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416200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作文教学的通病是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写法,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活动、多读书、多练笔,形成学生怕作文。学生越怕,教师越讲得多,越讲得多,学生越怕作文。为了突破这一怪圈,我尝试改革作文教学,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初中 作文 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书面表达俗称书面作文,口语交际俗称口头作文。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视作文为畏途,语文教师使劲“讲作文”,学生“怕作文”。初中几年时间里,教师越是讲作文学生越是怕作文,学生越怕作文教师越是讲作文,毕业了还是不会作文。如何突破这一怪圈?我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广阅读、多练笔,取得一些明显效果。现在就是与同行侃侃初中作文教学的这“三步曲”。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逐步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临到作文时坐下来咬破笔头,想破脑壳,还是无处下笔。一节课下来,纸上留下“三两行”。这种现象叫“想作文”。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眼中无物、脑中无书、腹中无句,自然笔下无文。要改变这种状况,仅仅靠教师去“讲作文”是万万不行的。为此,我实施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还是观察。
实际上,大千世界何处不是文章。在学生的周围每天都有着无穷无尽的人、事、物、景在发生、在变化。学生没有见到,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为了让学生“眼中有物”、“心中存物”,我制定了观察细则,逐步引导学生观察。
1.细观察。什么叫着“细观察”?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活动的物体最易于被发现,社会生活中,也是变化着的事物最容易让人感受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从引导学生观察动景和变化入手,开始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同样是校园内的一棵树,平时不认真观察似乎没有变化,即使发芽、开花你也不会感受它。如果引起注意,就会发现它的变化。第一步,我引导学生说:“带上你发现的眼睛,多去观察任何事物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我理了发,对学生说:我今天有什么变化?一步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有时我衣着、头发什么也没有改变,问学生:“我有什么变化?”我告诉学生说:“我今天比昨天大一天,胡子比昨天长了一点一点。”学生笑语声声。我告诉学生观察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你要认真去发现。我举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告诉孩子们事物变化的哲学道理,逐步“装上”一双发现的眼睛。于是我布置一系列的观察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写出来,只要求讲出来。学生带回来各种各样观察结果:有邻居老奶奶过世了,有邻居阿姨吵架,有同学穿新衣,有去了公园看灯,等等。学生讲完之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继续观察。从此,学生经常回来讲看见的事情。学生在不经意间开始动笔记叙了。
2.观察细。有一次,我带领孩子们去观察校外里的一棵银杏树。观察回来以后,多数孩子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我告诉孩子观察的方法、顺序和联想,讲述银杏树的故事。然后,第二次带孩子们再去观察。这次,孩子们可有讲的了。然后,如何记下来?孩子们又感到茫然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告诉孩子们,你怎么观察的就怎么记。我告诉学生:按顺序、讲清楚,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慢慢道来就行了。学生最后明白,作文如同说话。
我还告诉孩子们,明确观察的对象,运用各种视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有顺序地观察,加上你联想到什么,有顺序地记载。由此,孩子们记录了各种观察笔记和日记。
观察既培了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积累了素材,在作文训练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引导学生多读书,逐步积累作文语言
人的语言是习得的。学生语言的丰富过程有四个方面,一是与周围的人交流习得,二是师生课堂交流习得,三是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习得,四是阅读习得。四个方面中阅读习得是规范语言获得的主要途径。我引导班上的学生开展广泛读书活动。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拓宽阅读面。制定全班学生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读物,开展读书比赛活动。阅读书目分成几类:历史知识,科普知识、散文诗歌、文学故事,等等,使学生开阔阅读视野。
2.推荐好书。我依据教育部推荐初中学生阅读书目为基础,选择了一些能够找的到又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因为,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最容易找到,也是最安全的做法。我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阅读和轮流交换阅读书籍。这样组与组之间就有了共同话题,先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再在组之间交流体会。
3.制作阅读卡,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成语格言、名人名言。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组织我班学生开展读书比赛活动,看看谁摘抄的优美词句多,谁写的体会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作文写作。我不评价学生的体会优劣,只评价学生读书多少,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广读书,读好书。
4.名篇背诵比赛。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我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名篇背诵比赛活动。这些名篇由老师提出,交班委会布置、检查。然后在班上举行背诵比赛。背诵比赛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这些名篇有的是选取课文,有的是从课外读物中选取。背诵的内容不宜过长,一般是2—3分钟即可。
所有以上阅读活动,要与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联系,同时照顾到学生的阅读个性兴趣,既有相联系的书目,也有适当允许学生发挥个性兴趣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可谓是“脑中有书,腹中有句”了。
三、引导学生多练笔,逐步学会自由表达
引导学生作文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由表述。自由表达就是我写我所思,我写我所见,我写我想说。学生要达到自由表达,不是一蹴而就能达到的,要经历三个阶段。
1.多练笔。学生课外时间不是很充裕,难以很好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因此,多写所想所思所见的片段作文。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下一段文字,不论长短,有啥写啥,想啥写啥。时政评论,球赛点评,影视感怀,家长里短,对联小诗,甚至遣词造句。练多了,笔熟了,素材也丰富了,到时作文时有些内容自然就会运用到作文中去。在学生忘记作文“痛苦”的快乐中,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写作欲望和冲动油然产生。
2.勤模写。教材上的范文、课外读物的优秀文章,有各种题材和体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模写的参考。我引导学生参考这些范文,要学生按照范文的框架结构,换写成自己所见所思的内容,用自己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写作。我告诉学生,你也可以突破框架,写出自己的特色。模写多了,到了一定时候,学生顺手拈来,逐步甩开范文,写出自己的作文。
3.自由表达。学生逐步体会、学会了写作的技巧后,自然会懂得如何立标题,如何给文章留眼,如何修辞,如何抒情,如何作结,如何呼应,等等。这些都在模写中体验过了,现在轮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学生自然不会感到陌生,水到渠成,达成自由表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需要教师大胆改革,又需要教师精心谋划、细心引导,更需要耐心等待、时时陪伴。只有引导、指导和陪伴学生在不断的写作练习实践,不弃不离,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作文教学的自然结果。
论文作者:龙国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自己的论文; 初中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