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县级教研模式研究_新课改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县级教研模式研究_新课改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县级教研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级论文,新课改论文,模式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化学新课改,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对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场挑战。如何带领广大教师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新变革和新要求的挑战,是我们县级教研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我市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多元有效的新的教研模式,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适应新课改的能力,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一、基础:校本研究

传统的县级教研模式,一般由教研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再组织开展活动。在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今天,这种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难以满足教师们的实际需要。因为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愈来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教研员过去的研究经验,必然会造成势单力薄、顾此失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推进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入手,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总结提升。

以典型案例为引领,营造全员校本研究的氛围。校本研究虽是根植于学校的一种教学研究,但教师们对如何进行校本研究仍感到困难。为此,我们经常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引领教师去认识校本研究的作用,把握校本研究的要求。例如,高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常规的教学设计是以初中相关知识为复习铺垫,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来进行相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结果,学生能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但对概念的外延、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却不能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案例讨论。讨论中,有位老师从问题行为简述、“概念树和概念图”的相关理论、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课后反思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发言。他的发言不仅为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典型的范例。正是这样多次案例讨论活动的推进,我市高中化学教师校本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备课组为载体,提高全员校本研究的质量。从我市高中规模比较大的特点出发,我们坚持以年级备课组为载体,实施同伴互助,从而提高全员校本研究的质量。一是准确定位。明确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管理实体。从这一定位出发,备课组长的职能: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的责任人、集体备课活动的协调人、培养青年教师的带头人、开展教学研究的引路人。很显然,开展校本研究,理应是备课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规范行为。各校都建立《备课组工作考核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着力抓好两方面:一方面是备课组自身的提高。有计划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促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从“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等角度,寻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人为本,引领骨干教师成为支撑备课组的中坚;创设氛围,促使骨干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搭建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三是提升内涵。为了追求有效校本研究,我们还借鉴外地经验,开展了一种主题式校本研究活动。这种活动包括确定主题、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等环节。其中主题的确定,是从大家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中,经共同讨论而筛选出值得集体研讨的问题。各备课组每学期确定1~2个主题。通过开展这种活动,使备课组活动的质量“由形式走向内涵”。

二、整合:模块研究

无论是化学教师的个体校本研究,还是备课组的集体校本研究,都只局限于一个学校的范围之内。而作为一个县级市的高中学校,其化学教学研究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对于高中化学新课改中遇到的一些比较大的教学问题,就需要动员全市的化学教学研究力量集体攻关。因此,在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我们利用模块研究的形式,整合全市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力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一些较大的教学问题,而且还整体提高了我市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水平。

仔细疏理,准确提炼研究问题。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好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能正确进行教材处理。有的感到化学必修教材内容多、碎,授课时间明显不够;有的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只是凭老经验上课,不该讲的重点讲,应该重点讲的却草草收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按照化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模块,组织相关的研究小组,要求各研究小组站在整个中学化学新课程的体系上,去认真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厘清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把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相互衔接,准确选择各模块的教学方法。后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化学高考因体现新课改理念及要求而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化学高考新的重大变化,我们模块研究也作了相应调整:以高考不同题型为不同的题型模块,分组实施相关的研究。

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模块研究。与教学研究相比,模块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困难多些。这是因为模块研究小组的成员不是在同一个学校,况且他们都是来自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学校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为了确保模块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紧紧抓住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科学调配力量。在模块研究小组建立前,我们认真做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和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不可替代的责任,明确树立参与模块研究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机遇意识。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自愿报名。然后我们根据模块研究的需要、教师自身特长以及每个小组各校要有一位教师参加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还挑选责任心强、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担任各模块研究小组组长。二是致力方案落实。小组研究方案,由小组成员集体商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围绕各小组方案中所预设的任务和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淬估细则,以确保研究方案的真正落实。例如,研究成果的评估,主要不是依据论文的多少,而是通过课堂实效确证。三是强化研究互动。这里的互动是指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模块研究组成员与本校其他教师的互动。各小组成员将本组研究的情况,及时向本校其他教师通报,征求他们对本模块研究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带回小组进行整合内化。另一个层面是各模块小组之间的互动。定期集中所有模块研究小组的成员,组织他们坦诚交流研究情况,以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提升:课题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无论是校本研究还是模块研究都属于常规的教学研究。尽管常规教学研究也能解决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一些问题,但当遇到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深层次疑难问题,它却又显得苍白无力。解决这些深层次疑难问题,就必须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规范的课题研究。因此,我们坚持从全市实际情况出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解决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提高研究的品味,更好地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

面对本市实际,凝结疑难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是为做课题而确定研究课题,而是把我市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深层次疑难问题凝结成课题。一是优先急需问题。对于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优先确定为课题进行研究,以便高中化学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例如,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我国教育史上尚未有过的新问题。我们开发了“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以引领教师积极开展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二是转化教研问题。从教科研的视角看待常规的教学研究,努力把一些需要深层次开发的教研问题转化为课题,以使问题解决得更为彻底。例如,高考题型模块,只是从命题的侧面涉及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我们设计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的课题,全方位地研究了新课改与考试的关系。三是传统问题新做。一些传统问题虽然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新课改对这些问题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去继续开发研究。例如,方法教育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课题。在高中化学新课改背景下,方法已成为三维目标之一。方法教育已不是过去研究所强调的“渗透”,而必须贯穿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

注意研究实效,扩大成果效应。课题研究固然需要研究方案的规范设计、需要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需要论文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对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一点对我们县级应用型课题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当每个课题结题后,我们都注重研究的实效,坚持对研究成果进行再次开发研究,以扩大研究成果的效应。一是及时实施成果的转化。转化成果,实际上就是让成果演变成教师的工作行为,进而提高教学的“生产力”。例如,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教师高三化学备考的行为作了科学的规范,从而使各校都有完整的教学案一体化的校本复习资料,构建了选择题限时训练、主观题分类训练、纠错专项训练、适量的综合训练等四位一体的训练模式,汇编了高三化学基础知识督查材料等等。二是规范实施成果的深化。成果的深化,实际上就是以成果为原点,开发出新的课题而进行研究,以便成果更有效地推广应用。例如,“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我们形成的成果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操作要点”。该要点从领导、教师、学生等三个层次提出了操作的要领。

“校本研究——模块研究——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是由高中化学新课改而产生的。随着我市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我们无法预测的新问题出现。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使教研模式始终能满足高中化学新课改的需要。

标签:;  ;  ;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县级教研模式研究_新课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