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内镜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李茵[2](2021)在《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以及大数据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大数据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与决策支撑的重要战略资源,科学研究与实践正在完成“假设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巨大转变,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政府治理、国家安全等提供新的动能。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丰富和拓展大数据应用创新领域,推动管理升级,给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带来许多新的重要课题。其中面向健康服务供给侧的决策支持、决策引导和决策创新中的数据驱动、数据价值转换问题即是管理学、数据科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更是情报学应对大数据环境开展智慧型情报服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健康医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医院管理和医院管理者的观念都随之变化。数据驱动对医院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提升医疗管理决策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模型,分析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为数据驱动决策领域的研究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对策及建议。基于此,通过界定“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医院管理评价”与“数据驱动决策”等相关概念,以回顾数据驱动决策、面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据驱动决策、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半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法、结构方程法、统计分析法、机器学习法分析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的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并构建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围绕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这一核心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在已有BASM模型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管理决策场景的特殊性,探索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的运行机理,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以梳理驱动的路径,理清其中的内在逻辑。该模型由处理过程模型及支持过程模型两部分构成,旨在分别回答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中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数据本身如何转化并如何嵌入到医院管理决策过程中,二是医院中能够支持并且推动数据驱动决策的途径是什么。第四章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了面向医疗管理领域数据驱动决策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编码面向医院管理者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经过饱和度测试,最终识别出了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在对影响因素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一步验证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变量的权重和关系。阐述各个因素对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关系,验证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模型。第六章整合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支持医院管理决策全过程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探讨过程模型与影响因素模型的内在联系。第七章根据已构建的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进行基于DRGs分组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和医生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实证研究,修正和完善已构建的模型。具体内容如下:(1)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基于现有的数据驱动决策机制模型,结合医院管理实践,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该模型由处理过程模型及支持过程模型两部分构成,处理过程模型包括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处理过程。决策处理过程既是数据处理过程的最后阶段,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展示与应用,又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数据,前推已有数据的老化和错误,补充和修正数据处理过程。而数据处理过程以决策处理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为导向,能嵌入到决策处理过程的所有阶段,为决策处理的全流程服务。支持过程模型主要涉及两用户一技术。两用户包括数据分析人员和管理者,使能技术是创建和改进能够嵌入到操作系统的分析工具,这三个主体不能割裂独立,而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同时存在,共同对数据和决策进行处理,支持处理过程模型运转。(2)系统分析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影响因素。对主观及客观上影响管理者数据驱动决策的因素进行整合和相关分析,确定四个核心影响因素范畴分别是医疗数据质量,信息技术,医院组织管理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发现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能受到管理者信息素养、医院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正向影响,其中管理者信息素养最强,其次是医院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医院组织管理对医疗数据质量、管理者信息素养、决策目标均有影响,对医疗数据质量的影响要强于管理者信息素养;医疗数据质量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技术对决策目标具有正向影响。(3)构建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将过程模型与影响因素模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打造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将医院数据质量标准化管理贯穿于医院管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信息技术、高效化管理增效医院组织三个方面分析模型的实现,提出模型优化建议。(4)基于DRGs的肺癌医疗服务绩效分析实证研究。模拟医院管理中运用DRGs分组工具解决绩效问题的真实场景,应用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优化DRGs分组,优化绩效管理。研究最终确定性别、年龄、入院途径、离院方式、住院次数、医保付费方式、是否手术、合并症严重情况八个因素为影响肺癌医疗服务费用的因素,构建了8个DRGs分组,其中合并症严重程度、是否手术、住院次数是决策树分组的分类结点变量。选用医疗服务能力的指标(DRGs总权重、CMI)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完成绩效评价工作,实现基于数据驱动决策的绩效管理。
刘健[3](2020)在《面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的应用集成平台服务总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不断深入应用,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前后历经数字化、一体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已初步完成医疗信息化基础应用推广和普及,部分医疗数据资源得以整合,智慧医疗和互联网应用也初见端倪。但受限于初期的顶层设计缺失和标准滞后等原因,其发展常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现阶段面临各应用系统开发相对独立,系统间信息技术兼容性差,行业规范标准不统一,临床数据整合难度大,医疗数据契合度低的尴尬局面,传统意义的医疗数据信息虽有相对成熟的应用理论却难以实现增量价值,大数据背景下如何运用有效手段对于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互通标准化集成建设,一时间喧嚣尘上,备受关注。建设应用集成平台是当前IT行业解决集成难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医疗行业也不例外,但在医疗信息化集成领域,国外核心枢纽引擎长期占据技术垄断地位,这对于自主研发核心枢纽服务总线产生了驱动力。面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应用集成平台服务总线的研究应时而生,本身是一次大胆的自主性创新尝试,旨在突破国外核心集成枢纽软件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医疗信息集成领域自主核心服务枢纽软件的空白,推动国内医疗信息化集成引擎的建设与发展。本课题率先提出医疗服务总线的概念,目的在于凸显其专业性、规范性、有效性与安全性,这对于医疗信息化的应用互联和数据整合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国家政策及相关评测要求,要取代传统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模式,医疗服务总线需要采用面向服务架构,由此引入企业服务总线技术来支持医疗服务总线核心引擎的具体实现,利用先进便捷的开源组件Apache ActiveMQ建立高效安全的消息机制,结合自主封装和开发完成的一系列组件模型来支持医疗业务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定义,进而将应用间的交互按照医疗信息标准拆分为统一的服务提供与消费,设计实现其集成枢纽服务功能,最终达成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的目标。本文将基于青岛市中心医院的互联互通评测项目的实施过程展开研究。
梁钊诚[4](2020)在《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与中西医临床应用初探》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结合我院丰富的结直肠息肉病例资源,通过与专业数据管理公司合作,建立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息肉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证素的关系,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1)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特点,根据临床及科研需求,设计和制定包含中西医临床特点的信息采集问卷,以收集患者个人史及家族史、基本信息、临床表现、专科诊疗信息、中医诊疗信息、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本团队根据临床科研需求提出设计要求,通过与数据库制作公司合作,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模式,运用Java+Apache Tomcat 8+MySQL黄金组合软件方法进行数据开发和测试,最终建成结直肠息肉数据库。(2)数据库的应用:将2019年7月以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录入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检索、统计、导出数据等功能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的影响因素,探究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证素的关系。结果:(1)建成数据库:初步建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结直肠息肉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储存数据、查询、统计、导出、信息共享、教学等功能,页面简洁,功能完备,运行良好,可以满足结直肠息肉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需求。(2)应用初探:运用数据库对录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初步统计分析:1.性别分布:数据库共收录89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为1.62:1。2.年龄分布:年龄范围在23-67岁,平均年龄:50.49±10.45岁,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9 岁,占 87.6%。20-29 岁 3 例,30-39 岁 8 例,40-49 岁 24 例,50-59岁32例,60-69岁22例。3.BMI 分布:BMI 范围在 15.57-34.67kg/m2,平均 BMI:23.40±3.90kg/m2。BMI主要集中在 18.5-27.9kg/m2,占 78.7%。BMI<18.4kg/m2 9 例,18.5kg/m2<BMI<23.9kg/m2 42例,24kg/m2<BMI<27.9kg/m2 28 例,BMI≥28kg/m210例。4.主要症状:腹胀31例(34.8%),腹泻25例(28.1%),腹痛24例(27%),便秘16例(18%),便血4例(4.5%),排便不尽感4例(4.5%),无症状17例(19.1%)。5.中医证型分布:湿瘀阻滞证41例(46.1%),脾虚夹瘀证37例(41.6%),肠道湿热证11例(12.4%),气滞血瘀证0例。6.息肉数量:单发息肉43例(48.3%),2-3枚息肉24例(27.0%),4-5枚息肉7例(7.9%),6-9枚息肉6例(6.7%),10枚及以上息肉9例(10.1%)。7.息肉部位:直肠息肉20例(22.5%),乙状结肠息肉45例(50.6%),降结肠息肉22例(24.7%),横结肠息肉36例(40.4%),升结肠息肉18例(20.2%),回盲部息肉7例(7.9%)。8.息肉大小:直径≤5mm者21例(23.6%),直径6-10mm者45例(50.6%),直径≥11mm 者 23 例(25.8%)。9.息肉山田分型:Ⅰ 型8例(9.0%),Ⅱ 型49例(55.1%),Ⅲ 型21 例(23.6%);Ⅳ 型 11 例(12.4%)。10.病理类型:管状腺瘤59例(72.8%),增生性息肉17例(21.0%),炎症性息肉2例(2.5%),锯齿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粘膜内癌各1例(1.2%)。11.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2.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3.病位证素分布:脾49例(55.06%),胃35例(39.33%),大肠12例(13.48%),肝 11 例(12.36%)。14.病性证素分布:湿82例(92.13%),痰73例(82.02%),气虚53例(59.55%),气滞 48 例(53.93%),阳虚 40 例(44.94%),血瘀 29 例(32.58%)。15.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病位证素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6.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病性证素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7.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息肉大小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息肉大小≥6mm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显着高于息肉大小≤5mm组(79.4%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BMI、饮酒史、吸烟史、长期服药史不影响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影响多发息肉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息肉大小、长期服药史不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4,OR=1.057)是多发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可实现对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西医诊疗资料进行储存、整理、检索、统计分析、数据导出等功能,为深入研究结直肠息肉提供重要的病例资源,为探索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是消化科医师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2.结直肠息肉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集中于40-69岁,BMI集中在18.5-27.9kg/m2,主要症状为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中医证型以湿瘀阻滞证及脾虚夹瘀证为主,息肉数量多数在3枚以下,大小以6-10mm居多,部位以乙状结肠、横结肠多见,山田分型以Ⅱ型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为主。3.结直肠息肉证素以脾、胃、湿、痰为核心,大肠、气虚、气滞、阳虚、血瘀等证素是重要组成部分。4.息肉大小≥6mm者更容易发生腺瘤性息肉。年龄是多发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苏越明[5](2019)在《远程会诊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远程会诊是通过多媒体技术、音视频即时通讯技术和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以远程会诊软件为基础,多方共同为患者完成病史分析、疾病诊断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新型诊疗模式,是远程医疗的重要方式。远程会诊打破时空限制,以组织身处多地的多学科专家参与疾病讨论的方式,共同提高疾病诊治水平。远程会诊的出现对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机构学科水平、共享优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开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出发,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研发现状和临床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对远程会诊中心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规划了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并进一步完成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会诊流程管理、患者信息查询、视频会诊四个主要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主要作用是对注册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管理以及其角色、权限进行分配,通过角色的划分控制系统功能的限制和开放;会诊流程管理是组织会诊的主要过程,通过任务申请关联会诊专家,组织专家参与会诊并填写会诊报告。会诊流程管理包括会诊任务申请、任务审核、会诊安排、会诊任务执行、会诊报告撰写五个环节。患者信息查询支持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机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调用接口连接医疗信息服务器,查询会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诊疗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而诊疗信息包括患者电子病历、医嘱、检验报告、检查影像及报告等。视频会诊是指利用第三方视频通话插件实现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多学科专家之间多方视频会话,会话过程中支持会诊专家调阅患者医疗数据和模拟笔画的交互操作。四个主要功能最终实现远程会诊中心系统。系统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表明,系统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性能稳定可靠。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当前患者会诊需求矛盾,解决了医院和专家身处异地而不能及时会诊的诊疗问题,满足了当前大型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会诊需求,为远程医疗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目前,系统已经在某三甲医院实际应用。
戴铭孚[6](2019)在《基于MVC模式的医院预约挂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长期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发现医患关系的和谐与改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预约挂号作为患者与医院产生关联的开端,更应该重点关注。对于传统的院内预约挂号方式,需要患者到医院才能进行预约,在便捷性上存在一定弊端,患者可能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在现场排队等待,而市面上常见的预约挂号产品都是排他的、孤立的,使院内管理人员需要在不同系统进行重复操作,降低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这类产品一般都是以商业目的为开发重心,不能很好地适配医院的实际需求,也没有提供合理的优化策略。基于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MVC模式的医院预约挂号管理系统,完成了前台患者预约与后台预约管理的一体化整合。本系统使用三层架构体系将其分为表现层、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部分,采用MVC设计模式:M(Model)模型、V(View)视图、C(Controller)控制器,将三层架构中的表现层进一步细分为视图与控制器两部分,有效降低系统耦合度,提高服务器端代码的重用性。运用jQuery、DIV+CSS等插件美化界面,使用Bootstrap框架对系统界面作响应式布局,让系统能够轻松支持各种电脑、手机、平板等浏览设备的访问;运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实现各类系统的对接以及其他预约方式的接入。本文以当前医院预约挂号的需求为基础。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对用户角色进行了划分,通过UML建模的方式详细分析了前台预约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号源管理、后台预约管理、报表管理、信用管理等功能,并结合预约挂号的运行要求,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在完成系统需求分析之后,完成了系统概要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时序设计以及类图设计,并对系统的实体关系与数据库表及字段结构进行设计。在完成系统设计后,分别对各模块进行了编码实现,运用分布式缓存、异步多线程、负载均衡、数据库乐观锁等技术对预约挂号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解决了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高并发、高可用以及数据拥塞等问题。最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通过测试表明系统功能满足了医院预约挂号的管理要求,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
陈宏文,崔飞易,王婷婷[7](2019)在《新医改下构建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新模式》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例,从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维修模式转变、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引入品管圈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展开对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以期通过不断尝试与反思,逐步完善医疗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广大医工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倩莹[8](2019)在《新医改形势下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医用耗材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用耗材的用量每年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是仅次于药品的第二大费用支出项目。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用耗材在医疗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医用耗材已成为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好的医用耗材,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开展困难,并且大部分疾病只有通过医用耗材的辅助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有时医用耗材在治疗过程中甚至起最主要的作用,医用耗材收费已成为患者医疗费用的重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医用耗材的监督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号令中明确要求: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耗材具体划分为:I类器械、II类器械、III类器械。I类是指通过常规控制可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II类是指通过特殊控制可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III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高值耗材是指归属于第III类医疗器械,并且销售价格较高的医用耗材。在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建立全覆盖可追踪溯源的高值耗材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为政府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做出贡献是本文研究的主题。以Z医院的具体实践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的方法,深入分析Z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现状,包括高值耗材管理流程、高值耗材的证件管理,并分析出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的角度,提出优化管理流程,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加强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
徐劭恺[9](2019)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本文立足于神经外科科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结合神经外科的实际需要,以C#语言开发,并在Windows 7/Vista/2000/XP/2003等平台上运行,但必须安装有.Net4.0平台。以MySQL为系统数据库,设计开发了较有针对性的神经外科管理系统,实现了包括病人资料、随访信息、科室人员资料、光盘录像带资料等科室日常数据,软件支持丰富的查询检索、数据导入导出、高级查询、统计报表、列表打印,以及字典数据管理、数据库备份恢复等功能。目前各类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依赖于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与储存,在HIS管理系统中,对患者入院的各类资料占有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HIS系统管理功能统一开发,在功能上较为单一,没有体现各科室间的差异,因此有必要结合临床科室实际需求,开发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科室信息管理系统,科室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人们解决了上述难题,科室信息管理系统让医护人员从繁重的记录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神经外科科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它记录着科室的各项重要信息。通过神经外科科室信息管理系统对入院患者管理、医护人员信息管理、CD/DVD信息管理、数据辅助决策和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实现,将有力与对科室的整体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及统筹的安排,让领导者清晰的了解到科室的整体运行情况,有助于提高科室各项数据的录入、查询和统计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和管理能力。
柴先灯,杨桂芳,方家旭,陈婷婷,孙燕平,梅俏[10](2018)在《计算机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疗方法,通过内镜诊疗有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为了进一步预防与控制内镜引起的交叉感染和危害,引进了计算机全程可追溯管理系统。即通过专用设备(RFID),采用无线识别技术来实现对每条内镜清洗消毒信息的采集以及每条内镜病人使用情况
二、现代内镜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内镜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数据驱动决策的研究现状 |
1.3.2 数据驱动医疗健康领域决策的研究现状 |
1.3.3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研究现状 |
1.3.4 数据驱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3.5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 |
2.1 医院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医院管理 |
2.1.2 医院管理评价 |
2.1.3 医院管理者 |
2.2 决策支持相关理论 |
2.2.1 西蒙决策理论 |
2.2.2 数据驱动决策相关理论 |
2.3 信息链理论 |
2.3.1 信息链与信息技术 |
2.3.2 “信息”上溯到“数据”带来的变化 |
2.3.3 信息链视域下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 |
2.4 BASM模型 |
2.4.1 BASM模型的产生 |
2.4.2 BASM模型的研究现状 |
2.4.3 基于BASM模型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研究 |
2.5 相关研究方法 |
2.5.1 扎根理论 |
2.5.2 结构方程模型 |
2.5.3 决策树算法--CHAID |
2.6 相关应用场景 |
2.6.1 医疗服务绩效 |
2.6.2 DRG在医疗服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构建 |
3.1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驱动过程模型 |
3.1.1 数据驱动决策模式运行机制 |
3.1.2 BASM的过程模型 |
3.1.3 基于BASM过程模型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模型构建 |
3.2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要素分析 |
3.2.1 驱动要素 |
3.2.2 需求要素 |
3.2.3 支持要素 |
3.2.4 要素间关系 |
3.3 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中数据处理过程 |
3.3.1 医疗数据存在的问题 |
3.3.2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原则 |
3.3.3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过程 |
3.4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运行机制 |
3.4.1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信息链转化过程 |
3.4.2 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制定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问题与研究程序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研究程序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对象选取 |
4.2.2 资料收集 |
4.2.3 信效度检验 |
4.3 编码分析 |
4.3.1 开放式编码 |
4.3.2 主轴编码 |
4.3.3 选择性编码 |
4.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4.4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与阐释 |
4.4.1 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
4.4.2 影响因素分析 |
4.4.3 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1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变量选择与界定 |
5.1.1 医疗数据质量维度 |
5.1.2 信息技术维度 |
5.1.3 医院组织管理维度 |
5.1.4 管理者信息素养维度 |
5.1.5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维度 |
5.2 相关研究假设 |
5.2.1 医疗数据质量 |
5.2.2 信息技术 |
5.2.3 医院组织管理 |
5.2.4 管理者信息素养 |
5.3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问卷修正 |
5.4 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 |
5.4.1 研究对象 |
5.4.2 样本量的选择 |
5.4.3 信度分析 |
5.4.4 样本分布 |
5.4.5 样本数据相关性 |
5.5 效度分析 |
5.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6 基于结构方程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检验修正 |
5.6.1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6.2 模型基本适配评估 |
5.6.3 假设检验的结果 |
5.7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
5.7.1 影响因素强度分析 |
5.7.2 医疗数据质量对信息技术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3 信息技术对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4 医院组织管理对医疗数据质量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5 医院组织管理对管理者信息素养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6 医院组织管理对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7 管理者信息素养对医疗数据质量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8 管理者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9 管理者信息素养对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研究 |
6.1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构建 |
6.2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机制 |
6.2.1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目标 |
6.2.2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特征 |
6.2.3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过程 |
6.3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
6.3.1 医疗数据质量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3.2 信息技术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3.3 医院组织管理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3.4 管理人员素养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4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对医院管理的提升策略 |
6.4.1 提升医疗数据质量 |
6.4.2 发挥信息技术使能作用 |
6.4.3 发挥医院组织管理支持作用 |
6.4.4 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证研究 |
7.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 |
7.2 原发性肺癌患者的DRGS分组 |
7.2.1 数据基础 |
7.2.2 数据纳入 |
7.2.3 术语映射 |
7.2.4 DRGs分组结果对比 |
7.3 基于DRGS细分组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估 |
7.3.1 基于决策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DRGs细分组模型 |
7.3.2 基于DRGs细分组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估指标 |
7.3.3 医生医疗服务绩效指标统计结果 |
7.3.4 科室医疗服务绩效指标统计结果 |
7.4 讨论 |
7.4.1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 |
7.4.2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创新 |
8.1 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病案组DRGS分组情况 |
附录2 医生组DRGS分组情况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与致谢 |
(3)面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的应用集成平台服务总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
1.2.1 医疗信息集成枢纽技术产业化发展 |
1.2.2 国内医疗集成服务总线研究综述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国家医疗信息标准解读与分析 |
1.3.2 医疗服务总线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1.3.3 医疗服务总线的应用性研究 |
1.4 章节安排 |
2 医疗信息化及医疗信息标准的发展 |
2.1 医院信息化系统总体分析 |
2.2 医疗信息标准的发展概述 |
2.2.1 医疗信息化的四类标准 |
2.2.2 医疗信息化标准的发展 |
2.3 互联互通标准化标准对照 |
2.3.1 测评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
2.3.2 医疗服务总线的数据标准化对照 |
2.4 本章小结 |
3 医疗服务总线相关技术的研究 |
3.1 SOA的优势及层次模型 |
3.2 ESB企业服务总线研究 |
3.2.1 企业服务总线概述 |
3.2.2 ESB服务总线功能 |
3.2.3 ESB服务总线优势 |
3.3 其他相关开发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医疗服务总线设计与实现 |
4.1 医疗服务总线(HSB)的需求分析 |
4.1.1 医疗服务总线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
4.1.2 医疗服务总线的非功能性需求 |
4.1.3 医疗服务总线的设计约束 |
4.2 医疗服务总线的总体设计 |
4.3 医疗服务总线的模块设计 |
4.3.1 医疗服务总线管理模块 |
4.3.2 医疗服务总线消息模块 |
4.3.3 构建医疗服务总线核心服务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 医疗服务总线的实践性应用 |
5.1 临床业务流程调研 |
5.1.1 门急诊患者病理业务流程图及描述。 |
5.1.2 住院患者病理业务流程图及描述。 |
5.1.3 病理内部业务流程图及描述 |
5.2 数据交互规范梳理及医疗服务总线接入 |
5.2.1 门急诊患者病理结合服务总线改造后流程及描述 |
5.2.2 住院患者病理结合服务总线改造后流程及描述 |
5.2.3 病理检查内部流程改造 |
5.3 业务系统交互调试及标准化输出 |
5.3.1 医疗服务总线的服务调试 |
5.3.2 医疗服务总线的标准化输出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管理后台核心代码片段 |
附录2 消息机制核心代码片段 |
附录3 核心服务实现代码片段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
(4)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与中西医临床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结直肠息肉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2 结直肠息肉中医研究概况 |
3 医学数据库技术发展概况 |
3.1 国外数据库的发展 |
3.2 国内数据库的发展 |
4 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二章 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设计信息采集问卷 |
1.2 建立结直肠息肉数据库 |
2 建成结直肠息肉数据库 |
2.1 数据库登录界面 |
2.2 数据库主页面 |
3 数据库功能 |
第三章 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应用初探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采集及录入 |
2.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应用数据库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 |
3.2 探讨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3 结直肠息肉证素频数统计 |
3.4 探讨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与证素的关系 |
3.5 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远程会诊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发动态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远程医疗相关技术 |
2.1 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
2.2 数据库技术 |
2.2.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
2.2.2 关系型数据库与SQL概述 |
2.3 视频会议技术 |
2.4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框架 |
2.4.1 J2EE开发架构 |
2.4.2 Spring MVC |
2.4.3 Mybatis |
2.4.4 Web Service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系统简要介绍 |
3.1.2 设计目标与原则 |
3.2 系统功能 |
3.3 系统网络结构 |
3.4 系统体系结构 |
3.5 数据库设计 |
3.5.1 设计原则 |
3.5.2 逻辑设计 |
3.5.3 数据库表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程会诊中心系统详细设计 |
4.1 用户管理的设计 |
4.2 会诊流程管理的设计 |
4.2.1 会诊任务申请的设计 |
4.2.2 会诊任务审核的设计 |
4.2.3 会诊安排工作 |
4.2.4 会诊任务执行及会诊报告撰写的设计 |
4.3 患者信息查询的设计 |
4.4 视频会诊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远程会诊中心系统的实现 |
5.1 用户管理的实现 |
5.1.1 账户信息管理功能 |
5.1.2 角色分配功能的实现 |
5.1.3 权限管理功能的实现 |
5.2 会诊流程管理的实现 |
5.2.1 会诊任务申请的实现 |
5.2.2 会诊任务审核及会诊安排的实现 |
5.2.3 会诊任务执行及报告撰写的实现 |
5.3 患者信息查询的实现 |
5.4 视频会诊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过程简介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3.1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6.3.2 会诊任务流程测试 |
6.3.3 患者信息查询测试 |
6.3.4 会诊测试 |
6.4 性能测试 |
6.4.1 页面响应时间测试 |
6.4.2 内存占用情况测试 |
6.4.3 网络带宽占用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MVC模式的医院预约挂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预约挂号方式概况 |
1.3.2 国内预约挂号方式概况 |
1.4 相关理论知识概述 |
1.4.1 EF框架 |
1.4.2 BootStrap框架 |
1.4.3 MVC设计模式 |
1.4.4 SQLServer2016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2.2.1 需求获取 |
2.2.2 用户角色功能权限划分 |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前台预约管理 |
2.3.2 基础信息管理 |
2.3.3 号源管理 |
2.3.4 后台预约管理 |
2.3.5 报表管理 |
2.3.6 信用管理 |
2.3.7 系统管理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功能设计 |
3.1 系统整体设计 |
3.1.1 架构设计 |
3.1.2 概念类图设计 |
3.1.3 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
3.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前台预约管理模块 |
3.2.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
3.2.3 号源管理模块 |
3.2.4 后台预约管理模块 |
3.2.5 报表管理模块 |
3.2.6 信用管理模块 |
3.2.7 系统管理模块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E-R图设计 |
3.3.2 数据库物理表设计 |
3.4 接口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前台预约管理模块实现 |
4.1.1 登录 |
4.1.2 就诊人绑定 |
4.1.3 在线预约 |
4.1.4 查询与取消预约 |
4.1.5 检查报告查询 |
4.2 后台主界面实现 |
4.3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4.3.1 科室信息维护功能实现 |
4.3.2 医生排序功能实现 |
4.4 号源管理模块实现 |
4.5 后台预约管理模块实现 |
4.6 报表管理模块实现 |
4.7 信用管理模块实现 |
4.8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9 系统部署与环境配置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测试 |
5.1 系统优化 |
5.1.1 分布式缓存 |
5.1.2 异步多线程 |
5.1.3 负载均衡 |
5.1.4 数据库乐观锁 |
5.2 系统测试 |
5.2.1 测试方案 |
5.2.2 功能测试 |
5.2.3 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医改下构建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医疗设备运行管理现状 |
二、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新模式 |
(一) 构建医疗设备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 |
1. 功能化 |
2. 信息化 |
3. 规范化 |
(二) 坚持自修为主, 加强培训, 转变维修模式, 提高效益 |
(三) 开展计划内预防性维护 |
1. 日常保养 |
2. 一级保养 |
3. 二级保养 |
(四) 建立并实施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管理 |
(五) 开展全院“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月”活动 |
(六) 借助品管圈手段持续性改善医疗设备管理 |
三、结束语 |
(8)新医改形势下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写作背景 |
1.1.2 写作意义 |
1.2 主要概念 |
1.2.1 物流管理 |
1.2.2 高值耗材 |
1.2.3 条形码 |
1.2.4 公共产品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2.2.1 PDCA管理理论 |
2.2.2 健康投资理论 |
2.2.3 公共服务理论 |
2.2.4 精细化管理理论 |
第三章 Z医院的高值耗材管理现状 |
3.1 新医改与医院高值耗材管理 |
3.1.1 新医改政策解读 |
3.1.2 新医改对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提出的要求 |
3.1.3 新医改后全国公立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现状 |
3.2 Z医院简介和组织架构 |
3.2.1 Z医院简介 |
3.2.2 Z医院组织架构 |
3.3 Z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现状 |
3.3.1 强化耗材准入论证工作,确保准入工作科学化 |
3.3.2 完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制度化 |
3.3.3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
3.3.4 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管理系统化 |
3.3.5 严格管控“耗占比”,强化监管力度 |
3.4 Z医院精细化管理后取得的成效 |
3.4.1 建立物资信息化系统,规范了医用耗材的申领流程 |
3.4.2 运用条码技术,更好地规范了临床科室的使用流程 |
3.4.3 降低了高值耗材的在院流通的安全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Z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Z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管理体系运行形式化 |
4.1.2 信息管理推进进程缓慢 |
4.1.3 高值耗材采购管理不到位 |
4.1.4 对高值耗材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
4.2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Z医院高值耗材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医院高层领导对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 |
4.2.2 对院内各科室相关职工的培训不足 |
4.2.3 未制定具体措施促进持续改善 |
4.2.4 医疗费用不断提高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
5.1 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
5.1.1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 |
5.1.2 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管机制 |
5.1.3 完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 |
5.1.4 积极推行按病种收费制度 |
5.2 对医院提出的建议 |
5.2.1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部门协作水平 |
5.2.2 加快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
5.2.3 采购管理优化 |
5.2.4 供应链管理优化 |
5.2.5 基于成本控制的医用耗材物资管理系统的建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外研究发状况 |
1.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
1.3 包医一附院神经外科信息管理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意义 |
2 信息系统相关技术 |
2.1 信息管理系统 |
2.2 项目管理 |
2.3 开发语言C# |
2.4 数据库My SQL5.1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2 研究内容 |
3.3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案 |
3.4 研究方法 |
3.5 课题分析 |
4 系统设计 |
4.1 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3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4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5 数据库连接方法 |
4.6 系统流程分析 |
4.6.1 业务流程调查 |
4.6.2 数据导入业务流程 |
4.6.3 电子病历管理业务流程 |
4.6.4 数据辅助决策业务流程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
5.2.2 病人基本信息录入功能 |
5.2.3 数据导入功能实现 |
5.2.4 数据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
5.2.5 影像资料与光盘管理及功能实现 |
6 系统测试及运行维护 |
6.1 测试方法及环境 |
6.2 系统测试方案及结果 |
6.3 测试过程 |
6.4 测试目的 |
6.5 优化方案的原则 |
6.6 系统维护 |
6.7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10)计算机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要性 |
2 内镜诊疗中的感控风险 |
2.1 国外报道内镜相关的感染 |
2.2 国内严重的感染事件 |
2.3 国内内镜清洗与消毒的现状 |
3 计算机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 |
3.1 计算机追溯系统的意义 |
3.2 清洗消毒人工管理的弊端 |
3.3 计算机追溯系统的定义 |
3.4 计算机进行全程追溯系统的原理 |
3.5 计算机追溯系统的优势 |
4 计算机追溯系统的成效 |
4.1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 |
4.2 计算机追溯系统用于手术室器械的管理 |
4.3 计算机追溯系统用于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质量管理 |
5 小结 |
四、现代内镜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研究[D]. 李茵. 吉林大学, 2021(01)
- [3]面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的应用集成平台服务总线的研究[D]. 刘健.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与中西医临床应用初探[D]. 梁钊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远程会诊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越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3)
- [6]基于MVC模式的医院预约挂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戴铭孚. 广西大学, 2019(01)
- [7]新医改下构建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新模式[J]. 陈宏文,崔飞易,王婷婷.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9(05)
- [8]新医改形势下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D]. 张倩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9]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徐劭恺.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10]计算机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进展[J]. 柴先灯,杨桂芳,方家旭,陈婷婷,孙燕平,梅俏. 临床护理杂志,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