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论文_王玉华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论文_王玉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200940

摘要: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以及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分析,讨论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对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做以下总结。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的不正常凝结,下肢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下肢骨折较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手术后 3 ~5d,可出现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淤滞性溃疡等,甚至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导致严重后果,成为骨折术后患者致死或致残的最主要原因[1]。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以及适当的用药都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1 深静脉血栓研究现状

1.1 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

1.1.1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

小腿疼痛和肿胀,沿静脉可按下浅静脉血栓形成索状物体,压痛,周围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轻度水肿,急性炎症反应一般1〜2周,然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充血性红斑被色素沉着所代替。2〜4周消失,全身有轻微反应。

1.1.2小腿肌肉静脉丛深静脉血栓

位于下肢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炎症反应轻,小腿局部疼痛,到压痛及轻度肿胀的程度,如果将足急剧背屈,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迅速伸长,可以刺激血栓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1.1.3髂静脉丛深静脉血栓

位于下肢、传播广泛,有3特点:①疼痛和压痛,血栓形成,髂静脉内炎症反应较大,产生本地持续性疼痛和压痛,并常常可以被压制成条索状的物体。②肢体肿胀比较严重。③浅静脉曲张,全身反应轻。

1.2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2.1 静脉血流滞缓

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慢,术中由于麻醉作用,导致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骨折后,肌肉往往处于放松的状态,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1.2.2 静脉壁损伤

一是由于机械性刺激,如骨折后在下肢静脉输液,在穿刺的时候对局部的静脉血管造成挫伤、撕裂;二是化学性的损伤,如在静脉内输注了各种刺激性的药液或者是高渗透性的溶液,后者是静脉壁损伤的主要原因。

2 下肢骨折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1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凡高龄、肥胖、有心脑血管病史、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骨折重建手术者均为高危患者,应高度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DVT的护理观察

2.2.1DVT症状的观察 下肢骨折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温度、皮肤色泽、是否有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等,高发于术后 1 ~4 d。每 1 ~2h观察 1 次患肢的末梢血运情况,若出现肿胀、潮红、疼痛及皮温变化等,应考虑包扎过紧或血栓形成的可能。

2.2.2患肢的护理干预 在术后麻醉消失后就可以活动下肢,如果患者不能主动活动下肢,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抬高患肢20〜30℃,不要过度伸展,下肢被动活动不能造成病人的不适,要注意避免膝下垫枕,防止腘静脉压迫,进一步阻碍静脉回流,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下地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一般在术后三至五天伤口恢复良好就可以使用。

2.3静脉血栓脱落的预防

骨折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跌栓子是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情况下就需护士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静脉充盈状态。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肢体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下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在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不乱动,不挤压,按摩四肢防止肺栓塞引起血栓的形成[2]。

2.4 基础护理

2.4.1心理护理 入院后患者常产生心情烦躁、情绪消沉、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出现恐惧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教育,职业和个性特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详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原因及后果,以消除其恐惧的心理及思想顾虑。

2.4.2 饮食护理 要加强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在术后麻醉6h进流质饮食,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少食多餐,逐步过渡到普通的食物,如水果,黑木耳等一些降低血液粘度食品,嘱咐患者不可吸烟,饮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多喝水,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排气后进食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以改善体质,预防便秘。

2.5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溶栓、抗凝准确的治疗,在用药过程中加强检查,密切观察患侧肢体的颜色、温度、肿胀度和双小腿周长,以确定严重程度。此外,也应密切观察有没有PE相应的临床表现。告知医生,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有无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日常检测凝血四项。

2.6出院指导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鼓励患者逐日增加活动量。患肢避免负重,逐渐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可扶双拐下地行走,继续遵医嘱溶栓、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在患病的早期,要避免久坐久站,同时还要加强营养,保持心情的舒畅。

3 讨论

我们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危害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3],应加大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病人进行术前评估,术后密切观察,严格,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执行,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莫松全.骨科围手术期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J].当代医学,20l0,16(25):83-85.

[2]韩喆;夏爱君;个性化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12)

[3]孙宁,李宇能,刘亚波.术前下肢骨折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4):34-35.

论文作者:王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论文_王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