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对比评价论文_周蓉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7

【摘 要】目的:分析对比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0月--2018年3月,研究对象:60例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对照组(n=30),实验组:动态脑电图检查,对照组:常规脑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检查结果(=5.192,P=0.023)、检出率(实验组:=4.598,P=0.018;对照组:=4.882,P=0.014)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脑电图结果显示:夜间睡眠节律紊乱患者30例,高幅度θ波或δ波患者15例,低至中等幅θ波患者7例,广泛性低电压患者2例。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动态脑电图检查诊断的效果显著,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常规脑电图;病毒性脑炎;诊断效果

病毒性脑炎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机体免疫力异常,致使病原菌入侵人体引起的一系列变态反应,常见的受累部位主要为脑实质,常见的病原体为单纯疱疹样病毒,其发病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等症状,严重时会伴随出现抽搐、昏迷等,对患者的脑实质造成损伤,且后期恢复较为困难,对其预后效果影响较大,及早的进行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本次随机选择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其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诊断,观察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7.5±33.5岁,腮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脑炎患者11例,肠道病毒性脑炎患者7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的脑炎患者4例,单纯疱疹性病毒患者8例;轻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39.5±34.5岁,腮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脑炎患者10例,肠道病毒性脑炎患者5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的脑炎患者5例,单纯疱疹性病毒患者4例;轻度患者9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11例,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2]。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嗜睡、昏迷等)和相关检查(脑电图、CT),参考《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中相关标准进行诊断,纳入: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脑实质局部受损患者,无细菌感染迹象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细菌性脑炎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脑电图为病毒性脑炎检测,仪器:常规脑电图仪(四川智能ZN7A00),根据10/20系统进行系统放置头皮电极,引导患者配合进行睁闭眼实验、过度换气3min,并进行单、双极描计,16个导联,时间25-30分钟。

实验组:实施动态脑电图为病毒性脑炎检测,仪器:动态脑电图仪(四川智能ZN7A00),根据10/20系统进行系统放置头皮电极,引导患者配合进行睁闭眼实验、过度换气3min,并进行单极描计,16个导联,实施24h检测[3]。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析检查结果(阳性:中重度异常;阴性:轻度异常)、检出率(轻度:α节律不规则,睁眼抑制反应不明显,β活动明显增多,额区θ活动增多,δ活动轻度增多,过度换气时出现中波幅θ波活动早期出现或延迟消失;中度:α节律明显减慢,左右不对称明显,较多散在3Hz中波幅δ波;重度:α节律消失,出现高波幅δ波和θ波,并伴随棘波、尖波、棘慢波等)。

1.4统计学处理

SPSS19.0分析,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用t、()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对比

检查结果对比,详见表1。

表1 检查结果对比(n、%)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由疱疹性病毒引起的实质性炎症,病毒可通过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等进入,其在临床诊断中对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扫描结果等进行辅助诊断,其在临床上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致使其在检测过程中鉴别较为困难。

本次研究中,表1诊断结果对比显示,实验组阳性29例,占比96.67%,阴性1例,占比3.33%,对照组阳性23例,占比76.67%,阴性1例,占比23.33%,表2异常检出率对比显示,实验组轻度25.00%、中度50.00%、重度66.67%,对照组轻度66.67%、中度70.00%、重度100.00%,分析:脑电图为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常规检查多适用于急诊、病情较重的患者,动态检测适用于病情相对稳定的神经性疾病,两者均具有可重复、安全性高、无创的优势,动态脑电图较容易检出损伤脑实质的异常性放电,且其为患者实施24h全天检测,可以全面及时的扑捉异常性、间断性放电的频率,可有效提高诊断结果和异常检出率,为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5]。表3动态脑电图结果显示,夜间睡眠节律紊乱100.00%、高幅度θ波或 δ波50.00%、低至中等幅θ波23.33%、广泛性低电压6.67%,分析:动态脑电图为患者实施全天检测,且在睡眠状态下脑电图的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表现显示,夜间睡眠节律紊乱100.00%,证明了动态脑电图夜间诊断的优越性[6]。

综合上述,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效果显著,异常检出率高,阳性检出率高,其属于无创检查,适用于疾病早期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旺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14-116.

[2]刁云会,鲁绍春.动态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103-104.

[3]王频,胡先华.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价值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7):137-138.

[4]刘镇,韩娟.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24-27.

[5]崔虹,杨静,郭武玲等.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应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3):2553-2555.

[6]张百佳.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3):129-131.

论文作者:周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对比评价论文_周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