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装备维修理论一直在不断更新发展,这也促进了其维修体制的完善,这使得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管理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变得更多,为动车组修程修制的规划和完善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因此探究动车组维修体制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动车组;维修体制;问题;策略
引言
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2万km以上,完成旅客发送量14.43亿人次(均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和旅客发送量60%以上);累计安排开行动车组2 332.5对,占总旅客列车开行对数65.3%;动车组拥有量达到2 586标准组、20 688辆。伴随着动车组的迅猛发展,动车组行车关键配件呈现出数量大与管理复杂的趋势。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已经开展应用二维码对动车组行车关键配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提升动车组行车关键配件管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研发的动车组检修作业质量控制系统形成了动车组一二级维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任务,检修记录台账的信息闭环,利用移动终端在现场通过交互式方式完成检修作业中关键部位重点排查工作。具有提高检修效率,加强质量管控等优势。
1我国动车组维修体制存在的问题
1.1维修不足
动车组具有集成化、复杂化的特征,单纯依靠机械磨损理论根本无法对其故障规律进行全面精确的反映,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计划预防维修体制,很难做到对动车组故障的有效防止。另一方面,不同装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维修周期制定过程中考虑的风险失效概率无法实现对所有个体的全面覆盖,这就导致一部分装备有可能出现维修不足的情况,这会对其安全稳定运行埋下较大的隐患。
1.2运用效率较低
由于过度维修和维修不足两种情况的存在,在动车组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修时被占用或是临时增加维修修时的情况十分普遍,这就可能导致诊断监测装置设备出现不足的情况,从而对动车组的运用效率造成巨大的影响。换而言之,大量的动车组会因为检修无法正常运营。
1.3发生灾害风险较高
由于存在过度维修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对各装备之间的衔接配合造成破坏,反而会造成故障发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动车组维修工作的主导者是广大工作和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失误,加之维修作业频繁,因此造成的故障也不在少数。
2我国动车组维修体制的优化策略研究
目前,我国动车组维修采用的是计划预防维修体制,这种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动车组高度集成化、复杂化以及一体化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轨道交通装备维修体制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可知,未来一段时间,视情况维修和计划预防维修的融合将是我国动车组维修体制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动车组新型维修大纲的编制以及现有检修规程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2.1完善维修管理规章制度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故障,对故障的诊断是通过对设备状况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确定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根据相应的技术对故障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参数特征可以对故障做出结论。其主要分为运行状态监测、趋势预报、故障类型和原因诊断等基本内容。动车组在上线操作前,需要相应的人员完成相关制度的衔接,主要包括:动车组运输制度、动车组机务制度、动车组安检制度等内容,实现完善动车组故障检修与安全管理的目的。此外,还应该考虑动车组的运行特点以及相关机构制定的检修规程和操作方式,进而形成一种超前的故障检修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大源头质量对接
综上所述,许多故障都是由于配件自身故障导致的,如门控器、电磁阀等,但配件日常检修时没有好的预防及检测手段,当前检修并不能避免此类故障的发生,因此配件自身的质量决定了故障发生的频率。如果质量合格使用次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动车段做好配件使用的预警将大幅降低此类故障的发生,建议与设备生产厂家做好源头质量对接,进一步提升设备质量,对于降低设备故障具有显著意义。
2.3形成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保证动车组的高效安全运行,并及时对故障进行快速处理。动车组检修设备的信息管理涉及到较多的关系部门,因此系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随着动车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及列车控制网络的发展,动车组关键部件状态监控、车载自诊断功能和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不断完善,为动车组状态预防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以 CRH380B(L)型动车组为例,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CMS)对动车组的运行速度、环境温度、GPS 坐标、网压、轴温、电流、电压等超过 110 类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诊断,构成了动车组系统及部件的状态感知网络。当前已装备了走行部轴承温度报警、转向架故障诊断监控、受电弓系统实时监测等装置,今后还将从设计研发角度进一步拓展,提高关键设备和部件的状态监测能力。
2.4加强对视情况维修方法的应用
相较于事后维修方法和计划预防维修方法,视情况维修不仅可以实现对动车组故障隐患的有效识别,提供还能够提高维修工作的针对性,更好的满足不同装备部件的维修需求,避免出现过度维修或是维修不足的情况,大幅度的提升动车组维修的成效。
2.5做好动车组检修队伍建设工作
动车组运维管理部门招聘技术人才时,要依据检修要求与规章制度进行,选择合适的招聘方法。同时,组织检修人员与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实现提高岗位能力的目的。并做好岗前的考核评定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其次积极引导维修人员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同时还要加强人才的交流,通过加强合作,做好人才的实作培训工作。同时还要严格保证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不断改善技术人员队伍。
2.6预防性维修体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预防性维修体制应运而生,指的是通过事前的检查、测试或是更换消除隐患,避免故障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结合不同故障模式有针对性的采取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主要涉及到了两种维修方式,分别是计划预防维修以及视情况维修。①逻辑决断方法的使用。通过逻辑分析决断的方法,可以快速地、正确地确定维修体制、维修项点、维修修程、维修方式等关键要素,科学地指导维修大纲的建立。②视情维修体制的应用。视情维修可以通过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而开展针对性维修,凡是具备实施视情维修条件的,都应该优先开展状态预防修。③故障模式的深度分析。根据不同部件的不同故障模式危害程度的不同,辨识动车组关键部件、重要部件和一般部件,分别采取针对性的维修策略,在确保动车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性维修的目标。④主动辨识设计类源头问题。任何维修方式都无法解决动车组的设计缺陷,因此,必须通过维修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设计类的源头问题反馈至设计环节中去,以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动车组的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动车组的常见故障对于进一步提升动车组的安全运行,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交通轨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侧门故障作为动车组故障的高频故障,应该提高重视,不断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故障分析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数据。
参考文献:
[1]许辰.动车组运行故障受天气因素影响的趋势分析[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8(04):39-41+43.
[2]李继业.CRH_(5A)型动车组主空压机常见故障原因分析[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8(04):42-43.
论文作者:王欣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车组论文; 故障论文; 体制论文; 情况论文; 部件论文; 装备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