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一、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常嘉林[1](2021)在《血尿酸对老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预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老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PCI术后1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急性STEMI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无MACE组)和预后不良组(MACE组)。记录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1)心源性死亡;(2)再发心肌梗死;(3)严重心律失常;(4)再发心绞痛;(5)心力衰竭。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入院心率、血清钾(K+)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尿酸、血肌酐水平、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 onset to balloon time,SOTB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指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探讨血尿酸水平对老年男性急性STEMI急诊PCI术后1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1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急性STEMI患者198例,于PCI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其中失访6例,收集到192例患者临床数据,共有41人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与预后良好组(无MACE组)(n=151)相比,MACE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血肌酐水平、SYNTAX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入院心率、血清K+、TC、TG、HDL-C、LDL-C水平、SOTB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尿酸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216,P<0.01)。3为了减少预后影响因素的遗漏,将独立样本t检验,P<0.15的自变量因素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优势比(OR=1.009)]和SYNTAX评分[(OR=1.068)]是老年男性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应用ROC曲线分析血尿酸水平对老年男性急性STEMI急诊PCI术后1个月内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曲线下的面积为0.715(OR的95%CI:1.003~1.014);血尿酸预测最佳临界值为363.50μmol/L,此时其预测效能最高,约登指数为0.352,敏感性为0.537,特异性为0.815。结论:血尿酸水平是老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1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尿酸水平为363.50μmol/L时,对老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最高。

周晓磊[2](2020)在《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60岁)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及血尿酸升高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合并疾病等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老年血尿酸升高(UA≥420 μmol/L)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明确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老年血尿酸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疗效,达到及时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目的。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部以及住院病人中收集32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的100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226例血尿酸水平<420μmol/L的老年患者纳入对照组,并根据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朱文峰主编《中医诊断学(第二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诊疗术语证候部(GB/T16751-1997)》及导师多年临床经验,依据主症和次症制定了 5种基本证型: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制定统一调查表,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四诊信息、既往史、颈动脉超声结果、血尿酸水平等,整理数据。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中合并疾病最多的是高血压病,其次分别是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其中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81例,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156例,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血尿酸升高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正常组高,血尿酸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病发病率。2、观察组有吸烟史的患者有30例,不吸烟的患者有70例。对照组有明确吸烟史的有56例,不吸烟的患者有170例。经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吸烟史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吸烟与否对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3、观察组中,血尿酸水平在420~480μmol/L浓度的患者最多,占比65%,血尿酸水平>600 μmol/L浓度的患者最少,占比3%。结果显示在老年血尿酸升高的患者当中,血尿酸主要以轻中度升高为主。4、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分布趋势:观察组>对照组。经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亦随之增加。5、在纳入32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当中,血尿酸水平与年龄、BMI呈显着正相关关系。6、在纳入32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当中,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7、老年血尿酸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分布趋势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8、观察组不同证候分型合并相关疾病中,合并高血压的证型以痰浊阻遏证多见,合并冠心病的证型以气虚血瘀证较为多见,合并糖尿病的证型以肝肾阴虚证较为多见,合并陈旧生脑梗的证型中痰浊阻遏证及气滞血瘀证较为多见。经检验各证型在合并糖尿病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1)。9、观察组中,发生单侧颈动脉斑块病变的患者有24例,发生双侧颈动脉斑块病变的患者58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有18例。在血尿酸升高的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各个证候分型除外痰浊阻遏证的患者,其发生双侧颈动脉斑块病变明显多于单侧病变,痰浊阻遏证中单侧颈动脉斑块病变较为多见。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各证候分型在颈动脉单侧及双侧斑块发生情况方面具有显着差异(P<0.01)。10、在观察组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等五个证候分型中,痰浊阻遏证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1、血尿酸升高可增加患者高血压病发病率。2、吸烟史对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3、老年血尿酸升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范围在420~540 μmol/L之间。4、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及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5、老年血尿酸升高的患者以痰浊阻遏证最多见,其次是肝肾阴虚证。6、老年颈动脉硬化各中医证型在颈动脉单双侧斑块发生分布方面存在显着差异。7、痰浊阻遏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及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

王清霞[3](2020)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的因素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 A)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尿酸血症对冠心病发病率的影响,及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联合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907例患者。将入选病例依据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依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血肌酐(Scr)、空腹尿酸(UA)、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体重指数(BMI),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率、严重程度的关系。2、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分析各变量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AD组与非CAD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血肌酐水平、血清尿酸水平、HDL-C、FBG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HUA组与非HUA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BMI值、血肌酐水平、TG、HDL-C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HUA组中,CAD的占比为78.5%。在非HUA组中,CAD的占比为71.9%。在CAD组中,HUA的占比为28.9%,尿酸的均值为332.32mol/L。在非CAD组中,HUA的占比为22.2%,尿酸的均值为312.19mol/L。4、研究纳入的15个自变量中,尿酸、年龄、吸烟史、饮酒史、FBG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尿酸每增加一个单位,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0.2%。在矫正年龄、吸烟史、饮酒史、GLU、HDLC等因素后,发现尿酸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尿酸、年龄、吸烟史、饮酒史、FBG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正相关,HD L-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负相关。TBIL、DBIL、IBIL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尿酸、年龄、吸烟、饮酒、FBG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尿酸、年龄、吸烟、FBG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并且随着尿酸值的升高,冠心病发病率也相应增高。3、尿酸、年龄、吸烟、饮酒、FBG均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H DL-C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负相关。TBIL、DBIL、IBIL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来雪峰[4](2019)在《血尿酸和胆红素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占中国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防治CVD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公共卫生问题。CV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发挥着关键作用。血尿酸是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尿酸本身虽具有抗氧化性,但高尿酸在细胞内主要起着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而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生理性抗氧化物质,可能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但低水平的胆红素又可导致脂质过氧化,引起血管硬化。尿酸和胆红素的这种双向作用可能与二者在机体内水平有关。两者水平除受遗传调控外,还与多种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锻炼等有关,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饮茶、夜间睡眠时间、午睡,以及职业因素对两者水平的影响。既往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血尿酸和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两者目前尚未被确定是CVD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大多数在欧美人群中进行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也未能证实上述关联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更是缺乏在中国人群中的证据。此外,最新横断面研究表明高尿酸和低胆红素水平对糖尿病个体的CVD发病有潜在联合作用,但在一般人群中尚无关于血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与CVD发生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拟在东风-同济队列人群中,从以下四部分探讨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的主要生活方式等因素,阐明二者单独和联合作用以及其变化对CVD发病风险的影响及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而为采取改变生活方式等有效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尿酸和胆红素水平,进而对CVD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的主要生活方式及职业因素目的:探讨主要生活方式及职业因素与血尿酸和胆红素5年变化及新发高尿酸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自报或确诊的CVD、肿瘤、肾脏疾病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15 m L/min/1.73m2者后共纳入14607人,分别采用多变量广义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生活方式和职业因素与5年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新发高尿酸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关联。结果:对于尿酸而言,与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相比,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血尿酸水平降低了9.86μmol/L,新发高尿酸血症风险降低了11%;饮绿茶者相比于不饮茶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了4.80μmol/L;与午睡在30 min内者相比,午睡在30-60min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了4.38μmol/L。相反,当前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新发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了25%;当前饮酒者与从不饮酒者相比,5年血尿酸水平升高了4.45μmol/L,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了28%;与不倒班者相比,倒班年限在10-20年及20年以上者血尿酸水平分别升高了4.83μmol/L和6.20μmol/L,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趋势,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发生无显着意义。未发现锻炼、夜间睡眠时间与血尿酸水平变化及新发高尿酸血症风险有统计学显着的关联。对于胆红素而言,与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者相比,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5年胆红素水平降低了0.49μmol/L,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降低了22%;当前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降低了19%;分别与夜间睡眠在7-8 h和午睡在30 min内者相比,夜间睡眠超过9 h和从不午睡者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分别降低了24%和15%。相反,饮酒者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高胆红素血症新发风险升高了21%;与不倒班者相比,倒班年限与5年胆红素水平升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其中倒班超过20年者5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了0.47μmol/L,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增加了17%。未发现饮绿茶、锻炼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教育水平、饮绿茶、吸烟、饮酒、午睡及倒班年限与血尿酸水平和新发高尿酸血症或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有关,提示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第二部分血尿酸及其变化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分析基线血尿酸和5年血尿酸变化与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亚型和CVD发病风险的关联,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了基线自报或确诊的CVD、肿瘤、肾脏疾病、e GFR<15 m L/min/1.73m2及变量缺失者后,共纳入有随访的16419人,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冠心病、脑卒中、CVD的发生风险(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进一步排除2013年底前新发的CVD及随访时e GFR<15m L/min/1.73m2者后,纳入11777人分析血尿酸5年变化与新发CVD的关联,根据基线和随访时是否是高尿酸血症将血尿酸5年变化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缓解型、新发型和持续型高尿酸血症四组。同时纳入6072人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筛选了7个尿酸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遗传工具变量评估血尿酸与CVD发生风险间潜在的因果关联。结果:与基线血尿酸水平处在最低四分位数的个体相比,血尿酸水平在第二至第四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风险HR和95%CI分别为1.18(1.05,1.31),1.16(1.04,1.30),1.31(1.17,1.46),Ptrend<0.001,血尿酸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上述关联在年龄≥65岁、女性、体重正常者、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综合征者及肾功能正常者中效应更强。基线血尿酸与CVD发病风险也存在相似的剂量-反应关系,然而,未发现血尿酸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有统计学的关联。与基线和首次随访时均为非高尿酸血症者相比,冠心病、脑卒中和CVD的发生风险在新发型高尿酸血症者中分别增加了10%、6%和6%(所有P>0.05);在持续型高尿酸血症者中分别增加了29%、59%和32%(所有P<0.05)。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发现血尿酸与CVD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结论:基线血尿酸与冠心病发生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5年持续高尿酸血症是新发冠心病、脑卒中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证实血尿酸与CVD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第三部分胆红素及其变化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分析基线三种胆红素和5年胆红素变化与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病风险的关联,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CVD、肿瘤患者及潜在的肝胆肾疾病患者共纳入12644人,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冠心病、脑卒中、CVD发生风险HR和置信区间(95%CI)。进一步排除2013年底前新发的CVD及随访时胆红素缺失后纳入9721人,分析胆红素5年变化与新发CVD的关联,将胆红素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并根据基线和随访后的变化分为四组:稳定低水平组、随访后降低组、随访后升高组、稳定高水平组。同时纳入6024人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选取了5个总胆红素水平相关SNPs位点作为遗传工具变量分析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间潜在的因果关联。结果:直接胆红素与新发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与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在最低五分位数的人群相比,二到五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34(1.16,1.54),1.31(1.14,1.51),1.34(1.17,1.54),1.41(1.22,1.63),Ptrend<0.001;二到五分位数的个体新发脑卒中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44(1.11,1.87),1.58(1.23,2.03),1.67(1.30,2.14),1.65(1.28,2.13),Ptrend<0.001;直接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关联也呈上述相似的剂量-反应关系。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冠心病、CVD发生风险呈L型关联。与间接胆红素在最低五分位数的个体相比,第四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和CVD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13%(HR=0.87,95%CI:0.76,0.96)和11%(HR=0.89,95%CI:0.79,0.98);相似地,总胆红素水平在第三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和CVD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15%(HR=0.85,95%CI:0.74,0.97)和12%(HR=0.88,95%CI:0.78,0.99)。未发现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相关。与稳定低水平直接、间接和总胆红素组相比,基线和随访后持续高水平的胆红素对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生风险均无显着影响。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发现总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结论: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病风险,适度升高的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和CVD发生风险降低相关,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证实总胆红素与CVD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第四部分血尿酸和胆红素联合作用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目的:研究基线血尿酸和三种胆红素联合作用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CVD、肿瘤、潜在的肝胆肾疾病患者及血尿酸、胆红素和协变量缺失者后,一共纳入12643人分析。分别将基线血尿酸和胆红素分为低水平和高水平组,因为高水平尿酸和高水平直接胆红素,以及低水平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在分析尿酸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联合作用时分别以低水平尿酸+低水平直接胆红素组及低水平尿酸+高水平间接(总)胆红素组为参照组,采用Cox回归评估其他各组CVD发生风险的HR和95%CI。结果:与低水平尿酸和低水平直接胆红素组相比,高水平尿酸和高水平直接胆红素组新发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4%,49%和27%(所有P<0.05);与低水平尿酸和高水平间接胆红素组相比,高水平尿酸和低水平间接胆红素组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7%,23%和16%(所有P<0.05),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血尿酸的联合作用是相似的。结论:高水平血尿酸分别与高水平直接胆红素、低水平间接胆红素或低水平总胆红素共存时对CVD发病风险具有联合作用。

边海浩[5](2019)在《早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有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本实验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208例,同时年龄符合男性≤55岁,女性≤65岁,且进行冠脉介入手术明确冠脉病变情况;依据所测尿酸水平结果,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05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103例,对比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空腹12小时)后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尿酸水平(BUA)等;进行冠脉介入手段以确定冠状动脉病变狭窄情况;依据冠脉狭窄情况计算Gensini评分。将收集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使用率的方式表达,组间差异比较应用x2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价Gensini评分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对208例患者进行比较,依据尿酸高低分组,其中HUA组为105例,男性96例,女性9例;非HUA组为103例,男性93例,女性9例;2组之间性别、年龄、是否发生高血压、有无吸烟史、TC、TG、LDL-C等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2)HUA组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与非HU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vs 49.5%,37.2%vs 23.3%,P<0.05),双支病变发生率与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8.6%vs 27.2%,x2=0.05,P=0.824);两组冠脉病变发生部位分布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HUA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非HUA组(2.03±0.87 vs 1.72±0.82,P=0.006),Gensini积分也高于尿酸水平正常组[(61.35±31.53)分vs(44.39±28.06)分,P<0.05]。使用Gensini评分作为因变量和以尿酸作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血尿酸水平(BUA)与Gensini评分呈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23.866+0.095x,R2=0.105。结论:(1)高尿酸血症是早发ACS的易患因素;(2)ACS合并HUA组病变范围较非HUA组更加广泛;(3)ACS合并HUA组病变程度较非HUA组更加严重。

张策[6](2019)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通常是指为心脏供血的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均存在显着的狭窄,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近乎是单支病变患者的2倍。对TV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现有的TVD风险评估模型中,研究最多的是SYNTAX积分Ⅱ,该模型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选择。然而,近期研究发现SYNTAX积分Ⅱ对于多支病变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有限。既往研究提示生物标志物可提供传统临床危险因素之外的预后信息,两者结合或可实现更准确的风险评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能够增加稳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血尿酸是否有助于TVD患者的危险分层。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尿酸水平与TVD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并评估血尿酸是否能够提高SYNTAX积分Ⅱ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连续入选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8943例TVD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患者的基线信息和随访信息在采集后全部整合至电子数据库中。本次分析只纳入了基线血尿酸数据完整且无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尿酸>416μmol/L(男性)或>357μmol/L(女性)。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提取高尿酸血症患者队列和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队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重分类净改善(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指标以评估血尿酸的预后价值。研究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8529例(95.4%)患者,其中1207例(14.2%)患者满足高尿酸血症的定义标准。在基线时,与血尿酸水平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中男性比例更高,合并症更多,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更低,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更低。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组分别有1163例患者,两组间的基线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7.5年),1276例(15.0%)患者发生死亡。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显着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1.33,95%CI:1.15-1.53,P值<0.001)。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单因素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同样与全因死亡(HR:1.33,95%CI:1.11-1.61,P值=0.003)显着相关。将高尿酸血症与SYNYAX积分Ⅱ结合后,预测全因死亡的C-index较单独SYNYAX积分 Ⅱ 无显着提升,但 NRI(0.073,P 值=0.008)和 IDI(0.002,P 值=0.001)均达到显着水平。研究结论高尿酸血症显着增加TVD患者远期死亡风险,并可提升SYNTAX积分Ⅱ对远期死亡事件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研究背景内皮素-1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能够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诱发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内皮素-1在血浆中不能稳定存在,因此临床上通常检测其前体物质大内皮素-1的血浆浓度,以反映内皮素-1的水平。既往研究发现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血浆大内皮素-1对严重冠心病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患者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TVD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并将大内皮素-1与目前比较公认的SYNTAX积分Ⅱ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以评估大内皮素-1的预后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8943例TVD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原性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非致病性心梗、非致命性卒中及非计划血运重建)以及该复合终点中的单个终点。本次分析只纳入了基线大内皮素-1数据完整的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方法确定血浆大内皮素1预测全因死亡的最佳界值,并据此将分析人群分为低大内皮素-]组和高大内皮素-1组。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重分类净改善(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指标以评估血浆大内皮素-1的预后价值。研究结果排除血浆大内皮素-1指标缺失的患者后,本研究共纳入6150例TVD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预测全因死亡的最佳界值为0.79 pmol/L,据此将4166例和1984例患者分别分配至低大内皮素-1组和高大内皮素-1组。在基线时,高大内皮素-1组中女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更高,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比例更高。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为6.8年),818例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事件,死亡患者的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显着高于存活患者。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全因死亡(HR:1.36,95%CI:1.18-1.57,P值<0.001)、心原性死亡(HR:1.36,95%CI:1.12-1.66,P 值=0.002)和 MACCE(HR:1.19,95%CI:1.08-1.31,P值=0.001)显着相关。亚组分析发现大内皮素-1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在各个亚组中基本一致,未发现显着的交互作用。将大内皮素-1与SYNTAX积分Ⅱ结合后,对远期死亡的预测能力较单独SYNTAX积分Ⅱ显着提升(C-index:0.723 vs.0.715,P 值=0.029;NRI:0.304,P 值<0.001;IDI:0.009,P 值<0.001)。研究结论(1)冠心病TVD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远期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MACCE显着相关;(2)血浆大内皮素-1能够提升SYNTAX积分Ⅱ对远期死亡事件的预测能力,有助于TVD患者的危险分层。研究背景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近乎是单支病变患者的2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medical therapy,MT)。TVD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仍是目前面临的难题。B型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均由心肌细胞合成并等量释放入血,心脏负荷增加时释放量显着增加。两者均是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公认的生物标志物,在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可能也具有重要作用。近期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左主千病变患者,PCI和CABG的远期疗效受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评估血浆NT-proBNP水平与TVD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对SYNTAX积分Ⅱ预测能力的提升价值;(2)探究NT-proBNP水平对接受不同治疗策略(PCI、CABG和MT)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规模、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8943例TVD患者。基线和随访数据由专职临床协调员收集并整合至电子数据库。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原性死亡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梗和非致命性卒中)。本次分析仅纳入基线NT-proBNP数据完整的患者,按照NT-proBNP四分位数将分析人群分为4组,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评估NT-proBNP水平与治疗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小。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重分类净改善(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指标以评估NT-proBNP的预后价值。另将分析人群按照治疗策略分为PCI组、CABG组和MT组,比较不同NT-proBNP水平下接受每种治疗策略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97例TVD患者。(1)基线特征:NT-proBNP水平较高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合并症更多,SYNTAX积分更高,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更低;(2)随访结果: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7.0年),935例(14.2%)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事件。多因素分析发现NT-proBNP水平与全因死亡(HR:1.12,95%CI:1.09-1.16,P值<0.001)、心原性死亡(HR:1.13,95%CI:1.08-1.17,P值<0.001)和MACCE(HR:1.10,95%CI:1.07-1.13,P值<0.001)显着相关;(3)预测能力:将NT-proBNP与SYNTAX积分Ⅱ结合后,模型对远期死亡的预测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升(C-index:0.726 vs.0.715,P值=0.003;NRI:0.343,P值<0.001;IDI:0.013,P值<0.001);(4)治疗策略影响:接受不同治疗策略(PCI、CABG和MT)患者的远期MACCE风险与NT-proBNP水平显着相关(交互作用P值=0.004)。在NT-proBNP中低、中高和最高组中PCI和CABG的远期MACCE风险均显着低于MT,然而在最低组中,MT的MACCE风险与PCI或CABG无显着差异。在NT-proBNP最高组中,PCI的远期MACCE风险显着高于CABGCHR:1.43,95%CI:1.09-1.87),而在其他组中,PCI和CABG的MACCE风险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1)严重冠心病TV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提升SYNTAX积分Ⅱ对远期预后的预测能力;(2)血浆NT-proBNP水平与接受不同治疗策略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3)血运重建治疗患者的远期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该获益在NT-proBNP水平升高的情况下尤为明显;(4)当患者NT-proBNP水平严重升高时,CABG的远期预后优于PCI。

颜闵[7](2019)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心内科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内单支病变亚组25例,双支病变亚组12例,三支病变亚组3例;观察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345.29±30.1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2±25.4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1,P=0.000);观察组内随着病变冠状动脉数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冠状动脉狭窄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OR=0.872,P=0.00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史一起共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密切,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陈永俊,郝应禄,李燕萍[8](2019)在《高尿酸血症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血尿酸水平升高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尿酸血症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高尿酸血症也与其他因素协同起作用。对于早发冠心病患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可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洋,李利平,郭松崎[9](2018)在《血尿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血尿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将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纳入单纯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05例)纳入合并冠心病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按照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四组:第1四分位数组(0μmol/L <血尿酸≤291μmol/L,28例),第2四分位数组(291μmol/L <血尿酸≤355μmol/L,26例),第3四分位数组(355μmol/L <血尿酸≤422.5μmol/L,27例),第4四分位数组(血尿酸> 422.5μmol/L,24例)。分析单纯高血压组和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着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 <0.05),且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显着增大(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着降低(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张冉冉[10](2018)在《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社会不断发展、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增多、饮食结构改变有关。近些年来随着对高尿酸血症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该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莫大关联,但医学界对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关系莫衷一是。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老年人群血液中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研究方法:选取2016.01-2017.02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健康体检者334人,男女比例为191:143,年龄在40-75岁之间。研究人员需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个人史、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并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此外,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查双侧颈总动脉有无异常斑块及斑块大小,并详细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完成上述临床资料采集后,根据SU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并对患者的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平均年龄、FPG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4.586、2.019,P<0.05),男性所占比例较非高尿酸血症组高(x2=30.34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TG水平及CIMT也显着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t=2.1744.297,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不明显,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研究对象的SUA水平与TG、LDL-C、TC、FPG呈正相关(r=0.1750.426,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226,P<0.05),与HDL-C无相关性(r=-0.057,P>0.05)。(3)对CIMT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CIMT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SUA、TC、FPG,且随着年龄、SUA、TG、FPG的增高,CIMT也逐步增高。(4)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当SUA为连续变量时,随着SUA水平的增高,斑块生成的概率增加(OR=1.003,P<0.05);当SUA以四分位数水平分组时,350.1429.1μmol/L组、>429.1μmol/L组与<277.0μmol/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202、2.120,P<0.05)。通过查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研究结果表明SUA水平与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关联性(OR=1.003,95%CI=1.0011.006,P<0.01)。研究结论:高尿酸血症会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高危因素。

二、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血尿酸对老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综述一 老年高尿酸血症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研究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2.2 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中医辨证治疗
    4.1 清热泄浊化瘀法
    4.2 健脾利湿化浊法
    4.3 补肾健脾泄浊法
    4.4 温经散寒除湿法
5.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5.1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
    5.2 中成药
    5.3 外治
    5.4 用药规律
6.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血尿酸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现代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尿酸生成与代谢
4. 影响血尿酸升高的因素
    4.1 年龄和性别
    4.2. 肥胖
    4.3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4.4 高血压
    4.5 糖脂代谢紊乱
    4.6 基因遗传
5. 尿酸的作用机制
6. 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
    6.1 颈动脉硬化概述
    6.2 颈动脉硬化发病情况
    6.3 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
    6.4 动脉硬化治疗
7.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7.1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7.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7.3 促进尿酸溶解的药物
    
7.3.1 尿酸氧化酶
    
7.3.2 碳酸氢钠
    7.4 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
8.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研究标准
    3. 诊断标准
    4. 分组方法
    5.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6. 资料收集
    7.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临床基本资料分布研究
    2. 中医证候分布
    3. 老年血尿酸分布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
讨论
    1. 临床基本资料分布
    2. 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3. 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
    4. 展望与存在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分析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组后研究对象一般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
    2. 按有无高尿酸血症分组后研究对象一般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
    3.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4.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5.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探讨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讨论
    一、 HUA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
    二、 HU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三、 其他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四、 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一、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二、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预后的关系
    三、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五、 高尿酸血症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时对冠心病的影响更严重
    六、 高尿酸血症对冠心病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七、 高尿酸血症导致冠心病的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血尿酸和胆红素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的主要生活方式及职业因素
    1.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2 结果
    1.1.3 讨论
第二部分 血尿酸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第一节 基线血尿酸与新发CVD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第二节 血尿酸5年变化与新发CVD风险的关联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第三节 血尿酸与新发CVD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第三部分 胆红素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第一节 基线胆红素与新发CVD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3.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第二节 胆红素5年变化与新发CVD风险的关联
        3.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第三节 胆红素与新发CVD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3.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2 结果
        3.3.3 讨论
第四部分 血尿酸和胆红素联合作用与CV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4.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2 结果
    4.1.3 讨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血尿酸和胆红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博士研究生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5)早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材料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第二部分 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第三部分 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浆N一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在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综述 生物标志物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2.2 两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内三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及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8)高尿酸血症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早发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定义
2 高尿酸血症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
    2.1 高尿酸血症引发早发冠心病的可能机制
        2.1.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2.1.2 诱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2.1.3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1.4 引起高血压
    2.2 高尿酸血症与早发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3 小结

(9)血尿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生物化学指标检测
        1.2.2 心功能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纯高血压组与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尿酸、肌酐、血脂及血糖水平比较
    2.2 不同血尿酸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
    2.3 不同血尿酸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10)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采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分组诊断标准
3.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 大于50岁的男性与绝经女性的SUA水平比较
3 SUA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CIMT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缩略词) 致谢

四、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尿酸对老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预后影响[D]. 常嘉林.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2]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初探[D]. 周晓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D]. 王清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血尿酸和胆红素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来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5]早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D]. 边海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D]. 张策.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7]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 颜闵. 中外医疗, 2019(03)
  • [8]高尿酸血症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陈永俊,郝应禄,李燕萍. 医学综述, 2019(02)
  • [9]血尿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J]. 高洋,李利平,郭松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10)
  • [10]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D]. 张冉冉. 青岛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