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声
明清时期吴地廉洁之风盛行探微
⊙陶 莉[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 明清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稳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商品经济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昌盛,苏州成为全国著名的状元之乡,人才辈出。这些杰出的人才大多来自文化世家和名门望族,且在走上仕途后大多能保持品德高洁,为官清廉爱民,在中国廉洁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明清时期吴地廉洁文化之风盛行主要在于社会文风鼎盛,众多文化世家向善助学,百官相对清廉的社会风气引导等。
关键词: 吴地 优秀传统文化 廉洁文化
自商朝末年,周部落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为避王位而南奔至江南一带以来,山水毓秀、人文荟萃的吴地孕育了开放包容、睿智灵秀、精致典雅的吴地文化。在悠久的吴地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众多贤者名士和清官廉吏:“以天下让”开拓江南文明的泰伯,苏州城的建造者、纯忠纯孝的伍子胥,怀橘遗亲、廉石载道的陆绩,有“先忧后乐”高尚情怀的范仲淹,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顾炎武,一生为官清廉俭朴的两朝帝师翁同龢,等等,不胜枚举。自唐代以来,吴地的名门望族和文化世家层出不穷,且大多能延续传承甚至数百年而不衰。这些文化世族培育了文化精英,也培育了一批批廉洁爱民的清官。如唐代的归氏家族,宋代的范氏家族,明朝的莫釐王氏,居于太仓的太原王氏,清代居于苏州的大阜贵潘家族,常熟翁氏家族,等等。这些文化世族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向善简朴、清正为人的品德教育,形成了明清时期吴地文化昌盛、廉洁之风勃兴的现象。文化世族的子弟们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大多能保持清廉高洁的道德作风,爱民敬业,得到朝廷和百姓的赞誉,形成吴地的廉洁之风。纵观吴地数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廉洁之风勃兴这一现象绝非偶然,有其历史根源。
目前除了金融类和综合类院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很多农林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院校以及外语院校等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因此学生就业竞争激烈。除了银行、传统外贸企业等就业领域,跨境电商无疑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领域。因为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其核心是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国际贸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与电子商务进行结合之后出现了新特征而已。招聘跨境电商人员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
1.3.5.1 预处理[9](1)将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转换为NIFTI格式;(2)去除前10个时相的数据;(3)时间校正(slice timing):以扫描中心层面为参考层,将受试者的脑功能图像进行时间差异校正;(4)头动校正(realignment):去除三维平移超过1 mm、三维旋转超过1o的受试者数据;(5)空间标准化(normalization):将头动校正后的数据标准化到MNI模版;(6)去线性漂移(removaloflineartrends)和滤波:消除心跳、呼吸等噪声。
一、自唐以后吴地社会风气逐渐向崇文重教转化,为廉洁之风培育了社会土壤
泰伯、仲雍以“至德”境界避让王位,南奔至江南太湖流域,始创勾吴国,至吴王阖闾时期称霸中原,吴地的社会风气是崇尚骁勇武力的。自南北朝时期,随着大批世族南迁,吴地的教育开始发展,社会风气开始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转化。唐以后,吴地出现了官办府学、书院、书塾、义学等各种类型的教学组织,范仲淹在苏州知州任上创办苏州府学,并延请胡瑗掌教,使之成为全国官办学院的典范。自上而下重视教育的风气也影响了社会民众尊师重教,到明清时期,吴地更是人才辈出,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是著名的“状元之乡”。熟读四书五经、经科举入仕的读书人接受儒家思想的洗礼,孔子提出“仁政”,要求以仁为本,为政以德;以礼为准,修身律己。孟子则提出要爱民、选贤和取廉。这些儒家思想都使得读书人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在为官后从道德层面严格要求自己。“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自唐以后吴地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为明清时期廉洁之风的盛行培育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二、吴地逐渐成为众多文化世家的聚集地,良好的家风培育了清廉人才
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吴地的地理优势和秀美环境吸引了众多文化世族的南迁和扎根。这些文化大家族重视培养教育,重视子孙品德的修养和家风传承,告诫后世子孙积德向善,耕读传家,“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而“孝悌仁爱”几乎是家家户户训诫子孙的根本,融入每位民众的内心深处。《世说新语》中曾称“陆忠、顾厚、张文、朱武”,即两晋南北朝时期吴地“陆顾张朱”的各自家风,陆氏忠烈、顾氏厚重、张姓尚文、朱姓重武。朱氏虽是武将,但朱桓爱护士卒,轻财贵义,深得部下拥戴,威望甚高;朱据虽为武将却为人谦虚谨慎。到了唐宋时期,吴地的名门望族更多,范氏家族因科举而兴,范仲淹创置和经营义庄使家族在两宋时期没有衰败,维持了较为长久的世家大族地位,历经千年,传至今世。
自幼便怀有孝敬之心、“怀橘遗亲”的陆绩在广西郁林担任太守,为官清廉,“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陆绩为吴地的官员树立了清廉官风的榜样。陆绩的“廉石精神”开创了吴地的廉政之风,成为后世官员廉洁爱民的榜样和道德标杆。东汉末年,陆康直言上疏,为民免除增加的赋税而被罢官。宋代吴县郑戬惩治不法豪族,深得百姓信赖。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范氏一族后人为官大多爱民勤政,如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范寅在平阳丞任上“才敏而勤,急于民事,兴修水利,人胥赖之”。明朝初年,昆山人王英以简静为治且明察秋毫,使奸佞之臣、贪官污吏得以伏法,朱元璋御赐“敦厚王英”四字,以示彰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的王英像赞曰:“清廉敦厚,克守官箴。焚榇归骨,囊无一金。”昆山人归有光在长兴任上整治恶吏,平反冤狱。“当职谬寄百里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抚养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荐,是非毁誉,置之度外,不恤也。”无锡人顾旭光,在平凉任上,不怕得罪上级,也不怕丢了乌纱帽,百姓遇灾,“竟先发银米,民得无饥”。到了清代,吴地的清官廉吏就更多了,民不能忘的“豆腐汤”汤斌、低调为官力行实政的彭启丰、以清节为天下第一的陆燿、甘贫乐道廉洁终生的石韫玉、勤政爱民的林则徐、驴车宰相沈桂芬和不媚上官媚庶人的暴式昭,等等。
有清一朝,由安徽入苏的苏州贵潘一族,“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以文传家,被视为苏州文风鼎盛的象征。“四朝元老”潘世恩进德养心,谨言慎行,为官期间正直清廉,“谨慎居官,毋堕家声”。潘氏一族秉承崇尚读书、勤俭节约、向善积德、居世谨慎的族规家训,代代流传。常熟虞山脚下的翁氏家族“状元门第”“帝师世家”,人才辈出,出状元两名、进士十余名,两朝帝师翁同龢清廉爱民,秉公律己,刚正不阿,为民所称颂。翁氏一族“于学以正心诚意,修身、立德、立行为本”,坚守传承忠厚家风、积德行善来绵延家业。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使是在商品经济繁盛的明清两朝,吴地所出现的文化世家更多的是教导子弟多读书,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鲜有教育子孙经商盈利的。
三、东汉陆绩开创吴地廉政之风,为后世官场风气树立榜样
明清时期,苏州的大户人家更是不胜枚举,古城区内的大儒巷、潘儒巷、申衙前、学士街、阊门和桃花坞一带都遍布古宅深院,还有众多的古典私家园林都是名门望族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名门望族十分重视教育,也大多有绵延数百年的家规家训,教育约束子弟,教导子弟在家族内部要孝悌仁爱,对国家社会要尽忠尽义,并且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将读书作为立身之本、安身之命,“人皆知教子读书”,“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教子读书为事”。其中一些名门望族是外地迁徙至苏州的,到了吴地后,受吴地崇文重教社会风气的影响,逐渐从经商世族向文化世家转变,如东山莫釐王氏家族,初为武将,后经商,“王氏自文恪(王鏊)以后,以能文世其家,三百年来,吴中言文献者,必首洞庭王氏”。王鏊“为人敦悃靖谧”,出仕后,“立朝四十年,权门利路,不一错足”。莫釐王氏一族科甲鼎盛,学术大家辈出,声名显赫且长盛不衰,到近代家族中出现诸多教育家,泽被后人。再如自太原迁至太仓的王氏家族,先以务农为生,后经商致富,在王锡爵一代终成文化世家,王氏家族秉承“孝友敦睦”“省察功过”“和睦乡闾”“克己退让”“早完国课”的家训,延续传承至今。
苏州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内,道光七年(1827)江苏巡抚陶澍所创建的五百名贤祠,刻有苏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五百九十四名,有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等。还有很多在苏的廉洁勤政的官员代表,如范仲淹、况钟、汤斌、林则徐等,以供后人瞻仰。
四、吴地惩恶扬善的民间信仰,为廉洁之风注入了民众力量
江南一地的民众“信鬼神,好淫祀”,信仰德报,民间信仰十分兴盛。普通大众对忠臣烈士、贤孝之士、贞洁之女都十分推崇。三国时期吴帝孙权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在苏州城北建报恩寺塔,后成为苏州文化史上尊老敬老的重要标识和积极向善的城市文化的象征。在崇文重教的文风引领下,苏州普通民众逐渐形成了崇尚积德行善、崇敬先贤的社会风气。明清时期,苏州民众自觉自发地在各县邑乃至乡间建立了诸多的先贤先哲、忠烈义士的祠堂庙宇,以源源不断的香火祭奠、推崇绝孝纯忠的古城创建者伍子胥、义薄云天的关云长、精忠报国的岳武穆,等等。如况钟在苏为官十三年,深得百姓爱戴,在苏任上积劳成疾去世后,苏州各县乡都建有况公祠,以纪念这位廉洁爱民的清官。这种祠宇在社会空间和民众心理上日渐形成和谐安定和有利于其统治的社会秩序。这样的社会秩序无形中带动民众惩恶扬善,引领民众积极向善。
自明清以后,苏州的地方曲艺日渐成熟和发达,评弹在清代中后期已趋于成熟。苏州评话中的短打书,多讲英雄好汉和义士侠客的故事,如《七侠五义》《水浒传》,还有一些说书艺人多讲一些公案书,如苏州百姓耳熟能详的讲述康熙年间循吏彭鹏惩治贪官污吏故事的《彭公案》,清官施仕伦在江湖侠士黄天霸的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故事的《施公案》。昆曲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传统剧目《十五贯》就是讲述况钟在苏任上明察秋毫、为民请命的勤政爱民事迹。这些经典的书目和剧目在苏州民间世代传唱,宣扬清白做人、清廉为官和忠心报国的社会正义。正是吴地民间自古以来即有的惩恶扬善的民间信仰,为廉洁之风注入了民众监督力量,使得吴地出身和在吴地为官的官吏们大多能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部分医学人员认为临床路径减少了自主权,限制了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临床路径是为特定病种的通常情况设计的,考虑到心血管外科疾病已经将不稳定性心绞痛、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纳入单病种,但心血管外科还有很多疾病,存在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允许有变异或退出路径,因此在实施临床路径时要引导住院医师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变异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刘俊伟.王鏊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罗时进.吴文化的典范建立与知识建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沈文祖.廉石精神与文化张力[J].中国监察,2008(21)
[4]沈潜.江南文化的精神坐标——以常熟翁氏家族为例[J].东吴学术,2012(6).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编号:2018ZDJD-B018)项目,本论文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苏州市职业大学“青蓝工程”资助
作 者: 陶莉,博士,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标签:吴地论文;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廉洁文化论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