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之我见_研究生论文

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之我见_研究生论文

加强研究生德育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我见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的地位和作用将愈加显现,而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期望也会更高,因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有赖于全面发展的人。在目前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应认真研究研究生德育所应有的内涵,以及实施研究生德育的原则、方法、途径等问题,力求对我国研究生德育发展的前景有准确的认识与把握,使研究生德育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人本身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德学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最终实现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的根本目标服务。本文试就目前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一点努力。

一、研究生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德育和智育严重分离,偏重专业教育,轻视德育。相对于智育而言的德育的含义较为宽泛,它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世界观教育、科学价值观(包括人生观)教育和人格教育。而与业务教育相比,德育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做人的问题。“要为学,先为人”,为人是为学的首要前提。研究生德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容忽视,而且从国家到各高校也特别强调要重视德育,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作用,造就人品高尚、知识渊博的高层次人才。然而,反而现实,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德育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近年来,研究生整体道德状况令人堪忧,研究生德育与智育二者失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日见凸显,不仅仅表现为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上的空缺和偏失,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对基本的社会公德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这些现象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认真解决,不仅会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也将会违背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二是德育内容的不适应性。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定时期的道德观念必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德育的内容也应与之相适应,超前与落后都是不当和低效的。随着我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规律的重新认识,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与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相比较,社会的道德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这一反差使得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因为,道德建设的滞后、经济与道德发展的失衡,势必会反过来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此外,就外部环境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文化、人们的观念等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批判地汲取发达国家文化思想中的优秀成果——包括道德文明建设成果,是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研究生的德育更有其特殊意义。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作为社会精英理应成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典范,对国民的道德建设有直接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因而,加强研究生的道德建设,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应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德育形式的简单化。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内容要顺应新时期的要求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律,而德育的形式也应不断改进。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大多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相对封闭的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今天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德育工作也必将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果仍然沿袭固有的方法不变,必然会影响其效果。从过去的实践经验看,单纯的说教和灌输,实质上就否定了研究生的主体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是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对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难以形成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忽视了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不是从道理上真正说服人;忽视德育的实践意义,甚至把德育等同于学科知识,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使教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忽视了教育主体的差异性,剥夺其个性的开发和自我选择的权利,从而扼杀了学生理性批判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生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研究生德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不能否认,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环境的变革,对研究生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的教育都有巨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特别是经济领域中仍有许多不规范行为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逐利趋向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侵蚀。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某些功利主义取向,使得研究生教育观念有失偏颇,重智育轻德育现象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事实上,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德育与智育、技术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等等矛盾的突出,即表现了教育理论的工具理性的倾向,它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高等教育的两难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过于重视服务社会之功能,而忽视致力于健全人格之目标。教育功能的偏失带来了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后果,教育的深层危机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早期西方倡导的“博雅”教育和近年来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都是对教育功能片面性的矫治。我国研究生教育首先应有理论的自觉,并在实践中主动地调整思路,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研究生教育。

其次,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弱化研究生德育,与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关,也与我们当前的教育和管理体制有关。体制经由较长时期而形成,它的改变更具艰巨性。例如,长期以来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隔绝。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的文理分科甚至在中学期间就开始实行,不能不说是教育理念片面化的极端表现。教育的片面性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又如,长期存在的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管理体制,致使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一些高校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盲目地扩大招生,对于研究生的管理松散无力甚至放任自流;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均以分数而论,在学期间能否通过一定的英语级数、发表一定的论文篇数直接与学位挂钩;评选三好生、优秀生也只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事实上“三好”成为“一好”。再如,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德育中的至关重要性,导师在做人和做学问上的态度和品行对研究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但是,由于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重量轻质的错误导向,导师的道德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导师的遴选中过于注重学历、职称等,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使一些学历高品德低的人也进入了导师队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对研究生的影响是极坏的;由于量化管理制度的弊端,一些导师疲于应付各种名目的考核,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教育;目前学术界愈演愈烈的学风浮躁现象,也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学术道德,它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的修养和学术品格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还与我们当前的管理体制有关。努力改进研究生工作中的弊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体制,这是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改变目前研究生德育状况的必要措施。

最后,对研究生教育规律认识不够。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应具有其特殊性。研究生教育的对象具有不同于其他层次的鲜明特点,他们一般年龄较大,接触社会多,思想较为成熟,知识面宽,获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强,相对而言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面对研究生这样的特殊群体,德育工作者不仅必须以平等的身份与受教育者对话,更要讲求方式,用事实说话,以真理服人;积极引导学生对道德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建构较高层次的道德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体精神;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针对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要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人自身的发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偏离了这个方向,也就失去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目标;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社会有赖于人的活动去改变和发展,而人的发展又必须以既有的社会力量为基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应是共进的关系,如果只追求社会的发展而忽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人的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而由这样的人所建设的社会必然也不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事业与其他一切事业一样,都应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研究生教育中忽视对健全人格、完美人性塑造,根本上讲是没有解决好理论问题。因此,尽管我们早就提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但在实践中,总是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走极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色彩十分明显。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看做是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质目标,也为教育的发展确立了目标。研究生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还必须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克服教育理念上的功利主义片面性,使研究生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其次,理论的实践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制度,是保证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道德的特征是自律,而道德品性的养成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制度的约束也是重要的保证。相对于道德教育,制度规范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一种好的和有效的制度会以强制性和直接性而把人的行为引向高素质。客观地讲,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所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都亟待从理论上给予说明,并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这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研究生整体道德状况并不乐观,而德育又困境重重的情况下,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育,是我国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而研究生德育内容既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又要符合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目前研究生德育要着重进行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第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长期熔铸的结果。培养研究生的民族精神,要使他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承担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奋斗;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以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在崇高的事业中成就和实现自我。第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是包含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它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研究生将是我国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其治学态度和学术品格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第三、敬业精神。由于社会分工的逐步发展,职业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具有空前的意义。研究生德育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以诚信和责任感为基础的敬业精神,为未来事业做好准备。第四、可持续发展意识。进入21世纪后,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酷的挑战:地球资源的无限制开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恐怖主义的横行与战争的破坏,都迫使我们对人类信仰的“现代化”进行新的思考。因此,在21世纪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育学生的环境文化素养。

我们强调德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不应忽视它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在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精神失落、信仰危机的困境下,使他们能够拓展心灵的空间,不为物所限,获得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

标签:;  ;  ;  ;  ;  ;  

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之我见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