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回顾与展望——中国戏剧:回顾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戏剧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20世纪的百年,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来自三个方面的力量:意识形态的革命、西方戏剧的引进、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刺激、影响和推动着这一转型的实现。
19世纪末喷迸的戊戌烈士之血,激励了初生的新纪元,舍生求义、追踪光明成为世纪之途。激切寻求变革的人们痛斥传统舞台在古典和风中的柔靡沉醉,希望把它变为新思想的传播源,于是身体力行地掀起旧剧改革,一时间穿西装、扯四门、搬讲演、唱皮黄、演时事、套程式的改良戏曲蜂拥舞台。形态的剧烈变异使得戏曲失去了传统的美,又不能真正更换为现实特质,很快引起厌倦,人们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戏剧。这是一种十分接近于生活形态的舞台样式,它能直接揭示现实人生悲剧与社会矛盾,又不需长期的特殊技巧训练,正是便利的匕首与投枪!人们顺手抄过,以之冲锋陷阵,并名之为话剧。随同这个过程发生的,是旧式戏园的改造——传统的伸出式舞台逐渐改为清一色的西方镜框式台口。其起始为1909年潘月樵等人在上海创建的新舞台,随后风靡全国。新式舞台一改传统的一桌二椅面貌,运用现代灯光设备和幕布,设置与实布景与机械传动装置(例如转台),迫使传统戏曲的表演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一些与旧式舞台共存的表演技巧逐渐失传。这时崛起的戏曲代表人物,例如京剧的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开始倡导在保留传统美基础上的表演形式革新,争取到了众多观众。但当时社会重点注目于新文化的建设,文学青年们一致倾心写实性的话剧舞台,投身其中者众,成就也众。留学归国的洪深、田汉等人的创作实绩,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并最终呼唤了戏剧大师曹禺的出现。舞台话剧在30和40年代争取民主、自由和幸福的斗争中,成为鼓舞人们意志的鼙鼓与号角,它激励了反抗,激励了革命,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人生。
共和国大厦在古老国土上的挺立,为20世纪下半页拉开崭新的序幕,舞台上一派莺歌燕舞、春光旖旎。一批有成就戏剧家如老舍、郭沫若等此时处于话剧创作旺盛期,戏曲舞台则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方针指引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由于苏联革命的政治影响,奠基于写实主义表演方法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成了中国舞台形而上的法本,再加上对“现实主义原则”的绝对化和崇高化理解,中国戏剧在单纯写实之路上逐渐走远,甚至再也容不得其他声音的出现。一些有独立思考的戏剧家如黄佐临等人,希望从事拓宽舞台空间的有意义的实践,但没有遇到适宜的气候。60年代到70年代强烈的政治喧嚣,更完全阻断了这种可能性。
历史的车轮无情碾碎残冬。国门开启,吾民忽然觉察到,世界戏剧已经改换了模样。戏剧观念早已变更,舞台格局也面目全非。追溯其起始,原来早在世纪初,与我们引进西方写实话剧的同时,西方舞台已经开始涌动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这四分之三个世纪中,西方遍尝了各种戏剧流派,从象征主义到表现主义,从荒诞派到后现代派。我们对于世界戏剧的这一走向竟然从来失察?并非如此。早在二三十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思潮已经波及中国,并且明显体现在先驱们的作品中,如洪深的《赵阎王》、曹禺的《原野》,都透示出象征主义的痕迹。但是,由于西方现代派思潮与中国当时的具体思想与文化环境脱节,中国缺乏对之解读的门径。我们的舞台戏剧还面临着更为焦灼的境况:80年代电视的迅速进入每一个家庭,使得剧场变得门可罗雀。这竟然又是一个出乎意料:西方现代戏剧持续了几十年的舞台和剧场形式的变革,其重要推动力是电影和电视从世纪初开始形成的威胁!
我们的戏剧需要从新定位,它必须找回其鲜活的本原性、诱人的假定性和富于感染力的剧场性,它必须开拓自己的表现空间,增强对当代人类精神的剖析力、介入力和裹卷力。于是,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戏剧遭遇了无休止的扰攘,由高行健三部曲《绝对信号》、《车站》和《野人》激起的舞台变革大潮,涌动了连天的波涛。力在突破成规的探索逐渐成为舞台定势,手法创新与形式探求变得重要和引人注目。各类手段都被运用,所有方法都被尝试,似乎在西方戏剧舞台上几十年中所发生过的变化、所形成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在中国舞台上一下子全部涌出。当然,对西方戏剧手法的吸纳仅仅是片言只语、掺熟夹生式的,这些手法在中国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它们只是被国人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联接、补缀和充填。然而,这场曾经遭到顽固抵制的戏剧变革,十年之后实绩显著。舞台模式已经极大改变,戏剧家们思维方式、舞台时空观念的灵活,以及对于现代灯光、装饰景片、舞台空间处理手段运用的熟练,都已经今非昔比。其结果是增强了戏剧舞台的现代感和形式感。不但话剧的面貌焕然一新,戏曲的传统形式也被挤压得多重变形。当然,在所有可以想到的现代戏剧手段都被试验过、经验都被运用过以后,需要确认我们的戏剧主流时,人们又进入另一个层次的迷茫。浮躁的声嚣渐息之后,需要的是一个沉稳的分辨、融化与推进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一部戏剧创作的成功被理解为:不仅剧本是独到的,其舞台形式也必需是独到的,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带来剧作真正的荣誉——这就是90年代末期的戏剧思考。
世纪之钟敲响,百年转型的戏剧过渡期或许即将结束,但中国戏剧拟或人类戏剧的新纪元仍然面貌未彰,它的舞台将向何处倾斜?有一点可以看清楚:21世纪将是一个东西方文化进一步实现融和的世纪,戏剧的肌体里也将融入越加庞杂的人类文化基因,其结果是形成一个东方戏剧和西方戏剧共舞于世的舞台大天地。至于中国戏剧的趋势,这里作出如下预测:
首先,21世纪中国戏剧将实现舞台繁荣的回归。中国古老的舞台演出传统,在20世纪末的社会转型时期受到了猛烈冲击,社会观念与审美心理的急剧转变,经济利欲与物质世界的诱惑,风气的趋时与心态的浮躁,几乎摧毁了古典艺术的根基,使舞台戏剧倍受冷落。80年代兴起、90年代加剧的电视文化快餐,更对舞台戏剧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然而,社会躁动的异样喧嚣,更多产生的是泡沫文化,它徒有体积,缺乏滋味。当转型期结束,社会进入良性正常运行轨道之后,喧嚣停止,泡沫消失,这时舞台艺术便开始回归。人类对于直接面对的表演有着天然的兴趣,舞台戏剧就是这种需求心理的产物,中国观众更有着千年观看舞台戏剧的传统习惯,这种需求心理和传统习惯不因为社会转型而减弱,不因为银幕与荧屏的替代而满足,它只会一时被冲淡。当人们的经济生活实现小康之后,就会追求文化生活的质量与品位,那时舞台文化消费将重新成为社会的热点。现代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将鼓励人们在闲余时间离开电视,走出家庭,走向剧场。而目前已经现出苗头的现代化大剧场的成批建设,则为这种回归提供了设备前提。当然,这里所说的舞台繁荣的回归,并不意味着舞台演出将回复到19世纪以前的醒目位置,多样化的世界已经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方式,剧场唯一的选择已经成为历史,但这并不妨碍舞台的再次出现繁荣。
其次,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将出现新的分化。舞台艺术的回归趋势将导致中国的传统舞台样式——戏曲的复兴,20世纪末期用于戏曲的语汇“夕阳艺术”将被人们淡忘。保存下来的古典戏曲剧目及其舞台呈现方式会成为“国宝”而受到保护,类似于日本能乐和歌舞伎现在所发生的情形将在中国重现。不同于能乐和歌舞伎的是,中国戏曲的舞台方式从来没有走向凝固,它永远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从南戏、杂剧到昆曲到梆子到皮黄到各种地方戏,它的舞台随时都在发生移步换形,不断吸收时代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表现形式。因此,中国戏曲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它的舞台既保存了古典美,又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它呈现的既有古典主义的温情,同时也有现代感。自然,中国戏曲的众多地方剧种,会因为传统积累、舞台风格和历史际遇的不同,发生不同情形的分化,一部分更加靠向传统,另一部分则越加走向现代。中国戏曲还会受到东西方其它戏剧样式以及舞台技术不断更新的影响,陆续发生舞台变异——20世纪这种变异的幅度已经相当大,从而形成新的舞台风貌。
其三,积累起近百年历史经验的话剧舞台将进入一个真正多样化的时期。话剧凭借西潮东渐之势和它易于表现现代生活的舞台手段而走进中国,在大革命中发挥了号角的作用,然而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它日益走向写实主义艺术的固定模式,而与20世纪的世界戏剧现代派趋势相脱节。80年代以后中国话剧舞台形成强烈的突破意识,引起舞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急剧变革,一时之间形成光怪陆离与支离破碎的影像,继而是90年代沉稳的分辨、判断、修补与整合。于是21世纪的中国话剧舞台趋势现出眉目:单一的舞台模式将不复存在,容括性、含复性、兼收并蓄性成为统一的戏剧原则,积累起丰富经验的写实性话剧虽然仍会成为主导,但各种风格流派的舞台实验将构成多彩的风景线。中国话剧的发展开始与世界同步,世界戏剧的各种舞台波动将同时触及中国舞台;反之,由于靠近传统信息源,中国话剧更易于从传统戏曲取得灵感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能成为世界戏剧形式探索的一个前驱阵地。在卸去了沉重的外在使命以后,话剧重新恢复起它的娱乐和游戏功能,将吸引起全民的模仿兴趣,从而奠定其民众根基。小剧场戏剧更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娱乐形式,吸引众多的年轻人投入尝试。
其四,西方流行的音乐剧形式将在中国打开舞台市场。中国是一个适合歌舞剧衍生的国度,民众有着先天的舞乐文化基础和审美心理倾向,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永远是中国人青睐的对象。遍布各地城乡的地方戏曲剧种既是这种文化心理的产物。但是,由于其走向传统程式性的倾向,它与现代流行音乐和舞蹈形成隔膜,而后者永远是时代的幸运儿。音乐剧以现代都市的流行音乐和舞蹈为基本语汇,同时以戏剧情节来统领一切舞台成分,易于将现代观众引进剧场并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目前音乐剧在中国遭受挫折的原因是尚未找到合适的民族形式,一旦其音乐和舞蹈语汇实现了民族化,音乐剧亦将成为中国舞台上的娇子。由于音乐剧具备强大的精神裹卷力,它将以与小剧场话剧相反的大剧场制作为基本出发点,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一展风姿。
其五,中国戏曲将进一步成为世界性舞台艺术。从19世纪早已开始的粤剧、潮剧向华语世界各个地区的传播,从20世纪开始的京剧和昆曲向西方世界的传播,早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并成为西方戏剧舞台的革新动力——它的舞台本原性、假定性、虚拟性原则成为诱发西方现代派戏剧诞生的部分契机。在20世纪里,由于某些原因,中国戏曲不如日本能乐、歌舞伎那样更加为西方人所熟知,然而它的丰富性与包容性却大大超过后者,它所含括的东方文化信息可以说是无限的。中国戏曲向西方世界传播节奏较缓的情形,随着20世纪末期中国强劲的改革开放,也已经发生极大改变,它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发生渗透;对外演出日益频繁,在中国学习戏曲艺术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世界各地也在纷纷开始排演中国戏曲的尝试——或是在自己的戏剧样式里吸纳中国戏曲的某些成分。可以预见到的是,中国戏曲将与日本能乐、歌舞伎一样进入世界古典艺术的展厅,在越来越多的世界性大都会中成为舞台保留精品,供世界公民作为培植艺术修养的必修课。
总而言之,21世纪将是中国戏剧真正汇入世界戏剧之流的世纪。伴随着全球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一个世界文化融合的时期即将到来,戏剧在其中将扮演一个显耀的角色,中国戏剧则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就国内舞台来说,中国戏剧结束了其自在的发展阶段,进入与世界同步的进化时期。就世界舞台来说,中国戏剧将真正成为全球性艺术,而以东方舞台典型的姿态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