能力。这是非常深刻的。康德说:“一个人的天才就是‘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但人们也把一个对此具有禀赋的人物称之为天才,这样一来,这个词不光用来指一个人的自然天赋,也用来指这个人本身。在许多领域里都成为天才,这就是一个博大的天才。”(32)很显然,康德的“天才”有着他时代的含义。此外,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所讲的对象符合主体的意识,人为自然立法,就是突出人的主体性,指出人的天生才能对于认识的重要性。他崇尚人的理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崇尚人的天才。人是自然的宠儿,是时代的天才。康德说“我是天才,我的书是留给时代的极少数有天才意识的人去读的。”所以,他认为艺术活动是天才的创造,这是自然的。康德在强调这一点时有些偏极,出现了一些矛盾的论述,显得不够准确。艾布拉姆斯针对康德天才的论述作出评定:“康德这位哲学家对英国和德国的批评都有广泛的了解,他觉得这个问题(天才——引者注)与他自己最喜欢采用的做法,即提出一系列二律背反而使自己从中得到解脱的战术,是不谋而合的。”(33)这里康德是否广泛了解当时的艺术评论这是存疑的问题,但指出了康德采用回避矛盾的方法却是切中了康德的要害。所以康德的天才思想浓缩着他时代意识和哲学意识,这可以说是一点不假,在此康德暴露出他崇尚天才,人的创造性,人的价值的思想根源,为此显得矫枉过正。康德天才的思想表明,天才是艺术家的创作才能。这种才能是社会化了人的创作能力。人的创作能力是指艺术想象和审美观念的表达能力,无疑道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其中天才是审美观念的表达能力给黑格尔极大的影响。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康德这一思想的发展。康德指出天才的艺术不可摹仿性,揭示艺术创造中艺术作品的无意识的一面,给克罗齐和近代非理性主义文学极为深刻的影响。克罗齐讲“直觉乃心灵的真实”,非理性主义文学强调艺术中的非理性因素,显然是这一思想的继承和扬弃。这些深刻地体现着康德天才思想的科学一面。但是,康德只是逻辑地分析了天才的思想的表现,没有指出天才创作的理论来源,这使其天才论显得空泛,缺少现实根基。从艺术创造的根源上看,艺术中的情感是有社会性的,所以康德的艺术天才思想就是乌托邦。
最后我们看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
由于康德天才的思想对他后代的美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有着许多真理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的。艺术是审美创造,我们提倡创造美的艺术,发挥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美的作品,让我们的时代艺术充满个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其次,艺术家要表现自己的艺术天才,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创造时代艺术,创造美,创造人民所喜欢的文艺,使我们的文艺具有民族特色,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注解:
①⑥⑦⑧⑨(11)(14)(15)(16)(17)(19)(21)(22)(23)(24)(26)(27)(29)(30)(31)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宋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52、149、150、158-159、153、152-153、155、155、160-161、164、163、160、166、163、28、161、161、157、157、158页。
②⑩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382页。
③瓦·费·阿斯穆斯:《康德》,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7页。
④凯·埃·吉尔伯特、赫·库恩:《美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51页。
⑤(32)康德:《实用人类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8-119页。
(12)(13)谢林:《先验唯心体系》,商务印书馆,第269页。
(18)孙子威主编:《文学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51页。
(20)黑格尔:《美学》,朱光潜泽,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0页。
(25)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泽,商务印书馆,第27-29页。
(28)郑昕:《康德学述》,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29页。
(33)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5-3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