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玉米播种选择最佳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玉米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播种讲究五要素
一般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以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适宜春玉米播种的土壤重量含水量黑土为20%~24%,冲积土18%~21%,沙壤土15%~18%,土壤含水量偏高时,要适度散墒后播种;土壤含水量不足时,采用坐水造墒播种。
播量。根据种子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要求排种量稳定,下种均匀。穴播时每穴种子粒数的偏差应不超过规定。单粒播种要求每穴一粒种子,株距均匀,单粒率≥90%,空穴率小于5%。一般条播亩用种量为3~4千克,点播为2~3千克,精播为1~1.5千克。
播深。根据土壤水分、质地和种子大小等情况确定,以镇压后计算,一般黑土区播种深度3~5厘米,白浆土及盐碱土区播种深度3~4厘米,风沙土区5~6厘米,最深不超过10厘米。机械作业标准是播深误差不大于1厘米。
镇压。播后压实可增加上层土壤紧实程度,使下层水分上升、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适度压实在干旱地区及多风地区是保证全苗的有效措施。镇压时间视土壤墒情而定,在种子周围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手握成团,掷地可散,表层土壤因风见干的情况下进行镇压)。
种肥。一般亩用复合(混)肥或磷酸二铵4~7千克(春玉米播种时遇低温可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肥料要掩埋并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可播种施肥同时进行,肥料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确保不烧根、不烧苗。尿素、碳酸氢铵等不宜做种肥施用,以免烧种、烧苗。秋施肥量足的可不用种肥。
其他要求。种子损伤率要小,播行直,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厘米,行距一致,地头整齐,不重播,不漏播。联合播种时能完成施肥、喷药、施洒除草剂等作业。
墒情不足需坐水种
地膜覆盖效果更佳
我国北方春玉米区以雨养为主,在降水小于450毫米的半于旱区及春旱严重地区,常影响玉米正常播种,需要进行坐水种。坐水种可采用机械开沟、施肥、浇水、点种、覆土、镇压“一条龙”坐水种方式,节水抗旱,是较干旱地区实现一次拿全苗的重要技术。坐水种一定要坐透水,一般亩用水4~6吨。
地膜覆盖种植具有保水、增温、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盐分在地表聚集等作用,可增加有效积温200~300℃,延长生育期7~10天,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积温不足、降雨偏少的地区增产效果明显。
地膜覆盖及播种方式。地膜覆盖分为膜上播种和膜侧播种,低积温地区宜采用膜上栽培,增加积温,提高抗旱性;高积温地区,可采用起垄膜侧栽培,通过集雨增强抗旱性。铺膜播种分先播种后铺膜和先铺膜后播种两种方式。先播种后铺膜,需在幼苗出土后人工破膜放苗;先铺膜后播种,需利用播种装置在膜上打孔播种,可机械覆膜扎眼播种一次性完成。
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该模式改半膜平铺穴播为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改播前覆膜为秋季或顶凌覆膜,适用在250~550毫米的半干旱偏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推广。
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在东北落户。近年东北地区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将传统65厘米或70厘米的小垄,在整地时改变成为130厘米或140厘米的大垄。在大垄上种2行,行距45厘米(40~50厘米),垄上覆膜保水,垄沟深松蓄水,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抗旱、防涝效果明显。
紧凑性品种宜密
抗倒差品种宜稀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大穗型品种宜稀,中、小穗型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一般中晚熟杂交种适宜密度为3500~4500株/亩;中熟杂交种4000~5000株/亩;中早熟杂交种4500~5500株/亩;早熟杂交种5500~6000株/亩。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密度。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较少,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土壤肥力高、施肥水平较高的高产田,取其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平均值。
根据水分条件确定密度。北方春玉米区全年降雨量平均469毫米,90%置信区间为383~555毫米,从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增。无灌溉、水分条件较差的宜稀;有灌溉、水分条件适宜的宜密。
根据地形确定密度。在梯田或地块狭长、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反之,应适当减小密度。
根据光照条件确定密度。陕北、宁夏、内蒙古中西部光照条件较好,每亩可增加500株。
机播适当增加播量。为避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伤苗造成密度不足,需要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5%~10%的播种量。
机械播种力求保全苗
玉米播种方式较多,但最常用的有穴播(点播)、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等。穴播是将种子按规定的行距、株距、播深定点播入土中,每穴播2~3粒,可保证苗株在田间分布均匀。精量播种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将种子按精确的播深、间距定点、定量播入土中,保证每穴种子粒数相等。其中,单粒精量点播为“一穴一粒”,播种密度就是计划种植密度,对种子质量要求高(发芽率应高于96%),因不用间苗,节本增效显著,是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耕翻或很少耕翻土地,原有的茎秆、残茬覆盖在地面,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免耕播种可减少土壤耕作次数与能耗,减少对土壤的压实和破坏,减轻风蚀、水蚀,可保持底墒,降低生产成本。为有效消灭杂草、害虫,播种前后须喷洒除草剂和农药。
一次播种保全苗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播种玉米时应考虑播种量、种子在田间的分布状态、播种深度和播后覆压实程度等农艺要求,先试播,待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大田播种作业,以保证播种质量。
北方春玉米区种植模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两种方式。等行距种植:行距相等,一般为50~7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其特点是:植株在田间均匀分布,便于机械化作业,为北方春玉米区主导方式。宽窄行种植:也称大小垄,行距一宽一窄.其特点是:植株在田间分布不匀,前期漏光损失多,但能调节玉米后期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适宜于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目前多采用宽行距60~80厘米,窄行距30~40厘米。
力推保护性耕作减少种植成本
在北方春玉米区,东北以垄作为主,华北和西北以平作为主,耕作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改垄作为平作,改中耕为深松,改灭茬为留茬,实施保护性耕作。目前该区主要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少(免)耕播种与垄沟深松。秋季收获,秸秆留茬,春季原垄旋耕破茬施肥播种,夏秋垄间深松。将垄作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既能发挥垄作在提升地温方面的优势,又能发挥保护性耕作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效的作用,适宜于小型动力机械和畜力作业。
留高茬半秸秆还田。留茬高度35~40厘米,可增加秸秆还田量20%~30%,有利于培肥地力。行间直播.种植苗带每年换位,实现隔年休闲。6月下旬进行深松及追肥作业,打破犁底层。秋季收后上冻前旋耕整地,备作来年种床,做到春季不动土,直接播种,保证种床土壤水分充足,一次播种拿全苗。玉米宽窄行留高茬条带深松技术模式是在不改变原行数的条件下,边原等行距(60~65厘米均匀垄),种植为宽(80~90厘米)窄(40厘米)行种植,6月中下旬结合追肥在宽行进行宽幅深松,窄行秋收后留高茬40厘米左右,并在宽行进行条带旋耕作业备来年种床,翌年在宽行苗带进行播种,形成新的宽行苗带。与该技本配套的农机具有旋耕机、播种机、苗眼镇压器和深松追肥机。该模式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春季增温慢,除草不方便,施有机肥困难等,不适宜于山地及低温冷凉洼地应用。
秸秆覆盖玉米免耕种植。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进行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由于直接在未经耕翻的茬地上工作,地表较硬,所以免耕播种须加装专门用来切断残茬和破土开种沟的破茬部件。其中波纹圆盘刀能开出5厘米宽的沟,然后由双圆盘开沟器加深,能适应湿度较大的土壤中作业,又能在高速作业中保证工作质量,其适应性较广。凿形齿或窄锄铲式开沟器结构简单,入土性能好,但易堵塞,土壤板结时容易破坏种沟,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差。
免耕播种机械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瓶颈,目前国内已研发出2BMFZ-4型牵引式、2BMFZ-2型牵引式、2BMFZ-2X型悬挂式等全秸秆覆盖、硬茬免耕播种和深松机械,在全秸秆覆盖地块免耕播种出苗情况良好,同时可减少玉米种植机械作业成本30%~50%。
坡岗地玉米留茬垄侧种植。又称“坐茬种”。原垄根茬不做处理,立茬还田,在上坡的半垄上种植新的作物,当玉米出苗后长到一定高度,再抠原垄下半垄的土培植新垄。播种方式有人工等距点播和跟犁种。由于原来的根茬没动,保持新垄不遭水土流失,起到保护作用;原垄根茬在来年靠自然腐烂还田,增加耕层腐殖质,起到培肥地力作用;夏季垄底深松,能蓄水提墒;减少了耕整地环节,节本增效。该技术适宜于丘陵地和山地。
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秋季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粉碎机将玉米秸秆粉碎后铺于地表,粉碎后秸秆长度要小于10厘米。用深松机对土壤进行间隔深松,深松深度35~40厘米,深松间隔50厘米。在深松的同时,利用深松机上施肥系统将下年底肥施于土壤10~15厘米深处。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旋耕(旋耕时一要将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二要平整,以利第二年直接播种)。并用旋耕机后面附带的镇压轮进行镇压(重镇压,将土壤压实)。如果冬季干旱,要对土壤再进行一次重镇压,镇压强度要在秋季镇压的两倍以上,第二年玉米播种时不再进行土壤处理,用硬茬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该技术适合东华北春播平作玉米区,配套的农机具有防秸秆堵塞的深松施肥机、旋耕机(带镇压轮)、镇压器、播种机。由于地表秸秆的影响,该技术不适合地膜覆盖栽培。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
标签:玉米论文; 土壤改良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土壤湿度论文; 土壤密度论文; 三农论文; 农业论文; 种植业论文; 农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