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初级中学校 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中学语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在阅读中去培养语文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充分体验情感的环境,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高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调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即人们对外界所持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当人们对外界事物持肯定态度时,就会产生爱、满意、愉快等心理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憎恨、不愉快、甚至痛苦、愤怒的心理体验。这些情感因素会对教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诱导、控制学生的情绪。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在新课改时期已不再是国语汉字的“教----学”的代名词,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合作和努力探究的人文性的整合过程。为此,教师在注重实践创新指导的同时,更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情感环境,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去培养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中学语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培养语文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充分体验情感的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首先,学科整合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的一剂良药。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语言文字优美、情境如诗如画的课文,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时可充分利用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欣赏环境,再利用声音的抑扬及语气的变化中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感受语言的优美,受到人格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个性。这就是“情感体验”的“耳濡目染”之功。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课文,再请两位擅长画工的同学手执彩笔边听边将这篇课文凭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而我在朗诵的时候,将《雨打芭蕉》的音乐放起来,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学生也渐渐被融入了桃红柳绿、杏花春雨、莺燕呢喃的春景中,我觉得这不是教学了,而是诗的表演,画的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构筑“唤情结构”,调动学生情感。格什塔心理学派认为,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相关于某种情感属性,这种唤起某种情感的心理结构叫“唤情结构”。“唤情结构”的构筑,能使学生兴奋,从而融入教学中,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往往表现出听得专注,说得热烈,读得有味,写得流畅的特点,并能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初中语文课中有一篇文章是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在教学时考虑到时代背景远离学生实际,学生难以理解书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于是先让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然后用低沉、抑扬顿挫的语调导入新课:同学们,这首歌把我们带到那炮声震天、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想当年,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是啊,谁愿意充当亡国奴呢?尽管国家不同,肤色不同,但爱国爱家的情怀谁都一样,中华儿女如此,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民也是如此。”教室里寂静异常,学生与课文主人公小弗朗士的距离拉近了,被牵动的爱国热情在学生心中奔涌,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构筑“唤情结构”,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外乎是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让人性和道德得到升华,因此把语文教学提升到思想道德教学的高度,教师和教法尤为关键。榜样的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文以情为经”,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思语)。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渲泄和流露。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收益。
如在教学《谈骨气》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伟大先人的勤劳、智慧、勇敢等各种美德,就必须先让自己从这些美德中吸取力量,在实际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榜样。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先有。”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骨气”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广泛了,更深入心灵了。
另外,因地制宜地给学生假设课外阅读的实际环境,也是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在置身实际环境中,亲身去体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及科学观点等,当他们把理解的收获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就有收效了。如教学《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先讲一些谚语给学生,然后布置学生根据实际观察,把不同天气状况下的云况总结出来,并收集有关天气的一些谚语和俗语,然后总结并在班上交流,学生能自己通过云判断天气情况,最后再来学习课文,这样既讲究科学性,又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情感观。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自己的激情,并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恰到好处地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作者同喜同悲,进而迸发出激情的火花,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高度。
论文作者:全洪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环境论文; 教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