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运资金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论财务状况变动表在我国应采取的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动论文,在我国论文,财务状况论文,应采取论文,现金流量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务状况变动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营运资金(workingcapital,又称流动资金)为基础, 反映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的营运资金变动表,一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又称约当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的经营、融资和投资活动对现金影响的现金流量表。本文拟介绍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变的动因,并对这些因素在我国国情中的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营运资金变动表的必要性。
一、西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演化过程
在西方,财务状况变动表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在企业制定此表之初,也以营运资金的变动表为主。根据1974年颁布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手册,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财务状况变化的报表。资金的定义以营运资金为主。在此形式下制定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类似于资产负债表各项的增减单列,用途颇为有限,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加拿大在1985年,美国在1987年,都放弃了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转而采用现金流量表。1985年修改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手册将财务状况变动表重新定义为提供有关企业经营、融资和投资活动的及其对现金影响的信息的报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一起,已成为有限公司必须向外界提供的报表之一;并且因其以现金为基础,被投资者和债权人视为最有用最可信赖的一份报表。这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数据中的人为因素。因为权责发生制的使用,会计数据中含有众多的人为因素,致使会计收入与现金收入严重偏离。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此感到担心和不满。他们认为会计中使用了过多的人为的随意判断,如固定资产折旧率、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赊销带来的有收入无现金等,帐面收入已不能反映企业创造“真正”的收入——现金收入的能力。
2.通货膨涨的帐面影响。八十年代初北美通货膨涨率较高,帐面数值因高通货膨涨的影响而与真实价值相差愈远,认为越来越不能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
3.营运资金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许多人认为营运资金并不能象现金那样反映企业的短期清偿能力。因为存货和应收帐款往往不能轻易地变现,即便变现也要打相当的折扣。因此,人们认为现金流量表更能体现企业生成现金收入的能力,能提供投资者和债权人最关心的信息;它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效补充。
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均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变化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从营运资金变动表向现金流量表的转化,反映了这一趋势。现金流量表因为对预测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收入的能力最为有用,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公认会计准则都将其视为对决策最有用的财务报表。
二、从我国国情看营运资金变动表的局限性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要编制营运资金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但我国目前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还是指前者。对照我国国情,逐项分析促使西方财务状况变动表变化的因素,可以发现这些因素不仅存在,且更加明显。
1.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的分离。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的分离在我国更加严重,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1 )权责发生制在营业收入确认方面的运用值得斟酌。会计改革后,我国依国际惯例,使用权责发生制,将应收帐款包括在收入之中。但确定应收帐款为收入,应以一个社会商业信用制度的成熟为前提。在赊销并不意味着现金收入在不久的未来能获得的情况下,确认应收帐款为收入,有违于会计的稳健原则。当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多角债极为严重,据统计1993年7月底, 全国预算内企业应收帐款比上年同期新增248亿元(《经济与信息》1993年12 月)。另外,应收帐款严重帐实不符,造成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背离会计收入的确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造成许多问题。如许多企业在交纳所得税时,无现金收入,只有帐面收入,只能垫付现金。且因应收帐款高估,往往多交税金。在提取“两金”和分配其它税后利润时也面临尴尬处境。在权责发生制的使用缺乏实践基础的情况下,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的背离就更加严重。
(2)我国企业特有的经济行为。 我国的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尚未分离,会计核算和方法的选择受税收的影响很大。盈利企业往往为了降低纳税而使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原则的方法,减少帐面收入。另一方面,亏损的企业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完成盈利计划和利税指标,则往往对会计数据进行任意调整,如少提或不提坏帐准备,将当期费用计入待摊费用等等,增加本期利润。因此,会计收入与现金收入有很大的差异。
(3)会计制度的硬性规定。 我国会计制度中某些业务的处理有政府统一控制的特点,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很有限,而某些会计指标的规定并不一定符合企业的经营情况。如3‰~5‰的坏帐计提比率普遍反映偏低。在这种指令规定的影响下,营运资金的计量往往不能与真实情况相符。
2.通货膨涨。通货膨涨是经济高速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我国在改革后通货膨涨率一直居高不下,每每成为经济改革的制肘。通货膨涨造成资产负债表的大多数数据信息的相关性降低,而以表现资产负债表各项数值变化的营运资金变动表也就难以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在高通货膨涨环境下,现金与准现金作为衡量企业盈亏和利润的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3.营运资金不能作为衡量短期清偿和变现能力的依据。营运资金中含有应收帐款和存货。西方国家采用营运资金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短期偿债和付现能力的指标,是因为其市场经济发达,应收帐款与存货较易变现。如有金融机构专营贴现应收帐款的业务。我国则缺乏相应的机制。在我国,应收帐款中存在许多呆帐,且坏帐准备计提过低,不仅变现艰难,且未来能否得到实现也成为问题。加之不发达的银行业务,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偿还短期负债和应付一时之需的要求。至于存货,往往有许多时间久、质量差、打不开销路的积压品,有的甚至根本不能变现。因而这部分流动资产也不能承担归还短期负债和应付临时支出的资金需要。另外,在我国,营运资金具有非短期化的现象,应收帐款和存货长于一年的情况很普遍。因而营运资金的总值,并不能象西方一样,作为短期清偿和变现的依据。还有一种现象,使营运资金不能发挥其本来目的,即营运资金的占用。营运资金或用于填补基建缺口,或为申请某项贷款,顶替自筹资金,或弥补生产亏损,或分流为消费基金,等等,使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营运资金不能得到保证。营运资金既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财务状况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计算的有关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也不能达到它们在西方环境下能达到的本来目的。
同样,反映营运资金变化的营运资金变动表也不能有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因此以现金和准现金作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基础,应该说更能符合中国的国情。
三、结论与建议
以营运资金作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由于上述三种因素的作用及我国特有的环境,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使用者关心的会计信息。这也足以说明了这一报表至今利用率很低的原因。我国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使用远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下,普遍反映,只有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制作,而没有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制作须符合成本收益合算的原则,财务状况变动表因其本身的难度和企业对它的陌生有较高的制作成本,如果信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抵消成本,则其存在的合理性则应引起注意。笔者认为,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营运资金变动表,应该能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高这一报表的运用。
有了现金流量表,可以总览企业的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可以看到现金的增减有多少由经营活动带来,有多少由借贷带来,由发行股票带来,或由变卖资产带来;可以看到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增加对现金占用的影响等等。这对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获利的潜力、短期偿债和应急的能力,及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均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营运资金变动表,可以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更为相关的信息,既适合中国的国情,又与国际惯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