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

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

赵桂芝[1]1991年在《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磁性材料在口腔医学中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应用范围涉及口腔医学很多领域,近年来又有人将磁性材料引入正畸学领域,用磁力进行正畸牙的移动,达到对牙领畸形的矫治。但是关于磁场对牙周组织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而磁场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0.01T以上的恒磁场对多种生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故磁场对口腔组织的生物效应也不容忽视。 本研究为磁力正牙的系列研究,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曾对磁力正牙进行了系统的动物实验,探讨了磁力正牙后牙周组织改建的方式和特点,从组织学角度证明磁力正牙是可行的。实验发现,磁力作用后,牙周组织的改建具有组织反应迅速、损伤小和血液循环丰富的特点,提示可能与磁场的生物效应有关。为此本研究设计了

胥春[2]2004年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磁性材料的发展和磁场有限元研究方法的应用,多种牙科磁性附着体固位系统被开发出来,用于为口腔修复体提供固位。磁性附着体均存在一定的漏磁,当应用于患者口腔中时将使邻近组织受到一定强度的磁场的作用。目前对于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对于磁场对机体的影响及机制尚存在许多争议。口腔磁性附着体修复作为一个新兴的磁场应用领域,其所用磁性附着体的磁场分布特点和该磁场对机体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尚鲜见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牙科磁性附着体的磁场及其对邻近组织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测定、分析两种常用牙科磁性附着体的空间静磁场分布,根据测定结果研制模拟磁性附着体静磁场的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加载不同强度、不同时间的静磁场,考察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两种细胞的形态、增殖特性及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两种人牙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探讨静磁场对机体组织的影响,指导磁性附着体在人口腔中的应用。

王丽艳[3]2010年在《静磁场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对面领骨骼肌细胞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正畸力源于各种机械力和肌肉力。1978年, Blechman和Smiley利用永磁体移动了猫的尖牙,将“磁学”概念引入口腔正畸学领域,为口腔正畸开辟了一个新的力源。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磁力已被逐渐应用于正畸的科研及临床中,特别是功能矫形治疗、牙齿移动、埋伏牙的治疗、扩弓、前牙开合的矫治等。目前,通过学者们的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磁力作为一种新的力学系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外研究和多年国内对磁力功能矫形的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高磁能永磁体对于矫正牙颌面畸形尤其是矫正颌骨畸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基于磁力的独特作用,大大提高了矫治的效率。永磁体体积小,容易包埋在矫治器中,方便患者戴用,而产生的力量大,足以使颌骨发生改建,临床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已经成为磁力在口腔正畸临床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一大分支。由于矫治过程中磁力一定与磁场共存,研究磁场对口腔颌面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已成为口腔正畸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课题通过建立磁场作用下体外培养面颌骨骼肌细胞变化的模型,分别在磁场环境中暴露12h、36h、60h,显微镜下观察磁场作用后肌细胞形态学变化,找出细胞变化规律,为下面更为深入的研究磁场作用后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的检测提供指导。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磁场作用下,面颌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磁场照射时间的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也增加;同时,钙离子的浓度与磁场强度也成正比例关系。Ca~(2+)-Mg~(2+)-ATP酶是广泛分布在机体内的生物膜酶系统,它们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检测磁场作用后肌细胞线粒体内Ca~(2+)-Mg~(2+)-ATP的变化。IP_3R(三磷酸肌醇受体)是一类配基(IP~3)操纵的钙离子释放通道。IP_3R数目和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细胞内钙信号的幅度和频率。用Western-blot杂交技术检测磁场作用下细胞膜IP_3R的蛋白表达。本研究借助细胞生物学技术、电生理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磁场作用对面颌肌细胞Ca~(2+)浓度的影响,探讨肌细胞在磁场作用下的生物学效应,为磁性材料在口腔正畸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杨凌[4]2005年在《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静磁场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磁场形式,在医学诊断、治疗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也备受各国学者关注,但目前仍未取得一致意见。磁性附着体固位系统以其卓越的固位效果正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然而其静磁场的长期作用是否会对口腔局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成为了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进行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口腔组织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Magnedisc 800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进行不同加载方式(12h间隔加载和24h持续加载)和不同强度(12.5mT、125mT和250mT)的静磁场处理,从细胞形态、功能、致突变性、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考察磁性附着体静磁场的细胞生物学效应,为磁性附着体静磁场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及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 1.HGF和HPDLF分别在12h间隔和24h持续加载方式下接受12.5mT、125mT和250mT的静磁场处理,磁场加载前后未观察到静磁场对细胞生长状

赵桂芝, 陈华, 林珠, 吴军正, 柯杰[5]1994年在《恒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将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置于直流电磁铁产生的恒磁场中处理,探讨磁场对该种细胞DNA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0.14T的恒磁场每天作用10、40、60及120分钟后,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增加且与作用时间成正比。而磁场只作用一次或隔日作用一次者,DNA含量变化不大。此项结果提示,该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代谢的影响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与积累效应,当达到一定阈值后,磁场能够促进细胞DNA的合成。

张皓楠[6]2011年在《磁疗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与生物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磁疗是一种物理治疗和保健方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就已有利用磁铁对人体相关部位或有关穴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记载,直到现在磁疗也以其操作简单、无创无痛的特点,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非药物治疗和保健方法。但目前磁疗基础研究薄弱,临床无严格使用规范,其量效关系和安全性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从而影响了对磁疗作用效果的深入研究。本论文为了研究磁场生物效应,首先对磁疗用永磁磁源进行筛选和测量,然后使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磁源空间磁场进行理论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关的特性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磁场定量作用效果以及生物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有关静磁场生物效应文献的进行综述,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的、意义和具体工作内容。2.利用自主设计的检测装置对实验用永磁磁源进行检测,进行深入分析实际值与测量值的关系,筛选出实验所用磁源。3.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法对磁源空间磁场进行理论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磁感强度、磁感强度等值线、磁力线以及磁场能量密度。4.在磁场定量分析基础上,对皮质神经元细胞进行定量加磁,通过对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检测,研究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探讨磁场的生物效应。

赵煜[7]2006年在《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作为促进骨修复的一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达20多年,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证实。然而其作用机制是磁场效应占主导还是电场效应为主,直至目前尚未阐明。静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s,SMF)做为一种良好的力源为修复体提供辅助固位和作为正畸矫治力矫治错合畸形,且体积小,无外设电源,便于长期局部应用,因而正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和正畸领域。最近的研究表明静磁场能促进新骨形成、预防种植体植入导致的骨密度降低以及促进牙槽骨改建。然而有关静磁场对骨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尚未取得一致结论,静磁场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s)增殖、分化以及代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鲜见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骨组织的影响作深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模拟Magnetic 800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三种强度(12.5mT、125mT和250mT)、持续不同时间的静

仇丽鸿[8]2004年在《静磁场对大鼠成骨细胞及其牙周炎组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随着生物磁技术的迅猛发展,磁治疗在医学中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有关静磁场对牙周炎组织生物效应的研究未见报道。 成骨细胞是保持骨形态结构和性能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作为骨组织的重要功能细胞,在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成骨细胞的增殖、骨基质的分泌和钙盐沉积对骨的形成、重建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建立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实验模型,排除了体内复杂的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观察不同剂量的静磁场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生长的直接效应,专一的分析研究静磁场刺激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变化的影响;建立牙周炎动物实验模型,研究静磁场对牙周膜组织结构、功能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静磁场对骨生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磁场参数,科学的利用磁场疗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 静磁场的设计 将钕铁硼永磁体充磁后固定于特制的长方形槽内,其上方可以放置各种细胞培养板,调节槽装置的高度,使培养板底部的磁场强度分别为0Gs、400Gs、620Gs、830Gs、1080Gs。 2 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下取出Wistar乳鼠头盖骨,刮去骨膜和软组织,经0.25%胰酶和1mg/ml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应用差速黏附法分离成纤维细胞,置于37℃、5%CO_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换液,待细胞长满平底后传代,备用。 3 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测定 成骨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培养24h,将各培养板分别放入不同强度磁场中,继续培养24h、48h、72h。在每时间点应用MTT法,测定490nm

侯睿[9]2005年在《体外不同动态力学应变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_5、α_6、β_1表达和细胞增殖、功能活性的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生理状况下的咀嚼运动或是咬合创伤期、正畸治疗或是各种修复体行使功能时,不同的机械力作用于牙体并传递到牙周组织,引起包括牙周膜和牙槽骨在内的牙周组织的改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PDLF)作为牙周膜中的主要感受性细胞和效应性细胞,对牙周组织的改建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其增殖活性和功能状态的改变也直接反映了牙周组织改建的状态。因此,深入研究PDLF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的生物应答及应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进行加载,比较全面地探讨了HPDLF在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大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动态力学微应变范围内细胞增殖、功能活性及细胞膜表面整合素α5、α6、β1表达的变化。研究动态力学应变作用下HPDLF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并初步探讨机械应力与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关系。

王益民, 张皓楠, 张萌, 康立源, 贾果欣[10]2007年在《近5年国内静磁生物效应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磁生物效应研究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效果为研究内容,来探讨磁场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非药物疗法的兴起,磁场的生物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D]. 赵桂芝. 第四军医大学. 1991

[2]. 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D]. 胥春. 四川大学. 2004

[3]. 静磁场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对面领骨骼肌细胞生物安全性的研究[D]. 王丽艳. 第四军医大学. 2010

[4].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 杨凌. 四川大学. 2005

[5]. 恒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代谢的影响[J]. 赵桂芝, 陈华, 林珠, 吴军正, 柯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4

[6]. 磁疗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与生物效应的研究[D]. 张皓楠. 天津大学. 2011

[7].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D]. 赵煜. 四川大学. 2006

[8]. 静磁场对大鼠成骨细胞及其牙周炎组织影响的研究[D]. 仇丽鸿. 中国医科大学. 2004

[9]. 体外不同动态力学应变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_5、α_6、β_1表达和细胞增殖、功能活性的影响的初步研究[D]. 侯睿. 四川大学. 2005

[10]. 近5年国内静磁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 王益民, 张皓楠, 张萌, 康立源, 贾果欣.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标签:;  ;  ;  ;  ;  ;  

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